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弹射航母模型改造基本完毕 (国产弹射航母壁纸)
国产弹射航母模型改造完毕
画面中可以看出新舰岛已经建完,形态较首艘国产航母舰岛有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相控阵雷达安装区域、新增加一层全封闭瞭望台的布设位置,桅杆形状等处。
外界认为新舰岛外形更美观,它或将安装双波段相控阵雷达,修形后桅杆顶部可能不再安装旋转雷达,全封闭瞭望台视野能更加有效覆盖飞行甲板。
还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也还停在模拟甲板上。
国产航母建设到一定工期后,某陆地航母模型改造工程也开展,拆除部分舰岛设施,这预示第2艘国产航母的舰岛会有大变化。
本次航母楼改建中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拆除了舰首的滑跃甲板。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很显然如果航母楼的滑跃甲板仍然需要发挥作用,在改建中不会予以拆除,那么仅有的可能性便是,需要为没有滑跃甲板结构的新型航母进行技术验证。
考虑到航空母舰舰首采用平甲板设计的,必然为弹射起飞型航母,这次改建工作的目的也就一目了然。
弹射起飞型航母相比于滑跃起飞型航母,除舰载机起飞重量方面的优势以外,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全平甲板面积更大。
在不需采用舰首弹射器时,可以将舰体前甲板全部用作停机区,因此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和运用灵活度,都比滑跃起飞型航母更好。
因此,航母楼在改建后,很可能将用作弹射起飞型航母的甲板布局研究及舰载机停放、调度方式,这种技术探索会对发展中国第一代弹射起飞型航空母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还有更大的变化,将原本首艘国产航母模型滑跃舰艏改平,预示第2艘国产航母将是全通甲板的弹射型航母。
位于武汉黄家湖畔的航母楼,是中国发展国产航母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平台。
该建筑在辽宁号航母的建造期间建成,一直担负着国产航母技术验证平台的任务,而该建筑的改造则被普遍视为国产航母发展新动向的风向标。
拍摄在进行改建的航母楼的照片,从照片中呈现的新特征来看,该建筑的改建似乎在为中国第一代弹射起飞型航母的建造进行准备。
随着陆地航母模型改造工程的进展,新舰岛外形逐渐显现。
与首艘国产航母舰岛相比,相控阵雷达安装基面的面积加大,同时还增加了一层全封闭瞭望台。
而航母楼的另一项重要改建项目是上层岛式建筑的大幅改动。
航母楼在建造之初完全以辽宁号为蓝本,其巨大的岛式建筑成为了该建筑在识别上的的一个显著特征。
由于航母楼最初的任务,即为验证辽宁号的雷达和电子设备以及检验电磁干扰效果,因此这种设计不足为奇。
而在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型建造期间,航母楼的岛式建筑也曾进行过改造,是否是在为001A型进行技术验证工作的改造尚不太清楚。
相对于上一次改建,本次改建中的航母楼岛式建筑变化幅度相当大。
其顶部的各类模拟桅杆和安装346A型相控阵雷达的平台被全部拆除,同时还在模拟的航海舰桥上端增加了一层舰桥建筑。
另外,从岛式建筑后部搭建的大型建筑吊车来看,该建筑的后端很可能会发生较大改动,是否会拆除部分建筑现在还不能判断。
若该岛式建筑在改建中拆除后端并缩小体积,那么这个岛式建筑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全新的航母舰岛模型。
也就是说,航母楼会验证一款全新的航母岛式建筑布局。
这个新增的全封闭瞭望台能更好的掌握侧面飞行甲板上状态,同时也兼顾了前向视野。
2017年的年初,建设中的航母陆地模型改造现场,在模拟甲板上首次出现了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全尺寸模型。
新舰岛、铲平翘翘板、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全尺寸模型,这三项证据足以证明我国第二艘国产航母为全通甲板的弹射型航母。
军武次位面:中国航母用滑跃好还是弹射好
两个角度去看。
滑跃对装备的损害小。
但是,弹射可以节约燃油,使舰载机的滞空时间加长,作战范围更大。
还有,弹射可以起飞大型的固定翼预警机。
18年前规划的国产弹射型航母
18年前规划的国产弹射型航母
前文回顾了我国航母计划早期的两次挫折,接下来就到了关键的变局。
1991年12月26日,国土面积2240万平方千米、人口多达2.9亿的超级大国——苏联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给全球格局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对当时正努力发展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的中国来说,苏联的消失意味着来自北方的陆上威胁烟消云散,东、南方向的海上威胁再次成为国防重点,海军获得的发展资源也随之得到倾斜。
