研华的 决战工业云平台2.0时代 是什么 产业思维 (研华4u机箱可以安ATX主板教程)
工业互联网的提出,让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面临严峻考验的制造业看到了进入下一个快速增长期的希望。同时,也让不少人嗅到了新的商机。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10月21日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公布数据显示,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数量已经超过1300多家。
具体到当下备受关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陈肇雄指出,“目前,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了50个,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经突破65万台套,工业app达1950多个,涵盖细分行业达100多个。”
尽管如此,具体到实际应用实践中,仍是问题重重。
行业是蓝海,工业互联网也是行业大势所趋,然而,
“「工业」与「互联网」如何结合,如何找到真正价值点?
如何提高工业企业对当下数以百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接受度?”
这仍是身处这波大潮中的众多工业互联网企业,尤其初创企业面临的焦虑。
面对这样的产业焦虑,研华(中国)工业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蔡奇男告诉雷锋网,“过去的互联网思维是传统的IT思维,这一次的工业互联网不可以完全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必须是产业(互联网)思维。”
对于一家成立35年、尤其专长于工控设备的传统工业企业,研华同样极度重视此次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与转型机遇。
当雷锋网就“研华在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思维」是什么”这一问题,向在研华有超过20年从业经验的蔡奇男寻求答案时,他告诉雷锋网:
研华(中国)工业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 蔡奇男
思维转变一:一款SCADA软件带给研华的启发
2008年,当时在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已经名声在外的研华科技投资了一家工业软件公司——柏众公司(BRoadwin)。
当年,制造业正享受着自动化为产业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价值变现。也是在这一年,在一个实际客户项目中,长于硬件的研华,在软件方面遇到了难题。
“当时客户需要一款SCADA软件(系统),我们在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软件,于是我们通过外部投资BroadWinWebAccess,补齐了这块短板。”蔡奇男回忆道。
SCADA全称「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这一系统也是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被认为堪比“石油”的“工业数据”的关键“中间件”。
在当年,由于这一系统是工业现场设备中的软体关键部分,与此同时,研华在随后项目中也越来越觉察到这一系统的重要性,因而,对于BroadWinWebAccess投资比重也从最初的10%,逐渐提升到30%、70%,直到2010年,研华完成了对BroadWinWebAccess的100%并购,也就有了之后研华的工业组态软件WebAccess。
这一SCADA系统不仅为研华带来了工业设备上的附加值及部分业务支撑外,更多还是思维上的转变。
思维转变二:“2014年,我们感受到了数据的重要性”
回忆起最初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实际部署,蔡奇男特别向雷锋网强调了思维上从重视软件进一步重视数据的延伸,“2014年,我们感受到了数据的重要性。”
更准确地说,研华这样的感受来自于产业。
此前,工业数据主要来自于人力统计或现有软件中的财务数据、客户数据等,对于现场的一手数据而言,缺乏工具、方法进行获取。
在现在的一些老旧工厂中,仍然存在大量“哑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是20年前生产的设备,既没有数据接口,也没有应用智能化的传感器,这样的工业设备如何进行数据采集?
