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被曝在欧洲面临反垄断指控 罚金最高可达440亿元!专家称对AI行业监管和竞争有久远影响 (英伟达官方道歉)
北京期间7月1日(周一)晚间,路透社征引知情人士称,法国监管机构将对英伟达提起反垄断诉讼,这将是世界首家对该公司采取反垄断执行的执法机构。法国此举是继去年9月针对显卡行业突击执法后的又一次性执行,信息人士称,这是在对云计算行业启动更宽泛考查之后启动的。
《每日经济资讯》记者留意到,英伟达并不是近期首个被欧洲关系监管机构“针对”的科技巨头。欧盟监管机构先前对向OpenAI注入的130亿美元投资启动了兼并管理审查,但因证据无余敞开,布鲁塞尔期间6月28日(周五),该机构又方案对该买卖启动更深化的反垄断考查。
彭博社报道中称,欧盟的这些动作凸显出世界监管机构对大型科技公司应用其在新技术畛域的主导位置感到不安。美国IT钻研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初级钻研总监高峰在接受《每日经济资讯》记者采访时示意,不论是上一轮互联网浪潮,还是当下的AI热潮,欧洲都缺少在世界有竞争力的关系企业,所以只能采取反垄断或许其他一些手腕,等于变相的税收。
依据规则,假设英伟达违犯了法国反垄断规则,或许会被处以相当于世界年营业额10%的罚款。华通证券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张凌博士以为,短期内,市场关于英伟达在反垄断方面的停顿影响会逐渐被消化,但其关于未来AI行业如何监管、行业外部如何竞争,或许会有更为久远的影响。
英伟达在法面临反垄断起诉
罚金最高可达440亿元
外地期间7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法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方案指控英伟达涉嫌存在反竞争行为。
在上周五公布的报告中,法国监管机构明白提到了芯片供应商滥用市场主导位置的危险。同时报告还对AI行业适度依赖英伟达编程工具CUDA示意担心,并对英伟达最近投资AI云服务提供商(例如CoreWeave)表白了不满。
关于路透社最新的报道,法国监管机构和英伟达均拒绝置评。
关于为何英伟达的首个反垄断指控来自法国,华通证券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张凌博士在接受《每日经济资讯》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其实市场普遍预期各家监管机构会对英伟达采取执行,只是详细的监管指控首先来自于法国而已。这是由于欧盟乃至法国关于反垄断的监控阈值和行为监管相较其他国度和地域更为严厉所致。
据张凌博士引见,欧洲企业横向市场份额安保阈值是10%,纵向为15%,同时严厉管理有或许影响市场竞争的企业并购行为。英伟达在AI畛域的市场份额和运营行为显然曾经远超理论行业的垄断规范,进入指控和考查过程是预期之中。
随着ChatGPT的公布,英伟达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智能(AI)和计算机显卡制作商,其芯片需求暴增。依据2024年1月29日的数据,英伟达在世界AI芯片市场的市占率估量到达了90%,创下新高。同时,钻研机构预测,英伟达2024年的AI GPU销量将到达150万~200万个,较2023年增长近三倍。
依据规则,假设英伟达违犯了法国反垄断规则,或许会被处以相当于世界年营业额10%的罚款。依照英伟达2024财年营收计算,罚款金额最高可达6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2.63亿元)。假设违犯规则的行为继续超越1年,还或许被制止在欧盟市场运营。不过,英伟达可以经过协商等模式来防止处分。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法国监管机构开出的最大罚单是在2020年,罚款为12.4亿欧元(13.3亿美元)。其中,11亿欧元是对苹果公司的罚款,其他局部则是针对苹果两家分销商的罚款。
