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选择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 国务院对于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95号
《国务院对于修正〈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选择》曾经2024年11月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经过,现予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2024年11月10日
国务院对于修正《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选择
国务院选择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作如下修正:
一、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正为“(二)春节,放假4天(农历元旦、正月初一至初三)”,第四项修正为“(四)休息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二、参与一条,作为第七条:“整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正当布置一致放假调休,联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践构成较长假期。除一般不凡情景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延续任务普通不超越6天。”
此外,对条文顺序和一般文字作相应调整和修正。
本选择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依据本选择作相应修正,从新发布。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 依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于修正〈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选择》第一次性订正 依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对于修正〈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选择》第二次订正 依据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对于修正〈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选择》第三次订正 依据2024年11月10日《国务院对于修正〈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选择》第四次订正)
第一条 为一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订本方法。
第二条 整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4天(农历元旦、正月初一至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休息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至3日)。
第三条 局部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束缚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气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域的中央人民政府,依照各该民族习气,规则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打败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老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余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整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假设适逢周六、周日,应当在任务日补假。局部公民放假的假日,假设适逢周六、周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整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正当布置一致放假调休,联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践构成较长假期。除一般不凡情景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延续任务普通不超越6天。
第八条 本方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关系资讯
国务院办公厅对于2025年局部节假日布置的通知
2025年起法定节假日参与两天,一图读懂!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介绍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四日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根据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目录
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公共假日安排。 此办法(第514号令)规定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类节日和纪念日休假规定,旨在保障公民的休息权益。 职工带薪休假条例是国务院法制办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 它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强调了工作与休息的平衡,确保员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能够得到必要的休息和恢复。 关于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发展改革委曾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详细解答了公众关心的假期安排和调整原因。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也针对《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进行了深入解读,解答了关于条例实施的疑问和相关政策细节。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整体的工作与生活品质,体现了我国对公民休假权益的重视和对和谐劳动关系的追求。
中国法定节日一年有多少天
法定年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 建国后,我国法定年节假日为7天。 1999年法定年节假日增至10天。 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将我国传统节日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全世界华人的文化凝聚力。 我国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11天,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4号)。 [3]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需额外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者小时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1]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历史记载1995年5月, 中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 春节、“五一”和 “十一” 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2次连续7天的长假, 使中国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达到了14天。 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2004 年,国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内不改变黄金周长假制度。 2004 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取消黄金周,强化春节长假。 2005年6月,中央部门发布文件详细说明增设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到人民大学听取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意见。 2007年2月,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法定节假日调整呼之欲出,新华社发表长文深度分析黄金周调整的政策背景。 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的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 节日调整根据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假日1天(放假3天);春节假日3天(放假7天,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七);[1]“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日1天(放假5天);“十一”国庆节假日3天(放假7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三、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