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航行员 宁赔300万也要走! (台海飞机失联)
据台湾“中时资讯网”5月25日报道,台军一名现役航行员宣布地下信,点名赖清德只会喊话,齐全没想过基层的感触,更直言再这样下去台空军迟早会垮掉。
报道称,一名自称是现役战机航行员的网友24日在社交平台上示意,从“5·20”到这几天应答束缚军军演,整个队上忙得无法开交,但大家都知道相似的状况在未来会成为常态。
“往年以来,队里很多航行员报退,甚至有年轻航行员宁愿赔300万新台币(1元新台币约合0.22元人民币)也要走!” 作者指出,过去几年台空军白昼紧急升空,早晨彻夜爱护战机,如今还多了“跨子夜训练”,让很多航行员埋怨受不了,但赖清德还是只会喊“抗中保台”,齐全没想过基层感触,“赖清德要不要来一线看一看,咱们每天忙到爆的生存”。
作者提到,航行员每天早起晚睡,就算放假也会被叫回去加班,但超时超量上班换来的慰休全都是假的,由于平光阴例休就休不完;久而久之整个台空军迟早崩掉。
作者说,如今他身边的同伴大多都是为了钱而飞的,熬到年限就会马上报退,而不是由于所谓的“爱台湾”,“咱们连自己的家人都爱不了了,经常感觉亏欠,还怎样爱台湾?长官为了慰留航行员,还大讲战友弟兄情,可有几团体真的听出来了?我想往年我也要走了”。
今天是甲午战争120年纪念日,我想问一个有关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赔偿情况。麻烦大家不吝赐教!
1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损失最大,掠夺最残酷的主要条约具体内容:: 1中英南京条约 强占香港。 勒索钜款。 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不包括在内),分4年付清。 五口通商。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行商」进行贸易的限制。 控制关税。 领事裁判权。 《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发生「交涉词讼」,或在中国领土上犯罪,其如何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中国官员无权依据中国法律进行判处。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的对等权利。 但在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了缔约外国能够片面享受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人可以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贸易或居住,并且淮许美国兵舰进入中国海港。 美国货进出口,中国海关收税必须和美国领事商议。 美国人在华犯法,「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 容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 3.中英法俄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驻北京 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 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雇用外人 外国人可在中国传教、游历通商 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 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4.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开天津为商埠 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发还天主教资产 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5.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北属俄国,以南属中国。 黑龙江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地,由原属中国所有改为中、俄两国共管。 俄国船只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拥有通航权。 6.中俄伊犁条约 中国要「偿还」俄国占领伊犁的「费用」五百万卢布。 中国要将伊犁以南的特克斯河流域平原地带「割」与俄国。 修订一八六三年【塔尔巴哈台界约】所规定斋桑湖方面的中俄国界及通商事务,以利于俄方。 7.中法新约(地点在天津) 中国放弃对越南之宗主国地位,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 中国在中越边界附近择二地为对法「通市」的商埠。 法国在中国西南各省拥有兴建铁路的特权。 8.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开放江南的苏州、杭州,以至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沙市, 对日通商,日本并享有通至此等口岸的内河航行权。 中国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有设厂权,并享最惠国待遇。 中国「赔赏」日本军费二万万两。 9.中俄胶澳租界条约 租借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及其铁路权给德国 10.旅大租地条约 旅顺「租借」给俄国作为军港,大连「租借」给俄国作为商港,均以二十五年为期,但「可以延长」。 在「租借期」内,中国军队不得驻在旅大地区。 俄国再取得由旅大至哈尔溃之铁路修筑权(包括后来之所谓「南满铁路」),以及铁路沿线之利益独占权。 11.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予英国,共九十九年。 12.辛丑和约(满清政府与11国公使订约) 惩办端郡王戴漪等排外大臣。 两年内禁止军火输华。 中国向11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付,连本息共近十亿两)。 作为偿付赔款的抵押,中国海关所收之关税、盐税,均为外国控制。 各国自管北京使馆区。 大沽口至北京之间的全部炮台,全部拆毁。 清廷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3.东三省善后协约 日、俄分别于中国东北撤军后,清廷开东北三省之十六处城镇作为商埠对外开放(盛京省之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省之长春、吉林、哈尔溃、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日本取得东北南部之安奉铁路之管理经营权。 在东北的奉天(今潘阳)、营口、安东(今丹东)等城市,划定日本「租界」等等。 14.黄埔条约 取得与英【南京条约】、美【望厦条约】相同之利益。 15.中英烟台条约 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游历、探路」的权力。 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藏前往印度,清政府需通知驻藏大臣协助通行。 16.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鸦片入口,每箱(百斤)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一百一十两(正税三十两、厘金八十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往内地销售,中途不再征收任何捐税。 17.英藏拉萨条约 藏一切对外交往都必须经英政府批准;在中印边境的噶大克建立商埠;增开第二处商埠江孜。 条约还规定赔付英军进藏所花费的七百五十万卢比,限七十五年内缴清 18.塔城界约 割让新疆西北,自沙渍达巴哈起,葱岭止约五十八万平方公里 19.穿鼻草约 (1) 割让香港 (2) 赔烟价六百万元 (3) 恢复广州商务 20.广州和约 7日之内缴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英里,赎金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21、《满州里界约》 《满州里界约》共两条,其主要内容是: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58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63界点,并沿额尔古纳河,至该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的国界。