实践上,法国反垄断监管机构不时在考查英伟达在AI解决器畛域的关键作用、定价政策、芯片充足及其对多少钱的影响,并采访了市场介入者。去年11月,法国财长布鲁诺·勒梅尔就曾示意,英伟达的主导位置造成国度间“不对等加剧”,并克服了偏心竞争。
《每日经济资讯》记者留意到,去年9月,法国反垄断执法人员突击搜寻了一家涉嫌在显卡畛域有反竞争行为的企业的办公室,只管过后并未明白指出被查的是英伟达,但英伟达起初抵赖法国正在审查其商业行为。往年2月份,英伟达在一份文件中示意,美国、欧盟和英国的官员也在审查其业务。公司称,“由于咱们在AI关系市场的位置,造成世界监管机构对咱们业务的关注有所参与。”
美国IT钻研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初级钻研总监高峰在接受《每日经济资讯》记者采访时示意,欧洲监管机构近期针对科技公司的反垄断指控属于比拟经常出现的行为,互联网和顶尖科技行业确实容易发生强人恒强的现象,目前AI芯片英伟达基本是一家独大。
“这里有欧洲自身的考量,理论可以采取贸易包全,就是允许自身关系企业的模式。然而,不论是上一轮互联网浪潮,还是当下的AI热潮,欧洲都缺少在世界有竞争力的关系企业,所以只能采取反垄断或许其他一些手腕,等于变相的税收。欧洲须要AI这些技术,但自身又没无关系产业,因此近些年不时对美国的互联网或许科技公司以各种名义罚款。”高峰对记者指出。
微软、OpenAI、谷歌等均在欧盟面临相似审查
《每日经济资讯》记者留意到,对英伟达的指控并不是欧洲反垄断监管机构近期的首例针对世界科技巨头的指控。
据彭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欧盟反垄断机构日前示意,预备从新扫视微软与OpenAI的协作,并对谷歌与三星在AI畛域的买卖寻求更多监管审查。
欧盟竞争事务担任人玛格丽特·维斯塔格示意,预备就OpenAI独家经常使用微软云技术的排他性协定向竞争对手启动征询。往年3月,她向微软、谷歌、Meta以及其他达成AI协作的大型科技公司发送了考查询卷。“咱们曾经审查了回复,如今正在发送后续恳求,以失掉无关微软和OpenAI之间协定的更多信息,以判别某些排他性条款能否或许对竞争对手发生不利影响。”
微软示意,公司随时预备回应欧盟委员会或许提出的任何进一步疑问。据媒体报道,作为OpenAI的重要投资方,微软自2019年双方开局协作以来已投资至少130亿美元。特意是在OpenAI去年11月的严重人事变化之后,微软在董事会中取得了观察员席位。依据微软与OpenAI的协定,微软将为OpenAI提供云计算和AI工具允许,而OpenAI则将经常使用微软的Azure云计算平台来训练其AI模型。
欧盟的这些动作凸显了世界监管机构对大型科技公司应用其在新技术畛域的主导位置感到不安。专家指出,在欧盟对科技巨头监管全体趋严的背景下,假设欧盟再像此前推出《数字市场法案》(DMA)那样,制订出相似“数字守门人工作”的新规,或许会对大公司的投资和并购施加更多限度。往年3月落地的DMA是欧盟针对科技巨头公布的反垄断动作之一,旨在明白数字服务提供者责任,遏制大型网络平台恶性竞争行为。
不过,和其他科技类企业面临的反垄断考查相比,张凌博士对记者提到,此次针对英伟达的指控还是有几点值得留意:第一,理论反垄断考查都会有相当长的取证、指控辩护、协商等过程,因此,此次指控的后续进程还会继续很久;第二,英伟达在AI畛域的垄断位置,行业公认是同其在技术方面的上游位置和暴跌的市场需求无关,其在市场行为方面的不公正行为可被指摘的并不太多。
基于此,张凌以为,短期内,市场关于英伟达在反垄断方面的停顿影响会逐渐被消化,但其关于未来AI行业如何监管、行业外部如何竞争,或许会有更为久远的影响。
而高峰对记者强调,相似事情(指反垄断指控)对大公司影响有限,这些大公司很容易转嫁老本给生产者或许购置的企业,由于其产品属于刚需。
此外,针对技术人才正在向科技巨头集中的现象,维斯塔格示意,她正在钻研所谓的“收买-招聘”行为,即一家公司收买另一家公司重要是为了取得其人才和团队。例如,微软往年3月斥资6.5亿美元收买了初创公司Inflection,从而可以经常使用Inflection的模型并聘用其大局部员工。“假设这些做法最终造成企业集中,咱们将确保它们不会违犯咱们的兼并管理规则。”
人工智能产业将寻求哪三方面的突破?
