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信息 勿忘约束政府的公权力 (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
今天看到一条令人欣喜的新闻标题:
在这篇新闻报道中,提到诸多个人信息被泄漏或窃取的案例。比如银行卡客户数据泄漏、开房数据泄漏、医疗信息泄漏、来自电商的数据泄漏……而这些数据经常被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
作为一个对个人隐私非常看重的人,我热切希望政府早日立法,希望能有严格的法律制裁那些盗窃个人信息卖给商家的人,无论这些隐私被用于诈骗和推销,还是投放定向广告。我希望那些“xxx卫士”、“xx杀毒”或“xx管家”必须依法告诉用户是否在收集个人信息,以及用什么样的手段收集那些数据,如果他们隐瞒或撒谎就会被告上法庭。
导致个人隐私外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已经有无数专家在谈论如何避免个人隐私泄漏的要点和技巧。但是,新闻报道避而不谈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隐私被暴露,除了我们自己不够小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 政府强制实名登记 。
以前的宾馆虽然也有实名制,但是并没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把全国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即使有一个想偷隐私的人,也只能偷走一本某宾馆的“住宿登记表”,不可能一夜之间几千万人的开房记录在网上流传。宾馆若不登记每一个住客的身份证,会被公安机关罚款直到关闭。但是当开房记录泄漏,无论是公安部门,还是中国政府,都不需要承担丝毫责任。
我相信政府立法保护公民隐私的决心。那些利用互联网搜集公民隐私的商家,或许会受到一些遏制。但是,我更希望出台的法律中有足够的内容来约束政府。
政府必须在社会监控和公民隐私之间取得平衡。火车票有必要实名制么?以前没有实名制,人们并没有因为没有实名制带来不便,反而是实名制使人觉得非常麻烦。火车票实名制是以打击票贩子的借口推行的,只是任何人都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火车的座位并不会因为有了实名制而增多,再严格的实名制也无法解决春运问题。剩下的唯一理由就是对公民的监控——但是真有这必要么?
即使是那些政府认为必须要进行监控的领域,也应该尽量减少公民信息泄漏。理论上讲,为了减少公民信息被窃取,政府应该在推行各种实名制时举办听证会,若无必要,勿增多余。但是,这显然不是中国政府目前的风格——政府正在不断强化实名制的实施。
因此,对未来的网络隐私保护,我寄希望于真正实施后台实名——这个后台实名,不是把实名告诉网站,而是通过政府的实名认证予以记录,而网站本身不可以知道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等隐私。
或许我们将来可以有这样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认证系统:注册的时候转到一个叫“ChinaPass”的认证界面,输入你的身份证号和密码,政府官方的数据库记录了你的后台实名,但是无论是新浪微博,还是腾讯微信,任何人都不知道你的个人信息。对他们而言,每个账号对应一个ChinaPass的交易档案号。具体的数据只有公安部门可以查询。而要查询这个数据,必须接受监督——公民不仅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每一次交易,也可以查询自己的隐私被哪个警察以什么理由查询。一旦发现没有正当理由却被窥视,可以起诉违法查看的警察。
在中国,经常有人委托警察朋友去查看恋人或配偶的开房记录,一些警察也利用职业之便去查看亲友的开房记录。前年还有某女人利用警察朋友查到丈夫和小三的开房记录并公布在互联网。遗憾的是,网上到处是谴责出轨男人和小三的声音,却几乎无人追问这种警察公权力被滥用与泄漏公民隐私的罪责。如果任何一个警察都可以随便查看一个并没被列入黑名单的公民的隐私,甚至可以帮别人抓奸,哪个公民有真正的隐私权呢?如果不限制公权力被滥用,即便出台《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不过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几年前一位新加坡警察违规偷看了某位少女的档案,虽然并没有向外传播,仅仅因为这样的违规行为,他被开除出警察队伍。而在中国,这样违规的警察不计其数。如果政府要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必须惩处这些滥用公权力的警察。
并非只有信用卡密码泄漏之类的信息才需要被重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陈冠希的艳照门带给他的麻烦,远远超过信用卡号码泄漏带来的损失。隐私对个人而言是重要的,一个没有隐私的社会,不会有丰富的文化。只有那些最变态的人,才会认为没有隐私的世界是美好的。
我希望将来的宾馆登录是这样的:
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