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视频还需要挖掘 (360度视频怎么制作)
此前传出的Youtube将支持“360度视频”已经被证明属实,Youtube在网站发布了首部支持多角度观看的视频。
所谓“360度视频”就是多个摄像机同时对同一个空间下的物体进行多个角度拍摄,支持多角度视频播放,允许用户在无需暂停视频播放的情况下,自由切换观看角度。
Youtube网站上首部支持多角度观看的视频是印度歌手MadilynBailey在Youtube举办的《Youtube音乐夜》晚会上的表演。这部视频是YouTube与MadilynBailey联合录制的。用户可以在观看的时候通过现场的四个机位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音乐会。
YouTube发言人称,这个试验是YouTube为“不断创造身临其境的互动视频体验”所作出的努力之一。该服务尚在内测阶段。另外,YouTube也表示这些视频制作起来并不困难,但目前这项技术尚不能公开。
YouTube为什么推出“360度视频”?
无他,需要新玩意刺激用户上传内容,点击内容,讨论等等,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以应对咄咄逼人的FaceBOOK。facebook的独特属性决定了他比YouTube有优势——相比用邮件或其它方式分享视频链接,在Facebook上直接跟朋友分享视频会大大增加他们看视频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猜测。2014年9月,科技博客Re/code报道:Facebook已经针对视频建立了一个系统,意在促进视频向其庞大用户基础的分发。如果该系统奏效的话——早期迹象显示它很有希望,它最终有望成为YouTube强有力的竞争对手。Facebook朋友分享的视频的播放量在2014年5月至7月期间增长了50%。Facebook称其平台上的视频日播放量达到10亿。Facebook视频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BuzzFeed表示,2014年6月它的Facebook视频播放量达到1.3亿次,此后也一直迅猛增长,2014年7月的播放量环比增长130%,8月也环比增长200%。
互联网用户的时间只有那么多,用在Facebook视频上的时间多了,用在YouTube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YouTube要做出应对。“360度”视频是YouTube给出的答案。他想要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给用户:自拍和自制短视频已经不新鲜了,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来我这里吧。
那么“360度视频”有戏吗?
有戏,但是还不够。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移动互联网上的流行需要三大特质:便于复制,乐于复制,分享复制,YouTube声称视频制作并不困难,流行的第一特质,便于复制,就具备了。乐于复制也不是问题。在移动互联网上,几乎每一具新鲜的身体里都跳动着一个尝鲜的灵魂。“360度视频”无疑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大家乐于尝试。就像当年的《我画你猜》(《drawingsomething》上线时间6周,在79个国家的应用排名第一,下载量超过3500万次,每天活跃用户数在1200万以上,每天收入平均25万美元)。分享复制无需赘言,YouTube就是分享视频网站。
不过,YouTube忽略了一点:视频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多视角虽然与之并不冲突,但是,总归是让自拍视频的难度加大了。原来只需要考虑一个摄像头就可以了,现在至少要考虑两个,或者更多,这是几何倍数的难度增加。多视角视频想要长久下去,需要优质的内容,而且是大量的优质内容。但是,难度解决不了。本来,一个视角的视频就已经很难了,多视角的视频……见鬼去吧!
YouTube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选择了一个独特的突破口,身临其境。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身临其境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视角,而是身边的人,是几千人甚至是上万人同喊一句口号所带来的肾上腺素狂飙,是与偶像的互动,与众多人一起跟运动员的同呼吸共命运,这些在屏幕前面根本就得不到,当前的技术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人类在群体当中作为一个个体的思维、喜好与人类独处时作为一个个体的思维、喜好是两个世界的事情。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观看视频与现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几个视角,并不是一下子买了好几张票。这是在混淆现场与非现场。事实上,如果坐在屏幕前,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纯粹的观众,需要最佳视角。最佳视角一直在变化,现场直播的视角差不多是最好的视角,永远集中在最精华的部分,只从视角的角度出发,现场直播比NBA赛场的最前排,比欧冠的包厢更好。如果坐在现场,那么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观众,需要的是肾上腺素,与场上的运动员在一起,与台上的偶像在一起。现场和非现场是两个概念。
其实,“360度视频”只是提供了一个新鲜感,就像《我画你猜》,会带来一段时间的热度。一旦没有挖掘出更深入的东西,那么,迟早有一天,会跟《我画你猜》一样变得一钱不值。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挖掘“360度视频”将是一个金矿,就像指纹识别之于applePay,不过,金矿并不好挖,Siri就是最好的榜样。也许,做一个金矿边上的卖水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成立于1988年10月,作为直属于中国残联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我国康复医疗、康复研究、人才培养、社区指导、国际交流等多领域康复工作。经过30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已经成为拥有职工1700余人,占地22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集康复医疗、教育、科研、工程、信息、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康复机构,并设有中国残联残疾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神经损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具有规模最大、康复手段齐全、康复流程完善、康复模式先进、康复专家众多、康复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等优势,形成了覆盖残疾预防、急性期救治、早期干预、中后期康复、职业康复和社区家庭更生等内容的中国特色全面康复服务模式。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我国康复事业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