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地方专项债:九省份完成发债任务,超三成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国债|地方债|罗志恒|专项债券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增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按照财政部的安排,2023年全年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规模上升,意味着地方可以筹集更多的债券资金用于重大项目建设。
从发行节奏来看,由于今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较多、下达时间较早,所以一季度发力明显,但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略有下行,需要发挥专项债更大的逆周期调节力度。
因此,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
8月以来,随着多地重大项目的落地,新增专项债的发行正在提速。专项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全国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32414.5049亿元,占比超全年限额的85%。另据证券日报消息,8月份单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到5945.77亿元,创年内新高。
按照《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力争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研究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引导带动社会投资。
这意味着,9月份是新增专项债发行的冲刺时期,以此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仅剩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各个省份的发行情况如何,资金都投去哪些领域?
福建率先完成发行
总规模3.8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限额,分配到各个省份,额度各有不同。
按照现行的管理机制,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债是采取限额管理,为地方举债设立“天花板”。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总额度由全国人大批准,财政部则将这一总额分配给各省份。
分省份来看,广东省(含深圳)分到的新增专项债额度最高,为4033亿元,其次为山东(2831亿元)、浙江(含宁波)(2654亿元),三省份额度合计9518亿元,约占全国总额度的25%。
而西藏、青海、宁夏三省份的额度则较少。
距离9月30日还有十多天,具体到各个省份的发行情况如何?
截至9月17日,从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的占比来看,当前近九成地区的发行占比超60%。在这些省份当中,已有福建、四川省公开宣布已完成全年新增政府债券发行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是全国率先完成全年新增政府债券发行任务的省份。
福建日报消息显示,6月8日,福建省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成功发行新增政府债券561.49亿元。至此,除厦门自发自还部分外,今年财政部下达福建省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已全部发行完毕,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全年新增政府债券发行任务的省份。
“又比如说,当前审计部门对专项债的违规使用以及投向项目难以自求平衡等,提出了较多的整改意见,财政部门发行、使用专项债会考虑到储备项目的质量等情况,避免形成资金的浪费等,这些都可能影响专项债的发行节奏。”罗志恒说道。
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一方面与相关项目储备、质量、经济形势高度相关,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受到地方财政低迷、项目资本金缺位或导致专项债难以落地使用等影响。
对于福建来说,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较快,或与福建项目储备比较充足有关。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披露,2023年该省获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均审核通过的项目已达1631个、资金需求达3430亿元,专项债的工作重点将落在交通、水利、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
与此同时,从经济发展来看,福建也需要加快脚步。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GDP同比增长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叠加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体现出市场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稳固。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于恢复和扩大需求,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是拉动有效投资的主要工具之一。
因此,福建省率先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加快将债券资金转化为实物工程量,也有利于确保全年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基建领域仍是重头
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资金,都花在哪里了?
财政部公布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情况数据显示,1-8月,各地在批准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29455亿元。
这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大头。
罗志恒分析称,1-8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农林水利和铁路五大领域,占比分别为31.5%、9.1%、7.4%、7.1%和4.9%。
从重点投向来看,市政和产业园区、农林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属于中央确定的重点投资领域,能够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属于惠民生、解民忧领域投资,亦是专项债项目申报重点。
这些新增地方债发行过后,罗志恒认为,将对四季度和全年经济形成有力的支撑。“一般而言,专项债券在发行后3-6个月内可以形成实物工作量。当前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的情况下,从资金到投资的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
新增专项债的加速发行并尽快投入到项目中,也是当前扩大总需求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在当前专项债的使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专项债存在资金闲置、投向不合规、资金挪用、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等问题。
如何强化管理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也成为近年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此,罗志恒分析称,短期来看,应当允许专项债加快发行进度并尽快投入到项目中,避免“半拉子”工程和无效投资,同时在当前扩大总需求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去稳基建稳投资。从中长期看,则要采取一系列提前防范风险的措施。
具体来看,可以从增量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采取压降专项债占比、提高一般债占比,压降地方债占比、提高国债占比等方式,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来实施一些具有较强外部性的项目,形成长期建设国债、地方一般债、地方专项债并行且各司其职的局面。
此外,还要加大项目信息公开力度,让市场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论证。对于受条件限制,实际项目进度或收益不佳的项目,地方应该加紧督促力度,切实解决困难,加大招商引资,从各种角度提高项目收益。
“专项债的规模不能单纯看专项债本身,要放到财政政策组合的角度看。”罗志恒表示,当年的预计经济形势会产生对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客观需要,需要财政支持,至于是通过专项债,还是国债、地方一般债来弥补,这就是政策组合的问题。
“不存在说专项债必然要到多少规模,这要取决于国债、一般债的力度,还要考虑项目储备情况。”他指出,如果考虑到地方债务风险偏高,那国债就可能更多加杠杆,专项债规模可能压降。但是,市场对专项债规模较为关注,难以从综合角度看,更多看单一指标,因此这个指标又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
“综上来看,虽然理论上应该大幅压缩专项债,提高赤字率尤其是提高国债金额和占比,但专项债与今年持平的可能性较大。”罗志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