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竞争的逻辑彻底变了 电商存量时代 (物流竞争的逻辑是什么)
刚刚结束的双11,有的人快递还在路上,有的人已经开始享受。这背后,物流作为电商的后勤保障,其中差别或许能从京东物流上看到端倪。
本届双11,京东物流正式全面接入淘宝天猫,随着两大电商巨头互联互通加速,越来越多平台商家期待,通过大企业间的竞合来推动配送时效的提升和全流程物流成本的降低。
就在11月14日,京东物流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服务淘宝天猫平台商家的同时,越来越多外部企业客户与这家企业展开了合作。第三季度,京东物流总收入为4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到316亿元,占总收入超7成,已服务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近6万家。
对于行业来说,合作谋求发展是大势所趋。正如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所言,未来电商物流行业将趋向于降本增效,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以满足多元需求,以及跨界融合以拓展业务范畴。在此背景下,各平台和物流公司必须持续创新、灵活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合作的背后: 商家、平台、消费者的三方共赢随着国家多部门发布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刺激相关市场生产与消费,京东物流持续为众多家电头部客户提供多渠道一盘货管理服务。根据财报,第三季度京东物流来自众多家电头部客户的收入保持了稳健的增长。
在北京做大型家具店的商家陈诚提到,小件商品之外,大件商品更需要京东物流这样的企业。基于大件发货的特定物流需求,他尝试过多个快递公司,曾一度将京东物流作为其在某平台的指定物流商。“有个顾客要回韩国,在我们这买了床垫,赶飞机有点来不及,京东物流自己雇了货拉拉给送过去,惊到我们了。”
一家厦门的轻奢女装服饰企业,同时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多平台均设有店铺。基于在其他平台的使用体验,考虑到京东快递最快“次晨达”的时效和单单送货上门的服务,该品牌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女装快递业务与京东物流合作。
一名主营海淘产品的淘宝商家则表示,他们主要考虑的是物流稳定性,在京东物流接入淘天之后,这部分需求或会被激发。
可以说,在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上,这些商家秉持的标准是一致且严格的:时效要快,服务要好,成本还要低。但在更深入分析其策略时会发现,他们是根据品类特性和自身需求,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物流服务商。
换句话说,对于商家而言,拥有更多物流选择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基于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调整物流方案,商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体验,进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这背后,是京东物流在将自身的能力持续服务给外部各类企业、商家等。从最新的业绩数据来看,京东物流已经筑建起覆盖全国的智能网络仓储体系,在国内共运营超1600个仓库、2000多个云仓和40多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仓储总管理面积超3200万平方米,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个多层级物流和仓配网络,还有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的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东物流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行政区县和人口的大件业务中,其行业首创的“送、装、拆、收”一体化服务,也开放给了外部平台商家。这对于以大件业务为主的家电家居商家来说,无疑是直击行业痛点的能力。
大件服务上门
事实上,不少商家期望,能够有一家企业激活其他快递服务商,避免用户的流失,促成商家、平台、消费者三方均获益的结果。
突破效率、成本、服务的“不可能三角”经济学有个概念叫“不可能三角”,在电商物流行业,也有类似规律,也就是商家们秉持的理想原则:时效要快,服务要好,成本还要低。某种程度上,只有做到了效率、成本、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突破,才能在消费增速乏力的当下,获得真正的增长。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智慧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举例称,家电、家具、汽车等品类销售渠道很多,仓库分散,每个仓库的收货标准都不一样,多渠道分别备货增加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管理难度。而平台间的持续合作,降低了商家的全流程物流成本,实现了商家降本增效的目的。
某平台百货日用品老板王浩深有体会,他在多个平台均开设了店铺,但由于各个平台之间互相拦截,过去面临着“一盘货分开管理”的问题。他表示,考虑到商品运输过程的保障及送货上门服务,会把部分订单调整为京东物流发货。
这背后,是商家对京东物流全渠道一盘货能力的高度认可。全渠道一盘货,核心是综合了京东物流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将商家的所有库存资源集中管理,同时极大简化订单处理流程,兼顾库存压力和物流效率。
在此基础上,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还能根据商家需求快速打造适配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产地产业带和电商平台为主的中腰部商家,标准化仓配产品可以有效满足当下以爆品为核心的生产和出库需求。
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京东物流来自快消、3C和服饰等细分行业的收入均取得了良好增长。同时,京东物流还进一步探索行业化、定制化仓储供应链,开设了武汉药品及器械双资质合规仓、中山打印耗材专仓、武汉服饰仓等,并与乐尔乐共建中国零售共享仓体系。
今年9月,京东物流打造的濮院羊毛衫产业带专仓正式开仓,除了基础仓储物流服务外,还提供包含仓内质检、车唛、挂吊牌、印花、熨烫等多种半加工服务。在这里,“当日入当日出”的时效保证和季节性波动弹性产能支持,助力商家精准适配电商“以销定采”模式,兼顾了库存压力和物流效率。
如果说商家对于降本增效的追求是共识,基于物流和商流的深度绑定,商家对于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同样毫不松懈。高效、稳定的物流服务,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能促进品牌的口碑传播和复购率,进而成为整体销量的抓手。对于一些非常注重商品时效性和客户体验的高附加值商品商家来说,更是如此。
以生鲜品类为例,效率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在当下吃蟹旺季,在产地产业带,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大闸蟹寄递的物流企业之一,今年京东物流全面升级了大闸蟹专项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增加分拣作业班次,加密全货机航班,实现大闸蟹寄苏州和上海最快当日达,寄北京和深圳等核心城市最快次晨达。
