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交部 将采取必要措施应答北约在俄边陲军事集结

文章编号:13206 电子书库 2024-07-04 北约 俄外交部 芬兰 边陲 俄罗斯

据央视资讯信息,外地期间7月3日,就芬兰议会此前同意与美国签订的防务协作协议,俄罗斯外交部资讯局副局长纳斯塔辛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示意,俄罗斯不会对北约在俄罗斯边陲的军事集完毕之高阁,由于这要挟到俄罗斯的安保。俄罗斯将采取必要措施,包含军事技术措施,以应答芬兰及其余北约盟国的友好选择。

俄外交部将采取必要措施应答北约在俄边陲军事集

依据芬兰与美国签订的防务协作协议,芬兰将准许美方经常使用芬兰境内15处军事设备。(总台记者 宋瑶)

编辑 邓淑红


北大西洋公约具体内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简称北约,英文简称NATO.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至1992年共有16个成员国,增加了土耳其、希腊、德国、西班牙.总部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历来由美国将领担任.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几乎合乎逻辑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一、成立日期1949年4月4日.二、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三、成员26个(2006年):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四、主要负责人北大西洋理事会荣誉主席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现任秘书长乔治·罗伯逊(George Robertson,英国人),1999年10月14 日就任.现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圭多·文图罗尼( GuidoVenturoni,意大利人)将于2002年6月卸任,由哈拉尔德·库雅特(Harald Kujat,德国人)继任.现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约瑟夫· 罗尔斯顿(Joseph Ralston,美国人),2000年5月3日就职.五、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六、出版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评论》(NATO Review),用英、法、荷、德、意、西文(双月刊),丹、希、葡、土文(季刊),冰、挪文(年刊)编辑出版.七、组织机构(1)北大西洋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2)防务计划委员会(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由参加北约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法国于1966年7月1日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1995年12月起参加国防部长会议和军委会会议,但仍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西班牙于1982年加入北约,但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1997年12月2日,在北约秋季理事会上,西班牙因其在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得到保证,宣布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冰岛因无军队不参加上述委员会),每年开会两次,负责审议北约防务政策和军事计划.1966年北约又设立专门负责核防务政策的核计划小组(Nuclear Planning Group, 法、冰未参加).1968年,除法、冰之外的北约欧洲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非正式的北约欧洲小组.(3)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4)军事委员会(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军委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会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5)北大西洋议会(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这是北约19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北约和平伙伴国目前有:罗马尼亚(1994.1.26)(已加入北约)、立陶宛(1994.1.27)(已加入北约)、爱沙尼亚(1994.2.2)(已加入北约)、乌克兰(1994.2.8)、斯洛伐克(1994.2.9)(已加入北约)、保加利亚(1994.2.14)(已加入北约)、拉脱维亚(1994.2.14)、阿尔巴尼亚(1994.2.23)、摩尔多瓦(1994.3.16)、格鲁吉亚(1994.3.23)、斯洛文尼亚(1994.3.30)(已加入北约)、阿塞拜疆(1994.5.4)、芬兰(1994.5.9)、瑞典(1994.5.9)、土库曼斯坦(1994.5.10)、哈萨克斯坦(1994.5.27)、吉尔吉斯斯坦(1994.6.2)、俄罗斯(1994.6.22)、乌兹别克斯坦(1994.7.13)、亚美尼亚(1994.10.5)、白俄罗斯(1995.1.11)、奥地利(1995.2.10)、马其顿(1995.11.15)、瑞士(1996.12.11)、爱尔兰(1999.12.1)、克罗地亚(2000.5.25)和塔吉克斯坦(2002.2.20).马耳他于1995年4月26日加入,1996年10月30日退出.波兰、匈牙利、捷克分别于1994年2月2日、8日、3月10日加入该计划,1999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约后退出该计划.八、主要活动进入90年代后,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由7个军组成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武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对北约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慑力量.会议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邀请苏、波、匈、捷、保、罗和新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首次特别外长会议,以确定双方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关系.12月9日,北约举行16国外长会议,次日同原华约国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外长联合举行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合会”)第一次会议.北合会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和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机制,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声明还确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其中包括防务计划、军控、军转民、科技和环保等.1993年6月10~11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和北合会外长会议相继在雅典召开.北约部长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北约愿向在波黑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空中保护.1994年1月10~11日,北约16国在布鲁塞尔召开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在新形势下的新战略和内部调整,与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关系以及波黑冲突等问题.会议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发表了《首脑会议声明》.1995年5月31日,在北合会外长会上,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宣布俄正式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签署了北约与俄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科济列夫还发表讲话表示俄仍反对北约东扩,称北约东扩“既不符合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也不符合整个欧洲的安全利益”,“北约作为唯一的军事集团与建立统一的欧洲潮流背道而驰”.12月5日,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北约东扩的研究报告并批准西班牙外交大臣哈维尔·索拉纳出任北约秘书长.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在会议上宣布,法国决定加强同北约的关系,重新参加北约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长会议,但并不意味着法国参加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组织.随后,北约举行1979年以来首次外长和国防部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向波黑派出由北约指挥的、6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以监督波黑和平协议执行.