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稳了 技术转型 (京东京稳赢)
京东是一家传统的零售商,还是科技变革者?
这是摆在刘强东及其他京东人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京东一直要做亚马逊的翻版,而亚马逊是全球科技投入最高的公司,京东能下定技术转型的决心吗?
这一切,在11月19日的2019 JDD(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似乎有所回答。
今天,京东宣布了整体将向技术转型,集团旗下京东零售、京东数字科技、京东物流三大子集团业务首次集中亮相JDD大会。
京东数字科技集团CEO陈生强(左)、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中)、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右)
上一次3人的同台还是在2019冬季达沃斯论坛。当时是为了显示出京东管理层精诚团结的形象,这一次则是站上自家大会舞台,宣布京东的技术突破。
唯一相同的是,两次都没有出现刘强东的身影。
很明显,京东数科的JDD,变成了京东集团的技术集中展示。
京东技术转型的基本面
会上,京东对外明确诠释了“ 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的集团战略定位。
此外,智能供应链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京东零售全渠道生态平台、京东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4大智能化平台方案均同步亮相。
作为大家眼中B2C的电商,京东的技术基本面是怎样的?
据了解,2019年前3个季度,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合计 研发投入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已跃升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京东目前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8万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引入占比超80%,2018年京东专利申请量达3407件,全面进入国内互联网企业第一阵营。
徐雷称,京东零售已经成为一家典型的以技术驱动为主的零售公司。他提出,京东零售正以数字化为基础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成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友好交易平台。他披露数据称,目前京东零售的员工超过3万人,其中超过1/3为技术研发人员。
徐雷
徐雷表示,京东在C2M领域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能力,例如游戏本和家电的C2M比例占已京东零售的40%,产品需求调研时间减少75%,新品上市周期缩短67%。他指出,京东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发布一亿种C2M新品,其中创新含量比较高的品类占70%。
此外,京东具备后台履约能力,能够统筹京东与社会化渠道的商品流和信息流,可以平均节省50%的运营成本,目前能日均处理5000万单,日峰值处理两亿单。双11期间,京东零售单品类商品成交额突破亿元仅用了20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畅完成如此庞大的交易量,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陈生强则提到,自去年京东金融升级为京东数科这一年中,他们一直坚持以科技为基础,以数据为要素,以价值为中心,以共建为理念,科技产业不断融合。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数字营销平台以及金融科技操作系统层出不穷,签下多个大单。
王振辉则表示,物流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人才进入,如今物流中每一个箱子、包裹背后,都有科技力量。
目前,京东已有25座亚洲一号投入使用,机器人仓70多个,92%自营订单实现24小时送达,智能仓处理订单量同比增长108%。此外,智能园区的建设(无人安防),智能枢纽的布设(人车无感通过),智能仓库(生产感知调度)的打造,背后都有AI、机器人和5G共同驱动。
京东集团副总裁 黎科峰 的出场,才是京东集团的技术全景图和大量核心技术的全面展示。
比如在零售技术体系中,京东已拥有中台组件能力群、智能供应链、全域交易、智能营销、门店科技等技术;在物流技术中,京东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构建起智能物流体系;在数字科技中,京东已形成金融科技、智能城市、数据技术等体系;在云计算、AI、IoT等领域,京东均有成熟布局。
京东技术转型关键:中台之变
可以看到,虽然没有刘强东在2017年集团年会那般振臂一呼,但京东的技术思维已然在生根。
但雷锋网注意到, 京东的“中台之变”在其技术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2018年底,京东集团完成“史上最大规模”架构调整,由此京东零售、京东数字科技、京东物流三大子集团随之走到前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流量驱动、商业模式驱动是一条越走越狭隘的路,因为商业模式会被复制,流量会被分割,于是不约而同涌向“技术驱动”。
技术驱动,证明了集团强调技术的唯一性与重要性,这引发的“蝴蝶效应”是技术路线的变更、组织架构的调整、内部文化的重塑。
于是,我们看到“中台之变”:
那一次,徐雷第一次以京东商城CEO的身份参加年会。
也正是这次 “大中台”的技术布局,为京东科技研发投入带来了强劲支撑。
实际上,之所以提出前台、中台和后台的技术选择,主要是因为京东把“”着重确定为绩效考核的导向和组织文化的核心,与客户体验息息相关的终端、场景都被划分到了前台,更加聚焦的去钻研不同客户,而技术路径变革顺势产生。
前台距离客户最近,后台是京东客户服务经验的沉淀,传统的产品构建技术体系被扔进了“历史的废品堆”。
2018年-2019年,中台建设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标配。阿里中台建设由阿里CTO张建锋领衔,腾讯中台由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总裁汤道生领衔, 京东的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均由黎科峰负责 。
黎科峰
此前,黎科峰经常提到“组件化”、“积木化”、“敏捷开发”来形容中台技术体系,其背景是京东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从而才能扩张边界,传统的“烟囱式”架构由于技术迭代和维护成本颇高,造成研发资源的浪费,已经被证明是落后的。
