垸区严重被淹 华容洞庭湖决堤前后卫星图对比 (湖南被淹)
7月5日下午,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团北村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出现决口,形成垸区被淹,造成屋宇损坏和人员自愿转移,形成严重经济财富损失。
7月6日,中国资源卫星运行核心微信群众号发文引见,为把握受灾区域实时状况,该核心紧急调度在轨卫星,经过展开卫星综合兼顾、测控资源协和谐成像指令修正,迅速布置高分三号02星、高分三号03星、高分一号卫星、高分四号卫星对灾区启动观测。截至2024年7月6日,已布置卫星成像5次,失掉灾后数据5景,第一期间提供应部委关系单位,及时提供灾情状况消息。
此次,中国资源卫星运行核心发布了岳阳市华容县及周边受灾前后高分三号卫星、高分四号卫星图像对比图,可以看出外地严重被淹。
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洪涝灾前高分三号03星图像(2024年7月4日采集)
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洪涝灾后高分三号02星图像(2024年7月5日采集)
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洪涝灾后高分四号卫星图像(2024年7月6日采集)
点击进入专题: 湖南华容洞庭湖决堤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
洞庭湖旱灾致大量鱼类被困死亡 卫星图上洞庭湖“瘦成一道闪电”
天气网讯,今夏,南方在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下出现严重干旱灾害。 那么,到底此次干旱有多严重呢?据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正经历自1961年以来的罕见干旱,其中,卫星图上洞庭湖已经“瘦成一道闪电”!更令人难过的是,洞庭湖旱灾致大量鱼类被困死亡!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具体情况。 洞庭湖旱灾致大量鱼类被困死亡洞庭湖干旱今年的高温是在是太严重了,四川罕见缺电,洞庭湖等严重干旱,这都让人不敢相信。 长江流域自1961年以来的罕见干旱,却让壮美的洞庭湖在短短一个月内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水位骤降,水域面积剧减,鱼类死亡,河床变成青青草原……8月19日至21日,有媒体记者驱车数百公里,沿洞庭湖沿岸实地探访。 在岳阳楼附近的洞庭湖岸边,湖水已经退至距离堤岸百米远,露出大片的岸滩,三三两两的市民行走在滩上,吹着习习微风。 洞庭湖大堤上的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街道永城村防汛点周围,是东洞庭湖的核心区域。 以前,这里本该是一望无垠的水域,如今却成了大片的青青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际。 附近居民肖爹爹对此深感意外。 67岁的他从小在洞庭湖边长大,小时候常在湖中戏水摸鱼,长大后曾多年从事洞庭湖防汛工作。 他说,这是自己数十年来第一次见到洞庭湖在8月份变成现在的样子。 往年的此时,这里的水位要比现在高出至少5米。 干旱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洞庭湖水体面积8月18日水体面积约为548平方公里,较2022年7月1日水体面积减少约66%。 从卫星图上看,洞庭湖已“瘦成一道闪电”。 武汉高校一名从事鱼类生态学研究的教授介绍,洞庭湖今年遭遇极端干旱天气,鱼类的大量死亡会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较大的干扰。 不过,这种负面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可以得到逐步恢复。 南方雨水什么时候到来?预计25-26日,广东、广西、贵州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27-31日,甘肃中东部、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和西部、河南、苏皖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关于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 地跨湖南、湖北2省5个地(市)、18个县、15个国营农场。 北有荆南四口:松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已堵塞)四口分泄长江洪水,每年汛期分泄长江洪水量50%以上;南有湘、资、沅、澧四水灌注,从城陵矶出流长江,是一典型的吞吐调蓄性湖泊。 洞庭湖水系由面积2691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和入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条河流和直接入湖的汨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组成。 