这是北约历史上在非成员国领土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4个非北约成员国也参加了多国部队.1996年6月3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决定建立一支多国多兵种联合特遣部队,同意西欧盟国在美国不派地面部队参与的情况下,以西欧联盟名义动用上述部队,并可使用北约参谋、情报、通讯、运输和后勤等设施,对外实施维和、人道援助等行动.这也是北约建立欧洲防务特性的主要内容.1997年3月20~21日,美俄总统就北约东扩、军控和双边经贸合作在赫尔辛基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双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持已见,但均表达一定的合作愿望.俄不再坚持签署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北约-俄罗斯双边关系文件,同意北约提出的,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协议.5月27日,北约16国领导人、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巴黎正式签署《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文件申明,双方均不把对方视作潜在敌人,努力增进彼此信任;加强在欧洲安全、维和、军控、反恐怖、反走私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建立由北约秘书长、俄罗斯代表、北约成员国代表组成的俄罗斯-北约常设联合理事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外长和国防部长会议,每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就双边安全问题进行磋商,但有关决定需在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作出;北约表示“不打算、没理由、无计划”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和向新成员国派驻作战部队,但不放弃在新成员国进行军事演习和拥有最低限度军事设施的权利.5月29~30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决定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以取代北合会,强化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还主张加强北约与地中海国家的联系,并决定为地中海沿岸国埃及、以色列、约旦、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六国培训军事人员.7月8~9日,北约成员国在马德里举行首脑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与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举行入约谈判,在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之前完成法定批准手续.会议通过的《北约东扩宣言》称,北约绝不会把任何欧洲民主国家排除在外,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将是第二轮东扩的候选国.北约首脑会议还通过了北约-乌克兰特殊伙伴关系宪章.会议期间,“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首次首脑会议.12月2日,北约秋季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由于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问题上对西班牙作出让步和希、土在爱琴海制空权问题上达成妥协,北约内部机构改革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会议决定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层次由四级减至三级,各类司令部由65个裁减至20个,并决定98年6月北约驻波黑维和部队使命到期后,在波黑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西班牙因其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要求得到满足,决定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6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16国外长与波、匈、捷三国外长正式签署波、匈、捷加入北约的议定书,并批准了12月2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就精简军事指挥系统、延长北约驻波黑部队使命等达成的协议.1998年5月28日~29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卢森堡举行,主要讨论了科索沃、印巴核试验问题.北约16国还与28个伙伴国举行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外长会议.6月1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一旦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和平使命受挫,北约将动用军事手段.10月13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分阶段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此含义是北约16国已将对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北约欧洲盟军司令.12月1日,荷兰议会上院批准北约东扩议定书.至此,自加拿大于1998年2月4日第一个批准该议定书后,北约16国立法机构均已履行接纳波、匈、捷三国入约的法律手续.12月8~9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新战略.美国强调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活动、地区和种族冲突的威胁,北约新战略除坚持集体防御原则外,还应包括“捍卫共同利益”;北约对外军事干预只要符合联合国宪章,不一定非要安理会授权.法等西欧国家认为“共同利益”的解释弹性太大,强调“区外”干预不能无限度,北约对外干预不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德外长菲舍尔再次表示希北约逐步改变核威慑战略,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对德主张表示支持,但美、法、英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1998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外长许塞尔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举行了欧盟-北约首次会晤.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三国表示,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使自己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三国入约表示欢迎,并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3月24日~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除美国、加拿大外,西欧13个盟国除希腊因自身利益不主张动武外全部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挪威、葡葡牙10国直接参战,冰岛、卢森堡虽无空军,但也通过出资或提供机场等形式予以支持,奥地利、瑞士、瑞典等传统中立国也对北约行动表示支持.3月24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指责这是公开的侵略行为,决定立即冻结同北约的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军事代表,暂停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4月23日~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因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拒绝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科索沃局势,通过和发表了《关于科索沃的声明》、《华盛顿宣言》、《北约战略概念》等文件.《北约战略概念》的内容主要是:(一)关于北约的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二)关于风险和威胁.认为欧洲-大西洋地区内外的一些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种族和宗教对立、领土争端、政策不当或失误、侵犯人权以及国家瓦解等可能引发地区局势动荡;该地区之外存在着“核、生、化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危险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三)关于联合国的作用.承认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义务,在维护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方面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会议期间,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等领导人表示,北约绕开联合国对南联盟采取的军事行动是“特例”,不是“先例”,不能推而广之.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的袭击.