“通过低温保持螃蟹的休眠状态,到消费者手里时,螃蟹还是活蹦乱跳的。这方面,京东快递一直做得很好。”苏州某大闸蟹公司负责人李路表示,“现在销售越来越卷,我们的各项成本都要往下降,在服务和时效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京东运费略低几块钱,我们肯定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快递合作。”
厦门某轻奢女装品牌也表示,在过往合作中,京东物流基于强大的物流网络和运配资源,通过优化配送路径、多种配送方式组合、增强配送灵活性等,大幅提升了配送时效。据了解,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快递在省会和核心城市新增100多条航空直飞线路,进一步扩大了航空次晨达的覆盖范围。
京东快递最快“次晨达”的时效和单单送货上门的服务,不仅能在大促高峰期为这家女装品牌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还为企业节约了一笔不小的成本。该品牌在10月底迎来第一波促销高峰,日均单量可达数十万单,“用了京东快递后,在保证原先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每单还能节省几毛钱。”
过去几年,随着无理由退货、以旧换新、仅退款等服务成为网购标配,随之而来的退换货及处置也对所有商家提出挑战。平台间为了卷价格,更是让商家在退换货方面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行业集体开始为商家“减负”。
针对这一情况,京东物流则对末端服务升级迭代,从物流端帮助商家降低退换货的成本压力。针对不断上涨的退货率,京东物流提供了逆向物流全托管服务,包括全渠道退货商品的回收存储、逆向验收、不良品维修、二手渠道库存变现等,以此减少交互环节,缩短运输里程,降低多次搬运的物流费用和二次耗损,既为商家降本,也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
竞争逻辑改变,才有更多增长可能在行业人士看来,从宏观政策层面,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更加广泛的开放和合作,能够带来更为良性的增长。
拿京东物流来说,根据财报,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连续多年稳健增长。第三季度,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达316亿元,占总收入超7成。其中,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约207亿元,持续保持稳健的增长趋势,已服务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近6万家。包含快递、快运等在内的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为237亿元,同比增长7.6%。截至今年9月,京东物流已连续6个季度盈利且盈利水平稳健提升,步入稳定发展的良好阶段。
事实上,京东物流已经覆盖了国内大部分电商平台,并且与全球多数头部跨境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服务了各类跨境电商平台上的数千个商家、企业客户。
早在2022年,京东物流就成为首批接入抖音电商“音需达”服务的物流企业,此后与抖音电商的合作范围逐渐拓展到了供应链领域。2023年春节期间,京东物流又成为快手电商官方物流合作伙伴,并在当年双11期间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今年10月,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后,京东物流已基本服务了中国所有主流电商平台。
尝到甜头的平台们,在悄然改变曾经的零和博弈竞争逻辑,通过互相借势来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不过,券商研报也提到,物流行业的竞争可能会加大,具体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望,京东物流2025年的收入增长前景或可期。
存量竞争时代,长期主义正在成为平台和商家的共识,更加专注用户体验的提升,追求商业效率的回归。互联网巨头们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各方合作也在推动整个电商行业向更加高效、优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带来更多增长可能。(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 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 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 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 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 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 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 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 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 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 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 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 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 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 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 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 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 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 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 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 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 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 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 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 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 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 常放篇首。 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 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 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现在做电商还有前途吗?
