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美军基地进入高度警戒 (多个美军基地频遭炮火袭击)
据美媒6月30日报道,因为担忧或者出现针对美军的恐惧袭击,多个美国在欧军事基地进入高度警戒形态,部队的包全级别升至第二高。 概略
美国共在世界设有多少个军事基地,共驻扎多少军队?
美国在全球的主要军事基地军事基地是多项军事设施的综合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为推行其全球战略,逐步建成了以本土军事基地为依托的全球军事“基地网”,大小军事基地(设施)高峰时总数曾高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 此后,由于国防费用有限和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国多次收缩海外驻军,因此其海外基地数量一直呈减少趋势。 随着冷战结束后形势的发展,美国军事战略逐步调整,美国防部先后于1988、1991、1993和1995年四次通过法案,关闭了97个国内主要基地,同时对海外基地也进行了大幅度削减。 1990年以来,国防部共批准归还或调整海外基地961处,将海外基地的数量减少了58%。 美军基地建设和布局的主要特点是: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多层次配置。 控制战略要点,扼守海上咽喉要道,既重视前沿基地的作用,又重视战略运输线上的中间基地和后方基地的作用。 一、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欧洲是美军在海外拥有军事基地和设施最多的地区,重点分布在中欧、南欧和西欧三个地区。 --中欧:由设在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基地和设施组成,这些基地扼守着欧洲的心脏地带,是维护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成果和对那里可能发生的地区性冲突作出反应的重要前沿基地。 基地大部分集中在德国西部,其中较大的陆军基地有:斯图加特(欧洲美军总部驻地)、海德尔贝格(美驻欧陆军司令部、第7集团军司令部和第5军军部驻地)、维尔茨堡(美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地)、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美陆军第1装甲师驻地)。 较大的空军基地有:拉姆施泰因(美驻欧空军司令部驻地)、施潘达勒姆、森巴赫、莱因-美因等。 在荷兰的空军基地为苏斯特堡,在比利时的空军基地为希埃夫雷斯。 --南欧:由设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可控制黑海出口和东地中海地区,是欧洲南翼屏障。 美海军在该地区的主要基地有:意大利的加埃塔(美第6舰队司令部驻地)、那不勒斯(美驻欧海军司令部驻地)、马达莱纳(核潜艇支援基地)和锡戈内拉(反潜作战及后勤支基地),希腊的苏达湾。 美空军基地主要有: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美空军第16航空队司令部驻地),希腊的伊腊克林等。 美陆军基地主要有意大利的维琴察(美陆军南欧特遣部队司令部驻地)和里窝那(后勤供应港)。 --西欧:由设在英国、冰岛、西班牙、葡萄牙和亚速尔群岛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扼守着大西洋通往北海和地中海的一些重要航道和海峡,既可对中欧、地中海和中东可能发生的地区性冲突提供应急支援,又是美本上向欧洲、近东和非洲增援的中间基地。 美在这一地区的主要空军基地有:英国的米尔登霍尔(美空军第3航空队司令部驻地)、拉肯希斯、阿尔康伯里等,西班牙的莫隆。 主要的海军基地有:西班牙的罗塔(美海军第6舰队的主要基地)。 冰岛的凯夫拉维克和葡属亚速尔群岛上的拉日什是由美空、海军合用的基地。 --中东与北非:由设在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埃及和肯尼亚的基地和设施组成,地跨欧、亚、非三洲,控制着黑海、东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的通道,既可支援东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又可支援中东和非洲的陆上作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的重要翼侧。 在中东和西亚,绝大多数为美海军和空军基地,其中主要的空军基地有:土耳其的因契尔利克、安卡拉和伊兹米尔,沙特阿拉伯的宰赫兰。 海军基地有沙特阿拉伯的朱拜勒。 此外,在埃及的巴纳斯角和肯尼亚的蒙巴萨,美军既有港口,又有机场,在阿曼的马西腊岛只设有机场。 这些机场既可供美海军使用,也可供美空军使用。 巴林的麦纳麦是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和美第5舰队司令部驻地。 二、亚洲、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区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地区属美太平洋总部辖区,是美军海外总部辖区范围最大的地区。 该地区的基地“点线结合”,大体上呈“三线配置”:一线由配置在日本、韩国直至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上的基地组成,构成一条“岛屿锁链”式的“前沿基地”带,控制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航道、海峡和海域。 二线是由以关岛为中心的诸岛屿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基地组成,是一线基地的依托,又是重要的海、空运的中间基地。 三线由设在以夏威夷为中心的诸群岛至中途岛以及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基地组成,是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枢和本土西海岸支援前沿基地的中继基地。 --东北亚:由设在日本(含冲绳岛)和韩国的基地和设施组成,它们控制着宗谷、津轻、对马三个重要海峡,是“岛屿锁链”的首要环节,既可支援朝鲜半岛上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北太平洋的海上作战。 美军在日本的主要海军基地有:横须贺(美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基地,美第7舰队司令部驻地)、厚木、佐世保等。 美海军陆战队的主要基地有:本州西部的岩国,冲绳岛的普天间、科特尼(美陆战3师师部驻地)和巴特勒(美第3陆战远征部队司令部驻地)。 美空军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基地有:日本的横田(驻日美军司令部和美空军第5航空队司令部驻地)、嘉手纳和三泽,韩国的乌山(美空军第7航空队司令部驻地)和群山等。 美陆军的主要基地有:韩国的汉城(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驻地)、议政府(美陆军第2步兵师驻地),日本的座间兵营(驻日美陆军第9战区陆军区域司令部驻地)。 --印度洋:由设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海军港口、海军航空站、海军通信站及其他后勤设施组成。 它位于印度洋中部,扼守海空航道要冲,既可支援中东和波斯湾地区的作战,又可对印度洋广大海域进行监视与控制。 它是美在印度洋的惟一基地,负责为在印度洋上的美战略核潜艇和其他舰机导航。 --关岛:由设在以关岛为中心的诸岛屿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是太平洋美军第二线基地的北翼。 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是美空军第13航空队司令部驻地。 关岛的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是美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一个主要后勤和临时保养站,又是主要侦察基地。 夸贾林是美军洲际导弹及反弹道导弹的试验靶场、战略空运中途站。 --澳新地区:主要由设在澳、新本上的基地和美澳联合使用的军事设施组成。 目前,美在澳、新只设有海军通信站和一些小型电子、宇航追踪站和导航站等,主要用于监视和侦察俄罗斯和中国的核试验及空间活动。 --夏威夷群岛:由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上的军事基地和设施组成。 此基地群是联结美国本土和西太平洋各基地群的纽带,是美军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枢和战区战略预备队的配置地域,是太平洋中航线和南航线的海空运总枢纽。 著名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驻地,是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海军基地。 史密斯兵营是太平洋总部和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司令部驻地。 薛夫特堡是太平洋美陆军司令部驻地,斯科菲尔德兵营驻有美第25轻步兵师。 希卡姆空军基地是太平洋美空军司令部驻地。 此外,美在中途岛、约翰斯顿岛上也设有港口和机场,作为辅助基地。 --阿拉斯加:由美设在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它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是遂行战略侦察、预警和本土防空的前哨,部署有远程警戒雷达和弹道导弹预警雷达。 较大的空军基地有:埃尔门多夫(美空军第11航空队司令部驻地)和艾尔森(战略侦察基地)。 陆军基地有:理查森堡、温赖特堡和格里利堡。 阿留申群岛上的埃达克海军基地是美太平洋舰队在北太平洋的侦察运输补给基地。 三、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北美:美国本土(不含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州)的基地既是支援海外各战区作战的战略后方,又是配置战略核突击部队和战略预备队的进攻出发地域。 各军种的本土基地在布局上各有特点:陆军基地分布相对集中,东重西轻,南密北疏,且规模一般较大。 空军基地布局比较分散、均匀,点多面广,几乎遍及各州。 海军基地自然分布于东、西海岸,倚靠港口城市,且多呈群体配置。 不同性质的基地据其任务在配置上相对集中:战略轰炸机基地多数沿北部边界部署,少数则在中南部地区,利于执行作战任务。 洲际导弹基地集中在人烟稀少的中西北部地区,且每个基地又相对集中了大量的导弹地下井和发射控制中心,便于作战、指挥和管理。 战术空军基地绝大多数配置在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区附近,以便于执行防空任务。 战略预警设施则部署在边境地区,以充分利用其有效探测距离。 在格陵兰和加拿大地区的基地和设施多为空军的支援基地和远程预警雷达站,与阿拉斯加州的预警雷达站一起,构成前方预警系统,时刻监视着美国北方的天空。 美在格陵兰岛上的图勒空军基地是空军航天司令部的洲际弹道导弹预警站。 在加拿大的海军基地是阿真舍。 百慕大海军航空站是美国支援欧洲的空运中继站,也是大西洋舰队反潜作战的前哨基地。 --拉美:美在拉丁美洲的基地和设施主要集中在巴拿马、古巴和波多黎各三个地区。 它们扼守着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要冲--巴拿马运河,控制着整个加勒比海地区,成为美本土防御的南部屏障。 美军在巴拿马运河区内的主要空军基地为霍华德,主要陆军基地为克莱顿堡。 根据美巴两国达成的协定,美国驻巴拿马的军队于1999年底从巴拿马撤走。 美在古巴的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和海军航空站是大西洋舰队的主要训练基地,驻有美海军舰只、陆战队地面部队和陆战队航空部队。 美在波多黎各的主要海军基地为罗斯福路,陆军基地为布坎南堡。
