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国难民署 对苏丹难民的援助方案扩展至非洲7个国度 (联和国难民署)
外地期间7月2日,联结国难民署发表将扩展援助方案,新增对利比亚和乌干达两国苏丹难民的人道主义援助。至此,联结国难民署现已为7个非洲国度提供允许,协助其接管更多苏丹难民。
目前,苏丹侧面临着世界最重大的难民危机。受苏丹武装抵触影响,约1200万苏丹人自愿流离失所,超越200万苏丹人跨境逃往乍得、南苏丹和埃及等邻国避难。
联结国难民署估量,到往年年底,利比亚将会有14.9万苏丹难民,乌干达则有5.5万苏丹难民,即使乌干达并未与苏丹接壤。该机构正告,倘若对利比亚的援助不够充沛,在利比亚的苏丹难民或者会试图再经过风险的地中海路途前往欧洲。
联结国难民署世界流传担任人尤恩·沃森示意,这显示出苏丹难民的困难处境,这些难民在利比亚的生活现状十分困难。沃森引见,去年以来,至少有2万苏丹难民达到利比亚,这一人数在近几个月内还在始终参与,并有数千人未注销在案。自苏丹武装抵触迸发以来,至少有3.9万苏丹难民到来乌干达。
随着世界多地迸发抵触等危机,局部捐助国收紧估算,联结国难民署关于苏丹的人道主义援助面临着资金和资源充足的困难。沃森示意,关于苏丹的援助方案只要不到20%的资金到位。事实则是,苏丹的难民和家庭正自愿睡在露天场合,外地医疗设备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去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极速援助部队在首都喀土穆迸发武装抵触,随后抵触蔓延至其余地域,并继续至今。(总台记者 魏然)
欧洲哪些国家接受了难民
1、约旦
据约旦政府官方数据,目前,共有约130万叙利亚难民居住在约旦。
2、西班牙
新华社安曼2019年2月20日电,西班牙驻安曼大使馆当地时间20日发表声明说,西班牙今年将从约旦接收600多名叙利亚难民,并将他们安置到西班牙不同城市。
3、爱尔兰
爱尔兰司法部长弗朗西丝·菲茨杰拉德在2015年9月10日宣布,爱尔兰政府决定在欧盟最新分摊方案基础上,额外再接收2900名难民。 这样,爱尔兰将在未来两年内共接收4000名难民。
4、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内务部长奥斯托伊奇在2015年9月10日表示,克罗地亚愿意按欧盟最新配额接收更多难民。 克罗地亚希望同欧盟成员国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当前的难民危机。 根据新方案,克罗地亚今年将共接纳1614名滞留在希腊、意大利和匈牙利的难民。
5、罗马尼亚
根据新方案,罗马尼亚将接收4646名停留在意大利、希腊和匈牙利的难民,远高于2015年5月分配方案中的1705名难民。 罗马尼亚总理蓬塔2015年9月9日说:“我们接收难民的能力不超过1786人,目前罗马尼亚已经安置了约200人,我们不能作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承诺。 ”
6、美国
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约什·欧内斯特2015年9月10日说,总统奥巴马当天要求美国政府在2016财政年度为1万名叙利亚难民敞开国门。 这与国际组织要求美国应该承担接收的难民数量相差很远。
7、法国
法国官员2017年20日说,法国将接收一批联合国难民署从利比亚解救出来的非洲难民。
据法新社报道,这25名来自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等国的难民原本被拘禁在利比亚境内的拘留中心,联合国难民署本月11日将他们转移到尼日尔,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法国内政部说,这25人包括15名妇女和4名儿童,他们“最迟2018年1月”就会抵达法国。 在此之前已生活在尼日尔的另外47名难民也将一同前往法国。
8、德国
数据显示,2017年来德难民共计约18.66万人,比2016年减少约10万人。
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大量难民涌入德国。 随着德国政府收紧接收难民条件,德国新增难民人数显著下降。 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就组阁问题展开的试探性对话达成原则一致,根据最终成果文件,双方同意每年德国接收难民人数应限制在18万至22万人。
参考资料:
新华网-德国2017年接收难民数量继续下降
新华网-多国承诺接收更多难民 美迫于压力准备接纳万名难民
新华网-西班牙将从约旦接收逾600名叙利亚难民
新华网-给一个港湾 法将接收联合国从利比亚解救的难民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U.N. Peace-keeping ActIVIties) 是指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帮助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行动. 截至2004年5月,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共部署有15支维和部队,包括来自94个国家的5.3万名维和士兵以及1.1万名联合国工作人员。 2004年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预算为40多亿美元。 在15项维和行动中,执行时间最长的是1948年成立的中东停战监督组织,这也是联合国第一项维和行动。 时间最短的是2000年7月设立的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特派团。 