未来将扎实推进理论发展,加强新技术整合能力
如今,“智能+”社会已步步临近,社会各界也正积极勾勒未来社会图景。 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动作不断,在基础技术、应用领域方面都有诸多突破,可以总结为三点:基础研究能力强、跨界创新密集、人才红利持续发挥。
我国在深度学习、识别技术等领域实力突出,在人工智能市场应用层面走在世界前列。 但在基础技术、产业链跨界协同、核心人才培养方面则存有短板。 业内专家呼吁,未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和学界应重点关注以上三项弱点,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同时,补足短板,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础层研究成人工智能“硬指标”
人工智能研究可以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美国在技术难度大、技术带动效应强的基础层方面,不断取得研究以及实践进展;而中国在基础层方面能力稍弱,在技术层和应用层发力更多。
基础层主要指处理器、芯片等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能力;技术层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平台等通用技术;应用层是指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实际应用主体。
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使得美国大公司纷纷进军基础层的研究。 以芯片为例,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英伟达推出了世界首款120万亿次级处理器Volta V100 GPU,可以将机器学习指令传达的效率从几周的时间缩短至几个小时,帮助客户更加快速地迭代并优化各自产品的上市时间。 过去3年中,英伟达为深度学习提供了10倍的性能加速,被评论界称为“摩尔定律的平方”,保持目前的性能提升速率,到2025年,GPU将可实现比CPU快1000倍的性能。
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等最初并不研发芯片的公司,也开始发力芯片和处理器,这使得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基础层研究地位进一步增强。 微软公司公布了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项目,展示了一款专门为微软增强现实眼镜HoloLens打造的新型芯片。 谷歌已于2016年宣布了其深度学习芯片的研发,并声称,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爆发,高性能处理器TPU已为公司省下了打造15个新数据中心的成本。 谷歌同时在与生物公司合作开发高效计算DNA信息的芯片。 2017年4月,苹果公司宣布苹果将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芯片,进一步掌握产业链主导权。 消息一出,苹果芯片供应商英国公司Imagination的股价应声暴跌。
但是,中国在芯片基础研发领域仍然落后于美国企业,对进口芯片的需求居高不下。
从事计算机视觉识别的中国公司“旷视科技”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谢忆楠表示,在图像识别领域,公司同时应用英伟达和英特尔的芯片,目前还没有国产芯片能够完全取而代之。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也承认,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原创理论创新、基础人工智能研发能力还不太够。 中国学者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余凯表示,在PC电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错失了如操作系统等基础平台性技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迎头赶上。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资金投入相对有限且分散,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占据,很大程度上以依托进口零部件和本体组装、集成为主营业务,虽有一定突破但基本上是被动地、跟随式发展,难以获得产业发展主动权。
计算机学家、图灵奖唯一的华人得主姚期智表示,中国想在2030年实现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首先要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的问题。 中国在下一波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有知识产权的成果,而不是追赶别人发明的科技。
跨界融合创新为智能生态“必修课”
未来人工智能领域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和产品,而是一个整合的“生态系统”。 数字技术将结合神经研究等医学领域、自动化机械臂等工业领域共同组成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
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机器人一方面会以“软件”形式融入社会,如自动翻译、图像识别等。 另一方面也将通过集成“硬件”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如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正是在这种“共识”的指引下,“不务正业”几乎成为美国人工智能巨头都在做的事,从IBM、苹果,到谷歌、脸书、英伟达,所有的人工智能巨头都在尝试软件、硬件、应用场景的联通,不再单一专注于自己的传统业务,而是着眼布局未来。 2016年9月,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IBM更是组成人工智能联盟,大有形成合力、制定行业标准之意。
目前,谷歌的跨界非常广泛,跨越了芯片、机器学习平台、软件、云计算等各个领域。 其人工智能学习系统TensorFlow目前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智能软件平台。 研发芯片起家的高通,也推出了自己的摄像头Spectra Module,旨在优化VR、AR的效果。 最近,这一摄像头又添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深度检测和生物认证,用户可以通过虹膜扫描来解锁认证。
