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禁限航 长江江苏段洪水橙色预警 (船舶禁航标志)
近期,受长江中抢先来水和继续强降雨影响,长江江苏段水位继续下跌。江苏省水利厅2024年7月3日10时更新颁布 长江江苏段洪水橙色预警 ,估量水位还将继续下跌。
依据《江苏海事局防汛应急预案》,经综合研判,自2024年7月3日10时30分起, 江苏海事局将防汛应急照应优化至Ⅱ级 。防汛Ⅱ级应急照应时期:
①吊拖船队中止进入长江江苏段飞行,并尽量选用在内河主流水域锚泊。
②新造船舶暂停试航作业,大型拖带船队暂停拖航作业。
③80米以下重载船舶夜间(22:00时至次日05:00时)中止飞行,选用在锚地底质较好的水域锚泊,防止走锚。
④一切渡船载客(车)量不超越载客(车)定额的80%,激励临时开航;一切客船暂开飞行。
(总台记者 唐高林)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1、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应急预案的类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 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 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 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 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 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 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 应急预案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 火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 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 应急预案还可以按照行业来分,比如信息安全应急预案[1]就是有效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关键。 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 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构成。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火灾应急预案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可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1)组建编制队伍 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 ⑴法律法规分析 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 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⑵风险分析 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 ①历史情况。 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等。 ②地理因素。 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 ③技术问题。 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 ④人的因素。 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 ⑤物理因素。 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 ⑥管制因素。 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 ⑶应急能力分析 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考虑如下问题: ①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 ②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 ③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 3)预案编制 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预案的实施 应急培训与演习1)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 (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 (2)社区居民的培训。 (3)企业全员的培训。 (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2)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报警。 (2)疏散。 (3)火灾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3)训练和演习类型 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 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 应急预案里程碑美国是使用应急预案较早的国家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应急救援还被看做是受灾人的邻居、宗教团体及居民社区的一种道德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 1967年,美国开始统一使用“911”报警救助电话号码。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开始大量编制应急预案,不过,尽管如此,大约20%的地方政府到1982年还没有正式的应急预案。 1992年,美国发布《联邦应急预案》(Federal Response Plan)。 9·11之后的2002年,将FEMA包括在内的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成立。 2004年,美国发布了更为完备的《国家应急预案》(National Response Plan)。 我国1949年以后,开始经历了单项应急预案阶段,直到2001年才开始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制使用阶段。 在我国的煤矿、化工厂等高危行业,一般会有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公安、消防、急救等负责日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部门,都已制定各类日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地震局在重点危险区开展了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1991年完成了《国内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编制,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大约在同一个时期,我国核电企业编制了《核电厂应急计划》,1996年,国防科工委牵头制定了《国家核应急计划》。 2001年开始,上海市编制了《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2003年9月,由于SARS的影响,北京市发布了《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开始全面布置政府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我国于2006年1月8日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编制了若干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若干法律法规。 截至2007年初,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共制定各类应急预案超过150万件[2]。 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是否已制定应急能力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质的程度。 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减灾文化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管理知识。 应急概念是对应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 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 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 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灾害、环境公害及认为破坏的应急管理、社会、救援计划等。 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之上。 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子系统:完善的应急政治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应急预案系统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口和经济迅速向城市集中。 由于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具有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财富集中、建筑物与构筑物集中和各种灾害集中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灾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这种情况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威胁就表现的日益突出。 当前在中国,应急管理也已经上升为国家关注层面。 目前突发公共事件所包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危机管理过程论认为,危机管理可以分解为如下两个层面和两个阶段:危机前对策——预防减灾和事前准备;危机后对策——快速应对和恢复平常。 基于此,从时间脉络上可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分为预警阶段、准备阶段、应急处置阶段、评估恢复阶段这四个阶段。 我们也依据此处理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功能。 系统功能与应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内容包括区域内企业、商业、交通运输状况、人口分布状况,该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场所状况等。 在我们系统里面,综合描述有所有的这些危险源,提供便捷的查询操作,并能利用缓冲区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功能辅助风险分析。 预防与预警: 包括危险源监控、预警行动、信息报告与处理等等。 系统可以调用已有的视频监控等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危险源;万一有事故发生时,能对比预警条件,根据提示的信息发布程序,将信息迅速发送出去。 应急响应: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条件,调出对应的应急预案,其中规定有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内容,操作人员跟着定义好的应急预案按步操作即可完成响应程序规定的操作; 信息发布: 通过网络实时发布事件的动态,统一指挥调度应急救援人员。 