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亚略特的生物识别 掘金 往事 年 (亚略特怎么样)
前些年有一个很火的段子:网络时代如何证明你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得以解决,你只需要在摄像头前睁睁眼、或是动动手指头进行指纹验证,就能证明“你就是你”。
这背后的原因,是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所谓生物识别,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指纹、人脸、声音等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技术。
实际上,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远程验证、刷脸支付、手机解锁、银行转账等等,已经不是新鲜事。
人们能享受便利生活的背后,是一家又一家生物识别企业的努力。
在这些公司中,亚略特稍显特别: 以生物识别命名,是国内最早做生物识别的企业之一,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能够承接国家级项目的行业巨头。
这显然是一家有故事的公司。
一家“小”公司
2004年,亚略特在深圳悄然成立。
这家最早以生物识别命名的公司,在进行工商登记时,却被划分到“生物医药”类别。
彼时,生物识别还是一个新潮的概念。多数人的认知还局限在指纹识别方面,像指静脉、人脸识别等技术由于算力、一致性、成本高昂等原因没有被市场认可,只在数据安全等小范围内得到应用。
这一幕与几年后的AI市场很相似: 最早的一批公司出现,但由于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知较为窄化,应用场景少,导致商业化落地规模无法扩张。 许多公司都还只是“无名之辈”,亚略特就是其中之一。
时至今日,借助整个人工智能市场蓬勃的发展的东风,生物识别也从最初的小范围应用,拓展到消费电子、工业、商业、政务等多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企业经营、政务管理的刚需。
在这近20年时间里,生物识别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生物识别以指纹识别为主,大部分技术运用在考勤、门禁等产品,以及银行、公安、信息安全等行业领域,市场规模有限。
受益于消费类电子,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开始大规模采用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国家层面要求居民身份证采集指纹信息,作为用户身份验证的手段;整个生物识别技术的得到了市场认可。各厂商加大技术投入,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链。
资本的助推和基础 能力的崛起,促进了良性竞争和巨额研发投入,使得生物识别技术在算法、算力、应用能力以及产品的性价比上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等消费类电子的进一步智能化迭代,企业经营、政务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为生物识别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充分生长的土壤。 市场对于生物识别技术不再是简单的认可,而到了主动挖掘需求的阶段。
作为行业的一员,亚略特亲历了生物识别从起步到繁荣的过程,自身也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能够服务政府项目和多数头部企业的“老牌企业”,经历了一段“升级打怪”的发展过程。
“老兽”是怎样练成的?
“别人当独角兽,我们已经是‘老兽’了。”亚略特CEO 邵宇在第四届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说道。
相较于近十年来成立的多数AI企业,2004年就诞生的亚略特确实可以称自己为“老兽”,更重要的是,亚略特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已实现持续盈利的能力。当AI公司还在为技术变现而发愁时,亚略特已经实现盈利。
如今的亚略特,通过指纹、人脸、虹膜、情绪等多模态生物识别核心技术赋能行业,业务涵盖消费、教育、政务、金融等多个场景。
但其实,亚略特最初是做信息安全的。
2004年成立伊始,亚略特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计算机登录及文件保护系统”,重新定义了时下流行的强身份认证技术标准,增强了计算机及数据的安全与保护能力。
2007年,亚略特又推出了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脑外设产品及内嵌解决方案,陆续集成到了多家的 IT 大厂的主设备上,仍然是以信息安全为主。
2008年前后,亚略特迎来了第一个关键节点。
一方面,消费类电子开始大规模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市场,给生物识别企业提供了生长空间。
另一方面,亚略特在与当时优秀的IT头部厂商合作期间, 学习了先进的产品管理理念和流程质量的控制体系, 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供应链,从而为生物识别领域“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的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2011年,国家居民身份证修改法案通过,居民在办理身份证时要采集指纹信息,亚略特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资质认证,在合作伙伴的协助下亚略特的产品和技术在全国近60%的派出所被使用。
国家和市场的双重认可,也带来资方对生物识别企业的关注。然而和多数AI 公司不同,亚略特仅通过自身的发展来获取利润,进行再生产。
这也是亚略特自称为“老兽”的底气:依托自身造血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时间步入到2013年,对于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对于亚略特而言,也是第二个发展的关键点。
“这一年,人脸识别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市场上迅速形成了识别万物的需求浪潮,许多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 亚略特副总裁王家驹表示。
同年,亚略特开始承建国家级重点项目,比如移民管理局、外交部的生物识别引擎;而在此之外,亚略特还成立了“智造工厂”。
成立“智造工厂”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智造工厂的成立,实现了亚略特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落地,在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上实现可控。这一策略后来被验证为是正确的,亚略特已经形成了产品的大规模落地销售。”
2013年至今,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各行各业掀起智能化浪潮,亚略特在赋能行业的同时,也发展成为一家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与服务于一体的AI企业,提供从生物识别芯片、算法、终端到平台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17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亚略特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首先是顺应时代变化,推出紧跟市场需求的产品;其次是判断形势,提前布局;最后是以技术为核心、产品为载体,场景为约束条件,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痛点。
那么,如今的亚略特,又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3个案例看清亚略特的能力
前面提到,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多个行业得到应用,但不同的应用场景带来对技术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亚略特具备哪些能力?