同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表示,中国对这起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轰炸我使馆的野蛮行径,并要求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称,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纯属意外”,北约将对这一“灾难性的错误”进行调查.北约向死难者家属及中国政府表达“深深的歉意”,但北约不会因此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除非南联盟同意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5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20日,索拉纳发表声明称,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并发表公报称,北约的核力量将继续为“保卫和平、预防强权和各种形式的战争”服务.会议呼吁俄罗斯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谈判.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代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与西欧防务特性、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车臣局势等问题.北约对欧盟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作出的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联合防务计划不应与北约背道而驰,而应促进大西洋两岸关系,要求欧盟对北约中的六个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视同仁.2000年2月15~16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一年的联系.5月3日,约瑟夫· 罗尔斯顿接替克拉克出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8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访问芬兰时表示,欧盟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应是坦率和透明的,欧盟建立与北约并行的结构无论从经济上、军事资源和计划能力方面都是不明智的.罗同时表示,美考虑从科索沃撤军将使北约组织受到削弱.18~19日,北约在未来欧洲中的作用会议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美、英、法及9个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外长和国防部长与会.9个申请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在2002年吸收它们入北约.5月24~2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相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在北约外长理事会上,美通报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设想,但未能消除欧洲盟国的疑虑.俄外长伊万诺夫参加了中断一年多的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会议,双方重申致力于建立坚固、稳定和持久的合作关系,北约方面提出尽快在莫斯科设立北约联络处.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6月5日,俄总统普京访问意大利时提议,俄与欧盟和北约共建全欧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7日起,北约和波罗的海地区的11个国家在波罗的海海域举行为期10天的海上军事演习.10日,美国防部长科恩在维尔纽斯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国防部长就北约东扩和地区安全问题举行会谈时表示,北约东扩的步伐不会停止,俄罗斯对北约的决定没有否决权.12月5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美国防部长科恩警告说,如果处理不好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与北约的关系,将会削弱美国与北约和北约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北约有可能变成历史遗迹. 14日,美总统布什的外交顾问、负责北约东扩事务委员会主席布鲁斯表示,北约将争取使所有申请国在2010年前加入该组织.14~1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布鲁塞尔举行.北约外长理事会主要讨论了北约与欧盟两个机构在防务领域的关系问题,强调欧洲防务不是建立一支欧洲军队,双方将以华盛顿首脑会议确立的原则为基础处理两机构间的关系,并初步商定双方的会晤机制.因土耳其的坚决抵制,会议未能就欧盟共享北约指挥系统问题达成一致.北约与俄就进一步恢复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并就北约在俄开设联络处一事达成一致.2001年1月,北约与欧盟建立常设磋商安排,规定双方外长每年开会两次,大使级会议每季度召开3次.2月20日,北约驻俄新闻处成立,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赴莫斯科出席仪式.5月28日至6月1日,北约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办民事应急计划和军民两用合作培训班,哈和其它中亚邻国均派员参加.5月29~30日,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布达佩斯举行.外长理事会主要涉及马其顿危机、巴尔干地区和平、北约与欧盟合作以及导弹防御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北约各国重申了对东南欧安全与稳定的承诺.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称,北约曾为结束欧洲的分裂发挥了关键作用,现在正在为拉近欧洲大陆各国的距离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会议期间,北约与欧盟举行第一次正式部长级会议,就加强合作和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性进行了磋商.6月7~8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内部的欧洲防务特性和导弹防御等问题.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美拟研发导弹防御系统向盟国作了进一步解释,但未能完全消除盟国疑虑,各国决定就此继续进行磋商.6月12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与欧盟军事委员会在北约总部举行第一次会议,由北约军委会主席文图罗尼和欧盟军委会主席哈格兰德共同主持,双方主要就发展安全合作交换了有关情况.6月13日,北约特别首脑会议在北约组织总部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下一轮东扩、马其顿安全形势以及北约军事力量现代化等问题.北约秘书长罗伯逊重申将在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峰会上实现第二轮东扩.8月22日,北约应马其顿总统要求,向马派出3500人的部队,执行名为收获行动的维和使命,负责监督停火和收缴并摧毁阿族战斗人员的武器.9月12日,北大西洋理事会就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事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国际恐怖主义,并表示准备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对美国进行支援.随后,北约又分别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发表联合声明,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9月27日,北约宣布,收获行动已顺利完成,应马其顿总统要求,以德国部队为主的北约红狐行动即日实施,为期3个月,到期后视情可延期.10月2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宣布北约正式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支援美国对阿富汗反恐军事行动.北约欧洲成员国于10月7日向美国本土派遣预警飞机并提供空中走廊,支持美反恐军事行动.10月3日,俄总统普京首次访问北约总部.11月21至23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就北约与俄发展新型伙伴关系一事赴俄活动,并向俄总统普京提交了关于双方在反恐等领域进行深化合作的一揽子建议.12月6日、7日,北约秋季外长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召开,重点讨论了北约与俄建设新型关系问题.同期召开的北约与俄常设联合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双方将在北约-俄罗斯双边关系基本文件基础上,在2002年5月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之前建立一个包括磋商、合作、共同决策以及共同行动的新机制.该机制的性质和涵盖范围有待双方在今后几个月内通过谈判确定.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表示,新机制将使俄成为北约的全面伙伴,俄外长伊万诺夫称,此举是双方关系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变化.但美国务卿鲍威尔强调北约将在所有问题上保持其独立决策和行动权,不会在任何问题上给予俄否决权.12月7日,北约宣布,应马其顿总统要求,在马其顿的红狐行动将延长3个月,直至2002年3月26日.12月18日、1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了反恐、加强北约应对新型危机的能力和发展北约与俄关系等问题.