而冷战期间大力发展航母的苏联海军,也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技术和装备遗产。
最终,在这两种因素的促进下,国产航母的发展路径,由单纯借鉴学习西方,走上了另外一条吸收苏联航母技术为主的道路。
在苏联解体前建成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1992年3月,也就是在苏联解体不到4个月后,中国舰艇研究院就派遣代表团前往新生的乌克兰,考察工程完成度约67.3%的“瓦良格”号航母。
代表团回国后,先后8次向上级汇报情况,但最终仍未促成购买“瓦良格”号。
除了外部有印度干扰、“瓦良格”号当时仍由俄乌两国共同拥有之外,国内有观点认为,正在发展的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性能更加先进,无需购买这艘滑跃型航母也是关键原因。
不过,到了1995年前后,随着国产大功率蒸汽轮机、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等相关设备的发展,先后遇到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局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的罕见合影
早期对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抱有很大期待,当初购入的“墨尔本”号航母装配的旧式英制弹射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款已经被淘汰的弹射器设计较为简单,使得国内严重低估了航母弹射器的难度。
加之苏联解体后,海军受重视程度虽然上升,但经济发展更是当时的重中之重,短期内仍很难突破技术窠臼,因此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的发展,到了1995年实际就已经终结,海军的航母梦再一次搁浅
。
不过,海军并没有彻底放弃与其他国家在航母领域的接触,先后尝试了从西班牙购买2.3万吨航母,从法国海军获得退役的2.7万吨“克莱蒙梭”号航母等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时,停靠在黑海造船厂码头的“瓦良格”号,就再一次进入海军的视野。
后来出售给巴西海军的法国“克莱蒙梭”号航母
1995年5月,由我国多部门组成的代表团,再次前往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
由于当时国际环境趋于缓和,上级认为暂时不适合上马耗资巨大的航母项目,航母采购工作并没有因此启动。
不过,受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失败影响,海军中的许多将领已经认识到,“瓦良格”号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想方设法寻找机会,最终出现了著名的民企购买航母事件。
在1998年,一家澳门企业以2000万美元的高价(超过其他竞标者40%),购得苏联海军遗留的6万吨“瓦良格”号滑跃航母。
之后,由于航母本身的敏感性,这笔交易又引发了一系列后续事件,不过随着航母采购得到上级认可(这是1996年重大危机事件的直接影响),中船重工集团在2000年3月正式接手航母采购,局势终于走向正轨。
建造“瓦良格”号的黑海造船厂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在离开乌克兰627天、历经海里的漫长航程后抵达大连港。
很少有人了解的是,这艘6万吨航母平台的未来究竟如何,国内并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确切地说,当时“瓦良格”号的未来有三条道路:一是测绘并吸收相关设计经验后封存,等待真正适合国产航母发展的契机到来,毕竟当时海军连一艘远程防空舰都没有,根本没有组成航母编队的可能;二是完成测绘后将其封存,以其为范本开工建造新航母;第三则是就地修复“瓦良格”号,以最快速度装备一艘6万吨航母,但存在修复后剩余使用寿命有限等风险。
刚刚抵达大连的瓦良格号
针对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海军和中船重工组织专家团队对“瓦良格”号进行现场勘验,结果表明该舰主体结构良好(按照一位参加飞行员舰长班,日后成为海军航母舰长的军官回忆:“拿手套擦去钢板上的浮锈,里面是瓦光铮亮,像新的一样。
”),具备续建的基础,第二个方案随之被废弃。
随着2003年9月一件重量级事件的发生,国产航母的发展得到上级认可,明确了第三条道路的发展规划。
