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乡村振兴的 新开局 (数字化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正式招募)
春节假期刚结束,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21日被正式发布。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以中国改革初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分田密约”为标志,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在中国农村出现,并席卷中华大地。但彼时的国家体制下,农业生产责任制姓“资”还是姓“社”?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为国家权宜之计?……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与质疑。
在此背景之下,《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在1982年1月1日被正式颁发,这也是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此后,中央一号文件也成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的“风向标”。
同1982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样,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又是“三农”工作一次新的转向。
乡村振兴离不开数字经济
2月21日的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乡村振兴”并非头遭提出,相关文件也不是第一次发布。因此,此次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与以往又有何不同?
2月22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到:“乡村振兴是在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三年来一直在推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此前‘三农’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工作重心就转入了全面乡村振兴。”
“从1987年开始到2003年,我国连续17年没有出台三农一号文件,是中国改革的重心全面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的阶段。”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表示到。
到2004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向着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不断追求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效益,着重于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造。而这断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效率。借此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升至2013年的8896元
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则突出了新的方向,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乡村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全面发力,旨在通过城乡一体化数字经济大循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以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提升。
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交易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同时也可以能够推动直播带货与短视频、乡村文旅民宿,以及普惠数字金融等农村信息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供给的创新实践,打破城乡经济机会在地理上分布不均的障碍。
此外,数字技术使得“乡愁”可以传递,使得农业生产的自然景观、文化价值等属性可以变现,使得小农户技术应用差、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的竞争劣势能够转变为“手工劳作”、“原生态”、以及“定制化”的竞争力标签。
我国农村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潜在市场,随着数字接入鸿沟的全方位弥合,农村地区成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纵深,深入挖掘农村地区居民的数字经济需求潜力,也能够保障数字经济作为新动能的持续强劲增长态势。
显然,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在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服务与信息消费,生产经营主体及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也将存在着广泛的市场开拓空间。
数字经济“星星之火”已在乡村燃起
事实上,在我国10万多个乡镇中,已经燃起了数字经济的星星之火。
在浙江宁波慈溪市,无人驾驶插秧机已经驶入农田,实现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等全套无人作业。
在四川特区猪场,AI技术通过猪的咳嗽、叫声、体温等数据作判断是否患病,预警疫情。并将每头母猪提供的出栏生猪数量在一年内从22-25之提高到25-28只,收益增加了10%以上
在陕西海升集团10000亩矮砧苹果园,AI技术实现了对每一棵果树实现个性化管理。农户通过一部手机、一套管理软件,就可以实时记录、实时同步相关人员。
在辽宁,通过IoT采集空气/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合有效值等多种环境数据,优化后的iGrow温室仿真器能快速做大量种植模拟(15秒模拟82个生长周期),再用不断优化的强化学习AI算法选择最佳种植决策,使得小番茄试点迎来“小丰收”,每亩每季净利润增加数千元,摆脱了此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在四川广汉,广汉市智能农业操作系统通过融合互联网数据,指导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包装等一系列的变化。
在浙江德清市,“数字乡村一张图”叠加了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17个图层、232类数据。在触达各乡村的物联网方面,德清市布设了视频监控、污水监测、智能井盖、智能废品桶、智能灯杆、交通设施等6大类、534个感知设备。
村民可以通过钉钉App应用,获得乡村医疗、养老、助残、废品分类等“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
在广东省,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技术为乡村居民开展癌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减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事情发生。
可见的是,数字技术正在应用在乡村建设的各个场景之中落地应用,与此同时,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不断地有玩家入场。
日前,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在微头条爆料称,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而单在养猪这一场景中,BATJ等数字技术的服务商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给每一头猪从出生之日起就被打上数据标签,建立起包括品种、天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轨迹、免疫情况等资料在内的数据档案。
通过猪场内遍布着ET农业大脑加持的摄像头,不仅可以自动采集猪的体形数据,还会记录每头猪的运动距离、时间和频率,运动量不达标的猪,会被饲养员赶出室外“加练”,这些猪也被称为200公里猪。
京东则推出了“猪脸识别”,养殖场可通过“刷脸”识别,对猪进行精准的饲料控制,还可以全方位观测、记录每只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以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在百度的养猪解决方案中,养殖户可利用“电子围栏“实时监测猪棚里的异常活动,对猪进行远程监控,还可通过“猪病通”进行猪病识别,筛查疾病、线上问诊,降低集体猪群生病的概率。
数字乡村已有“燎原”之势
少数地区先行先试,是改革的常见做法。示范探索出了经验,就到了全面铺开的阶段。
显然,数字技术在部分地区的先试先行已经证明了数字技术可以为我国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这也为数字乡村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首先在政策上,已不仅停留于顶层设计,更是在一些方面,有了具体政策举措。如此次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方面,都有了细化的指导意见。
再具体是数字乡村建设方面,除了BATJ互联网厂商外,我们还可见大疆、极飞无人机及其它专业智能农机设备厂商;中农立华、中化现代等一大批农业解决方案商;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AIoT等智能硬件厂商;以及聚焦到乡村治理及服务,雪亮工程乡村建设、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下乡等背后的安防玩家、视讯方案提供者等多路企业的身影。
可见,随着推进乡村建设工作的展开,以及各路玩家的的不断参与,一幅中国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我国大地上徐徐展开。(雷锋网)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