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暂时反补贴税 死路一条 宝马CEO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是什么意思)
欧盟暂时反补贴税开征引不满,宝马CEO齐普策:征收额外出口关税是死路一条
外地时期7月4日,欧盟委员会网站颁布通告,选择自5日起,对自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暂时反补贴税,最常年限为4个月。在此时期,欧盟成员国将经过投票来选择最终的反补贴措施,如获经过,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宝马CEO齐普策 资料图 图源:外媒依据通告,比亚迪、吉利个人和上汽个人3家被抽样考查的中国车企将区分被征收17.4%、19.9%和37.6%的暂时反补贴税。与6月12日初裁披露的税率比拟,上汽个人和吉利个人的税率微降,比亚迪则坚持不变。欧盟解释称,这参考了相关方提交的无关计算准确性的意见。依据欧盟的通告,其余协作但未被抽样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未协作的车企税率为37.6%。
这一措施颁布后,德国媒体率先表白了担忧。德国电视一台4日称,德国担忧中国会祭出报复措施,将特意影响德国汽车制作商。报道还称,德国汽车行业的反响也是分歧的,就如宝马首席执行官齐普策的评论: “征收额外的出口关税是死路一条,不会优化欧洲制作商的竞争力。” 德国《时代周报》称,欧盟的措施对上汽汽车影响最大,而上汽消费的MG4在德国很受欢迎。
欧盟中国商会在给《全球时报》记者的一份申明中示意, 该商会对欧盟对出口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暂时反补贴税深感绝望和不满,并波动推戴欧方在政治起因驱动下的这一贸易包全主义举动。
不过,欧盟在通告中称将继续与中国协商,以期达成一个合乎世贸组织规定的处置方案。业内人士通知《全球时报》记者,暂时反补贴关税将以出口商提交保障金的方式实施,但假设双方经过商量,颠覆初裁结果,这些保障金将被退还,因此在终裁之前,中欧增强商量,仍无时机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欧盟国度可能能够阻止欧盟委员会,但只要在“合格少数”地下推戴该提议的状况下,能力让欧盟委员会中止征收暂时关税。“合格少数”理论象征着至少15个欧盟国度意见一致,而且这些国度的人口加起来至少占欧盟总人口的65%。
中国商务部资讯发言人何亚东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示意,6月22日,王文涛部长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办视频谈判,双方约定基于理想和规定两大支柱,就妥善处置该案立刻进行商量。截至目前,中欧技术层面已举办多轮商量。何亚东说,目前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宿愿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商量进程,基于理想和规定,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处置方案。
往年以来,欧盟面向中国的贸易包全主义行径已呈“多箭齐发”之势。英国《金融时报》3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称,欧委会将在本月稍晚时,拟对从非欧盟电商平台购置的价值150欧元以下的商品征收出口关税。目前,欧盟对这局部商品免征关税,知情人士称,欧盟加征关税重要针对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旗下海外电商平台Temu、阿里巴巴旗下在线批发服务世界速卖通,以及服装批发商希音。
另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政府周三以安保为由,否决了公众汽车旗下曼恩动力方案公司把燃气轮机业务发售给中国公司的方案。
上海本国语大学欧盟钻研核心主任忻华通知《全球时报》记者,在中美欧三方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当中,欧盟自觉已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位置,这抚慰其构成十分剧烈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包全主义的偏差。因此,欧盟要驳回各种手腕把影响或要挟到欧盟的新兴技术和产品阻挠在门外,并把矛头重要对准了中国。忻华以为,欧盟未来还会继续对中国动员贸易包全执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相关学院传授王义桅通知《全球时报》记者,欧盟频施贸易包全措施,但不可粉饰产业竞争力降低的理想,这样做不只违犯世贸组织准则,也与其应答气象变动的指标南辕北辙。“欧盟应增强与中国的协商,妥善处置贸易分歧。”
探究丨这次欧盟加征关税 算了一笔糊涂账...