IBM中国研究院认知交互技术总监秦勇表示,IBM打造人工智能平台,最终目的就是形成生态圈,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比如IBM的WDC(Watson Developer Cloud),已经有很多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公布出来,比如知识图谱、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性格分析、对话管理等等。 在教育领域和芝麻街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小孩,用游戏的方式来做辅助学习。 这一平台还和美敦力(Medtronic)合作,提前两三小时就可以准确预测一个人的血糖指标。
英伟达不仅有芯片,还发布了高效的深度学习软件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的服务,其客户涵盖汽车、虚拟现实、图像识别、基因分析等各领域。 电商起家的亚马逊,凭借其深度学习能力,崛起成为人工智能的巨头。 去年,其发布的三大人工智能技术(图像识别、自动语音发音、语音互动)广受欢迎,中国的社群电商软件“小红书”就利用了亚马逊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人脸识别痘痘的功能。
除以技术优势加速全链条布局外,国外巨头凭借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在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占据制高点,也有部分巨头在我国建立产业基地,抢占中国市场。 如微软收购位于多伦多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Maluuba,谷歌收购数据科学公司Kaggle。 库卡也宣布建设中国二期厂房,继续扩大产能。
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跨界互动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存在短期套利思维。 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到产品的跨越非常之困难。 不同于硅谷技术公司的“一呼百应、迅速抱团”,中国企业之间的“门户之见”较深,产业链倾向于为了短期利益,维护已有的客户链条,而不会积极拥抱新产品,这使得一项技术需要投产时,找生产商就十分困难,更别提以后的推广、应用了。
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认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风险基金来主导基础研究型公司,这对正常的创新过程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特定阶段确实需要一些特殊的措施,但无论如何要给有能力、愿意做研究的人一个安静的空间,这才是科研创新真正的源头。
王飞跃认为,很多人蜂拥而至进入智能行业,其中不乏“语言创新”、炒作概念的PPT公司,好多核心硬件还要从外国进口,企业技术能力“配不上”它的名字,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建议,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新技术之间的整合能力,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 既要围绕智慧工厂、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开展细分领域示范工程,也要打造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脊梁柱”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依赖高素质的人才。 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过去几十年来高校、科研院所没有停止过的探索,美国从而成为世界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输出地。 而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则较为稀缺。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从企业人数分布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名;中国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名,约为美国的50%。 分领域来看,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13.8倍,美国人,中国1300人。 中国在技术层领域的企业人数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仅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稍多,为6400人,是美国同领域人数的3倍。
根据全球职场社交平台“领英”的数据,7成美国人工智能人才从业10年以上,而中国仅有4成相关人才有这样的从业经验。 报告分析,这源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比美国晚,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差距。
中国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而美国是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地,基本上大院校都有人工智能专业和研究方向。 根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国大学,这些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科技企业输送人才。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人才匮乏,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年薪水涨船高。 博士毕业进入企业,起薪或可高达百万元,“否则根本留不住人”。 而且,即便这样的人也很难“上手就用”,都要在公司经过数月至一年的专业培训。
目前,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从论文发表数量来看,华人作者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 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从2014年开始超越美国。 专家认为,人才培养是“智能+”发展的关键,而且,人才培养要与重点项目相结合,真正做到核心人才本土化、核心项目自主化。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建议,应建立机器人行业亟须的多层次、多类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同时,建立培养标准体系,运用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制度加深与汽车、电子、化工、消防等相关行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