俄军如何提高军人信息素质?急求资料

俄刊披露俄将进行大规模军事改革以提高俄军作战能力改革涉及俄武装力量所有发挥职能的基础———人员数量、中央军事指挥机关、编制结构和军官培养制度。 这是苏联解体后俄首次制定并通过的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大规模军改计划,也是俄军事体系自1945年以来将会出现的最重大转变。 同时认为这次改革无疑将招来猛烈批评。 【新华社莫斯科10月20日俄文电】俄罗斯《权力》周刊今天出版的一期刊登《莫斯科防务简报》杂志主编米哈伊尔巴拉巴诺夫的一篇文章,题为《军事改革》,摘要如下:10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在国防部部务会议结束后宣布,将开始新一阶段的军事改革。 这预示着我国的军事体系将出现自1945年以来最重大的转变。 此次改革涉及俄罗斯武装力量所有发挥职能的基础———人员数量、中央军事指挥机关、编制结构和军官培养制度。 尽管国防部部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是早就准备好的,但很明显,此次改革的性质受到了8月格鲁吉亚事件的重大影响。 裁员和军官的命运根据谢尔久科夫的声明,俄罗斯武装力量计划到2012年将军队人数削减至100万,而非之前计划的2016年。 同时,军官人数定为15万,这意味着军官队伍将大大精简。 用谢尔久科夫的话说,现在俄军共有35.5万个军官职位,“这与军队建设的国际经验相悖”。 军官的实际削减数量将相对较小,因为在总共35.5万个军官职位中,有4万个职位空缺,并将在今年年底被取消。 此外,有2.67万名军官达到了最大服役年龄,即将复员。 到2009年,还有9100名军官也将达到退役年龄。 同时,有7500名军官在普通高校毕业后应征入伍已满两年。 他们也将在服役期满后退伍,并且今后将不再征召他们这样的专业人才。 谢尔久科夫表示,这样一来,“3年内应被淘汰的军官只剩下近11.75万”。 有关削减这部分人的问题将在实施另一项改革的过程中解决———将一部分军官职位(如医生和律师等)转为文职机构。 谢尔久科夫说:“从职位的角度来看,今天我们的军队就像一个中间大的鸡蛋。 上校和中校比下级军官多。 3年后,我们将把它建成结构清晰并经过仔细调校的金字塔形。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这些建议相当合理,但由于它们颠覆了俄罗斯军队建设的传统体系,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 军官人数众多是俄罗斯军队20世纪以来的特点。 谢尔久科夫表示:“在世界各大国的军队中,军官占全军人数的比例平均为7%—20%。 ”但不要忘了,西方军队中专业士官队伍的存在弥补了军官人数少的问题,而我国军队从1914年之后就几乎不存在这样一支队伍。 目前还不清楚,此次改革中是否包含有关加快培养士官阶层的措施,以使他们成为训练士兵和树立军队纪律的基础力量。 但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建立这样一支士官队伍也至少需要10—15年。 这段时间差将对此次改革构成潜在的威胁,使军队的管理出现问题。 此外,在一些部队(如潜艇部队和防空兵等)的人员配置上也可能遇到困难,因为这些部队中直接操纵作战设备的军官比例特别高。 常备力量此次宣布的军事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废除陆军的师团编制,改为旅编制。 谢尔久科夫表示:“目前我们采用的是四级指挥体系:军区、集团军、师、团。 今后我们将改为三级结构:军区、战役司令部和旅。 也就是说,去掉师和团的环节,代之以旅。 ”在他看来,新的编制结构将解决军队指挥层次多的问题,有助于提高部队的指挥效率。 同时,所有人员不整的部队都将被解散,只留下常备部队。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将陆军的所有部队和兵团变成常备部队———此举旨在提高军队在和平时期的战斗准备水平,摒弃需要动员才能完全部署的部队。 因此,俄军将不再有动员组成的部队。 想当初,上世纪80年代时,苏联军队的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根据和平时期的人员配备情况分为四个等级。 在大约200个师中,只有近50个属于人员100%配备,可以随时投入战斗的所谓A级师。 其余150个师则需要部分或完全配备应征的预备役军人。 这种常备部队和人员不整的部队共存的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 根据2012年之前的军事改革内容,俄罗斯所有正规部队都将实现人员完整配备,并成为常备力量。 征兵制度改为合同制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如此一来,俄罗斯军队在和平时期的作战能力和反应速度应该会大大提高,从而能够在任何冲突中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 同时,解散一批在和平时期只有军官没有士兵的缩编部队也可以减少军官的数量。 当然,考虑到我国辽阔的国土面积和漫长的国境线,维持大量预备役人员的需要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不存在遭受意外大规模陆上入侵的威胁。 任何有实力进行这种入侵的对手(美国和北约、中国)都需要很长时间来调动、部署和集结它们的陆军。 这将使陆战爆发前的所谓危险期变得很长,从而大大降低俄罗斯对预备役人员的需要。 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来动员自己的军队,因此便可以淘汰那些冗余的陆军缩编部队。 从师团到旅第二个重要举措是向旅的转型。 陆军目前的组织编制结构是在1945—1946年的战后改编过程中形成的,在1956—1957年的军事改革期间最终定型,并延续至今。 陆军的主力是四团编制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通常1个坦克师由3个坦克团和1个摩托化团组成,而1个摩托化师由1个坦克团和3个摩托化团组成)。 旅是介于师和团之间的战术兵团,它的灵活性和战斗力更强,能够在独立战役方向采取行动。 总的看来,之所以取消师团编制代之以旅,首先是出于在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军队参与局部冲突的考虑。 不久前在格鲁吉亚战争中的经验促使这一改革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在南奥塞梯的战斗中,俄方共动用了第19(北奥塞梯)和第42(车臣)摩托化师中的5个摩托化加强团。 然而这支部队的指挥权既不在这些师的司令部,也不在第58集团军(弗拉季高加索)军部,而是由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顿河畔罗斯托夫)通过特别小组直接指挥。 国防部提出的“军区—战役司令部—旅”的三级结构看起来就是要把这种形式制度化。 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旅—军团”的形式是北约建制的翻版,这是不对的。 事实上北约3个主要国家(美、英、法)的军队都保留了师的编制。 未来俄罗斯军队的建制表面上看起来最像前南斯拉夫人民军,而非北约军队。 不仅是陆军谢尔久科夫表示,没有组建独立快速反应力量的必要性。 他说:“我们的出发点是,武装力量中已经有了这样的部队———空降兵。 他们在反击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的侵略中有积极的表现。 这样的部队将得到加强则另当别论:每个军区都将配备空降旅,以便完成紧急任务和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可以预见的是,空降兵现有的四个空降师仍将保留。 这样一来,我军的空中机动力量甚至将比现在更加强大,这也着重体现了建设职业常备部队的军事改革总方向。 谢尔久科夫公布的俄罗斯军事系统改革计划无疑将招来猛烈的批评。 不过,不管其中的个别建议如何受到争议,应当承认的是,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次制定并通过的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大规模军改计划