1、电商的现状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同学分享了她的一次淘宝购物经历:
她在淘宝一家店铺消费了四年,收到了客服的这条短信后,感觉瞬间拉低了在心目中的地位。
先不说客服为了KPI导致了动作变形。 这样的一个现象,恰恰反应了现在电商的市场竞争。 如果你还不能体会,那我再分享一组数据。
之前我看到过这样一个信息,一位资深电商人士举了个案例:
淘宝上一家皇冠级女装店,30%的成本是产品成本,30%的成本是营销成本,人员办公等成本是12%,看上去毛利有20%多。 但是,商家如果在营销方面除了做广告还要刷单的话,成本会增加10%,整体营销成本就超过了40%。
因此,综合核算下来,这家女装店的产品毛利只有5%-10%,再扣除物流等运营成本,净利几乎为亏损。
是的,现在在电商领域创业,最大的难点就是流量。 获客成本的急剧增加,商家的经营成本太高,导致众多卖家当中,真正赚钱的只有2%。
现在电商的竞争有多激烈,已经不用我再例举数据,我服务的一个在线商城客户也能明显感到到这些变化(2017年开始重新布局流量渠道),做过电商的人也自然懂。 所以,有所意识的商家都开始进行调整。
2、电商的本质
为什么曾经让一些人大获成功的电商,现在反而变的让无数商家感到无比煎熬?电商不是颠覆了很多行业吗?为什么现在很难在淘宝生存下去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从身边的经历开始说起,还原一下电商的底层逻辑:
在我大概八岁左右的时候,我的父母就赚了一些钱,在广州做小生意做了好几年,就是开士多店(便利店)。
我记得,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开过很多次,每次都能赚到一些钱。 我记得最清楚的三个地方:一个是在罗冲围、一个是在海珠、一个是在同德围。
每一次,只要他们觉得营业额有所下降之后,就会选择转让出去,然后重新寻找地段开店,开的店都是选择在外来人口的集中地段。 反反复复折腾了有四五次,确实也赚了一些钱,既赚了转让费,也通过开新店赚了钱。
为什么?