目前,从设备端采用的做法是:通过加装数据采集器(外挂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这更多是设备厂商的给出的一种思路,虽然是否应该通过外挂传感器来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在业内仍颇有争议,但这样直接的产品和思路不失为一种经济型方法,同时也在越来越多的方案中使用。
与此同时,从现场设备看当下数据采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碎片化。
半导体、金属加工、3C电子等各大行业中存在多种设备,例如3C电子行业,其工厂中存在不同厂商的多种设备,现在IT企业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严重碎片化的工业现场。
蔡奇男告诉雷锋网。
当站在2014年看未来工业产业发展时,数据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体现,IT、OT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IT业者没有OT,无法产生价值,反之亦然。
尽管趋势如此,但在实际项目中,蔡奇男发现,做IT是一群人,做OT的是另一群人。此前,二者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在这之间,大家找到了一个有共通性的元素:数据。
要实现跨产业间的数据互通,实现数据的向上传输,自然就需要一个平台。
于是,2014年,研华推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WISE-PaaS的第一个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当2017年11月21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时,白皮书中指出“数据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应用是关键”,再次让研华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思路更加笃定。
关键部署:研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朋友圈”
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也作为跨越IT、OT之间鸿沟、连通数据的关键,工业互联网平台近年来迭出不穷。
研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自2014年发布以来,至今共经历了四个版本迭代,今年最新发布的WISE-PaaS 4.0平台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见,前文提到的WebAccess这一研华早早埋下的棋子,仍作为研华在边缘智能服务的五大智能服务之一。针对这一平台的关键能力,蔡奇男告诉雷锋网,主要有三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研华最新发布的WISE-PaaS 4.0平台相对于此前的3.0版本而言,在技术架构上做了较大的调整:从此前的Cloud Foundry架构转向当下更为主流的K8s架构。
两大架构的最大差异在于,K8S更便于容器化部署,而容器化部署已经成为当下技术部署的主流方向。这样的技术部署方式也有利于研华侧重边缘侧部署的一个整体战略方向。
在行业赋能方面,研华通过将行业知识软件模组化(工业APP),沉淀到WISE-PaaS平台上,最终产生持续价值。也正是藉由这一思路,研华在2017年搭建了类似智能手机上的APP Store的WISE-PaaS Marketplace。
Marketplace,同样也是当下工业互联网关键玩家都在努力构建的一个生态支点。
此外,据雷锋网了解,研华还构建了自己的朋友圈——WISE-PaaS合作伙伴联盟。
研华自2018年提出“共创”模式构建物联网生态系,已于2018年11月份苏州的物联网共创峰会上,展示了其阶段性的成果——34个工业APP整体解决方案。据悉,目前研华已在智能工厂、智慧水务、城市云、智能零售、智慧医院、新能源等多个场景链接到合作伙伴,并已有160多家伙伴加入其WISE-PaaS联盟,预计2021年可达成全球1000家以上。
那些年,研华做工业互联网遇到的难题
2014年至今,经过这五年的时间,研华在工业互联网逐渐摸索、搭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再看当下的研华,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工业设备厂商,发展为软硬一体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在软件方面的投资和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工业APP,基于边缘设备能力,加紧布局工业互联网版图。
也是在这五年时间里,研华在工业互联网摸索过程中,实际项目的落地中遇到不少难题,蔡奇男告诉雷锋网,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
蔡奇男特别提到,“很多人觉得智能制造一定要应用高端设备,我们认为当下关键在于不更换大部分(90%)设备情况下进行智能化升级。”
研华这一方法,同时也代表了一部分设备厂商做工业互联网的的思路,这样的思路同时也延伸出其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的思考。
当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不盈利是普遍现状,为什么不盈利?
蔡奇男告诉雷锋网:
下一步计划:PaaS平台的融通
从研华的工业互联网整体布局来看,雷锋网看到,其正在织起一张生态大网:关键能力布局在边缘层/现场设备层;通过搭建平台,将IT、OT两层数据进行打通;IT层能力更多通过生态伙伴进行“共创”。
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蔡奇男告诉雷锋网,研华通过采用开源软件,得以应用不同领域的专业软件,让数据在不同开发环境中串联起来,在结合产业应用场景中,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数据应用。
“当下在应用工业互联网时,并不需要太多AI技术就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蔡奇男特别提到。
此外,蔡奇男向雷锋网透露,研华目前正在推动与其他PaaS平台进行打通. 工业物联网的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若能部分开放,甚至与其他PaaS平台互通、共享部分技术模块,将促使工业APP开发者拥有更多的工具选择,进而设计更符合工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以加速推动产业转型与进化。“现在这个计划刚刚启动,第一阶段应该会首先与三到五家平台实现打通。”
大浪淘沙将至,2.0时代的决战关键
“今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已经超过400家,预计未来两到三年会淘汰一大半玩家,可以说,今年、明年将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大浪淘沙期,”对于当下工业互联网发展形式,蔡奇男站在产业角度上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蔡奇男,1995年加入研华科技,历任台湾研华科技业务工程师、业务副理、业务经理和业务总监,2009年升任工业自动化事业群中国区总经理, 2016年接任工业物联网事业群中国区总经理,负责推动以软件为核心的自动化整体应用方案和垂直行业深耕战略。现负责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电力与能源、工业物联网等行业提供专业优质服务、性能卓越的整体解决方案,大力推行系统整合伙伴联盟生态体系。
作为雷锋网11月22日深圳《2019全球AIoT产业·智能制造峰会》特邀嘉宾,蔡奇男先生将在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讲。
参会报名及更多详情参见大会官网: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