水系来水经湖南省城陵矶注入长江。 流域面积26.28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 其中:湖南省境20.48万平方公里,占78%;贵州省境3.04万平方公里,占11.6%;其余10.4%属桂、川、鄂、赣、粤诸省(区)。 洞庭湖水系指最终汇入洞庭湖的各水网系统,包括洞庭湖平原各河网水道和湘江、资江、澧水和沅江等长江一级支流。 相关推荐深圳台风网台风路径实时发布 9号台风会在深圳登陆吗第9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云图 “马鞍”最新高清卫星云图追踪汇总今年第10号台风蝎虎生成 台风蝎虎对我国有影响吗双台风生成最新路径图发布 双台风出现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台风马鞍最新消息发布今天 第9号台风将影响广东广西等地有暴雨2022年台风最新消息发布 台风马鞍明日将登陆我国广东沿海今北京晴好最高气温28℃ 明山区有雷雨气温还降
洞庭湖泥沙淤积
12.3.1 泥沙淤积速率与洲土扩展速度
洞庭湖泥沙淤积速率是惊人的。 入湖泥沙主要来自于长江“三口”(1958年之前为“四口”)、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与新墙河区间水系。 据统计,多年平均入湖泥沙万t/a,其中长江三口为万t/a,占82.3%;“四水”及区间二尾闾为3417万t/a,占17.7%。 经城陵矶输出的泥沙为4958万t/a,仅占入湖总量的25.7%,其余均淤积于湖盆。 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最直观的表现是同水位条件下洲土面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强、时效性好等特点,因此利用不同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准确地查明不同水位时的洲土分布面积。
(一)遥感信息源
由于进行泥沙淤积遥感调查时主要依据卫星图像上反映的洲土分布面积,而洲土分布面积与水位高程息息相关,亦即不同的水位高程对应不同的洲土分布面积。 因此,选择遥感信息源时,充分考虑了水位情况。
根据水位高程选择卫星数据的时相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这首先是由于卫星在运行中受云雨等天气因素影响,获取的卫星数据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满足质量要求;其次,根据水位选择时相时,仅有的一些质量较好的卫星数据又由于水位难以满足要求而不能全部应用。 这样就很难在同一个水文周期年获得不同水位的全部卫星数据。 实际遥感图像的时相选择中,20世纪70年代卫星数据跨了4年,90年代卫星数据跨了6年。 70年代选择的是1976~1979年8个不同水位时相的MSS卫星数据,对应城陵矶水位为19.61~28.91 m。 90年代选择的是1993~1998年10个不同水位时相的TM卫星数据,对应城陵矶水位为19.10~31.69 m。 MSS图像一个景区包括了洞庭湖区全部。 在TM图像上,洞庭湖区横跨东部的123~40景区和西部的124~40景区。 东部的东洞庭湖与西部的目平湖在东西两景区内各自保持完整,但中部的南洞庭湖被分割开了。 调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南洞庭湖东西两部分不同时相与不同水位这一客观情况,南洞庭湖东部占55.8%,西部占44.2%。 在南洞庭湖与三湖面积统计时,将水位较接近的东西两部分面积相加,再加权计算其对应水位所对应的面积。
(二)洲土分布遥感调查
遥感图像显示,洞庭湖是一个被大堤或自然岸线围限的封闭区间。这个封闭区间的面积是固定不变的,无论是70年代还是90年代,三湖的面积均为一个常数(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调查表明,东洞庭湖湖盆面积1288.9 km ,南洞庭湖907.2 km ,目平湖314.5 km ),其构成地物水体与洲土的面积随水位的不同而变化,它们的面积之和即湖盆面积。洲土是泥沙淤积的产物,除白泥洲外还包括芦苇和湖草。
卫星图像的解译主要依据影像色调和几何形态两个基本要素。 洲土在卫星图像上呈现色调差异明显但几何形状差异不大的影像特征。 在空间分布上,白泥洲临近湖水,往外依次是湖草、芦苇。 根据这些遥感解译标志,能较好的进行洲土遥感解译。 基本方法是利用不同年代多个水位时相的遥感资料,量算洲滩面积,通过计算分析,时空对比,总结出泥沙淤积与洲滩发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三)泥沙淤积速率与洲土扩展速度
根据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段18个时相不同水位的遥感图像进行洲土解译与面积量算,洞庭湖泥沙淤积速率与洲土扩展速度如表12-1。
12.3.2 洲土分布发育特征
从计算的结果来看,洞庭湖三大湖泊17年中泥沙平均沉积厚度达0.4 m,沉积速率为2.37 cm/a;洲滩面积共扩展230 km ,扩展速度为13.53 km /a;淤积总量10.1亿m ,年均0.59亿m 。各区域差异明显,以目平湖泥沙淤高最为显著,南洞庭湖洲滩扩展最快最多,东洞庭湖泥沙淤积量最大。上述数据是根据各代表站相应水位高度推算的,由于洞庭湖范围广,区域差异大,水情变化复杂,水位涨落常不均匀同步,选择的代表站及代表的区域范围不同,计算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若利用更多时段的遥感监测数据,选择确定的代表站进行计算分析,无疑更具有统计意义。