黎科峰此前说到了“高速行驶中换轮胎”的困难,但此后的6·18、双11,京东的系统都扛过去了,确实证明了中台建设的逻辑非常奏效。
蒙眼狂奔后,突破与裂变
雷锋网注意到, 2017年是京东的重要节点 ,其内部也悄悄发生着一些“化学反应”:
比如这一年,京东正式确立了无界零售的战略,积极转型为零售基础设施的提供商;比如场景从C端服务消费者开始延伸到B端赋能产业;比如宣布物流独立运营;比如积极扩张京东金融,完成VIE拆分,成为独立个体;比如邀请申元庆进入京东执掌京东云;比如投资唯品会,从单打独斗到合纵连横的流量合作;比如发力海外,5亿美金在泰国成立合资公司,在美国成立实验室招揽人才······
那一年的京东,在体量上略逊阿里一筹,但整体是“以攻为守”的姿态。在此之前,都只能归于京东“苦练基本功”的阶段(比如2016年成立了X事业部专注于无人技术、Y事业部专注于人工智能)。
而在2017年之后,京东则迎来了内外部环境变化最剧烈的2018年。
徐雷
徐雷说过,京东的“一路狂奔、高速成长”取决于两个因素:
但,2018年,行业环境急转直下,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大形势非常不理想。
向外看,人口红利消失,网络零售红利消失,“增量”变得很难,所有的人都紧盯“存量”,在饱和的“存量”市场里,更加残酷的竞争在所难免。
向内看,京东的组织能力和行为方式出现“问题”: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稀释、唯KPI论和“交数”文化盛行、部门墙越来越高、自说自话、没有统一的经营逻辑、对外界变化反应越来越慢,对客户傲慢了。
徐雷说这个过程是“我们由一个行业的颠覆者变成了被挑战者,但思想上和机制上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自我修复,是必须要去做的。
2018年12月初,徐雷组织商城的核心高管用了4天4夜的时间,人人参与,畅所欲言,针对商城的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目的就是在当前的环境下进行主动求变。
徐雷是京东的“2号人物”,商城的求变就是京东求变的缩影。
2019年4月12日晚,刘强东发了一条朋友圈,写到京东许多员工有人浮于事的毛病,发号施令的人越来越多,集团已经4-5年没有实施末尾淘汰制了。
刘强东似乎一直酝酿着“翻盘计划”,JDD上高扬的“技术转型”大旗也算是向内树信心、向外秀实力之举了。
京东的技术,会变好吗?
技术转型,不能小气,京东也的确做到了。
据2017年刘强东公开的数据,2017年京东账上有100亿现金流,未来5年现金流可以超过1000亿,资金充沛。
刘强东当时还承诺,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比如某项技术发展到关键时,因为没有钱而导致这个项目终止,不会。
刘强东在2017年的集团年会上
2018 年全年,京东技术投入达到了 121 亿元人民币,同比2017年增幅 82.6%。
公开资料显示,根据2019年最新财报,京东在今年Q3实现营业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28.7%。电商、物流、数科的好生意支撑着京东对技术的投入。
仅仅2019年前3个季度,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合计研发投入超130亿元。
尽管前几年有人质疑京东一年的技术投入还不如单季的营销费用,但现在的数据做了回答(京东2019年Q3销售费用44.47亿,相比以往缩减不少)。
在11月15日的京东2019Q3财报电话会上,作为京东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刘强东这样表示。
这意味着,京东会将技术服务业务打造成未来5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刘强东自己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推崇备至,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以及做了大量技术研发资金的储备,却依然难掩京东技术发展的瓶颈: 技术人才的相对缺口与瓶颈 。
渴求人才,尤其是技术领军人物,成为京东技术突破的一道关口。
仅仅在2017年-2018年,我们就看到郑宇博士(微软亚研院城市计算负责人)、周伯文博士(原IBM Watson Group 首席科学家)、裴健博士(ACM SIGKDD主席,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申元庆(原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薄列峰博士(原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梅涛博士(原微软亚研院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组资深研究员)及何晓冬博士(美国微软雷德蒙德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及深度学习技术中心负责人)等知名业界及学界人才都相继全职加入京东。
对于业务链条超级复杂、流量巨大的京东来说,目前可能仍然缺乏的是顶层的技术架构设计,即CTO这一角色的“时常更换”。
毕竟CTO是技术体系里最接近刘强东的角色,也是技术搭建过程中最核心人物。
自张晨在3月份离职之后,京东的CTO席位是空缺的。在京东,技术负责人由刘强东本人,到李大学,到王亚卿,再到最近的张晨,一路更迭。
没有CTO,技术转型之路会好走吗?
京东下一张王牌
今天,互联网的世界进入了存量厮杀的时代,但京东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商业模式主导的互联网公司,它变得更加依赖技术驱动,业务本身也变得更多元,在用财务支持技术投入过程中,也享受着技术的反哺(2019年Q3京东技术与服务收入占公司净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9%)。
京东变了,引领一个时代的BATJ都变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厮杀已经超越了传统流量型商业模式的竞争范畴。
刘强东
京东必须变,因为正是亚马逊不计成本的技术投入,才开创了AWS这个全球云计算NO.1品牌以及Echo、Alexa、kindle等创新产品,亚马逊也得以更换收入的增长引擎。
京东对内的技术化路途艰远,大中台战略得继续落实往前走,对外技术开放输出服务或许也是崎岖漫漫。
京东在求索,在撕开新的口子,在正视技术卡位战,也在走出囿于自我的困境与洼地。
雷锋网年度评选—— 寻找19大行业的最佳AI落地实践
创立于2017年的「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单」,是业内首个人工智能商业案例评选活动。雷锋网从商用维度出发,寻找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最佳落地实践。
第三届评选已正式启动,关注微信公众号“雷锋网”,回复关键词“榜单”参与报名。详情可咨询微信号:xqxq_xq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