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中国乃至全球海上风电市场 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全球第一 (中国领跑者相关作文)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由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在补贴退坡后实现251%的增长,以及4家中国整机商占据前四位排名,电气风电以4.1GW的新增装机量位居第一。
电气风电持续领跑中国乃至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彰显其作为中国海上风电龙头企业之一的实力。
2020年,电气风电曾以1.26GW装机容量领跑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经受住海上抢装潮的考验与洗礼之后,电气风电海上新增装机量相较去年增长超过3倍。
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接近百GW,达到99.2GW的历史最高水平,连续第二年全球装机量逼近100GW。
其中陆上风电装机82.3GW,占比83%;海上风电装机16.8GW,较2020年增长161%。
中国继续稳居全球最大风电市场的位置,美国以13GW的新增装机容量位列第二,两国共计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三分之二。
电气风电持续领跑中国乃至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彰显其作为中国海上风电龙头企业之一的实力。
2020年,电气风电曾以1.26GW装机容量领跑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在经受住海上抢装潮的考验与洗礼之后,电气风电海上新增装机量相较去年增长超过3倍。
请描述在海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是如何正确的克服呢?
“蓝色中国”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高居世界第一。
“向海争风”正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蓝色动力”。
2022年世界海洋日前夕,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按《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最新数据,目前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势头强劲,2021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倍,累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容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与整个欧盟相当,减排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风力发电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之一。
与陆地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更少受占用土地、噪声污染等因素制约。
就资源禀赋来看,我国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而传统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海上风电有利于弥补这种能源供应与经济重心逆向分布之不足。
“向海争风”的一大支撑是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迅速提升。
2021年,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并网发电,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储能”海上风电场建设进入储能交付期,多项技术全球领先。
去年7月,我国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安装了国内第一台漂浮式海上风电组,它的单机容量达5500千瓦,每年可以为3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这意味着继光伏之后,海上风电也闯入了“清洁能源”的赛道。
踩着钢丝发电
海上风电的技术难度有多大?
风电机的一部分是漂浮在海面上的, “头重脚轻”的它看起来似乎摇摇欲坠。尤其是一旦遭遇台风,在发电之前,风电机先倒下了怎么办?
实际上风电机不仅抗风,能抗的甚至是17级的台风,这样的成就,放眼全球都是第一例。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人们最开始制造海上风电机的时候,也完全是按照地面上的思路去造的。
最广为人知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打桩”,简单来说就是在海床上开一个“洞”,把海上工程的“腿”插在里面,使用天然水压和沙土的力量稳固工程的根基。
只不过打桩这种方法需要受到一些限制条件,比如水不能超过一定的深度,以及海床的地面不能过于“松软”,否则都容易导致打桩的工程失败。
除此之外,海上打桩需要用到一种叫深层水泥搅拌船(DCM船)的装备,加上造船的成本,用来建造海上机场那种四平八稳的工程倒是很好用,用来做风电机这种竖直的、高耸的工程,可就不太合适了。
而第二种方法,就是打造一个巨大的、沉重的重力基础,用它的自重将它稳固在水中。
这种方法最著名的运用其实是三峡大坝,能抗的水压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同理,抗个海风自然也是不成问题的。
但重力基础和打桩面对着同样的顾虑,那就是它更适合那种“大块头”,而非“高个子”的工程,而且水越深,重力基础所需要的材料越多,稳固性也越差,除此之外,它还需要对海床的要求还很高,不是平整的地面就很难建设,十分麻烦。
这两种方法,虽然能在大型海工中大放异彩,但用于海上风电机就显得有点鸡肋了,人们急需一种更适应海洋环境、成本更低、泛用性更广的“地基”。
直到2007年,世界上才第一次出现了漂浮式基础。
漂浮式基础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单柱式、半潜浮式和张力腿式。
单柱式平台
“漂浮”和“基础”两个词,看似是矛盾的,实则不然。
因为风电机看似是整个地浮在水上,其实海面下还藏有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的杆体,在水面交界处,还专门设置有一个浮台。