在15项维和行动中,有4项在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埃-厄特派团、塞拉里昂特派团、西撒哈拉特派团),2项在亚洲(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印度-巴基斯坦观察组),5项在欧洲(波黑特派团、驻塞浦路斯部队、格鲁吉亚观察团、科索沃特派团、普雷维拉卡观察团),4项在中东(驻叙利亚戈兰高地观察员部队、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驻黎巴嫩部队、中东停战监督组织)。 维和是联合国的重要职能之一。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维持和平部队或军事观察团,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 它的目的是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和再起,从而为实现政治解决创造条件。 维和行动的任务包括监督停火、停战、撤军;使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有所扩大,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 参与维和队伍的人员除了军事人员以外,还有民事警察和文职人员。 维和行动的建立一般由安理会决定,在历史上联合国大会偶尔也做出过决定。 它的具体实施由联合国秘书长商安理会决定。 维和行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军事观察团和维持和平部队。 前者一般由非武装的军人组成,后者由武装的军事分遣队组成。 因为维和行动属非强制性行动,所以军事观察员不得携带武器;维和部队虽配有武器,但不得擅自使用武力,除非迫不得已进行自卫。 联合国维和行动属于临时性措施,一般均有一定的期限,可由安理会视具体情况,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决定延期。 维和行动的最基本要求是绝对不能干涉一国的内政。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制止国际冲突:一是纯外交方式,即通过斡旋、调解来解决争端;二是强制方式,通过封锁、禁运、经济制裁乃至派联合国军等强制措施阻止冲突。 维和行动就是在联合国调解和解决地区冲突的实践中出现的,介于外交方式和强制方式之间的所谓“第三种方式”。 维和行动主要分为两类:由秘书长直接领导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军事观察团和维和部队两种形式)和由安理会批准、秘书长授权、由地区组织或大国参与指挥的维和行动(有多国部队和“人道主义干预部队”两种形式)。 联合国维和行动有三大特征:国际性:由联合国组织、成员来自各会员国、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挥、只对联合国负责;非强制性:维和部队必须征得当事国同意又有会员国自愿参加才能建立,它在维和时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只有在自卫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中立性:维和行动必须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不干涉内部事务。 联合国秘书处下设维和部,具体负责维和行动。 但每次具体维和行动都要设一个专门的机构,每个维和机构一般由军职人员和文职人员两部分组成,都有一套完善系统的组织。 通常军职人员承担维和的执勤任务,文职人员负责行政和后勤工作。 参加维和行动执勤的人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装备轻武器用于自卫的维和部队;二是不带任何武器的军事观察员;三是工兵、医疗、运输等后勤分队。 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依然是其本国军队的成员,受派遣国军事法规、条令、条例的约束。 在维和行动中受联合国的指挥。 维和官兵身着本国军服。 为了表明他们的维和人员身份,一律头戴蓝色贝雷帽或头盔,佩戴联合国徽章。 据联合国维和部门统计,自1948年5月29日向巴勒斯坦派遣停战监督组织以来的50多年中,联合国已先后在各冲突地区开展了50多项维和行动,维和开支超过190亿美元,参与维和行动的军事、警察和文职人员共计80多万人,在维和行动中殉职者约有1800人,仅2003年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8名维和人员以身殉职。 维和行动已成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联合国维和部队曾荣获1988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国际维和人员日”。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重视并支持联合国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指导下,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作用的变化,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区别对待、积极支持的态度。