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工地收清华录取通知 现状曝光 (工地收女生吗)
单小龙
5年过去了,当年在工地上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搬砖男孩,后来怎样了?
在中国,高考被称为人生的“转折点”。 这是普通人家在一生中为数不多能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因此在每年6月7日、8日这两天的时间里,亦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待与希望。
魏凯伦是来自甘肃省定西市贫困县的一位男孩。 5年以前,魏凯伦凭借着620分的高分成绩,在一众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之后更是实现了成为中国军人的梦想。
为了补贴家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魏凯伦还正在工地上搬砖。 那一天,他连手都还没来得及洗干净,便揣着录取通知书一路兴奋地跑到了山坡上。 如今5年过去,不知道考上大学的魏凯伦后来如何了?
来自大山里的男孩
1997年,魏凯伦在甘肃省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呱呱坠地。 魏凯伦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 虽然这个家庭虽然贫穷简陋,但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温馨和希望,他的父母每日高兴地抱着他,笑得合不拢嘴。
在随后的几年里,魏凯伦也陆陆续续多了几个弟弟妹妹。 家里人在欢喜之余,却愁着多了几口人,挣的是远远赶不上花的。 魏凯伦的老家通渭县被列为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家里光靠着魏凯伦父母两口子种地为生,农闲的时候去外面打些零工和杂活,一家人这才够勉强填饱肚子。
为了养家,魏凯伦的父亲决定跟着老乡,走出大山去找工作,之后每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 魏凯伦的母亲带着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土坯房里,独自一人担起来家中所有的重担。
在魏凯伦童年的记忆里,他似乎从来就没看过母亲停下来休息过。
魏凯伦说起他的家庭情况:“家里有爷爷奶奶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父亲在新疆工作,只有母亲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 她每天都要早早地起来,为花兰寺学校的学生们做早饭,这样一个月能挣多一千多块钱。 去到那里,母亲要走很远的路,还要翻过一座大山。 中午的时候,还要赶回家喂牲口,最后还要下地干活。 ”
魏凯伦从小就特别懂事。
为了帮母亲减轻负担,放学以后,魏凯伦便自主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还主动帮助母亲挑水、砍柴、扫地。 魏凯伦的家里种了二十亩地,他一年到头都看着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劳碌。 尽管魏凯伦的母亲有忙不完的活,但她却始终没有忘记教育子女的责任。
她时常耳提面命地教导孩子们,“想要走出大山,读书就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只有把书读好了,才能改变你们自己的命运,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 ”在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魏凯伦也深切地明白了,“只有把书读好,才能带我走出大山。 ”
激动人心时刻:工地收到录取通知书
高考的那一年,魏凯伦更是整日地泡在教室里,与书本为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勤勉学习,终于让魏凯伦在2016年的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考出了620分的高分成绩。
听到这个消息时,魏凯伦和他的家人全都乐疯了。 魏凯伦的爷爷颤颤巍巍地抹去了脸上的两行热泪,“真没想到凯伦能考到这么好的成绩,这孩子努力学习了好几年,如今总算是开花结果了,我们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 ”
这个成绩,足以让魏凯伦选择很多他想去的学校,但此时此刻,魏凯伦却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魏凯伦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受父亲的影响,魏凯伦自小也渴望着将来能成长为父亲心中那样保家卫国的英雄男子汉。
因此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更希望自己能去军校学校。 这样一来能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愿望,二来在军校几乎不需要花费多少学费和生活费,这样就不必为家庭增加负担了。 早在一家人为成绩高兴之余,魏凯伦却一直在顾虑着学费的问题。
如今想通了这两点之后,魏凯伦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便写下了“国防科学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一直都是国家和军队重点建设的院校,亦是国内最好的军校。 填报完志愿以后,魏凯伦便决定找一份临时工来补贴家用,便去到了工地上搬砖。
