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中部特拉维夫等地受来到自也门的地对地导弹袭击 (以色列中部特拉维夫等地响起防空警报)
关系资讯
也门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起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央视)
外地期间10月7日晚,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宣布申明称, 也门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起了两次袭击 。第一次性袭击,胡塞武装发射了 两枚导弹 ,攻打了以色列中部市区特拉维夫的两处军事指标。第二次袭击,胡塞武装出动了 多架无人机 ,对中部市区特拉维夫和南部港口市区埃拉特的多个指标启动了打击。
△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叶海亚强调,也门胡塞武装将继续采取更多军事执行,并实施海上封闭,直至以色列中止对加沙地带和黎巴嫩的军事执行。
今日黄昏,以色列中部市区特拉维夫及周边多地拉响防空警报。以色列国防军随后示意,以军阻拦了一枚从也门方向发射的地对地导弹,并称概略正在考查之中。(总台记者 周宣)
苏联飞毛腿近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参与了哪些事件?
装备有飞毛腿-B的国家是: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格鲁吉亚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利比亚、波兰、斯洛伐克、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和也门。
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埃及除飞毛腿-B之外,还购买了飞毛腿-C。
叙利亚已得到了飞毛腿-D,伊拉克的侯赛因导弹也具备相当于飞毛腿-D的射程。
两伊战争是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武器打得一场本世纪初的战争,飞毛腿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值得一提。
1988年2月29日—4月21日,旷日持久的两伊战场上爆发了一场长达52天的导弹“袭城战”,它是继1944年9月德国V—2导弹对伦敦实施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导弹“袭城战”之后,又一次使用地地弹道导弹进行的大规模“袭城战”,也是二战后在局部战争中动用地地弹道导弹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作战效果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直接起因是2月27日,伊拉克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区的一座炼油厂,爆炸巨响震天,油厂浓烟滚滚,伊朗损失严重。 为了报复,29日伊朗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导弹。
早有准备的伊拉克立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当天开始到3月8日的9天时间,就向伊朗发射了50枚“飞毛腿B“导弹,至4月21日共发射了189枚,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死亡1700多人,伤82加多人,数干幢楼房和建筑物被毁。
伊拉克实施打击的重点是首都德黑兰和圣城库姆,其次是伊朗纵深的大中城市。 蒙受了巨大损失的伊朗,维系战争的决心迅速动摇,加上其它一些原因,伊拉克实现了以炸求和的目的,导致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在1988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结束。 在袭城战期间,虽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飞毛腿Bff导弹,但其战果和影响则大为逊色。
由于德黑兰距伊拉克边境500千米,从伊拉克西部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距离约570千米,而“飞毛腿B”导弹射程只有300千米,“腿短”不及。 伊拉克于1987年不惜耗费巨资,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对“飞毛.腿B”导弹进行了改进。 所以对德黑兰等较远目标实施攻击的实际上是经改进增程后的“侯赛因”导弹。 简单地说就是“三弹并两弹,射程翻一番”,即拆用3枚“飞毛腿B”导弹生产2枚“侯赛因”导弹。
改装时将1枚“飞毛腿B”导弹的氧化剂贮箱和燃烧剂贮箱都一分两半,将其分别插焊到另外2枚导弹的氧化剂箱和燃烧剂箱,使两箱分别加长85、45厘米,增加了1040千克推进剂,使推进剂总量增加到近5吨,从而使射程增加到近600千米。 为了补偿由于增加燃料和加长弹体带来的重量,弹头重量减轻了,炸药量减至190千克,导弹最大飞行时间也从约309秒延长到425秒,命中精度由300米降至500米。
此外,在1991年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海法,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宰赫兰、达兰和巴林三国六市发射了近80枚苏制“飞毛腿”B导弹,也取得一些战果。
