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的广告终会变为碍眼的东西 (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怎么彻底关闭)
今天凌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憋了四年的微信,最终还是松了口,让广告业务闯入了一直强调用户体验之上的“圣地”。
现在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新浪微博第一个feed流广告主被用户骂出翔,黑成狗,踩成渣,爬着走。微信朋友圈feed流广告都刷出了优越感和自豪感,没有刷出来的感觉被世界抛弃了郁郁寡欢,刷到宝马的赶紧截图转发炫广告。”
如果说这是微信基于大数据而导致不同的效果,我个人还是持一定的保留意见。从现有的媒体介绍来看,这个广告信息流会根据部分手机型号、发出的红包数额以及周边的朋友来做数据采样,进而达到“精准”推送。但是,我还想再问一句:“微信给你推送宝马,你就有能力并准备买宝马了吗?”
同样是信息流广告,为何微信朋友圈相对要阳光一些?我觉得这跟策划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不能忽视大环境。
微信终究要收割广告的,其实从一些迹象就能看出苗头。
当自媒体联盟在叫嚣的时候,微信杀了出来,公布文章的阅读数量和点赞数量,并让广点通涌入其中。虽然广点通不属于微信事业群体系下,但是至少说明微信在特定的条件下已经默许广告的存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看到身边好几位朋友抱怨朋友圈的质量下降现象,废品信息有抬头之势,尤其是各种代购。我们看到微信针对一些诱导性广告帖子进行了封杀,但是对个人代购信息却没有做出任何的过滤动作,卖货的依然在拼命展示产品,用户只能选择屏蔽或者拉黑。
也就是说,从大环境来看,微信对于广告并没有完全的抗拒,而是在做一些选择性观察。在用户对朋友圈时不时抱怨的时候,其实也在为微信营造杀入广告的机会。说句不好听的话,有多少人会在乎再往一杯脏水里面撒入一点点灰尘?
微信朋友圈接入广告,这个收益有莫大的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手游、电商都接入到微信里面。早期效果据说不错,但是越往后越乏力。有一位游戏行业朋友告知,微信现在也在为游戏买量,情况并没有外界所描述的那么好。据BI的报道,facebook在2013年里获得69.9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其中45%来自移动广告。据eMarketer分析,今年的份额有可能达到73.0%(109.0亿美元)。
面对巨大的广告蛋糕,微信要考虑的不是做不做,而是怎么做。为此他们策划了今天的广告事件,可口可乐、vivo和宝马三大品牌齐上,诱导一群“自我感觉良好”的用户去得瑟,走二次传播。
由于提前打过预防针、策划精妙,很多人已经忽视了它们的本质还是纯粹的硬广。但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效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从整体上来说,媒体对微信广告的等待差不多有四年。不管是哪家投的广告,媒体们也不会走漏眼。单冲着这点,广告主愿意投入更多的钱来争取“首发”。但是这次过后,微信朋友圈发广告不再是新鲜事,媒体是否会继续跟第二波,第三波,不得而知。
随着广告主越来越多,微信团队能否保持一样的策划传播效果,也是未知指数。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能保证的话,一旦要背负KPI压力,只能让广告展示来得更为频繁。
广告更为频繁地出现于用户的视野里面,多少会对用户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按照微信现有的形式,可能会比微博更加严重一些。相比微博的信息流广告,微信朋友圈直接把点赞朋友、评论直接展露出来,一条广告下来横跨幅度是不一般的长。如果这就是微信团队所强调和推崇的用户体验,那我只能无言以对。
总的来说,今天微信朋友圈广告没有被大众吐槽,是微信这边的精心策划利用了“部分人群喜欢得瑟”的特点。如果这些广告每隔一两天暗示用户,比如说今天他是宝马的潜在用户,明天他是奔驰的潜在买家,后天他是路虎的潜在目标,用户还会继续得瑟吗?
收到宝马广告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得瑟的地方,买得起才值得稍微去得瑟一下。现在微信朋友圈广告借助假象给部分用户灌了一碗迷魂汤,但是其药效终究会退去,剩下的只不过是一条又一条碍眼的无用信息罢了。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
富加科技公司是一家拥有强大前沿数字化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由一批曾任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及国内具有先进技术的人员共同创办。公司先后获得了粤科金融集团在内的著名投资机构及投资人的投资。 富加科技致力于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HumadaAI)深耕细作近十年,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能力和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富加科技打造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全技术栈道,研发了全场景精细化管理SaaS平台、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云边端”结合一体化交付的行业数字化系统等。 富加科技正在用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为各行业的数字化升级、AI转型赋能,并且成功创新应用于大型企业的管理运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楼宇、智慧商业综合体(园区、社区)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