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拟分拆萤石至科创板上市 年 7 重磅!蛰伏 (海康分拆萤石)
今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
萤石是海康旗下安全智能生活品牌,是独立的子公司。与母公司海康不同,萤石主要面向C端。
萤石CEO蒋海青曾对雷锋网AI掘金志透露,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萤石自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年复合增长。
如今,独立上市的萤石,将成为智能家居高调起势的号角。
萤石独立上市背后的野心
率先进入C端的萤石,最先以“消费级摄像头厂商”人设面世。
2015年,萤石转变成一个主打安全概念的智能家居品牌,产品从单一的摄像头扩充成多元生态。
在摸索中不断试错,似乎走出一条前途明朗的路。
2017年萤石首次盈利,营收10亿,成为海康首个盈利的创新业务。2018年海康成立三大事业群,创新业务增长近六成,萤石营收16亿;2019年,营收约达26亿。
增势强劲的创新业务板块,让海康看到了更多希望。
但渐有起色的成绩,暂无法与G端相提并论,更无法与互联网公司等量齐观,一如巨头之一小米2019年营收达621亿元。
诚然,假定萤石未来以此速度发展,未来收入增速颇为可观,但其他业内巨头势能不断增长前提下,萤石出头的几率又有几何。
对于海康这样已处于第四阶段的企业,所处市场已经进入生态化,面临集成或被集成的抉择。
海康技术层面的能力不可置否,19年的工程项目积累、技术打磨,海康完全有能力提供生态底座,难的是生态形成。
或是萤石的劲头给了海康信心,或是海康并不是随波逐流之人,或是对于这条卧龙,再走一遍当年G端走过的那踽踽独行之路也无妨。
从萤石一系列的动作看,海康似乎已经做出了选择。
2019年首次确定建立萤石“1+4+N”智能生活IoT生态,打造萤石云、智能安防、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机器四大硬件以及N种子系统的生态。
而后是萤石从“智能生活”到“智居物联”的公众号名称变更,不显山不露水地将边界从家庭扩展到更广阔的物联世界。
不久前,萤石EZIoT平台与萤石云,降低伙伴的开发难度和投入力度,吸引品牌商、产品制造商、方案运营上等市场上下游各阶层。
此番操作,暗示萤石进入生态建设第一阶段,简化底座,吸引开发者“上船”,构建其开山之斧。
据悉,萤石已经积累千万级用户。7年,终于初具家庭场景小生态体系。
萤石分拆上市的野心背后,是海康一步步完善基础设施,简化平台,延伸边界,是海康匍匐前行的奋力一跃。
生态需要耐心和毅力,而萤石已经蛰伏7年。
提前布局,厚积薄发
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对萤石的生态扩张战略如此评价。
市场发展固然有规律,但实际竞争中不确定性难以预料。
胡扬忠曾斩钉截铁:“把摄像机成本压缩到200元以内,我没法做到。”
现如今,萤石不仅造出了低于200元的摄像机,还跃跃欲试智能家居C端生态领导者宝座。
提前布局,积极求变是海康萤石快速成长的基因。
2010年小米横空出世,而后以手机为核心,短短几年建立起小米生态帝国,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新星。
萤石CEO蒋海青意识到,个别产品单打独斗行不通,消费级市场的安防企业应该多向小米互联网公司学习。
萤石改变战略与定位,从摄像头到生态,从智能安防到智能家居,这一理念的转变也带来了转机。
萤石CEO蒋海青曾指出,智能家居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形态,不应太强调于中心入口的概念,而应存在多样化的控制中心。
智能硬件是一个入口,无论视频、语音、指纹锁,它们各自都能管理自己,相互间有联动。
近年,经历过资本的眷顾和落地的难产,C端市场少了些浮躁,多了些理性。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21%家庭将拥有远程监控设备。
智能锁、智能摄像头、智能燃气泄漏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成为家居安全核心单品,智能物联在智能家居的权重越来越大。
幸运的是,安防企业没有一味沉溺在甜甜圈里,觉察到未来数据智能、智能产品协同联动才能互通互联的必然趋势,他们早早谋划起生态棋。
以萤石为例,去年以萤石云、智能安防、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机器四大硬件以及子系统打造C端生态。
而后萤石C端业务愈加细化,深入挖掘智能养老、婴儿智能看护等场景,也让其生态产品更加丰富,服务更加多样。
越是激烈的竞争,越要在深处远瞰回眸。
海康已在传统安防市场摸爬滚打十几年,在C端并不急于求成。
海康曾提到,萤石虽已盈利,但公司现阶段更注重打好扎实的基础和长期的积淀,才能让厚积薄发的“发”更有力量。
从单品、到消费品牌,到平台提供商,沉稳内敛的海康不在意外界的焦虑,或是其明白生态世界不同于产品世界,先行者未必获得先行优势。
在安防不断下沉形势下,如果萤石能跳出安防固有思维的桎梏,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品牌策划能力和性价比,萤石的未来将更为可期。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