因为零售的底层逻辑是:永远要不断的寻找新的流量红利。 我的父母当时在不断寻找新的地段,其实就是在寻找新的流量红利。
也许他们当时并不清楚这个商业逻辑,也不了解这个商业概念。 但是,当我开始创业以后,仔细思考商业的本质之后,我发现这是他们给我上过最好的一次商业课。
嗯,电商也是同样的逻辑。 当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的时候,淘宝的出现,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就是新的流量红利(过去十年,中国网民的急剧增加,形成了电商的红利期)。
这就像是线下新开了一家购物中心,有新的流量红利。 一小部分人开始尝试之后,他们惊奇的发现:在淘宝卖东西,竟然不用租金,而且还能赚到钱。
比如说你是一个卖鞋的,你在淘宝开了一家店铺,把自己的产品上架到淘宝出售。 这时候,有人想在淘宝买一双鞋子,直接在搜索栏进行搜索,出来的商家可能就那么几家,而且刚好就在你的淘宝店下单。
因为顾客是通过搜索找到你的产品,所以这个订单的获客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属于淘宝卖家的红利期,所以好做。
然而,商人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觉得淘宝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就纷纷开始进驻淘宝。 因为你赚钱了,而且几乎没有成本,自然会吸引大家来分一杯羹。
一时间,淘宝上的商家如“雨后之春笋,嫖后之疱疹”般的出现,随便一搜可能都会有几百家,如果你没有信用没有流量,自然不会有顾客光临你的店铺。
那么,你想获得流量该怎么办呢——“当然是推广。”
不论是外部引流还是淘宝广告展示,淘宝商家为了流量都开始花钱宣传。 这样一来,你获取流量的成本开始急剧增加,甚至不花钱宣传就没有流量,经营成本已经和实体店持平。
以前是主动搜索的流量,而现在是被动接受的流量,这就直接导致了经营成本的上升。 经营成本变高之后,利润就减少,利润减少,大家就觉得难做。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觉得淘宝难做的根本原因。
零售的底层逻辑是不断的寻找新的流量,过去的传统对很多商家来说就是新的流量红利,而现在的红利几乎已经被抹平,这就是导致电商竞争激烈的一个原因。
那么,为什么电商的流量红利会越来越少?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产能过剩、网民增速下降、而商家又增多等原因。
但,背后有一个最重要的本质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做的只是存量市场,无法解决增量市场。 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吃的市场永远是线下没有触及的部分,而不是因为产生了新的增长。
比如说一些大的品牌,一开始并没有入驻淘宝、天猫之类的平台,你在互联网创业,也就是占了他们的份额,一旦大品牌入驻,市场份额还是属于他们的。
然而,很多传统企业或者想在电商领域创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其实是一个“存量市场”,头脑一热就挤进了互联网创业的潮流。
3、电商的未来
面对流量的困局(流量红利基本消失)、政策的变化(电商法的出台)、激烈的竞争,是不是感觉进入电商领域之后没有机会了?
当然不是。
并不是说没有机会,就像公众号的红利期过了,依然有人可以做成一个大号。 同样的道理,电商的红利抹平之后,只能说想在红海类目分得一杯羹的难度加大了。
而政策的变化,就是让商家不得不按照正规化经营。 原来正规的,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而不正规的,需要去适应这个过程,适应不了的,最终也已经被迫出局。
实际上,普通人创业,电商依然还是属于最好的选择。 对于缺少资金、人脉、资源的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你给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价值,让消费者认可你,就有机会获得流量。
未来的电商,将会由“传统电商”变成“新电商”,其实现在已经有人在实践了。 前面说了,传统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被抹平,而新的流量红利正在慢慢形成。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没有强大团队和资金的情况下,想要进入电商领域创业,未来的方向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小众市场
未来是小众市场,细分领域越来越多。 只要在一个细分领域死磕到底,精心打磨产品,终究会有用武之地。
竞争激烈、红利消失,普通人再想进入电商红海领域的话,需要靠的是团队、运营、营销能力。 比如说你至少要会付费搜索逻辑。
我之前在讲关于如何发现创业机会的文章中提到:如果你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创业,发现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或者竞争太激烈,你该怎么办?放弃让人眼红的大众市场,抓住毫不起眼的小众市场。
比如说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或者淘宝卖东西,你不知道卖什么,卖水果卖零食都发现很多人在卖,如果你也选择卖水果卖零食,很有可能你就会变成像大多数保险业务员一样(只做熟人生意),后面就再也无人问津。
你不如抓住小众需求的市场,比如说卖地瓜,真有人卖的挺好的,然后你跟朋友说你在朋友圈卖地瓜,如果他很惊讶,那就大胆去做吧。 比如说你有什么手工产品,完全可以选择在电商切入。
互联网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信息越来越对称。
一些小众产品也许平时很少人需要,但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地域限制,小需求已经可以被迅速的收集起来,一个个小需求最终都会累积成大需求。
未来大规模的去做一件有效的小事,才能做大。 所有商业的长期成功,都是因为对于一个行业的理解深度,远远超过了同行。
什么是行业的理解深度?懂需求。
你知道你的市场,有什么样的客户,你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并且,你知道你可以用什么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其中的一类客户,这就是理解了一个行业的本质。
优秀的创业者,懂得服务小众客户,深入细分领域。
2)自建流量
放眼看商业世界,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着流量而变化,每一次流量的变化,都暗藏着新机会。
比如说近一二十年线下流量的变化:从街边店到购物中心,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但不论怎样变化,每一次流量变化带来的红利逐渐消失之后,都会遇到流量的天花板。
因为开店的越来越多,流量自然不够用。 所以,商家为了保证自己的顾客不轻易流失,采取会员机制的方式建立流量池。
其中,“会员系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自建流量池的方式,也是商家建立流量池的重要方式。
那么,面对电商的流量困局(虽然现在电商商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电子会员卡),应该怎么办?