与此同时,水底下还有好几个“秤砣”,这些秤砣每一个都重达几千吨,以一种平衡的方式固定在水中,用牵引绳扯住风电机的“腰部”,将其牢牢固定住,不会在海面上飘远。
由于海上风机的柱子并不粗壮,所以浮水平台也很小,在多方的牵制下,虽然会小范围浮动,却因此不会被刮倒了。
它利用了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完全或部分浸入水中的物体会经历垂直向上的推力,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以柔克刚”。
半潜浮式平台
这种方式的设计思路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露在水中的表面积,改而增加体积,从而为风电机提供大量浮力。
可惜,如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选择是制造一个球体,但球体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佳,因此退而求其次采用了圆柱体。
这些圆柱体垂直分布,组成了一个三角或四角形的平台,彼此之间的距离都大有讲究,决定了最终的稳定性。
而风电机就放在其中的一个圆柱上,显得不太对称,但正是这种不对称的结构,决定了它在经受风力攻击的时候,可以自行旋转,调整压载重量,从而维持住在海面上的平衡。
我国的这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就是使用的半潜浮式平台,它的最大抗风能力达到了17级台风,也是全球第一台抗台风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完全演绎了什么叫不动如山、大国重器。
张力腿平台
这是一种风险和利润并存的方式,它的平台是三、四或五臂构成的星型几何形状,通过特殊的结构产生远大于自重的浮力,即使不需要安装风力涡轮机,也可以达成平衡。
这种方式虽然已经有理念,但主要是用在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之上,尚未在海上风电领域有具体的运用。
海上漂浮式风电的前景怎么样?中国能争取吗?
首先,海上风电相较于地面风电已经有很多优势:首先是无需占用土地,能够连片开发;
其次是海面上的风力没有阻挡,比地面上的更为强劲,发电的能量密度更大;
最后,耗电最大的往往是沿海的发达城市,而海上风电正好填补了这个缺口……
而海上风电中,漂浮式风机无疑是最先进的,因为它可以安装在固定式风电机到不了的深度,因为后者需要海床作为基础,所以只能在最多30米的水深下进行安装。
而漂浮式就不一样了,水越深,它越高兴,可安装的范围达到了60~300米之间,这造就了它超乎寻常的泛用性。
除此之外,固定式风电场的安装需要使用大量的基础船只,如之前提到过的DCM船,同样建在海底下的“地基”也是一笔不菲的成本;
而漂浮式风电场的大多数工序,如制造、组装等工作,都可以在港口完成,之后只需要使用拖船和电缆敷设船将它运到指定位置即可,节省了一大笔成本,在工艺成熟之后,工人数量和建造时间也可以大幅度缩减。
可想而知,由于近海的资源有限,今后世界上的海上风电也大概率会将漂浮式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我国也不例外,我国近期研究出的,能抗17级台风的海上风电机就是其铁证。
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
实现并网发电
2022年1月16日,在全体建设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首批风机实现并网发电,这标志着该项目跨过了建设过程的又一里程碑节点,进入了建设与生产并行的新阶段。
傍晚,记者来到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塔基上,抬头仰望,伴随着晚霞穿破朵朵层云,一扇扇叶片撕破长空,一台台风机陆续转动起来。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风机光塔筒就高达104.33米,每片叶片长达76.6米,重达36吨。
在塔筒内,记者看到了正在调试网线的运维工程师武学成,为风机的并网发电作最后的检查。
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风机运维工程师 武学成:现在我正在看工作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节点,检查一下风机内部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问题,风机是否具备并网发电的条件,如果可以的话我这边就开始和中调那边申请,申请这台风机具备并网发电,经那边同意之后我这边就开始并网发电。
困难面前方显伟大,海上风机并网发电比陆上更是多了天气和海况等不确定因素,除此之外,茫茫大海上,通讯也是一个较大的困难。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大家不分昼夜的齐心协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五台风机顺利并网发电,实现了蓝天下的“舞动”。
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 林显桓:因为我们海上风机并网调试是远离陆地的,面临生活工作上的困难比较多,目前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天气和海况的不确定性,造成窗口期比较短,但是我们也在尽量想办法去克服这种困难。
据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五台风机的成功并网意味着项目跨过了建设过程的又一里程碑节点,进入了建设与生产并行的新阶段。
下一步,他们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
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变电运行值班 薄忆主:目前这五台风机已并入南方电网,五台风机运行稳定。
据了解,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拟安装单机容量5.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55台,同时建设了220千伏海上升压站、陆上集控中心各一座。
整个项目建成之后,预计为广东每年带来8亿度上网电量。
神泉“神速”助力碳达峰
6月3日,随着中国能建广东火电“能建广火001”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将7号风机叶片轮毂与机舱在百米高空精准对接,由中国能建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顺利完成吊装,同时该项目11兆瓦风机首桩也完成了沉桩作业,为冲刺年底全容量并网打下坚实基础。