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坚持联合国50多年来公认的三项原则:同意原则,维和行动只有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赞同才能实施;中立原则,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临时办法,并不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或立场;非武力原则,维和部队只有在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委会成员。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0年,中国军队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 2004年1月1日,驻扎在刚果(金) 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医疗分队 举行升国旗仪式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1997年5月,中国表示原则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 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派遣维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0年1月,中国首次派遣15名民事警察到东帝汶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 2002年1月,中国正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级待命安排机制(一级待命机制规定所派遣人员和装备必须90天内部署完毕;二级为60天;三级为30天),并准备在适当时候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可提供1个联合国标准工程营、1个联合国标准医疗分队、2个联合国标准运输连。 2003年4月,中国首次派遣一支由175人的工兵连和43人的医疗分队组成的维和部队赴刚果(金)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并于同年12月顺利组织了第一次轮换。 第二批维和部队官兵在为期8个月的维和行动中,圆满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 依照联合国有关维和行动的规定,中国决定派遣第三批赴刚果(金)的维和部队,将第二批官兵轮换回国。 2003年7月,中国决定向利比里亚派遣一个包括运输连、工兵连和医疗分队在内的共550人的维和部队,将分批前往任务地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 至2004年5月,中国已参与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约2300余人次的军事人员和253人次的民事警察。 2004年9月,联合国授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全体官兵“和平荣誉勋章”。 2004年10月17日凌晨,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95人乘联合国专机,前往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这是中国第一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队伍。 截至2004年10月17日,中国已向联合国东帝汶、波黑、利比里亚、阿富汗、科索沃和海地6个维和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297人次,目前仍有92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其中5个任务区执行任务。 4名驻东帝汶中国维和民警荣获联合国勋章 19名中国驻科索沃维和警察获联合国维和勋章。 苏丹 - 联合国苏丹特派团 2005年3月至今 布隆迪-联布行动 2004年6月至今 利比里亚-联利特派团 2003年9月至今 科特迪瓦-联科行动 2004年4月至今 刚果民主共和国-联刚特派团 1999年12月至今 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埃厄特派团 2000年7月至今 塞拉利昂-联塞特派团 1999年10月至今 西撒哈拉-西撒特派团 1991年4月至今 海地-联海稳定团 2004年6月至今 印度/巴基斯坦-印巴观察组 1949年1月至今 塞浦路斯-联塞部队 1964年3月至今 格鲁吉亚-联格观察团 1993年8月至今 科索沃-科索沃特派团 1999年6月至今 叙利亚戈兰高地-观察员部队 1974年6月至今 黎巴嫩-联黎部队 1978年3月至今 中东-停战监督组织 1948年6月至今 1990年以来,中国已参加1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915人次,有8名维和军事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数十人负伤。 2000年以来,中国向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893人次。 目前,中国有1487名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 其中,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92人,赴刚果(金)工兵分队175人,医疗分队43人;赴利比里亚工兵分队275人,运输分队240人,医疗分队43人;赴苏丹工兵分队275人,运输分队100人,医疗分队60人;赴黎巴嫩工兵分队182人。 中国现有180名维和警察在利比里亚、科索沃地区、海地和苏丹执行维和任
