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不结婚,年轻人连恋爱都不谈了_网易数读
'); 2023-04-1314:10:35 王宝钏应该不会想到,时隔一千多年之后,自己能在中国互联网这么火。 爱整活的年轻人们把古早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又翻了出来。剧里的王宝钏明明是千金小姐,却为了苦等穷小子薛平贵,这期间独守空房,挖了整整18年野菜谋生。 这样的王宝钏被嘲是“脑祖师奶”,“王宝钏挖野菜”成了恋爱脑典型惨案。 不只王宝钏,网友们还从经典影视里挖出了许多恋爱脑角色,痛批恋爱脑是当代绝症,就连爱情,也不过是父权和消费主义的骗局。 恋爱脑到底有啥问题,怎么这么遭人嫌弃? 别说,年轻人快不想谈恋爱了 要说恋爱脑,还得先从年轻人的婚恋观谈起。 我们都知道,这些年来,中国的年轻人不太爱结婚了。 据《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自2013年达到顶峰的9.9‰后,国内的粗结婚率就一路走低,至2021年结婚率已连续八年下降[1]。房价、工作压力、生育成本……都成了年轻人迈向婚姻之路的绊脚石。 不只是结婚意愿低下,许多年轻人连恋爱都不想谈了。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有项研究调查了全国22个省份、共9775个大学生的婚育观,发现超过四成的大学生都没有恋爱的打算[2]。 其中,女生的恋爱意愿相对更低,有恋爱打算的比例只有54.42%,低于男生的56.88%[2]。 有意思的是,男女生的结婚意愿有着很大的不同。 受访女大学生中,目前有结婚意愿的只有约49%,低于有恋爱意愿的比重,呈现出“结婚冷,恋爱热”的现象。而男大学生截然相反,反而是“结婚热,恋爱冷”,有结婚意愿的将近四分之三,远远高出有恋爱意愿的人数占比[2]。 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想恋爱? 该研究给出的三大理由依次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享受、谈恋爱太消耗精力。其中,男生还有个与女生显著不同的理由是谈恋爱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大学生是如此,那年轻的职场社畜们又如何呢?我们统计了知乎问题“你是因为什么不想谈恋爱?”中的4995条回答,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回答中,人们不想恋爱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 这一点从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中就有迹可循。2019年,一项中国人时间利用调查报告显示,某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每天工作10小时,通勤时间接近2小时[3]。这样的节奏下,感情之类的东西都成了泡影,搞钱搞事业才更实在。 其次是懒得付出,怕麻烦。建立一段亲密关系,要做的事太多了。认识、了解、磨合,这个过程即便是想想就已经觉得很累了。 对一些年轻人而言,除非天降一个有钱有颜事少还一心一意爱自己的人,否则就懒得迈出恋爱那一步。他们宁可直接嗑CP,靠别人的爱情来获取多巴胺,省去自己要遭遇的麻烦,也就是所谓的: 恋爱脑,当代青年眼中的绝症 一些年轻人对恋爱的抵触还不止于不想谈、不愿谈,而是升级为对恋爱本身的理论批判。这部分反映在对“恋爱脑”的全方面攻击上。 不知从什么开始,“智者不入爱河,愚者为情所困”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金句。作为独立自主的现代人,“人间清醒”才是人生目标,恋爱脑根本就是愚昧旧时代的遗骸。 在许多社交平台里,年轻人都表达了对恋爱脑的反感,不只厌恶自己的恋爱脑,也对别人表现出的恋爱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提起恋爱脑时,年轻人谈到最多的情绪是难受,其次才是上头与开心,甚至有人觉得看到恋爱脑就恶心、害怕。 在他们中,有的人确实因为重度恋爱脑而“沉沦”在不愉快的关系里,甚至像王宝钏一样为爱情失去自我,做太多无谓的牺牲,成为了爱情的奴隶。 但也有的人是在恋爱中摇摆不定,或相处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将这种负面的情绪都归罪于恋爱脑。如果能摆脱恋爱脑,那也就能斩断情根,不悲不喜,自己也就不会因为臭男人/女人吃亏了。 他们列出的“恋爱脑病症”有很多,比如情绪老受对方影响、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容易原谅对方的过错等: 她的一举一动,一点点变化,一点点敷衍,都会被我无限放大或悲伤。 这一段话,在过去,可能是如《少年维特之烦恼》一般的浪漫爱情叙事,而在发帖的当事人眼里,是恋爱脑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 不光是极度不理智的行为会被认定为恋爱脑,在不少人眼中,连在爱情中普遍存在的情绪也成了恋爱脑的表现了。 