1991年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期间,伊拉克装备的苏制武器装备和美国武器装备进行大规模直接对抗,伊军虽然战败,但其“飞毛腿”系列移动式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却让美军吃尽了苦头。 尽管美军痛定思痛,随后在其军事学说和实战中进行专项改进,至今仍无法高效应对移动式导弹系统的挑战。
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主要进口苏联武器装备,军队建设也与苏军类似,因此,特别重视导弹武器,包括陆军导弹系统的苏军建设特点,被伊军充分借鉴,师或师以上部队都装备了导弹系统,主要是9K72型,北约名为“飞毛腿-B”。
“飞毛腿-B”系统主要部件是经过改进的8K14型液体燃料导弹、9P17型移动式发射装置,以具有较高通行性能的MAZ-543A轮式汽车为底盘。 8K14弹道导弹装配液体燃料喷气式发动机、自动惯性指挥和故障引爆系统、混合装药战斗部,控制装置是安装在喷管出口截面上的气体动力舵。 弹药主要成分是AK-27I硝酸氧化剂(2919千克)、TM-185炸药(822千克)、TG-02起爆炸药(30千克)、压缩空气(15千克),也可装填100千克当量威力的核战斗部、爆破战斗部、化学或高爆战斗部,弹长11.25米,直径0.88米,射程300公里,圆概率偏差450米。
地图以色列位置
地图以色列位置是在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亚洲西部,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 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平方千米。
1948年至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部分撤出。 目前实际控制面积约平方千米。
以色列地中海沿岸为狭长的平原、中北部为蜿蜒起伏的山脉和高地、南部为内盖夫沙漠、东部为纵贯南北的约旦河谷和阿拉瓦谷地。 高原与地中海之间大小不等的海滨平原,土地肥沃,是以色列主要农业区。 位于东北部的太巴列湖面积170平方千米,是以色列重要的蓄水库。 东部与约旦交界处的死海面积1050平方千米,是世界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
以色列主要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一年之中,只有2个差别显著的季节:从4月到10月为干旱夏季,11月至次年3月为多雨冬季。 降水分布十分不均,北部和中部降雨量相对较大,北部年降水量920毫米,南部内盖夫地区年降雨量则十分稀少,仅为30毫米。
以色列的文化:
以色列文化是由犹太教和犹太人数千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所交织构成的。 具有来自全世界六大洲上百个国家的各式移民,以色列社会相当的丰富而多元,也极具艺术创造力。
以色列政府鼓励并且也会资助艺术的活动,特拉维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城市都建有完善的美术博物馆,许多城镇农场也都有类似的博物馆或古迹景点。 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藏有古老的死海古卷,以及其他大量有关犹太教和犹太人艺术的广泛珍藏品。 位于特拉维夫大学校区的大流散博物馆也相当知名。 以色列的许多城镇还建有艺术村。
以色列的音乐是混合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综合体,也因此以色列音乐通常采取折衷主义,并且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散犹太人所带来的影响。 以色列音乐也吸收了现代文化的成分。 从犹太教歌曲、亚洲歌曲、阿拉伯流行歌曲—尤其是也门歌手,乃至于嘻哈音乐和重金属音乐都是构成现代以色列音乐的成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以色列
伊拉克“飞毛腿”B/C型地对地导弹参与了哪些战役?
“飞毛腿”短程地对地导弹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以德国V2火箭为蓝本开始研制的一种战术导弹。 苏联叫做P-17型战役战术导弹,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为“飞毛腿”,美国则称其为SS-1型导弹。 “飞毛腿”A型首次出现在1957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导弹直径840毫米,长约10.4米,发射车用斯大林Ⅱ型坦克改装而成。 8年后的红场阅兵式上,出现了另一种新战术导弹,它的外形与“飞毛腿”十分相似,只是长度增加了0.6米左右,西方专家分析这是“飞毛腿”的改进型,因此称它“飞毛腿”B型。
弹体加长后,它的最大射程也从160千米增加到280千米。 导弹重量增到6300千克,核战斗部重量700千克,威力只有10万吨梯恩梯当量。 增大射程和减小威力以后,可以提高战场使用的灵活性,便于攻击各种不同距离不同性质的战术目标。 新弹的运载车不再用坦克车体,而是用越野载重车改装而成。 采用这种8轮式载重车作为运输、起竖、发射车,便于在公路上高速行驶,并且可以在发射以后迅速装弹,可采用核、化学和高爆3种战斗部。
“飞毛腿”导弹主要用于对敌实施纵深打击,消灭敌核袭击兵器,摧毁敌主要军事集团,尤其是摧毁敌坦克机械化部队及战役预备队,破坏敌地面军队和航空兵的作战指挥体系;消灭敌防空兵器,牵制敌军作战机动,阻止敌战役预备队的开进,破坏其战役后方工作,摧毁敌军重要通信交通枢纽。