实际上,我们熟悉的会员机制不会过时,未来的一个趋势是:会员制电商。 比如说“京东PIUS会员”已经开始是试行会员经济。 当然,这是平台干的事情(就像是线下商场的会员卡,而不是单个商家的)。
对于普通商家来说,一个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会员系统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流量池,将客户锁定在你的系统内(也就是导流到微信群、自家平台之类的私域流量)。
当你把淘宝当作转化端,而不是流量端的时候,你就彻彻底底解脱了。
为什么?
因为平台属于中心化,平台上的流量永远都是属于平台的。不论你是一开始获得了平台的流量红利,还是付费推广获得了流量,你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在众多的卖家当中,消费者很难想起他在哪家买过东西。
而且,平台上的流量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截流,比如说当竞争对手投了直通车广告之后,很可能消费者就选择了你的对手。 而且,每个平台都有流量分配规则,比如说淘宝分配流量的规则是:根据老访客量、复购率等数据进行分配。
也就是说,电商平台拥有绝对的流量控制权,要想在一个平台生存,只能去适应平台的规则,永远需要花钱购买流量。 或者是不再单纯的依赖平台,建立自己的流量池(也就是前面说的:把平台当作转化端,而不是流量端)。
所以,不论你是微博、小红书之类的免费推广还是付费推广,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客户,如果不懂得留存,不懂的构建自己的流量池,最后一定会举步维艰。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红经济”,他们可能集中在微信群、小程序,或者是商家自己搭建的平台。
未来每一个精明的商家,都将会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对电商来说就是新的流量红利)。 这也是为什么说小众市场,才是未来的大市场。
我的一位客户做农场、餐饮、生鲜、在线商城,去年在进行生鲜店布局的时候,我就建议用微信群的方式积累了第一批用户,因为产品好、也有了自己的渠道,所以很快就开了30家分店。
建立属于自己的流量池,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平台的限制,还能及时参与交互,互动之后就能产生购买欲望,购买之后又能产生传播,最后别人看见你购买,那我也购买,然后继续互动、分享。
总之,谁能深入切入一个小众市场,谁能有效建立自己的流量池,谁能为用户提供价值,谁就能赢在电商的下半场。
逆势新增长背后,美的是如何提高组织免疫力的
作者 / 彻诺
从停摆到复苏,在疫情这只近年来最大的黑天鹅下,企业对节奏的改变和调整,孕育出了新的增长点。
8月30日下午,美的发布半年报。 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7亿元,净利润139.2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13%,每股收益2.01元/股。
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美的这份半年报中的数据,算得上稳健。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零售规模为 3,365.2 亿元,同比下降 18.4%。 行业中,更不乏龙头企业上半年净利同比降50%以上。
从美的这份半年报中的数据便能看出,电商、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正成为新的增长方向。
渠道线上转移、产品智能化、全行业拥抱直播、出口反弹,事实上, 这些增长方向,也是家电行业考验增长能力的新角力点 。
美的做对了什么,能在逆势中依旧保持稳定增长?这些新的角力点背后,考量的是什么能力?对于其他同样受困于黑天鹅事件,渴望新增长的企业来说,这些能力又是否能复制和学习?借此契机,我们以美的作为切片,试着复盘美的增长到底做对了什么,才能在剧烈变动下,业绩依旧能稳健增长。
电商渠道的增长,仅仅是拥抱直播?