工地搬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苦力活,这份工作远比魏凯伦心中想象得要劳累许多。 他每天都得在工地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挣来几十块的工钱。
烈日底下,魏凯伦的汗水哗哗地向下淌着,头顶上刺眼的阳光也常常照得人睁不开眼睛。 魏凯伦就这样穿着校服在工地上跑来跑去,脸上的汗水和工地上的灰尘在他稚嫩的脸庞上留下了一道道灰色的印子。
这份工作既辛苦而又枯燥,好在工地老板每天结算工钱都非常准时。 每次把这笔辛苦钱拿到手的时候,都是魏凯伦在一天当中最幸福的时刻,然后他便立刻把这笔钱交给了自己的母亲。 在工地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为了多赚点钱,魏凯伦从没有喊过一声苦。 做了一个多月以后,他倒也慢慢习惯了这些繁重的体力活。
一天上午,一位工友找到魏凯伦,告诉他,“有人正在外面喊你的名字找你呢!”魏凯伦心下还觉得奇怪,走出外面看到是一位邮政的快递员。 只见快递员从包里掏出一个大信封递给他,“是魏凯伦本人吗,麻烦你把这个快递签收一下。 ”魏凯伦接过信封,看了一眼来件地址,便立马把搬砖的手套都取了下来。
送信的快递员还未走远,魏凯伦便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撕了开来,心里也扑通通跳得厉害。 当录取通知书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一刻,魏凯伦只看到了上面金光闪闪的几个大字,“国防科技大学”。
魏凯伦双眼通红,站在那里静静地将这录取通知书翻来覆去看来好久。 这一刻,手上的这封录取通知书仿佛有千斤重。 所有的心酸,所有的努力,都在这封信件里得到了回报。
这么多年都苦过来了,他终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 魏凯伦一边哭着、又一边笑着冲出了工地,一口气朝最近的山坡上跑了上去。 山里的公路和房子在魏凯伦的脚下密密麻麻,魏凯伦望着那平坦的公路,又望着远处的尽头,使出浑身的力气对天空大喊着,“山,山,我走出去了,我终于走出去了啊!”
没过多久,魏凯伦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的消息很快便在村子里和镇上传开了,来道喜的亲戚和学校的领导都不约而同地挤在魏凯伦那一方小小的土胚房家里。 这几十年来,魏凯伦是通渭县第一个“考出大山”的人。
大学生活的新挑战
在金桂飘香的九月里,魏凯伦带着家人的祝福和行囊,来到了国防科技大学。 十多年来,魏凯伦还是第一次自己背着行李来到这么远的地方。 他看着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暗下决心在大学里也一定要更加努力奋斗,将来在大城市里出人头地。
在步兵初级指挥专业报到以后,魏凯伦还没来得及好好熟悉一下校园里的情况,他就发现自己当下遇到了第一个难题,那便是学校安排下的高强度训练和快节奏生活。
国防科技大学的录取难度与清华、北大等名校亦是不相上下,作为国内重点的综合性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对学生的综合考验难度很高,尤其是与作战有关的指挥专业考核制度,更是让许多优秀学生也感到其中艰辛。
魏凯伦本以为自己是从山里来的孩子,必定也是非常能吃苦的。 但没想到头一个星期在学校里的经历,却让魏凯伦对“吃苦”两个字有了新的一层定义。 在大学里,除了繁重的学业任务之外,每天更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体能测试考验着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在一次三公里的徒步测验中,按照规定,13分钟20秒才算及格的成绩,魏凯伦却整整花费了15分钟。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积累下来,魏凯伦发现,自己的体能素质几乎是整个班级里最差的。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使得魏凯伦开始变得沮丧,他甚至曾怀疑过自己当初选择这所大学的决定是不是错误的。
魏凯伦在一次和他父亲打电话的时候,说起这些事情,还忍不住哽咽起来。 父亲安慰他,“虽然爸爸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当年我也当过兵,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有多么不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你才更要坚持下去,你将来要守卫的,不但是我们小家,更是我们中国的整个大家。 ”
从大山来,到边疆去
父亲的告诫给了他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在一次次的失败和磨炼中,魏凯伦渐渐懂得了如何努力奔跑,如何坚持不懈。
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和时间的积累,魏凯伦整个体能素质和文化成绩都发生了一种突破性的飞跃。 在国防科技大学四年的时间里,魏凯伦不断地摸爬滚打,积累经验,不但经常受到教官的表扬,更是成为了同学们眼中励志和优秀的榜样。
在那里,魏凯伦依旧辛勤地挥洒着汗水,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学习成绩。 毕业之际,魏凯伦还在综合测试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按照魏凯伦当时的表现来说,如果毕业后魏凯伦选择留在学校里,或者去另外一些大城市发展,他也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后来,魏凯伦因为自身出色的表现,被分派了工作。
然而,这个一心想走出大山的男孩,却在此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2020年8月份,魏凯伦放弃了许多单位给出的丰厚待遇,向上级提交了一份去新疆等边远地区任职的申请。