谁能详细谈谈俄罗斯当前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

对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综合评论一、 俄罗斯实现遏制战略的主要特点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核威慑为基础,以常规力量为实战手段,灵活地把机动能力强的作战部队(机动部队)和固定部署的作战部队(掩护部队)结合运用的积极防御战略。 其核心思想是:在战略指导上,突出战略核力量的威慑作用和常规机动力量的实战作用,遏制和反击来自任何方向的侵略,以维护和保卫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在作战理论上,强调攻防结合,机动作战,一旦威慑失灵发生武装冲突时,在利用一线掩护部队抗击的同时,迅速出动部署在纵深地区的快速机动部队,增援一线部队作战,改变兵力对比,采取各种灵活、积极的作战行动,争取速战速决,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必要时则动用战略预备队,以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军队建设上,保持一支常备不懈的战略核力量的同时,重点突出常规机动力量的建设,建立一支规模适中、装备精良、机动性强、指挥灵活、能可靠维护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的现代化军队;在战略方针上,以防止和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为主要目的,实施前轻后重的战略部署,力求建立攻防兼备,能应付各种武装冲突和战争的作战体系。 该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积极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积极防御战略。 它既不同于前苏联时期奉行的积极进攻战略,强调进攻是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防御处于辅助和次要的地位;也不同于后苏联时期奉行的单纯防御战略,把防御作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而是在坚持战略防御的同时,强调战役和战术行动中的进攻和防御并重、攻防结合、灵活运用,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重新确定防御和进攻在未来战争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俄军认为,军事学说政治上的防御方针是指该国反对把战争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和不准备对任何国家首先发起进攻,而作战方法则是指导战争爆发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方法,这是在完全不同情况下起作用的两种因素,因此两者不一定吻合的,战争爆发之后,交战双方都不会在采取何种作战方式上束缚自己的手脚,防御一方在抗击侵略同时也将采取非常坚决的行动,对敌军整个部署纵深实施火力突击,为全歼敌人而实施积极防御,既包括首先向侵略国领土及最重要的军事目标实施突击,也包括打到敌国领土上去,使敌人无法恢复力量和重新进行侵略。 在未来战争的战役和战斗中采取何种作战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应选择最符合业已形成的局面并能夺得主动权和打击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和手段,而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的作战类型。 武装力量的准备应能实施各种类型的军事行动,不论是防御,还是进攻,战争需要什么,陆海军应有针对性地训练什么。 以上表明,俄现实遏制战略正式放弃了后苏联时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首先动用武力、不越过边界的防御理论,具有更加灵活、动植物的性质。 (二) 核威慑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所采取的主要军事手段是战略核力量和常规机动力量,前者主要用于威慑,后者则主要用于实战。 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俄现实遏制战略的重要特征,也是俄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在被动中争取主动而对核力量的一种积极战略运用。 1994年11月4日,格拉乔夫在俄全军高级指挥员会议上指出: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 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 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俄罗斯不再把核武器视为一种实施军事行动的手段,而把它作为一种威慑手段。 俄新的军事学说也明确规定:俄罗斯联邦在核武器领域的政策目标是,通过遏制对俄罗斯联邦及其盟国发动侵略来消除核战争的危险。 目前,俄罗斯核威慑思想已与美国的核威慑战略在本质上趋于一致,所不同的是俄罗斯在现阶段重视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把核武器作为遏制对俄及独联体国家发动战争的主要手段。 1994年,俄著名军事理论家加列耶夫大将在接受《红星报》编辑部采访时强调指出,为了贯彻核威慑思想,当前不仅要研究制度核威慑理论,而且必须改变整个核计划体系和军队的训练方针,侧重打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争。 (三) 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确保预备役力量,争取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谋求合理的安全效能,这是俄制定现实遏制战略的基本着眼点。 俄罗斯认为,随着冷战体制的解体,搞军备竞赛花费巨额资金供养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目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范围,已由应付世界规模战争转变为应付国内危机和周边的地区冲突,因此,俄罗斯保持大规模常备军的必要性减少了。 此外,由于俄财政困难,军队满员率下降,俄要保持大规模常备军也有困难。 俄空降兵司令波德科尔津在回答俄通社记者提出关于俄为何组建以空降兵为核心的机动部队时,曾明确提出:像俄这样一个领土如此广阔的国家,应当拥有一支500-600万人的军队,但是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如此奢侈,于是,建立空降兵部队应成为机动力量的主干。 基于上述认识,俄从开始组建本国武装力量时就已明确了裁裁兵力的方式。 这一兵力裁减方式在现实遏制战略中体现为:常备军以能对付目前具有威胁的地区冲突为限度,只保留掩护部队和机动部队,若发生为此不能对付的事态,则采取动员设备役的办法应付。 为此,俄目前在裁减常备军规模的同时,为了防备事态的发展,正努力加强预备役力量。 俄1993年2月通过了《俄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同年6月通过了《俄联邦预备役公民军事集训条例》,为了确保预备役力量,俄正在修订有关法律。 (四) 联盟性联盟战略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为分化敌视营垒,避免两线作战,建立缓冲地业,争取喘息时间而采取的一贯做法。 在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史上曾有过许多枞横捭阖的战例。 沙俄时期,伊凡四世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立沃尼亚战争中,在东、南、西三面树敌的情况下,采取先东后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从而最终避免了两线作战。 叶卡特琳娜二世在发动争战之前,总要进行充分的外交活动,以建立联盟,并分化和孤立敌人。 俄国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最成功的行动是二次大战后在欧洲建立了军事联盟集团--华沙条约组织。 当前,俄现实遏制战略也同样高度重视建立军事聪明和缓冲地带。 苏联解体,统一的军事体系、统一的防御区、统一的军事战略空间已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各国的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俄军认为,俄罗斯的安全和独联体各成员的安全密不可分,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防御要在集体防御、统一指挥下,通过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俄罗斯自身的安全与稳定,不需要尼古拉一世时期的那种牢固的警戒线,需要的牢固的睦邻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建立在经济或军事的软弱上,而应建立在与大国身份和能力相称的力量上。 俄前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也强调指出,独联体各国不应只是俄罗斯与其它国家的缓冲国,而应成为俄的军事联盟。 