后期处置: 系统可以提供统计分析功能用于评估事故损失以及影响范围与大小,也可方便的修改应急预案并进行保存。 在恢复重建阶段,可利用系统进行重建方案的审查与评估。 监督管理 在计算机三维环境中模拟演练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队伍,评估预案的可行性。 三维仿真系统在各种应急预案中的应用 如何强化我国重大事故应急演习机制,以开放式演习方式代替照本宣科式的表演性演习方式,积累应急演习的经验,找出应急体系中的弱点,是目前应急体系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应急仿真演练系统通过对各类灾害数值模拟和人员行为数值模拟的仿真,在虚拟空间中仿真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人们在灾害环境中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在演练平台上,在最大限度仿真实际灾害的条件下,开展应急演练。 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应急预案。 应急仿真演练系统可以用来训练各级决策与指挥人员、事故处置人员,发现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应急能力。 系统可以使企事业单位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协调能力和应急能力,使应急演练科学化、智能化、虚拟化。 1.虚拟演练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种训练模式:预案训练模式和突发事件训练模式。 预案训练模式是指受训者按照预案规定的内容,各司其职,完整地按照预案执行救援的全过程。 预案训练将预案变得可以执行,并形成了一个考核手段。 突发事件训练模式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由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干预操作,比如:突然设置一次“爆炸”,突然改变“风向”等等。 突发事件的训练是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指挥能力。 2.虚拟演练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场景任务设置模块、角色训练模块、数据查询模块、训练控制模块、记录/编辑模块、考核模块。 a.场景任务设置模块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为训练提供一个虚拟的训练场景,并在场景内设置相应的灾害或突发事故现象,形成一个逼真的虚拟演练环境。 b.角色训练模块 演练系统提供针对不同角色进行训练的功能。 根据登陆的不同角色,系统提供不同的能力和权限。 根据在应对灾害时职责和所需能力的不同,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群众、社会救援力量、现场专业救援力量,指挥中心等 c.数据查询模块 在训练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查询模块目的是方便决策者查询、观看和使用这些数据。 系统提供各种工具和功能,可方便对训练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观看和数据查询。 d.训练控制模块 演练环境是由“场景及任务设置模块”初始化设置确定的。 但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训练效果,需要在训练的途中,添加各种突发事件。 为此系统提供在训练过程中,提供人为添加和改变演练环境的功能。 具体功能包括:天气(外部环境)状况调整、灾情状况调整、救援力量调整、新任务下达、其他突发事件等 e.记录/编辑模块 记录并能回放整个训练过程,包括所有的事件细节、处理过程、通讯语音录音等。 该模块为训练总结、处置预案生成等提供手段。 f.考核模块 考核分为预案演练考核和突发事件演练考核。 预案演练考核是根据预案演练的结果,对比已有预案,并产生考核结果。 考评结果与演练记录均可进行保存、分发和查询。 突发事件演练考核是在训练过程中或结束后,可由参加演练评审专家进行实时或事后点评,提供点评和记录工具。 考评结果与演练记录均可进行保存、分发和查询。 应急预案的启动与中止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当实际的灾害情况满足预案中给出的启动条件时,应急预案才可以启动。 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中对于启动的规定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这个规定就相对原则性,而有些具体的预案可能会规定得非常细致。 例如,“在24小时内的降雨超过45毫米时,启动城市排水应急预案”,或“降水量超过每小时20毫米,即启动城区道路排水应急预案”。 根据对以往预案启动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可以发现有时候尽管没有达到预案启动的物理条件,但事件却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此时,如果按照预案启动条件的要求,是不能够启动预案的,但事情却又非常紧急。 因此,应该在预案中设置不同的启动条件,包括定量化的条件和很难定量化的后果条件,满足启动的条件之一,即可启动应急预案。 预案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终止。 终止条件一般在预案中有事先的规定,通常会是当前的灾害发展态势已经被遏制,或者已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时,一般性的应对措施就足以完成对事件的控制,并有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除事件,进入全面恢复阶段。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也应该予以撤销[2]。 国家专项应急预案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 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12、国家核应急预案 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4、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9、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待发布) 20、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待发布) 21、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待发布)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1、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2、铁路防洪应急预案 3、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4、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9、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10、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11、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2、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 13、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14、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15、中国红十字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16、国防科技工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7、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8、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19、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20、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21、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22、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3、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24、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5、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6、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7、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28、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9、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0、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31、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32、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3、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5、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6、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7、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应急预案 38、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 39、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0、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41、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用航空器应急控制预案 43、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44、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应急预案 45、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 46、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 47、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48、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9、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0、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1、海关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2、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 53、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4、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5、新华社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 56、外汇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