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 第一课 非遗剪纸乐 (暑假的第一课)
暑假时期,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核心小学为就地过年的外来待业人员子女开设非遗剪纸社团,经过线上线下相联合的模式,约请非遗传承人和学校老师为孩子们传授非遗剪纸、木板拓印关系常识,让孩子们感触传统文明魅力,丰盛暑假生存,欢度新年春节。(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资讯网 通信员 谭云俸 摄)
齐齐哈尔非遗之一:崔氏剪纸
非物质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了属于自己文化才会在显得独特有味道。 非物质文化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乐趣,使人们生活变的充实饱满。 在 齐齐哈尔文化 中崔氏剪纸是一个非常富有艺术特色的文化。 崔氏剪纸是黑龙江省的汉族传统美术文化,2008年,经齐齐哈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小组最终评审认定,黑龙江市19项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选入齐齐哈尔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就包括崔氏剪纸。 2013年6月,崔氏剪纸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人物崔玉珍,女,1926年生于山东省临邑县,汉族。 从七八岁时受祖母、母亲的影响开始剪纸,后经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在民间剪纸的技艺和技法上有了发展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 其作品可分为喜庆类、动物类、花草类、人物类四大类数百种,作品中突出表现民间剪纸的对称式、折叠式两大技术方法。 崔玉珍现任中国剪纸学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剪纸群体带头人,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理事,齐齐哈尔市剪纸研究会理事。 多年来,其剪纸作品在国家、省、市剪纸作品展览和大赛中多次获奖。 自1978年开始,她在国内率先将喜庆类剪纸艺术品批量投放市场,远销国外,开拓了商品、剪纸的道路。
属于南京的非遗有哪些?
南京剪纸是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在明代初年已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 特别是喜花和斗香花的剪纸艺术,斗香花是南京独有的刻纸艺术,常用于装饰斗香。 南京剪纸的杰出代表是已故剪纸传人张吉根,同时张方林、马连喜、张林娣等人也是这一艺术形式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9月,《中国剪纸(南京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金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江苏南京,并影响到周边的多个省份。 作为唯一源于中国的传统音乐艺术品种,金陵琴派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南京的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 这项技艺采用木版水墨印刷技术,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 以上只是南京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南京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通过查询南京的官方网站来了解。
哪种民间表演艺术入选了人类非遗
中国剪纸民间表演艺术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剪纸内容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