当前俄罗斯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的主要做法是,将独联体国家方为其传统势力范围,一方面普遍与各主权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积极谋求建立以俄为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另一方面俄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手段,加强与重点方向国家的军事合作,谋求长期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 目前,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四国签署了组建联合防御部队,以俄军为主保卫塔阿边界和控制塔吉克局势的协定;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共同保卫土珂边界和土伊边界的协定,进一步强化了中亚地区的集体安全体系。 在高加索地区,俄罗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左右着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局势,迫使阿重返独联体大家庭,迫使格成为独联体的新成员,加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了在格的军事存在。 在摩尔多瓦,俄罗斯向德涅斯待河没岸派驻了维持和平部队,基本控制了该地区动乱的局势。 俄推行联盟战略的最终目的的,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类似北约的军事联盟集体安全体系。 综上所述,俄现实遏制战略,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根据新的地缘政治态势和现代战争的特点而重新确立的一种积极防御战略。 它既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也有新颖之处;既渗透历史的经验,又体现着现实的要求,集积极性核威慑性、经济性、联盟性于一体,较原苏联军事战略具有更加灵活、务实的特点。 二、 俄现实遏制战略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俄现实遏制战略是在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情况下,俄罗斯接管原苏军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着特定的国内国际背景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原因。 (一) 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国内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得不退出美苏全球争霸舞台,重新制定国家战略。 这里的关键是俄罗斯已经不是具备原苏联经济实力的基础。 据西方国家统计,1975年原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7%;1987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64%;而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美国的34%,到了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17%。 所以,早在1992年初,叶利钦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时就公开地承认,俄罗斯已经是一个不正常的大国,俄罗斯应从新的现实出发,放弃以往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放弃世界救世主的思想,放弃与美国竞争的战略,不再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 当然,叶利钦的这番话,有今天来看,显然有他政治和外交上的考虑。 但是,他也基本上道出了俄罗斯国家战略的核心思想,即在俄罗斯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军事都极为困难的过渡时期,俄罗斯暂时放弃与美国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重点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以图今后东山再起。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放弃了原苏联那种咄咄逼人,全面扩张的传统做法,而把军事战略的目标,确定在维护大国地位,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这一基点上。 (二) 对40年冷战反思的结果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遏制性的防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实践,来遏制侵略,防止战争,从而确保其国家战略的实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现实遏制战略有是战争性的战略,它的本意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而是为了防止战争。 这和原苏联时期要和平就要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的传统思想截然不同。 那么,在40年冷战后的今天,俄罗斯的军事思想、军事政策,为何会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呢?这和美苏40年冷战的教训是分不开的。 今天,苏联为何从一个超级大国,最后落到崩溃瓦解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前苏联军备负担过重。 据俄国人自己统计,战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苏联电子工业的绝大部分,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1/3,冶金工业的1/5,以及化工产品和能源的1/6,都用在了国防。 除此之外,还由于苏联长期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积极向外扩张,使苏联在国际上又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据西方统计,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每年为越南花费35亿美元,为古巴和尼加拉瓜提供60亿美元,为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埃赛俄比亚支援30多亿美元,仅为这6个国家,苏联每天就要消耗3500多万美元。 俄国人称,苏联在阿富汗的这场战争,像一根稻草压垮了苏联这头骆驼的背。 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在总结冷战历史教训时,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现代战争不能轻易打;二是穷兵黩武,过度地发展军备将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恶果。 正是基于这些教训,苏联解体后,俄政府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困难,不得进一步减少军费开支,压缩军工生产,裁减军队员额。 正如俄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所讲,在指望大力加快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国家生产开支和国防军费开支。 (三) 适应俄安全环境的变化安全环境是俄罗斯制定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 地缘政治环境严重恶化。 这一点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俄罗斯先后先去了纵深约2000多公里的战略掩护地带。 在俄罗斯西部主要战略方向,俄罗斯的战略边界,已经从原东、西德的边界,向东后退了1500多公里,直接退到原苏联的战略腹地--斯摩棱斯克城下,俄罗斯的战略重心门户洞开,完全暴露在外。 在西南和西北两个战略方向,不仅俄罗斯对欧洲的两个重要海洋方向--黑海和波罗的海同时受阻,而且其陆地的西翼--南高加索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相继丢失,使其西部主要战略方向失去了重要的依托。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心脏地区很容易遭受外来的入侵。 1996年4月,俄罗斯为何要不惜血本,免去白俄罗斯欠它的一切经济债务,与白俄罗斯搞统一?当然,双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是俄罗斯更多地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考虑。 所谓地缘政治,简而言之,是指在国际政治中,从地理环境角度来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东欧是西方列强入侵俄罗斯的基地。 从中世纪条顿骑士的入侵,到近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两次入侵,都是从这里直取莫斯科。 1812年,拿破仑军队在攻下斯摩棱斯克城以后,不到一个半月就占领了莫斯科。 历史学家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1941年7月攻克斯摩棱斯克后,如果当时希特勒不临时改变其作战计划,不把其主力部队调向列宁格勒和基辅,而继续攻打莫斯科,那么莫斯科很有可能被攻下来,苏德战争的历史将改写。 