国务院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伴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我国有望吸引更多人才来华从事人工智能行业。
在面向2030年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的战略性部署中,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认为,要想让机器人渗透到人们生活,真正实现智能社会,一定要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建立知识库、大数据库、面向各类具体问题的智能系统等。 “这不仅要有技术,还涉及整个社会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等。 ”业内人士呼吁,要加快机器人向各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协调、跨界融合、共创分享,营造有利于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
瑞银研究报告显示:至2030年AI每年将为亚洲贡献经济价值高达1.8万亿至3.0万亿美元,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这些行业加起来,相当于目前亚洲GDP的三分之二。
据统计,2000至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累计增长1477家,融资规模达27.6亿美元。 其中,2014至2016年三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这三年里新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累计总数的55.38%。 另据艾瑞咨询公开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
面对优势,还需戒骄戒躁;面对补足,还需踏实补强;我国应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争当“弄潮儿”。
未来已来,当时代的钟声缓缓敲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必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变革中、在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征程中加速前进。
Arm创始人连夜向英首相“呼救” 英伟达400亿收购案前途未卜
美国当地时间9月13日,英伟达正式发布官方声明称,将以高达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银集团旗下英国芯片制造商Arm公司(不包括Arm的IoT服务)。
这次的收购不仅是世界芯片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还是今年迄今为止最大的收购交易之一。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向软银公司支付价值215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以及120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签约时即刻支付的20亿美元。
两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如果Arm未来的业绩表现达到特定目标,软银还可能获得额外的50亿美元现金或股票,并将保留新实体的10%股份。 另外在收购之后,英伟达还将向Arm员工发行15亿美元的股本。
作为目前全球市值前三的芯片公司与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设计厂,英伟达与Arm两巨头的结合,无疑将使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重大变局。
软银脱手ARM?成就强强联合
1978年,ARM公司在英国剑桥创立,作为一家独立的处理器公司,主要从事低费用、低功耗、高性能的芯片研发工作,并以设计ARM处理器架构闻名于世。 值得注意的是,ARM并不制造芯片,而是将其技术知识产权授权给世界上众多著名的半导体厂。
尤其是手机领域,ARM芯片名声大噪。 每年约有数十亿块新产芯片需要获得其授权。 比如华为的麒麟芯片就是基于ARM的核心架构修改再委托晶圆厂商进行生产。
除此之外,ARM也一直致力于将其芯片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如今,该公司已经进入了新的成长型市场,如PC领域,今年,苹果公司宣布在其标志性的Mac产品线上开始全面采用ARM处理器。
2016年7月,软银曾以243亿英镑(约合32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这家公司。 这笔收购在当时被称为软银最大胆且收购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但好景不长,由于对Uber和WeWork的投资皆以失利告终,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软银在亏损数十亿美元后陷入了现金危机,此后软银方面一直在进行战略收缩。 为了缓解现金压力,无奈对部分业务和股份作出售处理,这其中也包括他拥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和无线运营商T-Mobile美国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四月份,就有消息爆料软银集团已经委托了高盛开始为Arm寻找合适的买家。 有传闻称高盛曾与苹果、三星等行业巨擘接触,不过均遭到了回绝。 并且,最初软银董事长兼社长孙正义最开始对Arm的预期交易价是520亿美元,最终在分离IoT部门以及多轮谈判后,价格最终定在400亿美元。
从目前的结果看来,只有“老黄”的英伟达走到了最后。
老黄,就是黄仁勋,63年出生于台南,72年移民美国,毕业于斯坦佛,1993年一手创立英伟达Nvidia并担任CEO。
近年来,英伟达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其市值一路走高,并于不久前以300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市值前三高的芯片制造商。
