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USB
进入到 2019 年 10 月,微软发布了 Surface Pro 7,亚马逊发布了 Kindle Fire HD 10,索尼也宣布了旗下最新的 Play Station 5;这三款设备分别归属于 PC、平板电脑和游戏主机,不过与它们各自的上一代产品相比,这三款设备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共同点——它们都用上了 USB Type-C(也称 USB-C 或 Type-C)接口。
对此,市场调研机构 Moor Insights & Strategy 的创始人 Patrick Moorhead 在接受美国《连线》杂志采访时表示:
Type-C 的开创性
从实际上来说,USB Type-C 作为一种接口标准的诞生已经超过 5 年的时间了。
2014 年 8 月,在最新发布的 USB 3.1 标准中,Type-C 作为一种接口被正式提出;它是一种新型 USB 线缆及连接器的规范,定义了包括连接器、端口、容器和线缆等在内的一整套全新的 USB 物理规格。
不过,Type-C 只是 USB 3.1 标准中所提出的三种接口样式之一。实际上,在 USB 3.1 标准中,有三种接口样式,一个是 Type-A(即 Standard-A,传统计算机上最常见的 USB 接口样式),一个是 Type-B(也是此前已有的接口样式),另外一个是 Type-C。
从三种接口样式的命名中可以看到,USB 3.1 标准的制定者(USB IF 协会)也在试图简化和统一业界长期存在的纷繁不一的接口类型。简单地说,USB IF 协会从目前存在的接近十种之多的 USB 接口中选择了其中最为广泛的两种,分别命名为 Type-A 和 Type-B,接着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接口并将之命名为 Type-C;只有这三种接口才能够支持 USB 3.1 标准下的数据传输速度、电流传输大小等等各项技术标准。
事实上,USB 作为一种技术标准,每一个新版本的制定都要在技术更新的基础之上考虑对前代版本的兼容性问题。因此,在 USB 3.1 标准的三种接口中,Type-A 和 Type-B 的存在更多的是考虑向下兼容和统一已有接口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的存在也算是新标准对于过去的一种妥协;当然这种妥协是很有必要的。
反过来看,唯有 Type-C 才是 USB 3.1 在接口样式方面的开创之处——也正是因为如此,Type-C 在设计阶段就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当它最终形成被公布于世之后,更是激起了众多的讨论和期待。
为什么是 Type-C?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 USB Type-C 呢?
随着越来越多新型设备对于轻量化小型化的追求,传统 USB 接口的“庞大”尺寸已经很难满足设备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传统 USB 接口中需要反复拔插、寻找“正确”方向的问题已经被消费者广为诟病,用户迫切需要一种类似 Lighting 接口般正反面均可插入的接口,特别是在手机等需要频繁大量连接数据线的设备中,每天一到两次插错接口的体验绝不友好。
基于这些问题,USB 标准的制订者们推出 Type-C 物理接口规范,在规范中引入了几大特性:
但是,除了便利性,USB Type-C 接口还有另外一层象征意义。
USB 标准的提出,是基于一个基本理念——规范计算机与其他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从 USB 1.0 时代开始,人们就为计算机设计了今天 USB 3.1 标准所采用的 Type-A 接口样式(当然那个时候还不是这个称谓),并且这种接口样式经历了 USB 1.1、USB 2.0 乃至 USB 3.0 三代标准的更新,依然顽强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一度统治了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计算机的 USB 接口类型。
而那些与计算机连接的其他外部设备,不仅在发展过程中销声匿迹或应运而生,也产生了不少复杂的接口。在这种情况下,Type-C 接口诞生了;这个接口不仅仅可以连接手机、平板等设备,它还可以直接连上计算机——换句话说,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在接口层面显得更加平等,计算机不再是绝对中心,手机和平板之间也可以通过 Type-C 连接。
换句话说,实际上 Type-C 更好地印证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里,有越来越多的设备——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视、电子书阅读器乃至汽车等——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从而将先前由 Type-A 接口所象征的计算机的中心地位也被弱化。
在 USB 3.1 标准推出几个月之后,Type-C 很快被业界认可并采用。
其中在 2015 年上半年,有多个科技行业的巨头级企业推出了不同类别的 Type-C 设备,比如说诺基亚发布在 2015 年 1 月发布的 N1 平板,苹果在 2015 年 3 月推出的 12 英寸 Macbook(这一产品线目前已经消失),还有 Google 在 2015 年 3 月发布的 Chromebook Pixel 2015。
不过,在智能手机领域,率先支持 Type-C 接口是 2015 年 4 月上市的乐视超级手机。
此后,除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设备,不少厂商也伴随 Type-C 接口的热潮而推出了 一系列 其他设备,比如说台式机主板、USB PD 充电器、U 盘、移动硬盘、移动电源、车充、连接线、耳机、运动相机等多种设备。
相对来说,在诸多电子设备中,智能手机这个产品种类对 Type-C 接口的拥抱更为快速,从 2015 年下半年起,几乎所有的 Android 厂商都会在自家的高端智能手机中采用 Type-C 接口。不过雷锋网也注意到,在后续的产品策略中,一些 Android 厂商往往会将 Type-C 接口作为区分高低端智能手机产品的一个重要产品属性——往往在入门机或者低端机上采用更为老式的 micro-B 接口。
另外,苹果对 Type-C 接口的拥抱也比较引入注目。除了率先在 12 英寸 MacBook 笔记本中搭载 Type-C,后来苹果在 2016 年推出了新一代的 MacBook Pro,并且将机身接口全部替换为 Type-C;2018 年,苹果又在新一代的 MacBook Air 引入 Type-C——自此,MacBook 全面用上 Type-C 接口。
在 2018 年推出的新款 iPad Pro 上,苹果也用 Type-C 替换了此前的 Lightning 接口,并借此彰显了新款 iPad Pro 的生产力属性。
与苹果不同的是,作为生产力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玩家,微软迟迟未在自家的 Surface Pro 中引入 Type-C;但在今年 10 月的纽约发布会(参见 雷锋网报道 )上,微软终于在最新发布的 Surface Pro 7 中配置了 Type-C 接口。
同时,一起发布的 Surface Pro X 和 Surface Laptop 3 也搭载了 Type-C。
雷锋网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USB Type-C 接口虽然是基于 USB 3.1 标准提出的,但在实际的行业应用中,不少厂商也选择在不具备 USB 3.1 标准的情况下依然采用 Type-C 接口;如此,虽然在传输速度、充电效率上未能达到 USB 3.1 标准的要求,但是却可以享受 USB Type-C 接口样式的便利性。
也就是说,USB Type-C 作为一种新接口,也在走向普及的过程中实现了向下兼容。
从 Type-C 的发展过程来看,一个技术标准从诞生到普及,显然是需要整个行业的推动和市场的逐步接纳,而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对 Type-C 来说,从标准正式确立到如今被整个行业所认同,前后经历了五年的时间。而五年的时间也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Type-C 是一个正确的接口方向——毕竟,在最新一代的 USB4 标准中,Type-C 已经成为唯一被支持的接口(参见雷锋网 此前报道 )。
最后,欢迎来到 Type-C 接口时代。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