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欧美金融科技 造富神话 (后疫情时代的六个趋势)
新冠疫情让许多行业陷入停滞,但宅在家的消费者,刺激经济的消费券,也让国外一批金融科技企业意外「起飞」——根据Forbes的统计,欧美至少有五位金融科技企业家因此跻身亿万富翁之列。
2015年,Nick Molnar和父母还住在悉尼,他在童年的卧室里用台式电脑卖着珠宝,从250美元的精工手表到1万美元的订婚戒指,应有尽有。
这位25岁的年轻人非常擅长网络营销,很快就成为了eBay上澳大利亚的珠宝最大卖家,每天发出的快递数以千计。
也是在那一年,他与大自己19岁的前投资银行家Anthony Eisen,共同创建了。
Afterpay是一家提供线上消费信贷的公司,面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消费者,让用户可以在六个星期内四次无息付款,购买鞋子和衬衫之类的小件物品。
现年30岁的Molnar说:“我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长大的千禧一代,目睹从信贷到借贷的巨大转变。”
Molnar这一代人,要么缺信用卡,要么害怕背上信用卡的高利率债务,所以他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先得后付的全新消费方式。
2016年上市的Afterpay最初表现平平,今年年初还遭遇过暴跌,但激增的电商业务和厌倦信用卡的千禧一代让这家公司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从今年3月不到20澳币的一路飙涨超过90澳币——今年第二季度,Afterpay处理了38亿美元的交易,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7%。
Molnar和Eisen各自拥有公司约7%的股份,这场新冠疫情让他们意外成为了亿万富翁。
而Afterpay并不是唯一一家暴赚的金融科技企业。
海水与火焰
与其他行业一样,金融科技在疫情之后也呈现了两极分化。
知名如LendingClub,今年四月无奈宣布裁员30%;管理层暂时减薪25%,首席执行官Scott Sanborn减薪30%。
估值曾接近20亿美元的网贷新星On Deck专注做小企业贷款,今年一度因为股价持续低迷,收到过纽交所的警告信,最后在7月以9000万美元总价“贱卖”给了Enova。
但那些面向消费者和支付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和Amazon、zoom等企业一样,摇身一变成了赢家。
根据Forbes的数据, 至少有五位金融科技企业家(包括Molnar和Eisen这两位澳大利亚人在内)因为这次疫情而跻身亿万富翁排行榜。
其他人还包括数字银行Chime的创始人Chris Britt;「免费」股票交易应用程序Robinhood的两位联席CEO:Vlad Tenev和Baiju Bhatt。
线上消费和送货服务如今更受青睐,这对一些支付公司而言是个福音。Marqeta就是其中一家抓住机会的支付企业,配送和外卖平台例如Instacart、DoorDash和Postates都是他们的客户。
Marqeta一直在谈判,试图以8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这是2019年3月估值的4倍。Jason Gardner是这家公司的CEO,持有其10%的股份。一旦Marqeta上市成功,他也将成为亿万富翁之一。
“消费者对金融科技的接受程度已经非常高,尤其是在20岁至40岁出头的人群中。”在超级天使基金Felicis Ventures,普通合伙人Victoria Treyger负责金融科技投资,他分析称:“疫情则让所有年龄段的人接受金融科技的速度加快。”
政府「派糖」,谁尝到甜头?
在香港,政府推出的一次性津贴和减税等纾困措施,被民间称为“派糖”。
今年3月份,美国国会投票通过了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每个年收入7.5万美元以下的成年人可以拿到1200美元的纾困支票,另外还有学生贷款和失业金相关措施,试图帮助国民度过财务难关。
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大幅削减了他们通常在信用卡上的旅游、餐馆和奢侈品的支出,但仍继续在必需品和小商品上消费——这笔钱更多由借记卡来支付。
根据研究公司MoffettNathanson的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Visa信用卡交易量同比下降了24%,而借记卡交易量增长了10%;借记卡也是SoFi、Dave and MoneyLion这种数字银行提供最多的支付工具。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数字银行Chime ,就乘上了经济刺激计划的「东风」。
4月中旬,在那1200美元正式入账的前一周,Chime向客户预付了这笔钱,总发放规模超过15亿美元。首席执行官Britt透露:“在刺激计划出台后,我们迎来了公司历史上注册人数最多的一天。
疫情抑制了总体消费水平,失业率仍维持在8.4%的高位,这两个因素影响了Chime的中等收入客户群,但Britt表示,每个客户的平均支出比去年有所上升,有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这些财政刺激手段。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如今,Chime的年营收达到了6亿美元。今年9月,这家数字银行宣布完成4.85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突破145亿美元,成为全美市值最高的消费者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Green Dot也是一家预付卡公司,主要向低收入人群提供提供支票账户和预付借记卡,曾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预付卡公司,目前市值不到30亿。有投资者就拿Green Dot举例,质疑Chime担不起这么高的估值。
但这位CEO回应称,Chime看起来更像是一家支付处理企业,因为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交易时商家支付的手续费。他表示,不排除未来做贷款业务的可能性,但公司并未通过担保信用卡赚取利息。
现在,Britt本人已经进入了“10亿美元俱乐部”(Three-CommaClub),Forbes估计他持有的Chime股份至少有10%,这意味着他的持股价值超过13亿美元(Forbes对所有私人公司的持股都打了10%的折扣)。
目前Britt正在筹备Chime的上市,他说:“在未来12个月里,为了IPO,我们还有很多准备要做。”
疫情催生的,还有 Robinhood现象 。
困在家里的无聊,股市的剧烈波动,政府的刺激计划,让一些年轻人变成某种意义上的“有钱又有闲”。不少个人投资者纷纷涌入股市,成为了积极的短线交易者和期权参与者——作为知名移动端 股票交易 平台,Robinhood因此获益颇多。
就在一个星期前,Robinhood刚完成了6.6亿美元的G轮融资,目前估值已经超过117亿美元。其共同创始人的账面净值分别为10亿美元。
有业界观点认为,参考摩根士丹利今年2月斥资130亿美元收购E-Trade,以及嘉信理财(Schwab)早前以260亿美元收购TD Ameritrade这两个案例,Robinhood如果要上市或是被收购,估值可能会达到200亿美元水平。
但这家号称“散户最爱”的炒股平台,近期也受到了一些指责,认为平台提供的交易产品太过复杂,未能尽到保护投资者的责任。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6月,一名20岁的学生就使用Robinhood进行复杂的期权交易,损失了70多万美元,尽管这一金额只是合约执行前的暂时性波动,但该名学生还是因此而自杀。
大赢家:消费分期?