神泉二项目是我国首批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发电项目之一,也是“十四五”时期粤东地区首个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
场址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南面海域,总装机容量为502兆瓦,拟布置34台单机容量11兆瓦风电机组和16台单机容量8兆瓦风电机组,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10回66千伏集电海底电缆和2回220千伏海底电缆。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开工建设的单机容量10兆瓦以上风电项目,单桩沉桩和风机吊装工序均进行创新,将为我国大机型海上风电建设积累经验。
此外,神泉二项目是我国首批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发电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7.43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52.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29万吨,将大力推动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作为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单机容量在10兆瓦级以上的海上风电项目,神泉二项目在单桩沉桩和风机吊装工序方面均进行了创新优化,为我国大机型海上风电建设积累经验。
此次“能建广火001”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为明阳新一代海上风电大兆瓦机型,是目前国内量产轮毂中心标高最高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21世纪的未来就是海洋的未来,今后我国的海上风电机组如果发展起来,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就越来越少了,这意味着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即将更进一步。
每张都能做屏保,航天视角看风
最近“吉林一号”的卫星遥感影像
让我们大呼“张张可做壁纸”
通过“吉林一号”的拍摄
让大家有机会从太空视角
领略我国海上风力发电的壮阔美景
尾声
30年前,面对达坂城千年一贯的大风,第一批中国风电人有一个朴素的梦想:在这里安装成百上千台风机。
20年前,他们的梦想变成了有生之年造出中国自己的风机,使风电设备“彻底国产化”。
今天,中国风电还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
金风科技与巴西风电项目合作,远景能源中标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明阳智能计划在英国投资建设一座叶片制造厂、一所服务中心……仅去年12月,中国风电企业就拿下了7个海外订单。
明阳智能进军欧洲市场
在国际能源博弈中,有了实力,才有说话的底气。
尽管在高端零部件上,中国风电和国际巨头相比还有差距,但就像光伏、新能源汽车,就像无数个从低谷走来的中国制造业一样,中国风电,终会等来厚积薄发的时刻。
而风电,只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
无论市场是激进豪放,还是审慎求稳,无论政策是补贴扶持,还是严进严出,无论是风、光、水、氢合力发展,还是储、存、运、输各自为战,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的只有一个——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下一个10年,中国还将乘“风”破浪。
编辑丨曹忠秋
审核丨曾 翔、肖 然
自贡疫情防控
海上的风有什么特点
海上的风的特点如下:
海上风电具有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平均空气密度较高,发电效率好,普遍数据年度发电量能多出20%-40%左右;海上风湍流强度小、风切变小、受到地形、气候影响小、风电场建设受噪音、景观、电磁波等问题限制少。
海上风电投资前景仍然被看好,目前中国的风电发电量已经超过了核电,成为第三大电源,不少专家认为,未来能源结构调整主要应靠风电,在陆上风电开发进入成熟期之后,海上风电空间仍十分广阔。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15万千瓦,同比增长102%。
江苏、广东、浙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山东、海南、广西积极谋划海上风电开发。
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
全球风能理事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海上风电新增容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球。
海上风能发电,用的是风,靠的是科技。
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向大兆瓦方向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8MW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成功,10MW海上风电叶片进入量产阶段。
海上风电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内首个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在江苏实现了并网运行。
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彭伟介绍,在漂浮式风电方面,我国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明阳集团、三峡集团联合研制的全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7月在阳江成功安装,单机容量5.5兆瓦,最高可抗17级台风,计划年底投产。
中能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V型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即将在青岛蓝谷小管岛海域安装运行,为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走向深远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