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替代不应成为主旋律 合作竞争才能发展 魏少军 (国产芯片替代进口概念股)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点。在美国的封锁之下,国产芯片替代的情绪高涨。
对于当下的国内半导体行业的热潮,在本周ASPENCORE主办的“2020 全球高科技领袖论坛 - 全球CEO峰会&全球分销与供应链领袖峰会”期间,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指出:“中国半导体火热的有点过头,有点不像话。我们要防止极端主义和封闭思想,不能用代替思维作为发展的主旋律,主旋律应该是开放、合作。”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五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增长,产值增长近1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2%,远高于全球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维持两位数成长,全年销售达到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
具体到集成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各个环节销售额均超过2000亿元,芯片设计业增速最快,从2004年的84.5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3063.5亿元,增幅高达36.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也达到27.04%。
我国的芯片设计成为设计、制造、封测三业中唯一15年增长率都为正值的环节,已经成为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火车头,并且超越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设计业聚集地,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的比重由2004年的3.56%提升到了2019年的42.99%。
芯片制造业销售额从2004年的180.5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149.1亿元,增幅达11.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96%。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指导下以及大基金的强力拉动下,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2014年以来,制造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72%,为三业中最高。
封装测试业起点较高,从2004年的280.3亿元增加到2349.7亿元,增长8.4倍,是三者中最低,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3%。虽然国内集成电路封测业的总体规模被设计业超越,但封测企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魏少军在全球CEO峰会上演讲时表示:“封测业曾经长期占领我们集成电路产业绝大部分的份额,但现在它的比例在下降,而且增速也不高,这说明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投入不足,值得关注。”
国内的半导体装备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感不强,在外资冲击下,在生存的边缘上苦苦挣扎。直到2008年启动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装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才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08-2019年10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37%。
半导体材料产业近些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2005-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8%。
整体而言,国内的芯片呈现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情况。 根据WSTS & CSIA-Fabless的数据,国产芯片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从2013年的4.3%增长到了2019年的10.3%。对比来看,国产新片产品在本地市场的占比2013年到2019年,比例从14.9%提升到29.5,产值也从2013年的131.5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25.9亿美元。
中国高端芯片依赖度很高,技术脱钩损人不利己
虽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装备、存储设备、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核心芯片,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许多都低于0.5%,只有少数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能超过20%。
中国对高端芯片的依赖程度从集成电路的进口额也能直观体现。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4-2019年,进口集成电路价值从2177.2亿美元增长到3064.3亿美元,增长了40.7%。其中,进口微处理器/控制器5年间增加了385.5亿美元,2019年达到1437.7亿美元,增长比例为36.6%。进口存储器从2014年的542.8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947.0亿美元,增加了404.2亿美元,增长比例为74.5%。
放大器类芯片进口从2014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97.0亿美元,增加了7.0亿美元,增长比例为7.8%;其它芯片五年间增加了90.4亿美元,增长比例为18.4%。
魏少军指出,从进口数据就可以看出,过去五年我们的中低端产品整体替代比较强。但高端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差距还比较大,进口增长比例非常大。
当下的国际关系以及疫情给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市场研究机构纷纷预测半导体市场可能下降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有机遇,也有困境,特别是在重压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一种冷静的心态,我想说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魏少军进一步表示,“我们有太多的压力要释放,但我们今天的做法是否做对了?中国已经融入全球技术体系,不能走回头路。有人呼吁我们要另搞一套,我认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国内的光伏面板、高铁、数字支付、智能手机、云服务、机器人等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50%,如果要发展技术,就需要全球化。 魏少军认为:“除了半导体,其他行业也需要走向国际。全球化下,脱钩是损人不利己。”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统计,2018年美国公司出口到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价值超过800亿美元。而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估计,美国企业销售到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价值应该接近或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半导体巨头公司有5家的在中国的销售收入都占到其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图片来自魏少军在全球CEO峰会演讲PPT
另外,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20年的研究,中美技术脱钩对美国半导体领导地位的负面影响极大,短期看可能会让韩国领先,长期看对中国更有利。
国产芯片替代不应成为主旋律
魏少军认为,中国要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领袖还需要很长时间,并且要防止极端主义和封闭发展的错误思想,中国的发展要开放。
“我希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的主旋律开放合作不要改,而不是国产替代思维。中美半导体产业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发展。”魏少军说:“我们希望整个全球半导体还是回到世界半导体理事会的框架当中来协调和发展,政府不要做对产业有影响,特别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事。”
他建议,我们应重新审视半导体产业的五大板块:设计、制造、封测、装配、材料。这五大板块在资源上的投入是不平衡的,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特别注意五个领域的平衡发展。目前看设计板块稍微超前,材料板块相对弱一些,但并没有那么可怕。
一位材料专家曾说,光刻胶这样的化工产品有许多配方,关键是配方要一个个去试,只要花时间、人力和投入资源,是可以做出来的,并非无法克服。
另外,关于产业模式的问题,魏少军也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不愿谈IDM模式,认为代工和设计模式最好,现在像存储器这样的IDM产业也在往前推进,我们也不要轻易否定某一种模式。”
魏少军最后谈到芯片项目烂尾时,他表示:“我们还是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要克服急功近利冒进式的发展,虚心向美国半导体学习,加大投入。中国率先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这是我们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先机,全球上半年半导体市场的增长100%都是由中国市场贡献,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