伊拉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苏联购买了“飞毛腿”B型导弹。 1974年,伊拉克先后购买了大约20至36套“飞毛腿”B型的发射具和数量不详的导弹,据信伊拉克从国外总共购买了约819枚“飞毛腿”B型导弹。
伊拉克在引进“飞毛腿”B型导弹后,在其基础之上研制了自己的型号,即“侯赛因”导弹,其射程进一步延伸,增至600~650公里与“飞毛腿”C型稍强,但精确度有所下降。 以色列大部分地区、沙特部分地区和科威特、叙利亚全境都在其射程之内。 但“飞毛腿”导弹精度太差的缺陷影响了它的攻击效果,一般报道它的圆公算偏差范围为300米,实际上在战场上使用时偏差达到1000米以上。 尽管如此,“飞毛腿”仍是成为伊拉克远程攻击和对敌心理威吓的有效兵器。 美国情报机构称,该型导弹配备了神经毒气弹头,目前总数仍有约50枚,主要部署在伊拉克西部接近约旦边境的H-2机场。
表现
除了苏联和华约国家外,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国也都拥有了这种武器。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最后一天,埃及发射3枚此型导弹攻击以色列的三个目标,结果都末命中要害部位。 因此,尽管它颇受第三世界国家青睐。 可是在苏军中并不是什么先进装备。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相互发射大量“飞毛腿”导弹,攻击对方的重要城市,成为当代军事史上有名的“袭城战”。
两伊战争是用八十年代的武器打得一场本世纪初的战争,飞毛腿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只得一提。 1988年2月29日—4月21日,旷日持久的两伊战场上爆发了一场长达52天的导弹“袭城战”,它是继1944年9月德国V-2导弹对伦敦实施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导弹“袭城战”之后,又一次使用地地弹道导弹进行的大规模“袭城战”,也是二战后在局部战争中动用地地弹道导弹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作战效果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导弹“袭城战”的直接起因是1988年2月27日,伊拉克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区的一座炼油厂,爆炸巨响震天,油厂浓烟滚滚,伊朗损失严重。 为了报复,29日伊朗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导弹。 早有准备的伊拉克立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首都德黑兰和圣城库姆,其次是伊朗纵深的大中城市重点打击。 从当天开始到3月8日的9天时间,就向伊朗发射了50枚“飞毛腿”B导弹,至4月21日共发射了189枚,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死亡1700多人,伤82加多人,数干幢楼房和建筑物被毁。
蒙受了巨大损失的伊朗,维系战争的决心迅速动摇,加上其它一些原因,伊拉克实现了以炸求和的目的,导致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在1988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结束。 在袭城战期间,虽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飞毛腿”-Bff导弹,但其战果和影响则大为逊色。
由于德黑兰距伊拉克边境500千米,从伊拉克西部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距离约570千米,而“飞毛腿B”导弹射程只有300千米,“腿短”不及。 伊拉克于1987年不惜耗费巨资,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对“飞毛腿”B导弹进行了改进。 所以对德黑兰等较远目标实施攻击的实际上是经改进增程后的“侯赛因”导弹。
“飞毛腿”导弹虽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而名噪一时,在1991年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海法,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宰赫兰、达兰和巴林三国六市发射了近80枚苏制“飞毛腿”B导弹,并与美军所部署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展开了地地导弹与地空导弹之间的首次“拦截战”,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此外,伊军的“飞毛腿”B导弹成功地避开了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保持了对有效的自身隐蔽和对敌方目标的打击。 直到战争结束前几小时,一枚“飞毛腿”导弹还击中了美军的一个餐厅,造成数十名士兵伤亡。 美军称这是战争期间遭受的最大伤亡,是“最黑暗的时刻”。
技术数据
弹长10.9米,弹径0.88米,弹重6200千克,推进系统单级液体推进器,战斗部化学、高爆或集束炸弹,射程500公里(“飞毛腿”C型),精度<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