要知道,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只有400多公里。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俄罗斯从地缘政治上讲对俄罗斯太重要了。 2. 原苏联的国防战略体系遭到结构性破坏。 苏联解体后,不仅原苏军被所在国瓜分掉,而且最关键的是原苏联多年经营起来的统一的战略预警系统、统一的战略防空系统、统一的战区指挥体系和统一的国防工业体系等,都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被割裂开,遭到了结构性的破坏。 而在俄联邦境内,一直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国防战略体系。 因此,俄国人在军事安全上始终有一种危机感。 3. 原苏联地区战乱直接威胁俄安全。 俄罗斯总参军事战略研究中心最近报道,在原苏联地区的领土争端高达200多处,而且自1992年以来就领土和民族问题已发生了20多场武装冲突和70多次争端。 俄罗斯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佐洛塔廖夫教授曾预测,在原苏联地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要发生80~85起武装冲突,而且在这些冲突出,将有50万军人战死疆场,800多万居民可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当前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比原苏联时期显得更为复杂、严峻。 俄外长普里马科夫明确指出,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迫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全部防御构想,不得不改组武装力量,调整军事部署,修改作战计划。 (四) 顺应军事革命的潮流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形成,与当今正在兴起的这场军事革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际上,早在80年代初,俄国人就预见到这场军事革命即将到来。 当时,苏军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明确指出:先进的非核技术的出现,正在引起一次新的军事革命。 海湾战争使俄国人更加确信,军事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 俄军认为,海湾战争已具有核后时代战争的一些特征,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已经使军事思想实现了完全不同于核时代的一次质的飞跃,包括从战争观、建军理论到作战思想等。 所以,苏联解体后,俄军在重视发展高技术兵器的同时,结合海湾战争不断地探索由军事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军事理论上的重大变革。 西方军事专家曾分析指出,当今的军事革命和海湾战争的实践,从一个侧面为俄军改变传统的军事理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这也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现实遏制战略,有以下几个着眼点:一是尽快摆脱俄内外交困的局面,改善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二是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减轻国家经济负担,重点保障俄国内经济建设;三是力争在21世纪的军事高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和增强综合国力。 三、 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从理论上的提出,到全面实行,客观上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这是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事体制的转轨、军队结构的改组、战略部署的调整等,都需要时间上的保证。 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从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向灵活反应战略,前后整整花了10年多时间。 当前俄军事战略调整,本身包括一整套对国家和军队进行根本性改组的复杂问题。 俄不仅要继续裁减军队50多万,而且要彻底改变原苏军7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整套建军原则、军事学说、指挥体系、军队结构、战略部署等,其军事改革难度大,牵扯面广。 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定时间。 俄国进行军事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进行这种改革通常需要几十年时间。 因此,俄现实遏制战略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其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 一是受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 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为此相应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客观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而当前俄罗斯正处在政治动荡、民族分裂、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过渡时期,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将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扭转。 因此,在近几年内俄军事战略调整和军事改革将不可能有很大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时间不长,尚需不断完善。 特别是俄军内部目前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如在军队员额、指挥体制、军队对内职能等问题上,意见还不统一,而俄罗斯军方的态度又是促进军事战略调整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俄军事战略的调整将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二是受俄国内财政状况的制约。 军事改革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无论是进行军兵种的合并,还是组建机动部队,进行现代化改造,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 但就目前俄经济形势而言,首先,虽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改革将在军费紧缩的情况下进行,国家领导层尚未就改革所需资金的数额等进行最后的预算及评估,这笔资金的来源也不得而知。 其次,改革善后工作也需要大笔资金。 仅1997年,俄计划裁军20万人,其中将有5万名军官被裁减,仅为被裁减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等需要3。 5万亿卢布,这对经费本来就很紧张的俄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尽管俄已成立了以丘拜斯为首的军事改革财政与经济保障委员会,但俄国内有关方面认为,仅付清施欠军队的债务就需要目前联邦税收的一半以上资金。 而军事改革所需的高出其清还债务几倍的资金是其联邦预算所无法承受的。 因此,经费问题必将成为俄军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三是受独联体、美国、北约等外部因素的制约。 据西方报道,目前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企图重树大国地位,恢复传统势力范围的举动有所警惕。 乌克兰指责俄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格鲁吉亚宣布,保留退出独联体的权力,可随时打发俄军回家,并也对黑海舰队提出主权要求;中亚五国尽管在安全方面对俄的依赖性增加,但对大俄罗斯主义的复活和俄罗斯军队的驻扎深怀戒心,曾严格规定便宴在中亚的军事行动必须得到所在国政府的首肯。 而这种戒备心里将导致独联体军事合作的深度和力度都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俄罗斯军事战略不断趋硬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 西方快不会容忍俄罗斯独霸独联体的军事事务。 目前,西方国家接纳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既而向东方推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故西方国家削弱俄国的军事实力,插手独联体军事事务的意图和行动是制约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俄军事战略调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军事改革进程将不会一帆风顺,现实遏制战略的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