新能源车行业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焦点之一,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热点。 中国这次要面对又一个难题。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根据欧盟委员会披露,从7月4日起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 唯一被区别对待的品牌是特斯拉,欧盟认为该品牌需要单独的税率。
一直以来,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的税率均为10%,这意味着在关税加征后,上汽集团面临的关税税率会增至48.1%,而其他企业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由于事出突然,截止到发稿时比亚迪、吉利汽车等品牌均没有正面回应。 上汽作为此次被征税最高的车企, 正式表达了对此事的态度。
同时,多位欧洲汽车产业从业人员已对欧盟加征关税的行为提出强烈反对,认为欧洲汽车产业依赖与中国的对话而非对抗。
加征关税的声明发出后不久,德国的相关车企如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均对此作出了回应,认为加征关税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欧盟委员会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宝马集团将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则表态称:“我们关注到欧盟发布的相关临时措施。 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 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 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
其实在今年2月公布2023奔驰集团年度业绩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就曾警告称,欧盟针对中国加强保护主义的任何举动,都将对像欧洲这样的经济区域造成破坏性影响。
欧盟征税的信号已经有段时间,事实上,欧盟加征关税的初衷却与美国大不相同。
上个月,美国政府对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关税战。 在原有的25%基础上,针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将再加征100%的关税。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加征50%,光伏能源加征50%,这基本摆明了就是针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
不过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朋友都知道,美国并不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大国,相关电动车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几乎是聊胜于无。 因此,美国政府的这项举措与其说是给中国看,不如说是给美国人看的,而目的则是为拉拢更多的选票。
相比之下,欧盟的诸多国家很久之前就提出了碳中和理念,如今却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于情于理都不利于碳中和计划的顺利实施。
那么,欧盟为何会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下次狠手呢?加征关税,对于中国车企的出海究竟会有多大影响呢?想要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把目光放在更远的地方了。
●汽车行业发声反对 贸易损失一触即发
在欧盟发布了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后,中国和欧盟的各大汽车协会已经对此事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态度。
首先是中汽协,他们认为欧盟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感遗憾,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就欧盟反补贴调查初步结果也已发表声明。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表示:
“欧盟宣布从7月初起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临时征收高达38.1%的附加关税,这进一步背离了全球合作。 这一措施增加了全球贸易冲突的风险。 事实上,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并不会帮助欧洲汽车产业增加竞争力。 ”
希尔德加德·穆勒的眼光确实很准,因为目前德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下滑与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并无直接联系,包括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市场,德系品牌的占有率也在逐年下滑。
穆勒还警告称,额外关税等所谓反补贴措施并不能解决欧洲和德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相反会迅速产生负面影响。
“贸易冲突也会危及欧盟推广电动汽车和向数字化转型的目标,目前与中国的业务为德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我们的企业目前正以创纪录的金额进行转型融资,资金也来自中国这个核心销售市场。”
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汽车产业,中国与欧盟都表达过无数次不想脱钩的意愿,这不单单会对中国汽车市场造成影响,甚至会动摇欧盟多个国家的基本盘。
数据显示,欧盟汽车行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近1400万个就业岗位,占欧盟劳动力的6.1%。 对出口商的潜在影响可谓巨大。 2022年,欧盟向中国出口了价值2400亿美元的商品,中国成为欧洲第三大海外市场。
相比于中欧和西欧,地处北欧的挪威就对此事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6月12日晚间,挪威财政大臣韦杜姆表示,作为插电式汽车的先驱,挪威不会加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的行列。 韦杜姆在接受媒体采访就欧盟加征关税一事置评时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于本届政府既无关系,也不可取”。
虽然本次抽查的中国车企为吉利、比亚迪、上汽集团这三家,但国内最快做出回应的反而是蔚来。
同样是6月12日晚间,蔚来汽车表示强烈反对用增收关税这样的方式阻止全球电动车的正常贸易,这对于全球的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阻碍而非促进。 蔚来不会因保护主义而动摇公司在全球市场长远发展的决心。
在欧洲,蔚来将继续服务好蔚来用户,并积极开拓更多的国家市场。 对于欧盟的政策,蔚来将持续关注、评估,并根据进展调整商业计划。 在调查的最终结论宣布之前,蔚来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仍然抱有希望。
此外,极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大众集团也强烈反对欧盟征收此类“反补贴税”的决定。
德国大众认为,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
