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跌超28% 跌穿100美元关口 (拼多多跌超28% 高增长不可持续)
财联社8月26日电,拼多多跌超28%,跌穿100美元关口,为2023年11月初以来初次,总市值跌破1400亿美元。
此前报道
拼多多:未来几年不分成 做好就义短期利润的预备
拼多多,突然大跌21%!陈磊:支出逐渐放缓将是肯定结果!
“预备就义短期利润”!拼多多,严重信号
黄铮辞任拼多多董事长,拼多多股价跳水15%,是什么原因?
这个股票为什么下跌,这应该不言自语吧。 创始人现在都已经辞去董事长。 下面可能会有培养接班的人,但是大众都不熟悉呀,都不像阿里巴巴已经培养了好多年,已经筛选了好几轮儿,就是马云不在,也可以完全正常的轮转。 但是拼多多不行啊,拼多多目前只有这一个黄铮是在前面儿的。 其他的谁都不知道,可能也会能正常运转,但是这个信息对大众来说确实是比较一个大的爆点
1.先辞任CEO,由辞任董事长
毫无疑问,拼多多是目前国内和淘宝、京东齐名的三大电商巨头之一。 拼多多股价在去年翻了几倍,市值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而创始人黄峥持有29.3%的股份使得他的身价已经排到了国内第二,仅次于腾讯马化腾。
黄峥之前已经辞去了CEO的职务,由拼多多原来的CTO陈磊接任。 昨日,黄老板又发表内部信告诉大家辞去了董事长职务,同样由陈磊担任。
2.虽然辞去了所有职务但仍然能够控制拼多多
在辞去董事长前,黄峥拥有拼多多29.3%的股份,但由于他的一票能够抵十票,因此黄峥其实能够在股东大会上控制超过80%的表决权,妥妥的实际控制人。
在辞去一切职务后,黄峥的身份只剩了拼多多的大股东,他那29.3%的股份在股东大会上也不再能够一票当十票用了。 换言之,黄峥的表决权停在了29.3%上。 相比于之前超过八成的表决权,29.3%显然少了太多,甚至让人觉得黄峥可能已经失去了对于拼多多的实际掌控。
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29.3%的持股比例仍然十分庞大,能够使黄峥依然坐稳第一大股东的位子。
我们再来看看陈磊的情况。 他是拼多多的懂事长兼CEO,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是黄峥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 同时,陈磊也是拼多多的联合创始人,在和黄峥一起创立拼多多前已经和他一起创业过几次,两人至少有十三年的共事经历。 换言之,陈磊是黄峥的铁哥们、嫡系部队,现在由他全权负责拼多多的日常经营,其中的关系可想而知。
3.黄峥辞去一切职务的原因之一
黄峥在给拼多多员工的内部信件里提到了辞去董事长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
在我看来,原因之一就是要符合监管要求。 这几个月来,国家对于平台垄断加大了管控,阿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反垄断机构都进入内部进行调查了,不排除下一步对其他大型平台的反垄断监管加码。 黄峥这个时候辞去相应的职务其实是在向监管层示好,告诉监管“我根本不想利用垄断地位做任何破坏公平竞争的事情”,辞职也有可能是为拼多多未来一些符合监管要求的动作做前戏准备。
4.黄峥辞去一切职务的原因之二
黄峥在信里提到辞职后会投身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争取成为一名科学家实现小时候的理想。 商业奇才黄老板说的确实是实话,至少大部分是实话。 黄峥是80后,才41岁,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二富有的人,实现了财富自由。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拥有资本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努力工作实现财富自由的目的就是能随心所欲去完成一些想实现的事情,黄峥也是这么一个情况。
同时,黄峥是一位不太爱参与社交的人。 辞去职务后他就能够把公司运营的琐事交给其他人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当然,如果涉及拼多多的重大战略调整,相信他还是会有以大股东的身份进行决策。
另外一方面,基础科学的研究也能为拼多多提供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拼多多的日活人数、GMV都已经非常庞大了,要在红海市场中再获得突破已经非常困难了。 如果能够再基础科学上有所突破并将其与商业结合起来,那拼多多整条产业链也许能够被再次激活,寻找到蓝海市场后拼多多才能再进一步。
1.创始人辞职造成资本市场短期看衰
不论黄峥是否还是拼多多的第一大股东,也不管新任的董事长兼CEO陈磊和黄峥有着怎么样的革命友情,创始人在壮年时辞任集团内所有职务必然会让外界担心拼多多未来的发展,就像如果马斯克突然从特斯拉辞任、扎克伯格突然从FACEBOOK辞任也都会导致这两家美股明星 科技 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
