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十元问个寂寞、误诊、胡乱推荐处方药,网上问诊藏着这些“坑”!|开药|药品|王医生|彭医生|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卫生健康事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网上问诊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在有些平台中也存在违规开展互联网首诊、处方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问诊答复内容过于随意等乱象。
2、消费者要避免“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更要注意辨别和查看问诊平台及医生的相关资质,避免在不具备互联网医疗资质的平台上问诊及开药。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寻求网上问诊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在有些平台中也存在处方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违规开展互联网首诊、问诊答复内容过于随意等乱象。
消费者在网上问诊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对此,眼健为实进行了一番调研。
下单很方便,处方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很快就有一位姓彭的医生接诊,彭医生连续发了多条信息,其中第一条强调“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后续几条信息均为确认有无过敏史或处于特殊时期。在贾小芳没有回复的情况下,这位彭医生也发来一张处方单和购买链接。
整个流程下来,贾小芳感觉下单开药十分流畅,处方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我都不确定到底是‘邱医生’还是‘玄参-工号36694’在回答我的问题,再者我也不确定这个药能不能治流鼻血,吃了有没有什么副作用。”贾小芳向眼健为实透露,她无法确认回答问题的医生的资质,再加上对处方药的适应症存疑,最后没有在该健康平台中购药。
眼健为实注意到,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严禁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
根据贾小芳提供的信息:在处方开具前,该平台中的邱医生便给她发送了药品链接,而后面开具电子处方单的医生又变成了彭医生。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监管规定。
违规开展互联网首诊
贾小芳的购药经历,还存在一个问题,上述平台提示“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那么所谓的“复诊用户”指什么呢?
眼健为实查询得知,《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也就是说,即使是正规的问诊网上平台,也不得提供首次发病的首诊服务。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若平台对首诊患者给出具体的诊断方案和用药建议,则涉嫌违规。
流鼻血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但上述健康平台中“请选择线下确诊疾病”并非为必选项,为贾小芳解答问题的医生似乎也不关心其有没有进行线下首诊,反倒对推荐药物、开具处方单很积极。
白血病、鼻肿瘤等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引起流鼻血的症状,假设贾小芳真的患有严重疾病,却下单购买了不对症的药物,很可能会贻误病情造成更大的健康隐患。
眼健为实通过贾小芳提供的信息,对上述健康问诊平台所属企业的营业信息及王医生的相关资质,进行了一番查询:
之后,贾小芳便去了北京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做了检查,医生说主要是鼻中隔偏曲引起的出血,注意保持鼻腔环境的湿润即可,可以用一些滴鼻液,无需服用口服药物。”贾小芳向眼健为实说道。
网上问诊,属于诊疗的范围,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在互联网上从事医疗诊疗服务,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且平台还要报请相关机构进行严格审批。患者在网上问诊要注意查看平台及医生的资质,不要病急乱投医。
以上贾小芳的问诊经历也说明了,在正规的网上问诊平台中寻求有资质的执业医生的帮助更靠谱一些。
回复内容过于敷衍、没有接诊却不退款
眼健为实梳理发现,某投诉平台上关于健康问诊的投诉有上千条。“医生回答敷衍,没有得到实质性建议”、“无效沟通,没有解决问题”、“客服推诿不给退款”、“医生长时间不接单也不回复”......从这些投诉来看,不少消费者认为有些问诊平台医生回复敷衍、退款困难,甚至还有未接诊不退款的情况。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回复慢、平台退费难的现象并不合理,违反了提供高质量服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规定。作为互联网医疗平台方,应该提供清晰的服务承诺和规定,包括医生回复时间、退款政策等,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为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对医疗机构、人员、诊疗质控、安全监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实,在监管方面,除了加强对相关规定的实施,还要注意尽快公布合法合规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名单和举报电话,让消费者举报有门路,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
在平台方面,想要更好的发展,线上医疗平台还要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可及性,担负起对所发布信息的审核责任。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也要自觉按照国家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范围进行问诊,不给某些网上问诊平台的超圈服务创造机会。
[2]北京多位三甲医院医生诉至法院:网上有人冒充专家误导患者
[3]线上问诊产生纠纷该如何维权
[4]《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
[5]《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政策解读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2023-08-3118:41:44
下单很方便,处方药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违规开展互联网首诊
回复内容过于敷衍、没有接诊却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