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做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 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决定弊大于利。 欧洲所需要的是促进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气候中和转型的监管环境。
大众汽车呼吁欧盟利用下半年时间与中国方面进行贸易谈判,以便找到另一个既能公平对待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状况,又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自由贸易的法规。
不过,政策既然已经出台,相关企业和贸易的损失就很难再挽回了。 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显示,对大多数中国车企而言,欧盟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给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 当前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对此,欧盟中国商会认为,该措施不仅将严重损害了中欧汽车企业及汽车供应链企业的正当权益,扭曲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将冲击中欧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正常经贸往来,其“溢出效应”更将对中欧经贸关系和双边关系带来挑战。
近日,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报告指出,若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20%以上的进口关税,欧盟进口的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数量将减少四分之一,约12.5万辆,相关贸易损失将高达近40亿美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会使中国车企进入的步伐有所放缓,同时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也将面临暂时的调整期。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一旦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地区电动汽车价格将受到显著影响,导致本土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幅上涨,更高的价格可能会阻碍欧盟向电动汽车的转型。
诚然,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是一系列的。 在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价格会水涨船高,进而影响欧洲市场的销量。 那如果车企选择以降价的措施来获取市场竞争力,这又会压缩动力电池的采购价格,短期内可能还会使相关的供应商面临盈利压力。
欧盟表面上是想保护本土企业,实际上却是把本土企业推入了火坑。
●销量反而“背锅” 出海还需完全准备
为何欧盟要执意对中国车企临时加征关税?答案并不复杂。
从这三家品牌的出口情况来看,比亚迪和吉利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南美、以及俄罗斯等地,只有上汽集团深入到了欧盟。 换言之,欧盟反补贴政策的最大目标,或许就是上汽集团。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491万辆,其中上汽集团出口销量就达到了120.82万辆,相当于每4辆销往海外的中国汽车里,有1辆就是上汽集团生产的。 正因如此,上汽集团已经连续八年位居中国车企出口销量第一,且最大的出口地就是欧盟。
欧盟的消费者喜欢上汽集团的纯电动车有一些历史原因,2007年,上汽收购了创立于1924年的英国汽车品牌MG,该品牌在中国市场其实算不温不火,并没有嫌弃太大的波澜。
然而随着新能源车逐渐成为大势所趋,近些年上汽集团根据海外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了MG纯电动车,这些车型既销往国内,也出口到欧洲。 出人意料的是,也许是MG品牌在欧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在欧洲市场的成长速度非常惊人。
2023年,MG在全球的销量超过了84万辆,其中欧盟国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短短数年,MG就成为了欧洲市场销量增长率最快的品牌。 以MG4 EV为例,该车截止到今年2月份在海外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10万辆,在出口海外的电动车中仅次于特斯拉。
这是其一,其二,中国的电动车有着完备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因此不仅价格低,品质和配置相比海外车型也更高,对于欧盟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2023年,一辆欧洲电动车的平均价格约为5万美元,而中国生产的类似车型价格仅为3万美元左右。
这其中除了价格因素,还有地理和环境因素。 美国市场对于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本质上是白宫“秀场”,只要选票到手,他加征关税的多与少其实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车微乎其微。 核心原因,自然是美国消费者的需求不在于此。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汽车市场销量排行前十名中,只有特斯拉Model Y这一辆纯电动车,其余的要么是大排量燃油皮卡,要么就是混动SUV。 由于国土面积和城市规划的特点,美国消费者需求长续航、大空间的车型,纯电动车的生存空间自然会被挤压。
而欧盟等国则没有这个问题,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等等国家的国土面积都比较小,城市规划比较密集,道路也不宽,非常适合纯电动车发展。 因此,这片市场欧盟自然愿意让本土企业来吃掉。 只可惜德国车企的电气化发展较慢,中国车企就趁此机会深入到了欧盟的阵地中。
如果此时的欧盟不为所动,时间久了欧洲汽车市场就会变成中国纯电动车主导,届时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供应链,中国都会占据主动权。
就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欧盟之所以临时加征关税目的不止是保护本土企业,这种贸易模式也常被用作谈判和争取更多政治利益的筹码和手段”。
尽管它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有可能会面临被征收关税国家的一些反制措施,但眼下的欧盟别无他法。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技术与产业链已然成熟,如果市场终究是有需求,一纸简单的“收税令”,还不足以让中国电动车的发展陷入困境。 但确实也应引起厂家的重视,在出海这方面要做跟多的准备。
●写在最后
其实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挥舞着“关税大棒”执意采取保护主义行动,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事实上,美国和欧盟也是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与世界在汽车产业的关系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往小了说,加征关税会破坏自由贸易和深度合作。 往大了说,欧盟自身的绿色转型和碳中和目标,也离不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参与。
割裂全球产供链,对汽车产业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竞争中培育优势才是企业生存之道,想靠税收政策营造舒适区,这是欧盟算错这笔“经济发展账”了。
欧盟放出关税“纸老虎”但真能阻挡中国电动军团雄起吗?