资本市场本就容易反映过度,面对一个小消息都能迅速、夸张地在股价上做出反映,更何况是创始人辞任董事长这样的大消息呢?再加上去年拼多多的股价涨幅巨大,持有筹码的投资者借助这个偏利空的消息获利了解部分收益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2.让市场担心为适应监管还会有下一步举动
前面说过,拼多多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地位。 同时,最近围绕拼多多的负面新闻也不少,随便说几个吧。 多多买菜员工凌晨下班、在路上猝死;拼多多员工入职时就被明确要求996(但收入是真的高);社区团购为了几颗青菜的流量费尽心思等。
这些负面新闻加上垄断地位让人担心黄峥辞任董事长会有其他一些隐情以及拼多多之后可能有进一步符合监管的大动作。 这些担忧同样会反映在股价上,毕竟股价其实是对一家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而不是现有经营状况的反映。
3月17日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辞任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接棒。这内容有点大哦,试想谁会愿意自动离开自己一手养大带大的孩子?
说明他压力越来越大了,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企业运转机制、股东、超级会员、内部管理、技术、内功与后劲等等,
更来自于经济发展不尽人意、实体趋势虚弱、同业竞争残酷、自身硬功需要提升、 社会 民意、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个人人生规划和转型等等。
总之,一切的根源来自于压力,来自于内外部压力,来自于对自身的不可控。
科学家确实才是他最冷静最科学的选择,因为科学家对于任何 社会 、任何阶层来说都是需要的,都是有意义的!
拼多多因何被监管约谈?
拼多多“山寨”风波仍在发酵,市场监管部门对此事发声,表示将对媒体及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
受山寨门事件影响,8月1日,拼多多开盘价为19.48美元,下挫约14%,股价已经接近19美元的发行价。 较首日26.7美元的收盘价下跌超30%,市值蒸发近90亿美元。
7月31日,上海市、区两级工商已约谈拼多多,要求其立即展开自查自纠,对媒体反映的以及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时,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已经按照上海市工商局要求,对媒体报道的侵权假冒名牌问题展开调查。
对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上海工商部门的关注,拼多多8月1日下午发声明回应称,将全力配合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进一步严厉打击平台上侵权假冒商品,努力达到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期望。
拼多多市值已经超过京东,直追阿里
拼多多悄无声息地超过了京东,直追阿里。 时代造就了企业,企业也在追赶着时代。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商业周期就开始加快,快速的升起然后快速的轮换。 2014年,阿里在美上市,创造了当年最大IPO纪录,随后几年,亚马逊、阿里作为全球第一、中国第一的电商企业,开始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方面展开角逐。 如果说移动互联时代有关键词,那么当时的关键词就是“新零售”、“大数据”、“云计算”。 经过三四年的发展,阿里市值超过了8000亿美元,最辉煌的时候,马云曾喊出2036年阿里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那是阿里距离万亿美元市值最近的时候。 2020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全球的商业结构,也诞生了新的风口。 当创业风口从“互联网+”转向新能源车的时候,特斯拉给全球的资本都上了深刻的一课。 2021年,马斯克取代贝佐斯成为全球首富,一度身价还超过了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身价突破3000亿美元的富豪。 时代的步伐从来不会等任何人,一时间汽车产业链,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成为香饽饽,而电子商务的关注度则开始下降,到这里全球商业风口转换就已经基本完成。 也是从2021年中下旬开始,中概股开始一路下跌,这里不乏政策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企业的估值方式发生了改变。