美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美的全网销售规模超过43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0%以上,占内销比例49%,全网排名第一,并在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连续8年保持家电全品类第一的行业地位。 “618”期间,美的全网总销售额突破12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5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线下渠道家电产品零售额为1777亿元,同比下降29.3%;线上家电产品零售额为1913亿元,同比增7.23%,线上渠道占整体家电零售额的比例达51.84%。
但,值得注意的是, 线上渠道占比超越线下渠道的同时,饱和、电商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线上渠道也不再是无冕之王。 《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线上家电销售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增幅比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平均增幅少14.37%。
那么,美的在电商渠道的增长,如何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2020上半年家电领域直播场次达百万级,交易额达千亿级。 在市场环境及企业直播经验提升、大家电直播参与度增加等因素作用下,上半年第二季度家电类直播带货的转化率大幅提升,预计场均产出是第一季度的4倍。
据《天猫618淘宝直播创新报告》数据,今年大家电位列天猫618直播渗透率最高的品类排名第二名,大家电也是今年天猫618成交增速最快的品类,生活电器则位列成交增速最快的品类排名第三名。
直播背后的全价值链升级,成为美的在电商渠道增长的利器。
半年报中提到,线上市场与电商平台推进供应链深度协同项目,利用数据驱动和系统拉通,实现科学补货、自动化审单、智能分仓、消除信息断点,以信息流改善为主线,带动物流、资金流和商流效率优化,最终实现客户服务体验的改善和整体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今年7月, 盒饭 财经 受邀走访了美的,活动中美的中国区域总裁吴海泉分享了美的直播增长背后的原因。
吴海泉表示:“在电商平台刚起来时,我们把线上线下都变成了‘一盘货’,把用户数据、营销数据打通。 本质上来讲,我们的后端其实已经具备应对快速变化的机制,所以当直播这个形式出现以后,只要找到前端分场景的形式,去找各种规模合作,后端调度会非常简单。 ”
随后,吴海泉还以实践多年的“一盘货”作为案例,详细解释了后端支撑的重要性,“前端只要负责卖,就不用担心货到不到得了,因为后端的物流配送体系都已经具备了。 也不用担心退换货的问题,因为只要用户收到货,在美的公众号上、400(美的客服热线)上任何一个地方想要退换货,我们都会有反馈。 ”
事实上, 从增量市场到存量竞争,渠道和规模红利逐步消失,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的需求是在营销渠道端(新渠道和新营销)和供给端(柔性制造、自动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家用电器寻找变革的企业,期待景气回升研报》国盛证券)
前端的变化能让消费者快速感知,而销售渠道仅仅是产业链中的一环,库存、物流等环节的配合,才能顺畅完整地撑起整条链条。 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者下单,仅仅是开始。 如何让消费者下单后快速收到货物,仓库库存如何把控,物流配送如何配合,工厂如何把控制造数据?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重要。
一盘货外,T+3生产模式也是关键。
“T+3”模式指的是,将接收用户订单、原料备货、工厂生产、发货销售分为四个周期(T),通过全产业链优势优化制造流程,升级制造设备和工艺,产供销联动进一步压缩供货周期,将每个周期时间由7天压缩至3天甚至更短。 而这一模式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解决库存积压问题。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IoT事业部总裁张小懿曾在介绍美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时,着重强调了接下来的会推进的数字化2.0。 他表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整个业务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也就是我们的‘T+3’模式推出。 以前美的生产完之后层层分销到市场上卖给消费者的用户,‘T+3’的模式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T+3’订单来拉动整个研产售环节的运作,所以说这个是最根本的数字化2.0建设的因素。 ”