欧盟放出关税“纸老虎”但真能阻挡中国电动军团雄起吗? 各方最新回应来了!近日,据权威媒体报道称,欧盟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具体而言,欧盟委员会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 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针对这一话题,有媒体分析称,新一轮中欧贸易战即将从电动车领域开展,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欧美政府的保护性政策之下,中国电动车企业出海虽然利润受损,但也无法阻碍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步伐。 对此,《一品汽车》也将从行业背景、品牌回应以及行业大咖讨论三个维度,聚焦这一热门话题。
看现状:德系品牌一致反对“贸易战”
事实上,此次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并非突然之举,继北美市场官宣加征100%关税之后,欧盟紧跟其后也只是静等靴子落地的“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欧盟对所有进口车征收10%的关税,基于此加征关税后比亚迪旗下电动汽车出口至欧洲,所要缴纳的关税将合计达到27.4%;吉利汽车达到30%;上汽集团更是高达48.1%。 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外,江淮、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蔚来和小鹏,均需额外缴纳21%的反补贴税,关税合计达到31%。
对此,诸多海外调研机构分析称,欧盟此举,只因中国电动车企享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可以在出口到欧洲的汽车上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更有分析机构列出数据表示,在欧盟征收30%的关税情况下,比亚迪的Seal U仍将使该公司获得约15%的利润,相当于6300欧元,仍然是其国内利润的4.8倍以上。
据《一品汽车》了解,更多欧洲媒体将矛头直指欧盟的保护性政策,表示由于欧洲本土电动车售价远高于中国汽车,一旦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地区电动汽车价格将受到显著影响,导致本土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幅上涨,而更高的价格可能会阻碍欧盟向电动汽车的转型。
针对欧盟加征关税的话题,总部位于欧洲的车企同样有着积极地回应。 其中,宝马集团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将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接指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 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 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
大众汽车集团同样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反补贴税,其声明表示,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决定弊大于利,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和创新能力充满信心。 大众汽车集团积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其中也包括中国市场的竞争。 竞争将成为促进发展的机遇,并将使我们的客户受益。
针对这一话题,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公告表示,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 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在《一品汽车》看来,欧洲的主流声音均聚焦于中国电动车产业高利润的表象,但却未能对自身技术实力不足做出应有的努力与付出。 更多车企反对加征关税,进一步表明,欧洲企业颇为忌惮中国与欧盟开打“贸易战”,进而陷入更大的危机。
聊未来:中国的比亚迪和吉利们路在何方
事实上,在中国汽车产销纷纷突破3000万辆的关键节点,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的“立足之本”。 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仅今年4月中国自主车企在海外部分地区销量初步统计达到18.4万, 1-4月的中国海外市场自主品牌销量72万台,同比增长57%,出口增长重要原因是燃油车的国际性价比提升和新能源车出口暴增。
从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到,纵然加征关税即将“靴子落地”,但中国车企的海外战绩成果依然可观。 谈及关税影响之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已多次阐明了有关立场,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 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
对此,蔚来汽车同样对《一品汽车》表示,我们强烈反对用增收关税这样的方式阻止全球电动车的正常贸易,蔚来不会因保护主义而动摇公司在全球市场长远发展的决心。 在欧洲,蔚来将继续服务好蔚来用户,并积极开拓更多的国家市场。
而针对这一话题,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此前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但比亚迪将继续推动公司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同样曾经在个人社交账户透露,对于欧盟反补贴调查,公司需要一个公平的、开放的贸易环境,同时,以长城汽车体系化的竞争实力,公司有底气在全球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作为此次被公开“点名”的车企之一,吉利当下并未做出回应。 而此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曾在个人微博发文,称吉利控股集团将积极配合欧盟的反补贴调查。 汽车是全球性行业,吉利控股集团一贯尊重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 他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将积极配合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吉利控股集团在欧洲持续投资十多年,不仅守护了欧洲标志性汽车品牌,也催生了很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球用户带来美好的出行体验,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委员会公告发布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表态称,这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据《一品汽车》了解,我国也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