美韩海军黄海联合军演的美韩再次黄海联合军演 超8万名士兵参加
中新网8月16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从8月16日到26日,美国和韩国将在韩国东部海域(日本海)与韩国西部海域(黄海)进行联合军演。 这是两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进行联合演习。 规模比往年都要大据悉,这次“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事演习将有约3万名美军和约5万6000名韩国部队参与。 美国军队发言人还表示,一定数量的美国士兵将在本土通过互联网加入演习。 军演中,韩美联合司令部还将举行反恐安全演习,为11月11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做准备。 据韩国媒体报道,此次演习的目的在于提高韩国防御能力,将侧重于各军官兵的综合训练和提高军队指挥官的决策能力方面。 美国驻韩国部队总指挥沃尔特·夏普将军称,这次演习是“世界上最大的由联合参谋部指挥的战区演习之一”。 1975年起,美韩两国每年都要举行“乙支焦点透镜”联合军演。 从2009年开始,联合军演改名为“乙支自由卫士”,标志着演习开始由韩国军队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演习开始前,美韩军方已宣布其 规模比往年都要大。 该军演以往一般有1万多名本土和驻韩美军参加,但此次美军参与人数却达到了3万。 美韩军演不断最近数月来,美韩已经和即将举行的一系列军演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 7月25日—28日,美韩在日本海进行“不屈的意志”联合海上军演,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亚洲最大登陆舰“独岛”舰等20多艘舰艇和“F-22”战斗机等200多架飞机参与了军演。 美韩双方投入兵力达8000多人。 这是自1976年以来,美韩军队进行的最大规模军演。 日本首次派出4名海上自卫官,作为观察员参加了演习。 8月5日—9日,韩国在西海(即黄海)单独举行了陆海空海上机动演习。 据悉,有4500名韩国官兵参加这次历来规模最大的反潜军事演习。 除了将于8月16日—26日举行的“乙支自由卫士”演习,韩国军方有关负责人称:“韩美还将于9月中旬以后在我国西部海域(即黄海)进行一次联合军演。 直到年底,韩美计划每月进行一次联合军演。 ”在前两次演习中,美韩两国将演习目的指向了朝鲜。 在“不屈的意志”演习开始前,韩国国防部长金泰荣同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发表联合声明称,这是一次“防御性质的演习”。 其目的在于向朝鲜阐明,朝鲜“必须停止敌对行为”,韩美今后将为韩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加强联合防卫能力。 而在8月5日开始的韩国反潜军事演习中,韩方表示,这次军演是为了展示韩国的军事实力,应对“朝鲜潜在的侵犯”。 朝鲜称将采取最严厉军事应对8月15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在平壤发表谈话说,针对韩美即将举行的联合军演,朝鲜军民将采取“最严厉的军事对应措施”。 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援引该发言人的话报道说,无论在规模、内容和性质上,韩美即将举行的联合军演都是针对朝鲜的“全面战争演习”和“核战争演习”。 对美韩接连进行的军演,朝鲜方面一直保持强硬态度。 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言人7月24日曾发表声明,表示将“以强有力的核遏制力”回应美韩系列联合军演。 朝鲜中央通讯社7月31日发表“控诉书”,指责美国好战分子最近的活动使朝鲜半岛局势“极度恶化”,正处于“战争前夜”状态,同时也严重破坏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而就在8月9日韩国反潜演习结束当天,朝鲜向西部海域“北方界线”(NLL)发射了130多枚海岸炮。 韩国海军一度进入警戒和应战态势,并向朝鲜广播了警告。 延伸阅读:美国在中国周边频频参加军演除了与韩国进行多次联合演习,美国和越南的首次联合演习也引起了很多讨论:从8月11日起,美国和越南在南海举行为期一周的海上联合海军演习,主要是非战斗演练,以“进一步促进美越军事交流,纪念美越关系正常化15周年”。 有报道称,美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也参加了演习。 美国官方称,美越联合海上演习是“美国海军系列接触活动的一部分”。 然而,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指出,“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及3艘驱逐舰参与演习,地点又在南海,这说明“美国捍卫南海通航自由的决心”。 就在前不久结束的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声称:“南海航行自由事关美国国家利益。 ”有分析认为,借助“天安号”事件、美越关系正常化15周年,美国在中国周边连续参加军演可以达到多个目的:借助韩美军演巩固韩美同盟,抑制日本美军基地搬迁;借助美越军演拉拢东南亚,“搅局”南海问题,形成“南北围堵”中国态势。 除了与韩国、越南进行联合演习,6月23日起,美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4 个国家共同开展了环太平洋联合军演。 对此,美国《国家》杂志指出,“美国渴望建立‘全亚洲—太平洋军事联盟’来遏制中国,方法与二战结束后建立北约组织来遏制苏联如出一辙。 ”对于美国的行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认为,这表明他们仍然在坚持冷战思维,奉行以丛林游戏规则为哲学基础的炮舰政策,以强凌弱,以“亮肌肉”的形式向中国施压,并刺激东盟国家对抗中国。 