“今年直播大热,但营销模式创新源源不断,盲目追逐营销热点没有用,更应该看到营销模式创新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吴海泉还表示:“直播也将改变和重构家电企业库存、物流、送装等系列商业链条,这需要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支撑。 ”
电商直播,考验的不只是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还在考验企业在面对新生事物后的应变反应能力。 全价值链能力的完善和升级,是抓住风口的重要能力,更是未来其他渠道或营销方式出现后,线上业务得以继续增长的核心。
直播带货方式的兴起与产品偏好,有着共通的逻辑——主流消费人口的更迭决定了消费偏好的变化。
2017 年 80 后、90 后人口占比接近 50%,具有最高占比。 从此人口结构情况可以推断,当前消费主力由过去的 70 后变成为了当前的 80 后、90 后,整体消费年龄段更年轻化、活力化。
(2017年90后人口占比最高)
消费者年轻化的大背景下,时代潮流的偏好转变进一步体现在产品偏好变化、渠道和传播方式变化以及品牌偏好变化。
而家电产品的创新思路也正沿着该方向进行。 近几年,家电产品的创新一直延续两大思路: 围绕智能化联网化展开的高端化路线,和围绕实用化、细分化进行的个性化路线 。
《2020 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中提到:在线上消费增长的同时,乡镇等低级别市场正在成为主要战场,而且品质家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低线市场用户所重视,智能化高端产品消费趋势明显。
而智能化、高端化,便是美的本次半年报中,体现的另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增长的另一来源。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消费者愿意溢价支付的点从仅质量转变为质量、颜值和 情感 。
美的半年报中显示的增长,恰好印证了这一观点。 半年报显示:自产品上市以来,COLMO 已经服务全球近4万个菁英家庭,部分品类在高端市场份额表现突出并已逐步成为行业高端市场标杆,如在单价 7 千元以上的家用空调(挂机)市场占比达18.8%、在单价2万元以上的家用空调(柜机)市场占比达 20.8%、在单价 5 千元以上的净水机市场占比达12%。
数据显示,美的旗下的高端智能AI家电品牌COLMO&比佛利,本年度再度在高端洗衣机市场表现突出,实现市场占比6.5%,同比增长22%。
此外,美的系洗衣机布局的洗烘套装在本年度表现十分抢眼。 洗烘套装合计销量套,小天鹅销售额万,同比增长1316%,美的销售额7896万,同比增长4160%。
作为洗护行业国民品牌小天鹅在干衣机品类实现了线上线下份额的全面增长,成为干衣机品类国产品牌第一。 在线下外资品牌份额下滑情况下,小天鹅增长明显,其中小天鹅烘干机TH100-H36WT已连续5个月占据市场排行的TOP榜前5。
根据奥维云数据,洗衣机国际品牌的市占率由2009 年的48%下滑至2019年的31%;冰箱国际品牌的市占率由2009年的36%下滑至2019年的24%。 相比之下,国内本土品牌的市占率出现了大幅度提升,整体呈现外资品牌被国货取代的现象。
从销售渠道、营销模式,再到产品,效率是其中的核心。
当家电行业逐步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业传统打法已经失效, 美的应对思路是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高效率运作 ,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美的全价值链各个环节,以数字化推动效率提升,重新对开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重构。
而美的围绕智能制造和供应链云化的数字化转型,便是从“效率”二字出发。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智能制造,包括工厂的自动化和制造的柔性化能力方面,其中,黑灯工厂的智能制造实现了产能提升26%,而员工减少了39%。 此外,产品的周转周期从25天缩短到了9天。 而在供应链云化方面,美的通过供应链云,将招标、资质审查、评估、排产联动、库存共享和物流轨迹云化,实现计划拉动、品质 健康 、库存透明、物流跟踪和关键零部件追溯。
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增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外市场的增长和崛起,超出了常规认知。
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下降后,海外市场迎来了强势反弹。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出口家用电器产品(包括电扇、空调、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等)1870.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2%。 其中,6月份,家电外贸出口398.5亿元,增长31.1%。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编制轻工业中美出口贸易指数)