作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生产商以及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厂商,英伟达却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该该公司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视、IoT等领域几乎没有份额。 而Arm恰好把握着移动端的绝对话语权,所以直接收购Arm,其实是英伟达填补自身业务空白的最佳捷径。
一旦并购成功,英伟达将集齐显卡/AI、网络、CPU,彻底完成芯片设计与生产的整合,并将领先的AI计算平台与Arm的生态系统完美结合在一起,正如其在官方推特所说的那样:创建一个AI时代的顶级计算公司。 黄仁勋也因此有望成为全球芯片行业的绝对主宰者。
触发同行强烈反对
但是,这两者的结合,在全球芯片行业引发了强烈担忧和反对。
主要是Arm作为全球大多数半导体行业的设计和知识产权供应商,曾将其技术授权给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电子等客户,而这些公司与英伟达之间却存在着水火不容的竞争关系。
事实上,Arm基于其技术出售的1600亿枚芯片早已衍生成一个庞大的设备生态系统,牵扯的范围实在过于广大。
外界担心,一旦被英伟达收之麾下,一直秉持开放理念的Arm将会受到牵制,加上地缘政治形势日渐紧张,将会全球相关企业受到影响。
“被英伟达收购将对Arm及其生态系统有害,独立性对于Arm的持续成功至关重要,一旦这受到损害,其价值就会开始受到侵蚀。 ”市场研究机构CCSInsight的美洲研究副总裁杰夫-布拉伯(GeoffBlaber)表示。
对中国的芯片企业而言,这次的收购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相当于扼住了所有移动终端芯片厂商的脖子。 ”国内不少移动通信芯片企业表示。
尽管英伟达一再承诺,收购完成后,Arm依然留在英国的总部(该总部不受美国出口管制法的约束),而且Arm还会继续维持之前的开放许可授权的商业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 英伟达将通过Arm的硅谷合作伙伴网络,通过授权英伟达的一些设计,包括其GPU技术,让Arm的合作伙伴同时受益于两家公司的产品,包括英伟达的众多创新产品。
但这一说法并不能让业界信服。
韩国芯片行业的部分高管和专家甚至担忧,英伟达对Arm的收购有可能加剧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未来技术方面与三星、高通和其他公司的竞争,同时也引起人们对Arm可能会提高竞争对手的许可费的担忧。
“此举标志着英伟达试图进一步深耕汽车芯片市场,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即将起飞,三星和高通是主要的推动者。 而英伟达收购Arm意味着“汽车处理器芯片市场将出现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韩国半导体与显示技术学会会长ParkJea-gun表示。
Arm联合创始人连夜向英首相“求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连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Hauser都加入了“唱衰”收购的阵营。 早前,他就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将Arm卖给Nvidia将会是一个行业灾难。 而在今天这项交易正式官宣之后,他直接发表了一个公开信,要求政府“救救”Arm,声称首相如果对此事不作为,就将成为“那个将英国变成美国附庸国的人”。
以下是公开信译文:
尊敬的首相,
作为arm的创始人之一,我非常关注Arm出售给英伟达这个交易,而这封信则是我在剑桥的同事和英国的金融和电子产业的人共同签署的。
首先,我们担心成千上万名Arm员工在剑桥的工作受到影响。 当总部迁往美国时,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英国失去工作机会和影响力,正如卡夫(Kraft)当初收购吉百利(Cadbury)时所看到的那样。
其次,将Arm出售给Nvidia将破坏Arm的商业模式的根本,该模式原本可以被称为半导体行业的“瑞士”,与500多家被许可人以平等的方式交易。 他们大多数是Nvidia的竞争对手,当中有不少英国公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国家经济主权的问题。
Arm是英国仅存的领先技术公司,Arm在手机微处理器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它的市场份额超过95%。 英国受到谷歌,Facebook,亚马逊,Netflix,苹果等公司在美国技术领域的统治。 由于美国总统在与中国的贸易战将技术优势“武器化”,因此除非英国拥有自己的讨价还价武器,否则英国将成为附带受害者。 Arm为苹果,三星,索尼,华为以及几乎世界上所有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提供动力,因此可以对他们施加影响。
将Arm出售给Nvidia意味着,Arm将受到美国CFIUS法规的约束。 英国电子行业有数百家公司,雇用数以万计的人在其产品中使用ARM。 其中许多产品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那就意味着他们都必须遵守美国CFIUS法规。
这使英国处于令人难以置信的立场,即关于允许Arm出售给谁的决定权将在白宫而不是唐宁街。 主权曾经主要是一个地理问题,但是现在经济主权同样重要。 将英国最强大的贸易武器交还给美国正在使英国成为美国的附庸国。
为此我们认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完成这笔交易。且它们都必须具有法律约束力,否则将无用:
1、剑桥的工作保障。
2、Nvidia不得享有比其他Arm客户更优惠的待遇。
3、英国必须获得美国CFIUS法规的豁免,以确保英国公司不受限制地使用我们自己的微处理器技术。
出售给Nvidia的Arm的自然选择是将Arm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并再次使其成为英国拥有的公司,并拥有黄金股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由于您已经花了5亿英镑帮助OneWeb走出第11章,对于英国来说,这并不像Arm那么重要,因此您可以花12亿英镑作为主要投资者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IPO。 首次公开募股一直是软银宣布获得流动性资金的途径。
如果您不为国家利益而进行此项交易,历史将不把你看作将英国带出欧洲的人,而是那个将英国变成美国附庸国的人。
HermannHauser博士敬上
据悉,因涉及利益方众多,这项交易将面临严格的审查,需要经过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批准,预计监管审批需要18个月的时间。
各国政府、反垄断部门、业界竞争者再加上Arm联合创始人都将成为这笔巨额交易前路的重重阻力。 看来,老黄要一统芯片江湖,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