不过,罗援指出,美国人欲“搅浑南海”并非那么容易。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良好,双方依存度进一步提升。 东盟各国绝对不会因小失大,失去与中国互利共赢的机会。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南亚问题专家欧内斯托·鲍尔还认为:“不会有很多东盟国家在大象们顶牛时,有勇气站出来,起带头作用。 ”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意思?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时间?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英语:CubanMissileCrisis),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 事件爆发的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历史背景:1955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1955年1月13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国,宣告这一胜利的是领导人民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时这位领袖人物年仅32岁。 新政权成立初期,美国同古巴的关系还比较好。 美国政府欢迎卡斯特罗,并不是赞赏反对独裁统治,而是企图把古巴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巩固它在拉美的统治基础。 1959年6月,古巴新政府的领导成员发生很大变动,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急进政策的人所掌握。 美国政府担心控制不了古巴,后院起火,动摇美国在拉美的统治基础,这就导致了美国与古巴关系的日益恶化。 1961年1月5日,美国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 同时从经济上开始对古巴进行制裁。 1961年4月15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美国B-26飞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1000多名雇佣军登上古巴猪湾,妄图入侵古巴并以暴力推翻卡斯特罗新政府。 但是,美国政府没有预料到,72小时之内,入侵者即被古巴人民一网打尽。 事件过程 在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苏联当时对古巴的处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正是出于同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想在拉丁美洲找一个立足点。 古巴的求援,正是赫鲁晓夫求之不得的事情。 被逼上梁山的卡斯特罗,1960年秋天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 他面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 运送导弹1962年,苏联政府批准了赫鲁晓夫的计划,赫鲁晓夫在7月3日和8日参加了与劳尔-卡斯特罗的会谈,达成秘密协议。 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于7月开始实施。 苏联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 同时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 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2O或3O倍的核弹头。 直到1962年9月2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 此时,苏联的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 1962年10月16日,肯尼迪总统才得到上述情况的汇报。 他对赫鲁晓夫欺骗他的行为非常恼怒,并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关系重大。 肯尼迪感到,苏联导弹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要是不猛烈回击,那就会有损他的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激起公众对他的不信任,并使美国如芒在背。 美国态度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10月24日,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出动了。 美舰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封锁了古巴海域。 与此同时,美国导弹部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导弹在发射台上听候指令。 不仅在佛罗里达和邻近各州,美国集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准备参战,而且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也进入戒备状态,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危机结束赫鲁晓夫领会了肯尼迪的暗示。 他认识到长崎容忍无法打破而又日益加强的封锁不利于苏联,封锁拖得越久,苏联的损失比美国就越大。 