[急!!]关于非洲难民的演讲
6月20日是非洲难民日。 由于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非洲目前共有650万难民,是世界上难民最多的大陆。 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赞比亚首都卢萨卡郊外的难民培训中心。 这些难民虽然国籍不同,家庭和社会生活背景各异,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早日实现和平与安宁。 赞比亚境内的难民绝大多数被安置在难民营内,极少数获准到城里谋生,成为城市难民。 卢萨卡郊外的马卡尼难民培训中心就是为城市难民服务的。 它由联合国难民署资助,免费对城市难民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能自食其力。 中心开设课程包括木工、经营管理、烹饪、缝纫、医疗保健、制皂和语言。 刚果(金)难民基班比正在培训中心学英语。 为了躲避战乱,他于1993年带着家眷来到赞比亚。 基班比曾是雕刻艺人,他的木雕、石雕和铜板画作品很受欢迎,生活本来过得很好。 战争破坏了他殷实的生活,使他一家人沦为难民。 基班比现在没有工作,全靠到处兜售旧衣服勉强度日。 他说,1996年,他的10个弟妹都在部族仇杀中丧了命。 他希望和平早日实现,以便重返祖国,重建家园。 一个要求不披露姓名的卢旺达难民是图西和胡图族混血儿。 他告诉记者,除母亲外,他们全家都因为部族仇杀分别逃到了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 他以前在卢旺达从事会计工作,今年初逃到赞比亚后只能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 目前,他虽然已35岁,仍形单影只,孤身一人,很想念远方的母亲。 他最大的希望是:部族能够早日化解矛盾,实现和解;他本人也可以早日结束漂泊生涯,重返时刻都挂念的祖国和家乡。 在培训中心,有一个会讲一口流利中文的卢旺达难民。 他名叫维亚尼,今年37岁,80年代曾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学习。 学成归国后,他曾在农业部供职,妻子也有工作,政府提供住房,生活美满舒适。 谁知好景不长,1994年卢旺达再次爆发部族冲突后,他被迫携家带口逃到赞比亚。 身为混血儿的维亚尼说,由两族人组成的家庭不但未能幸免于部族仇杀,反而分别成为两族的仇杀对象。 他的好几个家人都死于部族仇杀。 维亚尼说,中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中国人脚踏实地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的自力更生精神令人钦佩。 中国人看得远,而非洲缺少的正是这些。 采访结束后,记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连年战争给非洲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更加真切地听到了数百万非洲难民渴望和平和安宁生活的强烈呼声。 但愿非洲战争的硝烟早日散尽,难民能够重返家园,创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卢萨卡6月20日电)非洲难民难民,是人类社会中一部分因天灾人祸衣食无着乃至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不幸人们;非洲难民则是世界上灾难最为深重的大陆上一部分境况最为悲惨的人们。 1992年末非洲难民527.8万,约占全世界难民总数的三分之一;一年后上升为745万人;1960年至1993年,非洲大陆经历了二十四场战争,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黑色难民潮。 莫桑比克内战使难民流向坦桑尼亚、津巴布韦、马拉维、南非、赞比亚和斯威士兰等周边六国;肯尼亚就曾先后容纳了来自埃塞俄比亚、卢旺达、索马里、苏丹和乌干达的难民。 如今,索马里、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苏丹、卢旺达、布隆迪、安哥拉等国的战火仍在制造着新的难民潮。 塞拉利昂内战使3万难民逃往几内亚;卢旺达的部族仇杀使得200多万难民涌入邻国坦桑尼亚和扎伊尔。 扎伊尔东部戈马地区的卢旺达难民达125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地。 难民营内食物、饮水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极为匮乏,卫生条件极差,霍乱至少已夺去了3.5万人的生命。 灾难迫使人们流离失所,一批又一批难民将在许多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过着最为悲惨的生活。 南部非洲形势的演变为非洲难民问题的根本解决树立了榜样,带来了希望。 纳米比亚独立、新南非的诞生、莫桑比克内战结束和安哥拉的和平进程使南非地区难民问题接近彻底解决。 当务之急只能是设法为难民们提供藏身之地。 为了这种人间悲剧的早日结束,包括非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及许多非洲国家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 解决难民危机,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努力,一方面寻求民族和解、政治稳定与和平,一方面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根除产生难民之源,这已成为越来越多非洲国家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