如果说这场行业分化里有真正的赢家,那一定是Afterpay那样的线上消费分期付款业务。
这既得益于消费者逐渐稳定的网购习惯,也得益于这个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消费者不愿承担新的信用卡债务了。
Afterpay的两位创始人已经在7月份达成亿万富翁成就,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不甘落后。
以为例,这家公司2005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2016年进入美国市场。三位创始人中的两位,Sebastian Siemiatkowski和Niklas Adalberth,相识于瑞典一家汉堡王店,他们在金融科技领域首创了“先试后付”的模式,让人们先拥有产品30天,再决定付款与否。
淘宝目前也已经在部分商品推出类似“先试后付”的服务,这比传统的分期付款(layaway)更有吸引力。以前在买圣诞礼物或是大型家电的时候,就很流行那种先支付所有分期的付款方式。
Klarna向零售商收取每笔交易3%-4%的费用,略低于Afterpay(4%-5%)。
这两家公司的一个 关键区别 是:Klarna正向一家更成熟的金融服务企业发展——2017年,它成为瑞典的一家持牌银行,为笔记本电脑等高价商品提供长达24个月的长期融资,并收取利息。
Siemiatkowski已经把Klarna变成了欧洲的一家数字银行,提供日常消费的借记卡,据悉他很快就会在美国采取同样的行动。
“如果你问一家瑞典银行或一家德国银行:Klarna有威胁到你们的零售银行业务吗?他们肯定会点头的。”这位CEO说道。
Klarna同样在疫情中一跃而上: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美国客户数达900万,较上年同期增长550%。全球每天有55000名消费者下载这个App,是去年的两倍多。它目前在19个国家上线,拥有9000万用户,预计今年营收超过10亿美元。
也是一个星期前,Klarna完成了最新一轮4.6亿美元融资,交易后公司估值达到107亿美元。
联合创始人Victor Jacobsson拥有10%的股份,Siemiatkowsk持有8%,Adalberth为了资助自己的慈善组织以及投资初创公司,卖掉了部分股票,只保留了0.4%。
这些企业在凭借分期消费收获更多客户和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 监管机构的额外审查 。
今年3月,Afterpay同意支付100万美元,其中包括90.5万美元的消费者退款——此前加州商业监督部门(DBO)认定,Afterpay收取的滞纳费意味着该公司在经营无照贷款业务。
这家澳大利亚公司发表声明,拒绝被戴上“非法经营”的帽子,表示“已经同意在DBO的许可下开展业务,以此作为和解的一部分。”一位发言人补充道,他们“一直在申请,并在其他州获得了牌照。”
2017年,Klarna在新罕布什尔州被罚款1.5万美元,原因是没有贷款牌照。如今,Klarna已经在美国每个州都获取了相应业务牌照。
还有一家分期付款巨头值得关注: 总部位于硅谷的Affirm ,由Max Levchin创立。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7月,Affirm在美国的用户几乎翻了一番,达到560万。
半个月前,Affirm拿下5亿美元的G轮融资。成立八年以来,其融资总量超过13亿美元,估值超过50亿美元。
Levchin是PayPal其中一位创始人——而PayPal上个月刚刚涉足分期付款业务。他持有的股份数尚未披露,但很可能价值数亿美元。
Affirm的亲密合作伙伴之一,是健身单车品牌Peloton。当年轻消费者失去集体上健身课程的动力,他们蜂拥购买价值2000多美元的固定式自行车,Peloton的销售额激增,加上疫情带来的在家健身热潮,Affirm间接获益颇多。
显而易见,这些欧美金融科技创企的高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支出强劲,还有他们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养成的网购习惯。但美国政府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悬而未决,疫情的走向更无法预知。
在你看来,这些企业会继续风光下去吗?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