在这份申请书里,魏凯伦写道,“选择了军人这份神圣的职业,就是选择了牺牲和奉献”。 在这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年纪里,魏凯伦选择了奋斗,而不甘于平庸和安逸。 “身为党员,更要叫响‘三到一立志’”。
于是,魏凯伦选择了立志于国防事业。 对于魏凯伦的决定,许多人都表示不解。 而在魏凯伦看来,他本身就是出于身农村的孩子,也更容易适应和接受边远地区的艰苦条件。 再者,魏凯伦一直认为,只有真正“吃苦”了,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魏凯伦曾解释道:“再次回到西北之地,我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 我已经成为了一位共和国军官,我有这份义务和责任为我们祖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这些山,还是我小时候眼中的山,但如今他们不是我的束缚,而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不是回到了原点,这是我新的起点!”
云南小伙高考713分,和母亲在工地干活收到录取通知书,现在如何了?
他目前没有消息了,因为他现在比较低调了,很少出现在媒体镜头下,网上也没信息发出,而且周边消息报道也没有,所以没什么消息。
1年了,高考713分,在工地上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云南男孩,如今怎样?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云南搬砖男孩林万东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劝学诗》,诗意通俗易懂,而且很多人对这首诗十分熟悉,甚至朗朗上口。
道理很简单,但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却很少。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努力读书、努力工作的人,未来终将会很好,但是自己就是不肯去做。
下面,米酱给大家讲述这个云南男孩林万东就是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他的故事能够让你有所收获。
一、寒门出身
在云南宣威的一个山村,孕育了一个励志男孩林万东。 这个地方非常贫穷,他的家里也不例外。
林万东一家有6口人,他排行老二,老大是姐姐,老三是弟弟。 爷爷老了,身体不怎么好,基本干不了活,而父亲患有脑梗,更不能干重活。 一家人的开支全靠母亲一个人,在工地上搬砖扛水泥。
就是这样的一个贫困家庭,却养育了三个争气的孩子。 在去年,姐姐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弟弟在读高中。 而林万东也十分努力学习,去年参加高考,考得了713分的高分,摘得云南曲靖市状元,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被自动化系录取。
二、高考结束,工地搬砖
林万东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他的日子里写着一句话:“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所以在高考完之后,他没有选择去玩,而是去工地和母亲一起搬砖。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还在工地干活。
当记者问他干活累不累,他流下了眼泪,说:“我没有什么累的,我妈妈干了30个月,而我只做了一个月,妈妈的累是我的30倍。”
母亲说,她一个人干活很累,但是她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女人,看到儿女这么争气,再累也值得!
三、如今怎样?
林万东在高考之前已经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但当高考成绩出来后,他十分高兴,他对未来的发展有很明确的目标。 他说对机器自动化和人智能很感兴趣,所以报了清华自动化系。
林万东自强不息的故事在媒体的报道下,很快就传开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在清华开学典礼上,清华校长还点名表扬了他,激励他继续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林万东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在大一学习期间,还是和高中的时候一样,努力学习,课余喜欢往图书馆里坐,还经常借书回来看。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周末,他还会去做一下兼职,但学习没有落下,在科目测试中,他的成绩排在全系第一名。
如今,林万东的贫寒命运,正在他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向成功靠近。 几年后,他的未来也将如他所说一样,有无限的可能。
四、结语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两句诗在林万东身上得到了诠释。
有人说,努力真的可以改变自己吗?
米酱想说,只要你想,然后积极去做,也许未必实现目标或者梦想,但是你肯定有所改变,你会在努力的过程中,收获到其不一样的东西。
对于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学习方法和勤奋努力都很重要,但是勤奋努力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所谓“笨鸟先飞”,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也有可能超越别人的,因为好运往往发生在努力奋斗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