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爆仓了,一家三口欠债19.6亿,公司全卖了也不够还|股权|持股|股票|平仓线|加加食品|上市公司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实控人的股权质押比例超过60%就有风险了。
不过,这只是个建议的参考值,既没有法律的硬性规定,也没有机制上的保障,现实中的质押率完全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心情。
金融机构有多大胆,实控人就有多大产。
这是上市公司加加食品三个实控人的股权质押情况。
杨振是加加食品创始人,肖赛平是其配偶,杨子江是两人的儿子,湖南卓越投资是三人共同持股的公司,合计持股42.29%,几乎一股不剩,整体全质押了。
更出人意料的是,如今还全部爆仓了。
以平仓线价格计算,三个实控人欠债19.6亿元,而如今加加食品股价已远低于绝大多数平仓线,三人即使把公司全卖了也不够还。
当前对应市值仅剩9.7亿,10个亿的差额,可把几家作为质权人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们坑苦了。
按理说,质押的股票达到平仓线金融机构是可以自由处置的,直接往二级市场一卖或者协议转让就可以变现,自己不会遭受什么损失。
不过,平仓的操作只限于正常情况下,如果法院在达到平仓线之前就把质押的股权先冻结了,那金融机构就没办法了。
好巧不巧,杨振家族的股权就被法院冻结了,最新公告显示,不仅冻结,还轮候,债主们都排着队呢。
质押这个事情,其实就像拍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欠债不还的固然可恶,但放开胆子借钱的金融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60%的质押比例是《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指引》里建议的,如果金融机构能敬畏这个数字,同样的条件下,至少已免去了40%的损失。
而剩下的60%,但凡在监管上多下点功夫,也不是不可避免,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责任心的缺失。
而提起金融机构的责任,不免让人想起银行与烂尾楼。
只要一遇到烂尾楼,我们总是把房地产老板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钱挪走了,坑了所有的买房人。
但换个角度想一想,首付的钱买房人给了,按揭的钱银行那边出了,这些建房的钱不是应该放在监管账户中用以保障交房吗。
就像买房人申请公积金偿还房贷的时候,钱也是直接打入了银行还款的专用账户,买房人也不可能挪作他用。
如果对于房老板的建房款也尽到了这种监管职责,甭管房老板怎么跑,钱都在那里,哪还会有烂尾楼之说。
回到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家族的质押爆仓,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金融机构自己酿下的苦果,只能默默承受。
加加酱油的出圈并不是因为酱油,如今酱油瓶盖内的那个拉环设计,据说就是杨振先搞出来的。
估计是没申请发明专利,否则,都不用卖酱油,就这一个瓶盖就够吃的了。
因为率先使用了时髦而适用的瓶盖设计,加加酱油一开始的出身就高人一等,别人卖两块一瓶,他卖到6块。
嫌贵?没关系,广告走一波。
先在湖南本地铺开宣传,然后又上央视当“标王”,拉环瓶盖出名了,加加酱油也就出名了,价格也就逐渐被人接受了。
但瓶盖这东西最多只是占个先手,很快大家都有了之后,加加酱油的高贵出身也就被拉下来了,说到底,瓶子里的酱油才是根本。
而加加食品2012年上市之后,杨振却没能把心思好好的放在酱油上。
如果细细查询质押信息会发现,杨振家族股权质押的起始时间集中于2014-2017年,也就是杨振乱花钱的那几年。
先是向产业链上游扩张失败,然后是尝试电商失败,最后竟然花40多亿去收购一家远洋捕捞公司,结果也失败了。
正是这些失败,构成了杨振家族现在的巨债。
2018年起,杨振家族股权就已经开始被法院冻结,这意味着法院对杨振家族的讨账已经持续6年了,老赖就是这么养成的。
杨振倒也认账,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自己。
“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个我责无旁贷。”
如其所说,加加食品确实被他搞砸了。
加加食品上市的2012年营收是16亿,而上市之后几无增长,最高也就短暂触到了20亿,然后又回到16亿,2023年更是缩减到14亿。
相同的时间跨度里,同行海天味业却抓住了发展的机遇,2012年营收71亿,2023年营收飙升到245亿。
其实,规模小点也能够忍受,但忍不了的是,加加食品亏钱了,2021年-2023年三年连续亏损,累亏3.5亿,2024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900万。
唯一的庆幸是,加加食品本身没什么外债,资产负债率20%,有息负债主要只是1.8亿的短期借款,账上有两个多亿的现金足以覆盖。
也就是说,只要换个靠谱的老板,加加食品还是有希望重整旧山河的。
杨振家族控制的卓越投资作为控股股东已经被申请破产审查了,要是中国有个人破产制度,估计一家三口也都一起被申请破产了。
他们破产,债主们可能损失惨重,但却可以让加加食品得到解脱。
加加食品的3万股民,正翘首以待那个身披金甲、踏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