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什么 杭州通报林生斌相关情况调查结果 (说了什么杭州话)
8月3日下午,杭州网发布《杭州市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林生斌相关情况通报》。
针对近期网络上反映林某斌涉嫌违法犯罪的相关情况,杭州市联合调查组开展了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蓝色钱江放火案”相关情况
案件经依法侦查、起诉、审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证据确凿。
案犯莫焕晶被判处死刑,并已经执行。
公安机关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对案件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未发现林某斌参与策划、实施该案的事实。
二、网络传言核查情况
经调查,网传“林某斌与莫焕晶有不正常关系”“莫焕晶与任某真有亲戚关系,莫焕晶系任某真介绍到朱某贞家中做保姆”“林某斌案发当晚在现场附近”“案发现场有三名消防员为林某斌哥哥、林某斌妹夫、莫焕晶儿子”“林某斌另有一个4岁的儿子”“林某斌哥哥林某锋为刑满释放人员”“放火案案发时的绿城物业保安杨某军系任某真姐夫”“林某斌曾为朱某贞及孩子购买受益人为本人的大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情况均为谣言。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山东胶州网民黄某某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法开展调查。
三、对网民举报的林某斌涉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核查情况
对于部分网民质疑及举报“林某斌涉嫌偷税漏税、涉嫌非法公开募捐、诈捐”等情况,相关部门已按照程序认真开展调查,查证确有违法违规事实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请广大网民依法文明理性使用网络,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随意转发,更不能杜撰。
对故意制造、散布谣言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
林生斌此前回应称将赔偿款33%留给岳父母:
7月8日,林生斌连发多条微博回应质疑。
关于火灾民事诉讼的赔偿金,林生斌表示其中67%用于偿还火灾房屋的贷款、16年公司的银行贷款、死者后事及墓地费用等,余下的33%均留给了其岳父岳母,并将家中保时捷赠与岳父。
至于妻子朱小贞生前的其他财产及火灾房屋,至今并没有进行公正、支取与过户。
而关于网店公益捐助、基金会筹集情况,7月9日,林生斌代理律师曾回复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林生斌未向他表示将未来可能获得的人身损害赔偿款项捐赠给基金会。
该案民事部分结案后,林生斌曾就筹建基金会数次向他咨询,但由于“客观上有相当大难度,未达成所愿”。
关于淘宝店捐助,何律师表示,林生斌开设的淘宝店铺参与平台“商家公益体验官”,由平台在该公益宝贝区域的订单完成结算后,自动扣除每笔成交额10%,再由平台去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案后,林生斌就有关公益基金会设立审批、善款募集、基金会管理等事项数次向他咨询。
但对于林生斌个人而言,公益基金会的设立审批客观上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未能达成所愿。
以上内容参考 河南商报-官方通报“林生斌案件”调查结果:未发现参与纵火案,正调查其涉嫌偷税诈捐等情况
杭州一医院爆炸致4伤?,当地警方是如何通报这件事情的?
1. 爆炸事件致4人受伤2021年1月22日,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生爆炸事故,导致3名医院工作人员和1名患者不同程度受伤。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受伤人员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2. 警方的通报事发后,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通报。
通报指出,嫌疑人卢某(39岁,杭州人)因长期疾病未得到根治,产生报复心理,购买烟花爆竹和菜刀,实施了犯罪行为。
幸运的是,受伤人员均无生命危险。
3. 公众的反应在警方通报发布后,评论区充满了对受伤人员的支持和对嫌疑人的谴责。
人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呼吁严惩凶手,并祝愿受伤人员早日康复。
4. 对事件的看法这次事件让人深感痛心,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医疗体系和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
有网友表示,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不应成为暴力事件的战场。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社会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投毒杭州的党某某,宁某某判刑几年?
投毒杭州的党某某、宁某某被判死刑。
2021年7月5日,杭州市公安局通报:“蓝色钱江放火案”经依法侦查、起诉、审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证据确凿。
案犯莫焕晶被判处死刑,并已经执行。
公安机关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对案件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未发现林某斌参与策划、实施该案的事实。
2023年3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被告人党某某、宁某某放火、盗窃(上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对党某某、宁某某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023年3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被告人莫焕晶放火、盗窃(申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需要强调的是,投毒是一种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于这类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严惩,以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安宁。
同时,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投毒等危险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性,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