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阿里从319美元的高位跌到最低58美元;京东从107美元跌至最低37美元;而拼多多则从212美元跌至最低近30美元,从跌幅来看都非常惨烈。 但是,随着近期中概股开始回暖,差距就开始体现出来了。 从11月底开始,多支中概股,尤其是互联网电商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明显反弹。 比如阿里和京东的美股股价,都在10天内完成了近15%的涨幅。 与它们相比,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出色的拼多多,更是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11月29日财报公布次日开始,拼多多美股股价就从64美元左右开始一路大涨,最高达到92美元,为近一年以来的峰值,涨幅高达24%。 截至美股12月16日收盘,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市值分别定格在了2257亿美元、885.92亿美元和1100亿美元。 这时候拼多多和京东之间已经显露出了差距,即使大涨过后又迎来一波集体回落,拼多多的市值目前仍超过京东200多亿美元。 拼多多的反超速度虽然惊人,但也早就有迹可循。 此前拼多多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近106亿元人民币,同比飙升了546%。 一年时间,净利润翻了5.5倍,投资人们当然愿意继续对拼多多加大投入。 这一趋势背后所反映出的,也是现在的资本市场更加关心一个企业在短时间内的盈利能力。 尤其是美股这样偏向情绪化的市场,投资人开始减少对于规模等长期主义因素的考量,转而去追求实实在在的营收和盈利能力。 相比其它电商平台,拼多多的特点非常简单粗暴——“便宜”。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优势,在零售行业,便宜往往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的特质。 今年10月,京东零售高管向刘强东汇报双十一安排时,就受到了刘强东的“痛批”。 刘强东表示,“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0’,失去了低价优势,其它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品质方面,我们能看到,拼多多如今也在持续加强品牌升级。 今年以来,国内外一线品牌在拼多多开设官方旗舰店的数量飞速增长。 而且双11期间,包括小米、美的、伊利、蒙牛、TCL在内1000余家品牌都参与了拼多多大促活动。 虽然想要在短时间内转变消费者心智很难,但品牌形象的升级也是拼多多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在服务方面,如果单从消费者体验来看,拼多多的服务已经完全不输京东。 今年以来,很多拼多多用户均表示,自己购买的商品遇到问题申请客服介入后,会自动完成退款,甚至不需要退货。 这是因为拼多多的售后机制更偏向于保护消费者,只要交易出现问题,平台就有权利让商家罚款给消费者。 其退款有两种模式:仅退款和退货退款。 前者适用于所有订单,后者只适用于已发货的非特殊订单。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拼多多的做法虽然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体验,却也助长了一批“羊毛党”的气焰。 此前就有商家抱怨称,会有部分客人恶意申请仅退款,从而达到“0元购”的目的。 根据拼多多规则,买家申请退款后,30分钟内卖家无法拒绝。 如果30分钟以后商家忘记了,那么退款订单会在超过24小时后自动退给买家。 而卖家只能认栽,钱货两空。 还有商家称,从10月开始,拼多多上所有非买家自身原因(不喜欢/错拍/其它)的退款,都会被平台自动从商家账户上划转3元优惠券到消费者账上。 这显然也是拼多多偏袒消费者的表现。 同时,拼多多领先同行的“价格”优势背后,也是商家们的一再让利。 不仅是在国内,拼多多的出海平台TEMU同样依靠对商品的压价来形成自身的价格优势。 商家们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很少有商家甘愿放弃拼多多的流量和渠道。 即使是薄利多销,也好过货物积压。 但是对于拼多多而言,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开心、商家不满的局面其实也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将消费者体验做到极致的拼多多,也不能忘了自己还有的另一群重要用户——商家。 拼多多的护城河,看似深不见底,但如果守城的“将士”们产生动摇,恐怕也将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