以这样的标准,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和文学经典都成了恋爱脑样本:林黛玉老惦记花心的贾宝玉,恋爱脑;萝丝在泰坦尼克号上为了穷小子放弃富少爷,恋爱脑;袁湘琴不好好搞学习老想着江直树,恋爱脑...... 于是,在虎扑、豆瓣等平台里,许多年轻男女们面对一段感情,不是敞开怀抱,体会爱情带来的悸动,而是严防死守,避免自己有任何恋爱脑的表现,怕一认真,我就输了。 对于许多男生,常见的讨论是警惕“捞女”,好好守住自己的资产,不要因为自己的恋爱脑成了别人的ATM机。 而对于女生们,就更警惕恋爱脑带来的种种风险,甚至倡导“要用男性思维来恋爱”:看淡爱情、追求理性、减少付出、图一时快乐、朋友如手足、男人像衣服...... 恋爱,真的需要那么理性吗 当然,重度恋爱脑固然不可取,所有事情过了头,都可能滑向难以挽回的深渊。但恋爱这件事,真的可能抛弃所有恋爱脑吗? 2016年,日本有项脑科学研究找了56个在恋爱的男女,对他们做量表测试和脑部扫描。研究发现与处在单身状态的人相比,这些人的幸福感显著更高,但与此同时集体“降智”了,决策能力纷纷下滑[4]。 《Nature》一项研究也显示,大量多巴胺的分泌会短暂影响人们的常识判断[5]。 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恋爱中,变得不那么理性是非常自然、普遍的事情。一个被唤起爱欲的人,很难不沾点恋爱脑。 而年轻人对恋爱脑的“讨伐”背后,或许藏着某种焦虑,因为焦虑自己吃亏,所以更强调对爱情保持理性。 这从年轻人的恋爱动机上可以观察到一些迹象。前文所说的婚育观调查显示,年轻人想恋爱最大的原因不是为了爱情本身,甚至不是为了满足情感和生理需求。而是为了和对象互相帮助、一起进步,其次是增加情感经历和寻找潜在的结婚对象[2]。 可以说,这些被调查的年轻人对爱情祛魅了。抽象的爱情没什么意义,恋爱关系的实际用处才是最重要的,恋爱要更加有目的性、更加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这种对恋爱的判断乍一听很有道理,但可能发展为对爱情的过度理性,把爱情全盘视作一种工具。 比如这些年考公、考研圈内流行一句话:“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指的是考试成功上岸以后,就要把原本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甩了。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就是上岸的自己登上新的阶层,在婚恋市场也就有了更多的谈判资本,所以应该舍弃已经配不上自己的对象。 这种讲究“门当户对”、精确匹配的择偶观看似很古老,但其实在这二十年来的中国社会里表现得愈发明显。 根据一项对教育同类婚的研究,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现在年轻人的婚姻反而更讲究要教育水平相当,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6]。 有些时候,中老年人还没有开始称颂门当户对的关系,年轻人们就已经走在了前头。他们精确比对恋爱双方的条件,并且痛骂和条件低于自己的人恋爱是“扶贫”“下嫁”“自甘堕落”,而这背后,也有经济理性的思维在作怪。 也就是说,一些年轻人对恋爱脑乃至恋爱的焦虑,不只是对紧张的性别关系的回应,也是一种对阶级跌落的畏惧,所以要以最大程度的理性抵御风险、守住利益。 归根到底,我们没必要神化爱情,为之卑躬屈膝、自我牺牲。但在爱情中,太强调理性就没什么意思了。恋人是我们并肩对抗人生虚无的队友,而不是需要锱铢必较的对手。 当爱情、乃至生活都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中归于平淡时,我们就会知晓,原来适当的恋爱脑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唤起生命热情的珍贵体验。 [1]民政部.(2021).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2]李婷,郑叶昕,&闫誉腾.(2022).中国的婚姻和生育去制度化了吗?.妇女研究论丛. [3]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9).2018年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调查报告. [6]石磊.(2019).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人口研究(06),90-104.何止不结婚,年轻人连恋爱都不谈了
谷普下载提醒您:让你提前汇款,或价格明显低于市价,均有骗子嫌疑,请不要轻易相信。
相关资料:txt下载、doc下载、文章搜索、网址搜索、百度搜索、好搜搜索、搜狗搜索、必应搜索
本文链接:http://www.gpxz.com/article/f13bf2c1968211f0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