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此次界务交涉,本应按照旧约规定,双方共同履勘水陆两界,但结果却完全超出了会勘的范围和旧约的规定,以致新设界点位置及水路国界与旧约不符。 陆路边界线的6个界点全部南移,致使中国丧失数百平方公里土地。 水路在界约中虽载明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但右岸应属中国的许多洲渚,却以臆造的“额尔古纳河旧河道”为借口,划归俄国。 《满洲里界约》将旧约作了有利于俄国的修改,并就此重新划定了国界,是有损于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约。 前面的都是赔款,后面的是意义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南京条约1842年8月 英国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影响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主要内容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主要内容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条约1860年 俄国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马关条约1895年4月 日本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 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 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 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 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崖山之战,十万军民为什么宁肯跳海,也不上岸与蒙古军拼命?
由于当时的军队没有吃的,也没喝的,也没有武器出去战斗,出去完全是给蒙古人送人头。 在这种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很多驻扎在崖山地区的宋人只能选择跳崖。 但是也有例外,也有一个人带着幸存的士兵从蒙古军的重重包围突围了出去。 然而这些士兵却不愿意前往越南,只能在大海上继续飘荡,一场台风过来,这一只仅存的宋军也彻底消亡了。
实际上当时驻守在崖山的部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军,很大一部分是当地的普通老百姓。 不仅如此,对于一支军队而言,他们也没有相应的武器,就连配备的船只都是普通的商船,并不能够用于作战,这也导致他们的战斗力非常低下。
南宋面对的可是实力非常强劲的蒙古军,崖山军队没有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南宋军队很难获胜。 况且那个时候的朝廷已经没有公信力了,他们向泉州地区的大户人家借船就遭到了拒绝。
随后南宋就在岸边抢来了一批商船,利用商船一路向广东航行。 但是航行的路上又遭到了台风,最终来到崖山地区总共人员也就剩下了十几万人,这十几万人当中能够作战的顶多占1/3。
宋军已经被困在崖山地区几个月,此时的宋军已经没有退路可以走了。 当时的宋军也想抵抗,毕竟每一个人都想活下去,但是在蒙古军的围困之下,他们即使有着抗争到底的愿望,但是上天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关于宝岛台湾的历史故事
台湾的历史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疏球人种的琅峤人。 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某(此字打不出来)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一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 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进入17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 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 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 郑氏政权把大陆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重视土地开发和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到郑氏政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万人。 郑氏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 清政府平定大陆后,开始谋划进攻台湾,曾经采取招抚方针,企图说服郑氏降清未果。 郑氏政权曾多次反攻大陆沿海地区,至1678年秋郑军战败,所占领的东南沿海州县全部丧失,随即完全退守台湾。 此时,清朝政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郑氏政权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政权。 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 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 郑成功之孙郑克<土加爽>(此字打不出来)率众归顺清政府。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9世纪60年代.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开港、进口以鸦片为大宗,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 l9世纪70年代,实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对外“开疆拓土”。 向南把琉球和台湾作为扩张的目标,声称台湾是“土番”居住区.是“无主之地”,不在中国主权之下。 清政府—再申明:“台湾全地久隶我国版图”,“全台郡之生番,无一社不归中国者”。 1874年1月、日军入侵台湾。 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虽然软弱的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条》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 遭刘铭传率军重创。 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刘铭传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 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 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日本在台湾实行总督专制的统治体制,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并且利用保甲制度作为警察政治的辅助工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灌输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力图把台湾人民变成日本的忠臣良民。 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后期则配合日本的南进政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 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功。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 1941年l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 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 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