1962年11月11日,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 1962年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在30天内从古巴撤走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 肯尼迪同时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命令苏联武装力量解除最高战备状态。 事件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更深刻的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维持核垄断方面有着相互吻合的利益。 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美苏之间差距的缩小也使得苏联在国际社会的野心扩大,使得美国苏联之间的碰撞更为激烈。 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 、1968年的《不扩散条约》 和1972年的 《战略武器限制条约》 。 而对于第三者古巴而言,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对美国的立场要比苏联人强硬得多,古巴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导弹,但在古巴人的强烈反对下赫鲁晓夫这样做了,古巴人感觉他们被忽视、被背叛了。 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 古巴导弹危机 - 事件影响 A、对国际局势的直接影响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 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 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不扩散条约》和1972年的《战略武器限制条约》,还有同样重要的非正式的关于双方都容忍卫星侦察的谅解备忘录。 到70年代晚期,冷战变得更加激烈更加持久了,达到了超级大国水平,影响着整个“和平的”国际体系。 B、谁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占了上风,肯尼迪肯定认为是美国,因而他警告他的下属们和当时仍接受这种指示的记者们不要过分公开的吹嘘而使赫鲁晓夫感到羞辱。 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以致总统忍不住告诉国会领袖们:“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 ”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进步。 ”“苏联人就象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C、古巴的无奈,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对美国的立场要比苏联人强硬得多。 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这样表示;我准备使用核武器吗?是的,我将同意使用它。 因为不管怎样,我们认为核战争是当然的,我们都将消失。 在国家被占领或完全被占领之前,我们准备为捍卫我们的祖国斗争到低?古巴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导弹,但在古巴人的强烈反对下赫鲁晓夫这样做了,古巴人感觉他们被忽视、被背叛了。 卡斯特罗对米高扬说,当这些导弹部署在那里时,“我们没有逮扑任何人,因为人们的联合非常牢固。 ”但是现在古巴人“被一种失望、混乱和痛苦的感觉吞噬了。 ”格瓦拉对此更加气愤,他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 ”米高扬厉声回答到:“我们看见你们准备漂亮地死去,但我们相信这不值得漂亮地死。 ”古巴导弹危机 - 结论启示 古巴导弹危机 1、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古巴导弹危机被解决时,俄国人事先没有征求过卡斯特罗的意见。 卡斯特罗因而宣称他被出卖了,并表示对这个协议将不予理睬。 然而他虽能拖延时日,却不能制止危机的结束。 导弹尽管设在古巴的土地上,却是掌握在俄国人手里,而且也没有一个古巴人懂得如何发射导弹。 2、在国际关系中谎言有助于事件隐秘性的达成.而欺骗将导致国际社会的不信任,这个秘密行动的最大的不利就是它要求说谎。 赫鲁晓夫欺骗了肯尼迪关于在古巴有进攻性武器的存在,葛罗米柯曾于10月18日当面向肯尼迪总统说谎,那时总统已经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了,但是对赫鲁晓夫来说,欺骗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他曾经就弹道导弹的能力无耻地说了好几年谎话。 3、在不安全的状态中,一过在制订政策是不能只强调自身利益,因为要求得生存就得与别国在政策上偕同.这正是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前忽视和古巴导弹危机中学到的。 4、古巴导弹危机历史时刻,出示证据避免大战.获得重要的证据会使当事国在危机中获得主动.肯尼迪为什么对以前那些声明反应如此慢,在他们的欺骗被揭露之前等待了几个月,而对在古巴导弹的作出反应如此之快呢?一个明显的理由是古巴的导弹是真的,而不是哗众取宠。 5、肯尼迪政府应用控制论使用危机决策模式.为各国提供了新型的解决危机的有效模式。 模式的流程如下:接受一定的变量与信号->;作出反应->;信息反馈->;修正目标。 面对具有严重性,时效性和突然性的事件.决策者可根据新情况,对原先作出的常规决策及时修正或补充,能较为充分的考虑到国际关系中不确定的因素,扩大了选择和可控制的范围,为外交决策提供了较大的摆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