美的的海外市场增长,也与此一致。
半年报显示:美的积极拥抱新营销模式,上半年海外订单同比增长10%;持续开拓海外渠道,新增超家销售网点。
据了解,不仅仅是国内,美的也在海外市场积极拥抱新营销模式,数据显示,今年美的在东盟首次开展直播,已经直播37场次,销售近1亿美金。
半年报中还显示:美的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实现电商平台覆盖并打造美国线上渠道全品类TOP10市场地位。 其中,美的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40%以上,其产品已出口至全球超过200 个国家及地区,拥有17个海外生产基地及24个销售运营机构。
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这样的增长,来自数十年的深耕。
1981年,美的便获得了进出口权,也是广东第一个获得该权利的企业。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OEM作为其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 如,以其在广东顺德和在越南的生产基地作为OEM代工的加工厂,一方面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国内以及国外优质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贸易壁垒的风险。
直到2007年,美的开始通过资本走出去。 收购、合资、参股、控股等方式成为开拓新市场的主要方式。
期间,美的选择与美国开利公司合资成立美的开利拉美公司,共同开发拉美市场;2012年,以5748万美元收购埃及Miraco公司32.5%的股份;2016年,美的集团获得日本东芝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授权以及5000多项专利技术;2016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收购意大利Clivet公司80%的股权。
通过收购、合资、参股、控股等资本运作方式,美的在获得这些公司渠道、技术等不同方面的优势外,也使其在进入该市场时,降低了风险。
随着海外市场投入不断加大, 美的也主动推动自身组织形态从“中国出口”向“本地运营”转变 ,不断扩大海外生产基地产品品类,实施制造本地化与供应链本地化策略,持续提升海外工厂产品品质。 此时,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及生产基地,成为主要出海方式。
截止目前来看, 美的战略主轴之一——全球经营,已经全面开花。
2012 年美的提出来了三大战略主轴,分别是“ 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 ,而全球经营则是美的的重要支柱之一。 数据显示,美的共有34个主要制造基地,其中,17个海外制造基地,分布于13个国家。
美的制造基地“17+17”的布局,也是今年上半年美的在海外市场成功抵御疫情冲击的最基本保证。 据了解,2月、3月,国内复工缓慢,美的17个海外生产基地保证了对外海市场的供应。 3月下旬开始,海外疫情蔓延,但国内17个生产基地已经全面复工。
海外布局的优势,不仅仅在渠道和市场份额中有所体现。
4月3日,美的家用空调全球云发布了革命性新品Midea U。 这款产品的特殊之处,便在于产品本身——创新的U槽设计,全方位颠覆了人们对窗式空调的认知。 常规认知中的空调在安装前,需要打洞,而Midea U则不再需要这个步骤。
这款产品便是基于北美市场的调研,然后在国内开发,海外创新优势明显。
复杂环境下, 依旧拥有这些改变和优势,得益于持续多年的分布式布局。
事实上,美的在今年发布的致股东信中,再次强调了这一战略主轴。 信中提到:“坚持‘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主轴,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 如今,三大主轴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化工作和经营语言,经营数据不断改善。 ”
海外如何布局,如何管理?这都是多年实践中,逐步尝试和 探索 的经验。
企业出海中,“本土化”一直是最大的难题。 就如海外机构如何本地化管理,美的反复调整多次,才拥有了现在的模式。
据了解,早期美的海外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均为中国人,后来考虑多种因素后,都换成了当地人,不久后又换回了部分是中国人的形式。 而最后采用了1+1+n的本地化模式 。
比如,CEO或总经理,加一个总部派驻的总经理,负责跟后台对接的一个副总,然后再加很多本地化面向客户的销售端人员。 目前来看这个效果最好。
而这些,得益于以价值观驱动的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意味着持续而不中断,能禁得住诱惑。 保持长期主义,往往意味着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渐变,没有突变。 更意味着,需要在经历无数质疑下的战略定力。
新冠疫情下,提高免疫力成为 社会 大众的普遍认知。 而这,其实也是企业面对黑天鹅时的关键。 长期坚持的自我锻炼,才是唯一可复制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