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丹青绘国粹历史 西城讲述别样京剧故事 (百幅丹青绘国画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骜 通信员 于志强
徽班献艺、定军山、畅音阁、同光十三绝、梅兰芳、程砚秋……日前,“国粹丹青——第十二届大美西城北京中轴线梨园文明美术作品展”在国度大剧院揭幕,用妙笔丹青讲述国粹之美。
本次展览以北京中轴线梨园文明为主题,分为“古调新声”“文脉相传”“温故知新”三个局部,100件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作品集中展现了徽班进京到同治、光绪时间京剧降生,近现代京剧名伶和剧目简介,以及至今尚存的名伶旧居和局部老戏园子全貌。
画作秉持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规律,写意重彩画用笔谨严、色调灿烂,水墨写意画凝炼概括、意象边远,油画既有古典格调,又有现代艺术的浪漫。
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纪清远示意,京剧是中华传统文明发明性转化和翻新性开展的模范,此次美术作品展,让国粹变得愈加活泼、直观,给年轻人了解京剧、青睐京剧发明了时机。
西城区是首都配置外围区、京剧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北京中轴线涵盖、辐射的区域,留下了诸多京剧名家巨匠扮演、生存的足迹。西城区以增强北京中轴线包全为抓手,推进市区配置优化、民生改善、环境优化,纵深推进市区降级,带动老城全体包全与振兴,留住老城记忆,彰显古都魅力,走出了具备西城特点的市区降级门路。本次展览,就是西城区助力艺术家深化地开掘北京中轴线历史底蕴及文明外延、讲好中轴线故事、擦亮西城历史文明名城的“金名片”的活泼通常。
本次展览在国度大剧院艺术馆(西厅)继续展至8月6日,凭大剧院观赏票即可进入展厅观赏。
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发展: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成熟期: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
京剧鼎盛期: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
扩展资料
京剧的艺术特点:
1、京剧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要求严格,对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高。
2、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3、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中国三大国粹是哪三个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这三大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
拓展资料: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中国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京剧有什么主要特点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 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2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3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扩展资料: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 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交流主要是由文化部和外交部组织的,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
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 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
2018年,第十四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举办,内地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6个国家的2000余名票友经过分区选拔和推荐报名参赛,254名票友进入复赛,最后产生了102名优秀选手。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剧目。 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 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