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L3级落地 伟世通 DriveCore不断壮大的乐高之路 (加速三十)
core不断壮大的乐高之路,加速L3级落地| CES 2019" src="http://www.gpxz.com/zdmsl_image/article/20241203221954_25768.jpg" loading="lazy">
今年的CES依旧是自动驾驶的主场,有关于自动驾驶的讨论也越来越趋向于理性。主机厂、Tier 1 都给出了自己对于行业的思考以及提出了应该如何实现的路径。
一级供应商伟世通在今年的CES上带来了一套升级后的DriveCore, 伟世通首席架构师王凯对雷锋网新智驾说:“如果说去年伟世通带来的是一个DriveCore的概念,今年伟世通则是带来更多更为落地的内容。”
相较于市面上其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伟世通则是开辟出一条全新的“乐高”道路。本文对话伟世通首席架构师王凯,一年之后,DriveCore的进化之路。对于主机厂而言,这种变化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突破;对于道阻且长的自动驾驶落地之路,DriveCore能否加速其到来。
不断壮大的"乐高“之路:拉来了高通、瑞萨、AlphaIC
在2018年的CES上,伟世通向业界展现了伟世通自动驾驶平台“DriverCore”。
模块化、可定制的硬件计算平台;通过车载中间件实现应用程序与算法进行高性能的实时通信;能够提供 API 接口和可视化界面,这些都是DriveCore所拥有的灵活特点。DriveCore的出现给予了业界一种全新的思路,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中提供了一个新的变量,链接AI公司和汽车公司,提供一种乐高思路。
与去年传递思路、宣扬决心的理念相比;今年伟世通CES的重心是:展现一个生态更为丰富的平台。
“落地”无疑就是DriveCore的关键词,根据王凯对雷锋网新智驾介绍:伟世通新增的盟友包括高通、瑞萨、印度公司AllGo ,加上此前的合作伙伴英伟达, 囊括了大部分的底层硬件框架,使得客户拥有更加灵活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思路。
对于朋友圈的扩张策略,王凯认为伟世通是谨慎的,新加入的合作伙伴都有非常鲜明的特性。比如:英伟达是业务最为通用的架构,对于主机厂而言是最容易上手的架构。而瑞萨则是从传统的汽车MCU(微控制单元)提供商,其安全性是经过了多年的验证;高通则是崛起的新势力,尤其是近年来高通在5G以及V2X上的积累是非常有优势的;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公司AlphaIC 则是伟世通近期投资的芯片公司,能够快速增强AI 矩阵计算能力。尽管是专用芯片,但和其他芯片搭配使用将会达到现行方案里最优的效果,并且成本很低。
这样的盟友阵容,对于主机厂而言,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硬件的选择,并且都有每一个选择都有鲜明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切换底层的框架,降低试错的成本,大幅度地压缩周期。
随着自动驾驶的讨论越来越充分,业界对于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同的看法,今年CES的L4级厂商更多地选择主动沉默,L3成为了主流的声音。王凯认为:在短时间内,自动驾驶不太可能出现革命性的突破,这个行业需要时间进行沉淀。L1——L5之间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在没有Drivecore以前,主机厂在较低层级(L1——L3)所做的努力,在较高的层级里(L4以上级别),由于不同的底层框架、使用不用的语言原因,很多时候要重新推倒再来。对于主机厂而言,这样无疑是低效的。但事实上很多底层的代码是可以复用的,成为迭代的一部分。在开发的过程当中,经验是可以借鉴的。DriveCore通过打通底层的框架、设置编译器,就能承接以往的经验。主机厂只需要进行软件维护,在原有的底层框架上作出更多的扩展的探索。
此外,在主机厂的商业规划当中,是需要不同的车型、对于不同的业务进行渗透,未来主机厂很有可能是共享汽车的经营主体。不同的商业逻辑必然会面临着不同的技术配置和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需求也意味着不同的硬件和软件。
这种需求凸现了“灵活”的重要性,在DriveCore设计之初就强调其“灵活”的概念,在DriveCore Studio当中,开发者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代码的移植和测试、检验其硬件的可靠以及进行算法的测试和验证,此外开发者还能够选择不同的硬件配置和数据。
王凯表示,针对 DriveCore 平台目前所支持的硬件库,伟世通会做出相应的标准硬件。使用者在经过了 Studio 的模拟流程之后,可以定义一个硬件架构,伟世通产品部再将相关硬件配齐,然后进行组装,整个硬件是满足车规级要求的,防水防尘耐高温。到这一步,车厂要开发的 A0 级样品(汽车电子开发分为 A、B、C 三个周期,A 周期是做功能性的完善,B 周期是做核心技术和安全质量,C 周期则是做最后的调试和验证)就已经出来了。而要走到这一步,按照传统的车企开发流程至少需要 12 个月,而使用了 DriveCore 这套工具,将极大压缩开发的时间。
讲究实效的伟世通
在一边迅速扩大朋友圈的同时,伟世通也在进行实地的路况测试。
据王凯介绍,2018年伟世通自身在自动驾驶开发层面完成了高速公路场景的开发,目前已经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始测试,能够自主实现变道、超车等操作。
这些基于真实场景场中采集得到的信息,在DriveCore的系统当中供给开发者进行仿真的模拟、算法的测试和验证,另外,开发者也可以自行定义测试场景与数据。从多种场景下,进行不同角度的验证。
自去年在DriveCore发布之后,伟世通也同时宣布了与广汽的战略合作。目前伟世通已经完成了广汽项目L3自动驾驶DriveCore控制器A sample的开发,。其中使用了三块处理器,分别进行图像处理、雷达与激光雷达信号处理以及最终的决策规划,最终量产时产品在尺寸上还会进行精简,预计将会明年进行量产。
除了在智能驾驶上和广汽达成合作以外,伟世通在腾讯、广汽研究院三方将共同围绕智能化、网联化展开联合开发,探索数字座舱领域的技术创新。
伟世通提供座舱硬件平台,腾讯输出软件技术,广汽发挥整车平台优势,腾讯基于成熟的AI、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沉淀,将为伟世通的座舱域控制器平台SmartCore提供基于腾讯TAI汽车智能系统,以语音、面部表情、动作、手势识别等多模态交互为基础实现车联互动和控制,为用户带来数字化体验。基于广汽整车平台,能够将腾讯的出行生态和软件算法与伟世通的硬件平台实现融合,推动智能汽车技术应用落地,根据规划,三方共同开发的数字化AI座舱将于202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
广汽研究院院长王秋景在接受雷锋网新智驾提问的时候表示:未来趋势将会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都趋向于一体化。
总结
汽车行业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到达一定量级的公司而言,比拼的除了战略,还有投入的决心和能力。
历经了瘦身和转型之后的伟世通在智能驾驶的道路上走得越发稳健,但仍需要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何争取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在自动驾驶上落地更快,更为扎实。未来伟世通如何将DriveCore和SmartCore产品的势能,在自己的 2.0 时代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伟世通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