大咖谈:中国电动车为何让欧美如此恐惧
针对这一热门话题,《一品汽车》同步携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等行业大咖,针对中国电动车产业未来剑指何方,带来相关话题探讨。
对此,李邵华表示,欧美政府的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广受欢迎,靠的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品质,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的,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
宋清辉同步对欧盟的关税政策表示不理解,他称:“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 短期看似乎欧盟占了便宜,但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造成的是多输,长远看只会损害欧盟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影响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变的努力。 ”
值得一提的是,崔东树以数据为依据直言:“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创世界性奇迹,这是国际车企看不懂的巨大的成就。 此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调查是中国自主电动车强大后正常国外应激反应现象。 ”
他表示, 1994年至2023年,全球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中,反倾销1646起,占比707%,反补贴212起,占比9%,保障措施392起,占比17%,特别保障措施89起,占比4%。 由此可见,中国车企应对海外反补贴调查有超2000起的巨大的案例斗争经验,《一品汽车》也相信中国品牌能够积极应对,并带来更高的新突破。
写在最后: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出口表现极其优秀,尤其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呈现一轮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欧洲市场呈现连续3年较强增长。 纵然欧盟的关税政策出炉,但综合各方大咖观点可以看到,这注定是一个“纸老虎”,手握新能源核心技术的中国车企不会被吓到,也不会被打倒,相信用产品和实力说话的中国车企们能够成功突围。
在此,也借用尼采的那句话来个结尾: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也希望中国车企能经此磨难后,更加强大!
外交部回应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保护主义不可取
易车讯 日前,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近期中国电动汽车出海遭遇“逆风”。 前不久,欧盟发布通知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未来可能对相关车辆征收“追溯性关税”,英国、美国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或国家安全风险调查。 美财长耶伦称政府正采取措施确保美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取得成功。 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表示,电动汽车是全球化产业,只有分工合作才能互利共赢,只有公平竞争才有技术进步。 以“公平竞争”“国家安全”为名,搞保护主义、贸易壁垒,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 短期看似乎占了便宜,但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造成的是多输。 长远看只会损害本国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影响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事实上,美欧汽车行业对此也有不少反对声音,很多欧洲车企的高管和商业协会认为,西方不应惧怕中国电动汽车,靠加征关税等限制性措施,无助于解决自身竞争力面临的问题。
林剑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广受欢迎,靠的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的品质,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 同时,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措施,始终向全球汽车企业敞开大门,各国的车企充分享受中国大市场的红利。 2023年,中国稳居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特斯拉在华的零售销量超过60万台,同比增长了37.3%,全年收入217.5亿美元,奔驰、宝马、大众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 有报道称,在西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感到不安的同时,大约每10秒钟就有一辆大众汽车在中国售出。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保护主义绝不可取。 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有违国际经贸规则,只有秉持互利合作才能做大蛋糕,只有跨越零和博弈才能带来共赢。 希望有关方面认真倾听业界的理性声音,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停止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安全化、意识形态化,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