2004年6月,在之前多部门提交的国产航母发展论证报告基础上,由总参谋部牵头的《中国航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当年8月,纲要得到上级批准,项目代号“048”。
“瓦良格”号在黑海船厂的状态很差
按照“048”项目规划,国产航母发展将分三步走,即先发展常规滑跃型航母,再建造常规蒸汽弹射型航母,最后目标是核动力弹射航母。
作为项目发展的第一步,“瓦良格”号在2005年4月被拖入大连港的30万吨干船坞,正式开始改造工作。
同年6月,在国产歼-11B技术基础上,融入2001年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3和T-10K-7验证机技术的歼-15舰载机正式立项。
2008年1月,一架经过改装的歼-11B战斗机,从临时滑跃助飞装置上顺利起飞,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滑跃起飞。
同年8月,外界发现武汉出现了一座与“瓦良格”号外观极为相似的水泥建筑,这是国产航母的电磁兼容试验平台。
自此,海军为“瓦良格”号改造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大体完成,接下来就是大步流星的后续建设。
国产歼-15重型舰载机
在这之后发生的事情,外界就非常熟悉了。
“瓦良格”号在2012年9月25日更名为“辽宁”舰加入我国海军,并在2016年12月完成歼-15编队打靶试验后正式形成战斗力。
鉴于航母发展的过程较为漫长,在辽宁舰服役之前,海军就已经开始考虑第二艘航母的发展事宜。
在2009年,提出了按照原定规划,建造一艘常规动力蒸汽弹射航母的想法,这得到了中船重工的大力支持。
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海军舰艇前往索马里护航等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越来越多的将中国视为新生对手,上级出于战略局势变化的考虑,希望海军尽快组建双航母编队,以确保急需之时可有一艘航母待用。
经过一番讨论后,国产航母发展计划出现变数,诞生了之前并未在计划中的002型山东舰。
“辽宁”舰既是实验舰又是战斗舰
从结果上看,山东舰在2019年12月加入海军,并在2022年8月初的近海演习中表现出色。
再考虑2021年夏季山东舰出海,遏制远道而来的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冒险行径,我们当初调整计划先行建造一艘滑跃型航母,确实是应对未来危机非常前瞻的做法。
当山东舰还在建造时,海军就开始酝酿第三艘国产航母的建造方案,按照正常规划,这原本应该是在山东舰基础上放大的蒸汽弹射航母(也就是原本计划的第二步),但一个预想不到的事件却再次影响了国产航母发展。
山东舰起到了快速形成航母战斗力的作用
2006年,马伟明院士在外界并不看好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发展电磁弹射器,2008年推出了1:1设备样机并通过鉴定,甚至实现了对美国电磁弹射器的赶超。
2011年,马伟明院士在海军支持下,又启动了更高水准的电磁弹射器项目,首期经费高达7亿人民币。
最终在2016年12月,上级决定将新型电磁弹射器和原本计划发展的蒸汽弹射器进行对比验证,结果以电磁弹射器多项指标胜出而结束。
海军第三艘航母的技术特性因此发生重大转折,原本计划的蒸汽弹射器更换为电磁弹射器。
2022年6月17日,第三艘国产航母在上海下水,同时实现了8万吨航母平台和电磁弹射器的突破,经历两个重大事件影响的国产航母,终于结出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硕果。
第三艘航母下水是中国海军发展中的重大里程碑
按照原定的航母发展规划,第三艘航母成型之前,海军已经启动了最终目标舰——10万吨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的研发。
不过,出于避免风险和尽快形成战斗力的考虑,海军是否会像当年建造山东舰一样,再次建造放大改进型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至今仍然不得而知。而从近三年来,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海外部署捉襟见肘的情况来看,
常规动力航母虽然存在热带动力衰减、启动慢、航程有限等不利因素,但其维护成本相对较低、部署灵活性较高的优势,也足以弥补上述缺点,加之已下水第三艘国产航母的配套体系,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媒体认为,我国海军会继续建造两艘同型舰并在2030年前形成战斗力,在此期间完成最终目标舰的设计,也算是比较合理的预期。
但基于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哪怕海军最终并没有走上这条发展道路,相信国产航母未来的发展也将是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