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起死回“生”?他做的这件事,传了五代人!|唐氏|鸟类|迁徙|头骨|标本室|野生动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一具静止的小鸟尸体
经过精湛的工艺处理后
小鸟仿佛重新获得了生命的灵性
今年70岁的唐兆和是中国“南派”动物标本制作世家“标本唐”第四代传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氏动物标本制作技艺传承人。作为中国标本制作界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些生命已然逝去的动物,在唐兆和的巧手下不仅能“起死回生”,甚至可以再“活”几百年。
唐氏家族的标本传奇
姿态优雅的蓝孔雀、
走进唐兆和的家中
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鸟类王国
各种各样的鸟类标本让人目不暇接
“好的标本要形象逼真,符合动物本身的生态”。说起标本,一向少言寡语的唐兆和也打开了话匣子。在中国标本制作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南唐北刘”。其中的“南唐”指的正是来自福州的唐家。唐氏家族的标本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开山鼻祖”正是唐兆和的曾祖父唐春营。
彼时,唐春营还是一名普通的猎户。英国人拉图史聘请唐春营帮其在挂墩野外收集标本,并教授唐春营标本制作技术,以方便保存采集到的鸟兽。在不断的打磨中,唐家开始创造出独特的标本制作技艺和手法,并以讲求动物的动态和灵气而著称。
唐家的标本制作技艺独树一帜
采用了独特的“填充式”技术
与欧美、日本及中国北方
普遍采用的“假体式”不同
“填充式”技法仅以铁丝制成骨架
然后用棉花等物填充
赋予标本不同的姿态
除了技艺上的要求,唐家人还强调对动物自然姿态的忠实再现。唐家人都会亲自到野外观察,仔细研究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和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制作时精确地还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状态。
后来唐家人又因各种原因
迁徙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
他们与其他标本制作流派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最终在中国的标本制作界
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形成了“南唐北刘”的格局
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唐家人的特点,多就职于高校、研究机构和博物馆,因此在众多知名高校的标本馆中,都能找到唐家制作的标本。” 唐兆和说,他们更愿意在学府的标本室里,用精湛的手法让死亡的动物“重生”。
唐兆和的父亲唐瑞干
当时任职于福建协和大学
唐家这一支就一直就留在了福州
唐兆和从小就耳濡目染
帮着家人制作标本
他说,制作标本就跟做衣服一样
唐家人都经过几十年的历练
技艺很熟练,讲究的关键是“精”
为此,唐兆和制作标本时,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剥皮时,必须将动物的肉和脂肪完全剔除,包括很多细微的地方,如鸟类的头骨、翅膀、脚爪等。同时,还要保证皮毛完好无损,防腐工序及养护也要到位。这样做出来的标本,保存100年以上都没问题。
1977年,23岁唐兆和接过父亲的接力棒,进入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工作,专注从事动物学相关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及动物标本制作工作,还成为一名鸟类研究的专家,参与编写《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福建湿地》《闽江河口湿地》等专著,参与福建省7个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调查及相关评价报告的编制。
唐家标本技艺已经传到了第五代
唐兆和仍然不忘手艺
时常还会完成一些标本制作
过去三年,唐兆和还被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门成立“唐氏动物标本制作
技艺技能大师工作室”
传授老师、学生标本制作技艺
唐兆和对学生的教导
不仅局限于标本技艺
还包括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标本制作的行列中来
为中国的自然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探索自然的数位菌 2024-09-02 21:56:28
探索自然的数位菌 2024-09-02 21:50:03
探索自然的数位菌 2024-09-02 21:47:30
探索自然的数位菌 2024-08-30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