王家驹向AI 掘金志展示了三个案例。
2018年11月1日,外交部正式在英国发放了第一张带有生物特征信息的签证,标志着我国对于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开始实行采集生物特征信息。
亚略特作为该项目的一期建设成员之一,提供了核心的生物识别引擎技术。
亚略特通过自研的算法、比对策略、去重等技术,为出入境管理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
作为国家教育考试五大标准系统之一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首先要在封闭的生物识别特征库中对上千万考生进行逐一对应,做到零误差;并且对于系统的速度、准确性和高可靠性要远远高于一般的“开集”人脸系统,避免后者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
其次,要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考务处理,如每年高考都会出现考生身份证过期、准考证丢失等现象,这一难题如今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解决,考生可通过刷脸、刷指纹进行身份确认,进入考场。
最后,考场在配备智能考务终端以后,要考虑在考场的的环境下保证设备中数据的安全、突发状况的及时处理、指挥交互等实际要求。
截止到2021年,亚略特的考务终端已累计为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近千万的考生提供服务。
该系统正在教育领域落地。
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观测,分析学生的心理的倾向,为学校的心理老师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及时给予心理辅导,避免抑郁症、焦虑症因察觉晚而带来不良后果。
“这套系统于2018年投入研发、2020年开始落地,是亚略特为实现人工智能从感知到认知的尝试。”王家驹表示。
这三个案例表明亚略特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落地能力,具体表现为:以生物识别技术为核心,加持其他各类AI技术,结合实际场景,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除此之外,亚略特还发力“云、边、端、安”,通过云边端的协同,加入自身做安全的基因,从基础能力方面给客户及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做行业的赋能者
亚略特并不高调,但很多公司的产品及方案上都用到了它的技术。亚略特通过对场景需求的理解为行业提供完备的、可以落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发出针对性的行业核心方案作为中台,便于合作伙伴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智能化应用的集成,用最小的成本完成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你要做场景,就要熟悉具体的业务、客户的需求,并且需求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就难以落地。”
在生物识别技术被应用到千行百业的背景下,针对一个个场景去做技术研发和产品,会面临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企等问题,并且商业化落地难,因而不具备可行性。
“亚略特的定位是‘生物识别技术提供商’,通过六位一体的能力,与行业客户的合作,来共同解决需求痛点。”
掘金志了解到,这六位一体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芯片、算法、应用、平台、制造和服务六个方面。
而对于生物识别未来的发展趋势,亚略特认为,市场会更加注重技术的落地。这主要表现为 “软硬结合更加紧密,产品从感知到认知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亚略特未来的重点也将集中在三个方向。
即提前3到5年预判市场的发展走向,以生物识别为边界,进行投入。市场规模的大小并不会影响技术的研发和产品落地。
作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情感计算是认知智能阶段重要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因此亚略特再一次提前布局。
未来,亚略特将继续以“生物识别技术核心供应商”的定位为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云、边、端、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