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来了 那么爱毁东西呢 熊孩子 男童损坏影院银幕 为啥 (后续来了那么多人英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节假日,必有“熊孩子”被送上热搜——
五一劳动节当天,广东东莞一影院的杜比全景CGS巨幕被一个孩子一连5脚踢坏了。
工作人员表示,屏幕有一块凹陷和损坏,已经影响到正常使用。仅这一块大屏,就让影院直接损失了十几万。
根据东莞警方3日的通报,民警已经找到涉事儿童的监护人。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5月3日,少林寺一块500年历史的古碑又遭了殃——有游客拍到几个小孩在古碑上涂涂画画……
这个碑文落款是明正德八年,即1513年。也就是说孩子随手一划,直接损坏了一件价值连城文物!
近几年来,“熊孩子”在公共场合闯祸惹事的新闻屡屡引起大众关注:
宁波3名小学生,在两个星期内破坏公共自行车42辆,造成损失超过15万元。
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天使在等待》,被2名男童直接扯坏,作者无奈将被毁作品改名为《折》,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一同展出。
原本将在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出现的任伯年的画作《澹黄杨柳带栖鸦》,在参展时一儿童撕毁了小半截。经人士估价,这幅画的价值约为131万-219万人民币。
更让气愤的是,每当“熊孩子”闯了祸,当父母的总会为其辩解:
“我家孩子还小,他又不是故意的!”
“你这么大个人了,还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小孩子都这样,你自己有了孩子就明白了。”
这些论调,估计大家早就司空见惯了吧?
可是小编觉得,孩子再小也不是肆意损坏公物的理由吧?更何况,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不需要承担责任吗?
孩子犯“熊”,只能证明当父母的在教育上有缺失。正因为“孩子还小”,我们才应该抓紧时间严格管教,阻止他们给人带来麻烦和不快。不是吗?
惯子如杀子,你的袒护只会让孩子觉得“我没错”;即便知道自己做错了,也因为有人做靠山而有恃无恐,直至酿成大祸,甚至会反噬到父母身上。
当年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李双江梦鸽之子李天一,不就是直接的例子吗?
我们指责的对象,从来就不是孩子,而是站在他们身后一味纵容、不负责任的“熊家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在遇到“熊孩子”时,我们往往会说:“这孩子真没家教!”
什么是家教?就是孩子的言行举止,展示出其父母的性格品行及整个家族的家训家风。
孩子仿佛就是一台“复印机”,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周围所有人的习惯和行为。而作为孩子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
很遗憾的是,他们在copy的过程中无法分辨哪些可以学、哪些不能学,一律照单全收,结果自然不可言喻。
幼年时期所形成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此时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爸妈们,必须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学会待人接物的正确方式,懂得社会的正常秩序,明白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我们总说“无知者无畏”,如果孩子不知对错、不懂规则,走出家门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不闯祸呢?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绝不会成为一个懂规矩、明事理的人。而他的孩子,自然也会效仿……于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不少家长也很无奈:“孩子不听话,给他讲道理、打骂,都没什么用!”
小编觉得,这是因为孩子没有真正了解到,这次犯错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
当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要么数落、讲道理,脾气爆的可能还会拉过孩子揍一顿。
但相较于所犯的错误,孩子记得较深的,却是惩罚的内容——爸妈骂了我什么,或者用什么打了我。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提出过一个“自然惩罚法则”:
当孩子出现过失或犯错时,父母不给予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他们自己承受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
孩子在承受后果的过程中感到不愉快,那么以后他就会自觉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
同事小马的儿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她儿子正在上小学,早上总爱赖床,为了不让儿子迟到,小马天天早上连吼带拽的,气得要死。
后来小马干脆给他买了个闹钟,就不管他了。结果可想而知——小家伙接连好几次因为迟到,被老师当众批评、罚站。
为了自己的面子,小马的儿子也不敢迟到了。每天闹钟一响,赶紧起床洗漱,别提多自觉了……
“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亲自品尝犯错所带来的苦果,这远比一顿打骂更能让他刻骨铭心。
小编曾经看过的一个新闻,事件中这位妈妈的做法,或许能为家长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反思——
8岁的小男孩因为调皮捣蛋,搞坏了学校不少班牌,被老师找到家长,要求赔偿。
孩子的妈妈并没有直接给钱,而是告诉男孩:家里没钱,想要钱自己赚去!没有办法,小男孩只得冒着严寒,沿街翻找一个又一个废品桶……
妈妈希望用这种方法让孩子知道,破坏公物是错误的,并且需要自己来承担一切后果。
当被问到以后还会不会搞破坏时,男孩一个劲儿的摇头:“以后我再也不破坏东西了!捡废品太累了!腿很酸还要一直捡,捡了一大包废品妈妈还说不够……”
你看,这样的“体罚”是不是比讲道理或者打一顿更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