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反抗滑翔高明声速导弹 官宣!中国具有 才干 解读来了 (滑翔反运动)
撰文丨李岩
日前,中国空军资讯颁布会披露,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等装备将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初次地下亮相。
11月7日,央视《资讯直播间》对这款新型装备启动了引见——
我国新一代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19导弹发射车驳回的是8×8轮式高机动卡车底盘,每台车上装备6枚装在圆柱形“储运发”一体式发射筒内的阻拦弹,发射模式是“冷”发射;
红旗-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重要用于对弹道导弹类指标实施区域阻拦,具有作战包全区笼罩范畴大、突防反抗才干强等特点。
专家示意,作为新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19不只可以阻拦传统弹道导弹,还具有在大气层内反抗滑翔机动突防高明声速导弹的才干,阻拦速域广,阻拦范畴大。这些功能特点标明,红旗-19曾经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
“冷”
上述引见中,有两个特点值得留意。
其一,“冷”发射。相比在发射筒内间接点火的热发射模式,“冷”发射模式可以依托低压气体或其余能源源,无需点火将弹体“弹”登程射筒,然后弹体在半空中再点火启动。这样可以防止发射平台受到推动火焰的损毁,从而降落发射平台的保养老本、成功弹体发射后的极速装填,总体上优化发射效率、降落保养老本。
“难”
其二,报道指出,红-19不只可以阻拦传统弹道导弹,还具有在大气层内反抗滑翔机动突防高明声速导弹的才干。而这一才干技术含量颇高,可称是地空防空导弹系统中的“天花板”。目前,全球范畴内仅有中俄两国宣称具有关系才干。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向政知君解读,从导弹航行的弹道轨迹来看,因“抛物线”弹道基本固定,传统弹道导弹的阻拦难度相对较低。假设来袭的弹道导弹具有机动变轨才干,即其可以中途扭转弹道,那么阻拦起来就要艰巨一些。而“滑翔机动突防的高明声速导弹”,其弹道相比前两者更为飘忽不定,难寻法令。因此阻拦难度就又被优化了一个品位。
他还剖析称,从搜查跟踪角度来看,传统弹道导弹航行高度普通较高,位于地球大气层外。探测跟踪这类导弹,地球曲率对雷达的影响较小,即较早便可发现来袭导弹,从而取得短缺的应答期间,给解算弹道、发射阻拦留出期间窗口。而“滑翔机动突防的高明声速导弹”,其最佳航行高度基本在100公里高低。相比传统弹道导弹,后者可称“贴地航行”。这种状况下,地球曲率对雷达的影响参与,给探测跟踪带来很大应战。加之高明声速导弹自身突防速度快,这进一步紧缩了阻拦一方的反响期间。
“强”
理想上,多年以前红-19反导系统就曾经惹起外方留意。
2014年终全球网曾发文称,美国国防部披露中国曾经研制红-19反导系统,这是一种和美国末段空中区域进攻系统相当的装备。
同年,《全球时报》还征引美媒信息称,中国红-19导弹功能或者相似美国尚在研制中的增程型“萨德”或“规范-3”系统,具有对大气层内外指标实施阻拦的才干。
综合军报、全球网此前信息,目前,俄罗斯披露其S-500防空系统具有阻拦高明声速导弹才干,美国关系武器系统依然在研。
宋忠平评估称,美国的高明声速导弹武器目前还未研制成功,因此其阻拦高明声速导弹的武器系统研发就遇到很大阻碍。“提高靶弹的速度很容易,但想让靶弹模拟高明声速弹头的航行个性是很难的。想研发‘盾’,首先须要有相应的‘矛’。从技术研发来看,‘矛’与‘盾’恰好是相反相成的。”
11月6日,《都市时报》刊文引述专家解读称,测试中,红-19成功阻拦束缚军高明声速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外军同类产品不可做到。
针对行将亮相本届珠海航展的红-19,中国资讯网11月5日征引美方智库“大东洋理事会”颁布的报告称,红-19展现了中国“超出常人认知的弱小导弹进攻才干”。
资料 | 央视 全球网都市时报 中国资讯网等
俄美高超声速武器新发展
俄美高超声速武器新发展
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俄罗斯“锆石”导弹无疑是2020年最大的明星。 去年1月份,俄俄海军型“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从巴伦支海向500公里外的地面目标发射了“锆石”导弹,这是“锆石”首次从军舰发射。 同年10月6日,俄北方舰队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从白海海域试射“锆石”并成功击中450公里外的目标。 到了11月26日,仍然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在白海海域连续发射多枚“锆石”,成功命中巴伦支海上的目标。
“锆石”导弹的高频次发射并成功命中,意味着其已经进入定型试验的尾声,预计很快就能正式装备俄海军。
从俄军最新公开的视频资料看,“锆石”是一种吸气式高超声速导弹,弹体并不是外界推测的多棱体或乘波体,仍然是较为传统的圆柱体结构。 从指标上看,“锆石”在试射中最大速度达到8马赫,而传统的“捕鲸叉”“飞鱼”导弹速度仅有0.9马赫,即便是较为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如俄罗斯“宝石”大约2-2.5马赫,中国的鹰击12也不过3马赫左右。
以当前的舰空导弹和反导系统的拦截能力,基本没有拦截“锆石”的可能。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锆石”的突防能力是无法阻挡的。 随着“锆石”大规模生产和列装,海上高超声速打击时代已经来临,反舰作战的模式必将发生颠覆性变革。
俄罗斯在高超声速导弹领域专注已久,除了“锆石”,还有几年前亮相的“匕首”空射高超声速弹道导弹,以及由SS-19洲际导弹携带的“先锋”。 毫无疑问的是,俄罗斯在高超声速武器实战化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美国前面,这也刺激了美军加快同类武器的研制进程。
经过多年的演化,美国现有的高超声速武器研发项目多达8个,既有滑翔式,也有吸气式,涵盖了陆、海、空等多军种需求。 去年3月19日,美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通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C-HGB),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 命中精度在6英寸以内,也就是大约15公分,可以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8月份,美空军公开了B-52H战略轰炸机挂载AGM-183A“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的飞行资料。 到了12月份,澳大利亚防长宣布,美澳将合作研制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实际上,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方面起步最早,但由于其军事实力太强,当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竞争,导致其在这个领域发展缓慢,最终“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俄罗斯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连续实现突破后,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高超武器的发展。 按美国当前的计划,2022年要至少研制成功一种实用型高超声速导弹,其中的C-HGB项目到2023年才能装备一个连的规模。 美国敢于制定这么紧迫的发展时间表,除了俄方的刺激,也是因为有多年的预研和试验,积累额不少技术和团队。
从世界范围看,传统的美俄两大军事强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并非没有挑战,这当然是因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异军突起。 早在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中国首次公开展示了东风-17高超声速滑翔导弹,这是世界上唯一实际装备的高超声速导弹,令美军深刻感到了不寒而栗。
总体而言,中国正在进行的高超声速导弹研发项目非常庞大。 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多次进行高超声速飞行试验,尽管试验的是多个不同型号的飞行器,但美国方面将其一概称为WU-14或DF-ZF,载具则是运载火箭或东风-31导弹等。 据分析,所谓的WU-14或DF-ZF,并非类似美国AHW的双锥体,也不是类似HTV-2的升力体构造,而是采用了空气舵机动弹头外形,使用这种技术印证了中国高超导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俄美中等全球大国竞相发展高超声速武器,说明传统打击武器的突防能力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有速度更快的武器增强突防能力。 这也预示着高超声速武器或将成为主导未来战场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