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北部遭黎真主党火箭弹袭击 4人受伤 (以色列北部遭火箭弹袭击)
外地期间13日晚间,以色列北部市区谢莫纳遭黎巴嫩真主党火箭弹袭击。以色列急救组织“白色大卫盾”称,袭击形成4人受伤。(总台记者 赵兵)
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的历史因素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在以军士兵分别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和黎真主党武装抓走后,以分别发动了在加沙的“夏雨”行动和针对黎真主党的军事打击。 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寻求在两条战线上一并解决它面对的多种问题。 实施“夏雨”行动后,以政府就开始不断指责叙利亚和伊朗是造成以巴局势恶化的幕后之手。 以色列称,叙利亚容留并资助哈马斯,“指使”哈马斯袭击以目标,它同时指责伊朗通过黎真主党向哈马斯转运武器和经费,制造以巴紧张局势来转移国际视线,以减轻国际社会对解决其核问题的压力。 此外,以色列把伊朗核计划看作是对以国家安全的威胁,一直呼吁国际社会进行干预。 以在黎巴嫩大规模展开海空军事行动,也是试图让“伊朗因素”浮出水面,以求加速解决伊朗核问题,消除它所感到的威胁。 但是,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很难“一劳永逸”地一揽子解决它与哈马斯、黎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朗之间的问题。 “双重原因”助推黎真主党行动黎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 黎南部与以北部接壤,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 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但由于以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从现实层面看,分析人士称,真主党的行动有其更深的用意。 首先,以色列正集中力量在加沙实施“夏雨”军事行动,此时在以北部打击以军,既可使以腹背受敌,又可以帮助哈马斯军事组织,也加强了真主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其次,有媒体报道称,黎真主党与伊朗、叙利亚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目前,伊朗正因为核问题而受到巨大压力,而叙利亚也屡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 真主党此时采取行动,与以方发生武装冲突,能够帮助伊、叙缓解受到的巨大压力。 黎巴嫩真主党黎巴嫩真主党是黎什叶派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成立于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创始人是穆萨维。 该组织成立初期一直处于秘密状态,1984年开始使用“真主党”的名称,1985年发表声明宣告正式成立。 黎真主党主要由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中分裂出来的力量组成,其组织严密,装备精良,拥有民兵约5000人,在年轻的穆斯林教徒中很有影响。 真主党总部设在贝卡谷地的巴勒贝克市,最高领导机构是由12人组成的协议委员会,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贝卡谷地、贝鲁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叶派聚居地区。 现任书记是哈桑。 纳斯鲁拉。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黎各派别根据政府的决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装,但真主党以抗击以色列为由,没有解除武装组织及上缴武器。 在中东和谈问题上,真主党坚决反对和谈,认为解决阿以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消灭以色列。 因此,真主党的宗旨是通过武装斗争,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并主张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 1991年阿以和谈开始后,真主党频繁袭击以在黎南部设立的“安全区”。 因此,以色列一直视黎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和报复的对象,多次袭击其基地。 1992年2月,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在以色列的空袭中被炸身亡。 此后,哈桑。 纳斯鲁拉接替穆萨维的位子,成为真主党的领袖。 真主党从1992年起参加黎巴嫩议会选举,并成为黎巴嫩最大的反对党。 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地区撤军后,该地区实际上由真主党控制。 由于以色列没有从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交界地区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真主党武装组织对以境内目标的袭击一直没有中断。 历史上的黎以冲突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12日向以色列境内多处目标发射炮弹和火箭弹,并与以军激烈交火,造成以军7名士兵丧生,2名士兵被绑架。 随后,以军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 黎以冲突再起。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 长期以来,黎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色列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 1968年12月28日,以武装直升机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炸毁了十多架黎民用飞机,以报复以色列一架民用飞机在雅典机场遭巴武装人员袭击。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发动“利塔尼行动”,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贝鲁特,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区。 6月13日,以军撤出黎巴嫩。 1982年6月初,以军出动地面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南部地区,并将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赶出黎巴嫩。 1985年1月,以色列开始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 但以色列以保卫北部领土安全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安全区”,并将以支持的“南黎巴嫩军”留在黎境内。 