相关资料:txt下载doc下载文章搜索网址搜索百度搜索、好搜搜索、搜狗搜索必应搜索

本文链接:http://www.gpxz.com/article/879d5e2ff7621f178068.html


全局中部横幅
荣耀新三国

腾讯先锋(原腾讯先游)是腾讯官方推出的云游戏平台,用户无需下载游戏,就能畅玩各类游戏大作。

200元一斤的草莓?这个红遍全日本的奶茶品牌上新,

众所周知,没有什么烦恼是一杯奶茶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点一杯! 但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喝奶茶的麻烦事,点外卖、跑去店里买、选择困难症……唉,奶茶能自己送上门吗?...

工业平板电脑

深圳市德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平板电脑、工控一体机、三防平板电脑、加固手持平板、防爆平板、车载平板、医疗平板、工业嵌入式工控机、网络整机、嵌入式工业主板、高等级加固计算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获得国军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认证.

创意魔方

通过在平台上进行简单的操作批量生成广告创意,并与相应的人群、页面、天气等大数据标签匹配后实现精准投放,从而大幅提升广告展示的效率效益。

闫宝龙

闫宝龙,西安本地早期的知名网络营销人,精通百度、谷歌、360、搜狗、必应等国内外知名搜索引擎上的网站推广、网络营销、SEO优化服务,已经和上千家企业有过合作,欢迎交流合作.

深圳鹏博实业集团

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是以高科技为主营,以电子信息技术、房地产、钢铁、贸易、酒店、煤矿原材料等多个领域和行业为基础的多元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江苏镕耀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镕耀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镕耀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经营稀有金属的专业国际贸易公司。产品有钨、钼、钽、铌、铼、铬、钛、锆、铪、钒、镓和铟等等,包括其矿产、化学无机盐、废料和再生金属,以及铁、镍、钼、钴基等超级合金。

性感内衣

时尚内衣网百万新人共同的选择,销售2024新款性感内衣,保暖内衣,蕾丝内衣,调整型内衣等知名内衣品牌,2024新款文胸、内裤、家居服、塑身美体衣、保暖内衣、内衣配饰款式,时尚内衣网打造全球女性内衣网购首选时尚品牌导购网站。

中公网校

【中公网校】中公教育旗下在线学习培训辅导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直播授课、班主任督学、题库练习等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教学讲练多位一体的学习体验。课程涵盖国省考、事业单位、教师、金融银行、国企、警法等公职考试。

石头破碎机

上海山美石头破碎机厂家专业生产中大型石头破碎机设备,有固定式和移动式,可破碎各种大小石头,价格优惠。

全局底部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