1992年2月,以武装直升飞机袭击了黎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及其家属乘坐的汽车,穆萨维及其家属在袭击中丧生。 此后,黎真主党武装同以军进行了多次交火,黎以冲突不断升级。 1993年7月,为打击黎真主党和巴游击队有生力量,以军对黎南部发动大规模的轰炸。 在双方为期一周的激烈交火中,造成15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 7月底,黎以双方达成谅解,实现停火。 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 黎以军事冲突持续了16天之久,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 26日,黎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2000年初,为报复真主党武装的袭击,以多次出动战机对黎南部真主党游击队的基地进行轰炸。 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 但由于以色列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联合国派遣过维和部队 一九四八年六月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遣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 这是联合国最早的维和行动,迄今仍在继续,是最长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一九七八年三月联合国向黎巴嫩派遣驻黎临时部队,到一九九六年一月共开支二十五点四四亿美元,是始于冷战时期花费最大的一次维和行动。 2006年3月,中国派出首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2006年以来,中国应联合国请求已向黎巴嫩派出维和官兵1522人次。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截至2004年5月,联合国共进行15项维和行动,其中4项在中东(驻叙利亚戈兰高地观察员部队、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驻黎巴嫩部队、中东停战监督组织)。 其中只有驻黎巴嫩部队是以作战部队为主,目的是: 证实以色列部队确已从黎巴嫩南部撤离;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协助黎巴嫩政府确实恢复对该地区的有效统治。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地点:中东总部:耶路撒冷政府大楼 时间:1948年6月至今 参谋长:克莱夫·利利准将(新西兰)兵力(2006年8月31日)144名军事观察员,由105名国际文职人员和121名当地文职人员支助。 目前,停战监督组织协助以色列-叙利亚地区戈兰高地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观察员部队)以及以色列-黎巴嫩地区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并给予合作。 停战监督组织也在埃及-以色列地区西奈驻留,并在贝鲁特和大马士革设有办事处。 从时间你就可以看出解决巴以问题仅仅靠观察员是不够的,真正的维和行动就要一支具有威慑当地武装的局势力量的存在。 观察员都去了60多年,巴以冲突依旧。
以色列“铁穹”反火箭弹系统的部署地点
1. 火箭弹袭击是以色列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南部与加沙地带相邻和北部与黎巴嫩接壤的地区。 2. 以色列计划在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部署第五套“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 在那次战争中,黎巴嫩真主党向包括海法在内的以色列北部地区发射了约4000枚火箭弹,导致44名平民死亡,25万以色列人被迫疏散,近100万以色列人不得不寻求避难所。 3. 从2000年至2008年,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4000枚火箭弹和4000发迫击炮弹。 这使得近100万生活在以色列南部的以色列人处于其火力覆盖之下,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4. 2007年2月,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斯决定采用“铁穹”防御系统来应对短程火箭弹袭击。 这个耗资2.1亿美元的项目由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和以色列国防军共同完成。 5. “铁穹”防御系统自研发以来就备受以色列国防部门的期待。 尽管内部存在关于其成本和有效性的争论,但军方还是在2010年完成系统测试后开始部署。 6. 2011年3月,以巴冲突升级,加沙武装人员发射了近百枚火箭弹,造成数人受伤,多处房屋受损。 以色列南部居民和媒体批评政府和军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御火箭弹袭击。 7. 在公众压力下,以色列军队在2012年3月27日在南部城市贝尔谢巴附近部署了第一套“铁穹”防御系统。 这套系统最多可装备60枚火箭弹拦截器,用于拦截射程在4至70公里之间的火箭弹。 8. 以色列还计划在本周晚些时候在阿什克隆附近部署第二套“铁穹”系统。 以色列空军防空部门负责人表示,还需要再部署至少3套系统,以全面抵御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使用火箭弹的袭击。
请问本次黎以冲突的起因是什么?
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 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以色列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 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 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是由马龙派教会基督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政治口号是摧毁以色列。 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政治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 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恐怖组织)和一般平民(非恐怖组织)所组成的。 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恐怖组织,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 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 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政府的部长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