表12-1 1978~1995年洞庭湖泥沙淤积与洲土扩展遥感测量结果
影响泥沙淤积与洲滩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泥沙来源、水动力条件、底岸边界条件等。 在洞庭湖不同区域,泥沙淤积与洲滩发育的条件和特点均不相同。 根据湖盆水域格局,可分为三大洲滩发育区,即东洞庭区、南洞庭区、西洞庭区。
(一)东洞庭湖区的洲滩发育
东洞庭湖占三湖总面积的51%,枯水期洲滩面积可达1100 km ,占本湖盆面积的85%,占三湖洲滩总面积51%~58%。
东洞庭湖洲滩发育主要受西部、南部及北部(长江)来水来沙的影响,西部有华容河三角洲─藕池河东支三角洲─鹿湖西部洲滩发育区,南部有漂尾洲发育区,北部有建新─君山─大湾洲滩发育区,东部有新墙河口和中洲两个洲滩发育区。 西部洲滩发育区包括钱粮湖农场─大通湖农场以东的广大地区,由华容河、藕池河东支及南洞庭湖北部古洪道水流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其西部已围垸,东部湖盆现有洲滩发育形势有所变化。 华容河因调玄口堵闭,主要泥沙来源被截断,河口三角洲发育缓慢。 藕池河东支由以前的多叉入湖变为由扁担河一处入湖,泥沙集中,三角洲扩展加速。 鹿湖西部因藕池河东支南侧分叉洪道及南洞庭湖北部古洪道的堵闭,失去主要泥沙来源,导致洲滩发育缓慢。 所以,目前东洞庭西部泥沙淤积与洲滩扩展,主要集中表现在藕池河东支三角洲。 现在该三角洲的位置在20世纪50年代初还是湖盆深水区,目前,湖盆深水中心已移至漂尾洲西北部原水下浅滩地带。
从1955年的航片及据此编绘的地形图与1995年前后不同水位的TM卫星图像对比,初略推算,40年来,藕池河东支入湖三角洲中心地带泥沙沉积厚度大于4 m,平均沉积速率大于10 cm/a。不同时段的遥感图像还表明,藕池河东支三角洲在80年代末以前是由西南向东北扩展的,80年代末以来,河口逐渐转向东偏南,至现在已基本朝南。以枯水期河口为标记,1976~1994年的18年间,河口共延伸13 km,平均延伸速度为722 m/a,洲滩面积共扩展37.75 km ,平均扩展速度为2.1 km /a。1989年以前的河口基本上是按已有河槽顺势延伸,1989年以后,随着河口向湖盆中心的推进及丰水年代的来临,湖水对河水的顶托作用增大,河口改道迁移现象明显,改道方向偏于南侧,河口段由东向西迁移,如1996年特大洪水使河口位置由东向西迁移近2 km。河道迁移后,大部分泥沙在原有洲滩较低部位淤高加厚,因此,河道虽延长,但洲滩面积扩展放慢。1989~1998年,河道向南延伸7 km,平均每年延伸777 m,但洲滩面积只增加5.06 km ,平均增速为0.56 km /a。
东洞庭湖南部洲滩即漂尾洲,发育于西部水流与南部水流的夹流汇合地带,地质构造上属两条断裂带所夹凸起地块。洲滩从西南向东北延伸40km,东北端直逼君山附近。影响漂尾洲的西部来水来沙,现在已被切断,南部水流继续发挥作用,泥沙沉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粗略推算,1955~1995年,漂尾洲南端草尾河河口地带,泥沙沉积厚度为2~4 m,平均沉积速率为5~10 cm/a,而西北边缘变化不明显。漂尾洲的平面扩展主要体现在东部及东北角,东北角高山望以东18 km 及东部草洲至龙潭沟一带65 km 的洲滩,在20世纪50年代还比较低矮零星,洪水期还有较强的通洪能力,至90年代已与漂尾洲连成一体,阻洪作用明显。
东洞庭湖东部洲滩发育区主要在新墙河口及中洲两处,位于主洪道东侧,属湖湾型沉至牛头洲以东增加31 km ,初略推算,其平均沉积速率为2~5 cm/a。
东洞庭湖北部洲滩发育于洞庭湖与长江水流的交汇地带。 建设垸与君山农场围垸后,南部临湖地带洲滩发育缓慢。 东部大湾地带仍受两股水流交汇的影响,泥沙沉积较多,初略推算,50年代以来平均沉积速率为2~5 cm/a。
综上所述,东洞庭湖洲滩主要发育于西部和南部,以西部淤积最为严重,洲滩增高扩展速度最快,南部次之,东部和北部相对较慢,总体趋势是由西部和南部向东北,即湖水出口方向推进。 藕池河东支三角洲向漂尾洲逼进,湖盆水体萎缩东移,在三角洲南部湖盆将出现“鹿湖第二”的形势。 东部主洪道受两侧洲滩挤压,宽度变窄,水流的冲刷作用将有所加强,两侧的洲滩仍以淤厚增高的趋势为主。
(二)南洞庭湖区的洲滩发育
南洞庭湖占三湖总面积的36%,枯水期洲滩面积超过750 km ,占该湖盆面积的83%,占三湖洲滩总面积的35%左右。南洞庭湖的洲滩发育主要受三方面的条件影响,一是自西向东的过境水流,二是从南面注入的湘江与资水,三是区域地壳由北向南的掀斜及局部隆起。洲滩主要发育于北部,并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扩展。
北部洲滩包括以洪道型沉积为主形成的蒿竹河两侧洲滩和以湖盆型沉积形成的万子湖洲滩、畎口洲滩、横岭湖洲滩、荷叶湖洲滩等。 北部洲滩泥沙沉积量大,洲滩扩展快。 蒿竹河洲滩自东向西扩展延伸。 万子湖洲滩、畎口洲滩与横岭湖洲滩自北向南偏东扩展。 荷叶湖位于南洞庭湖与东洞庭湖的通道地带,多个方向的水沙汇合北流,洲滩自西南向东北发育。
南部洲滩包括湘江三角洲和资水三角洲,自西南向东北发育,因来水含沙量较小,加之河口地带处于沉降,三角洲发展缓慢,局部地区洲滩还处于萎缩状态。
在南洞庭湖中部,由于局部地块隆起,导致阻水阻沙而发育洲滩,一般泥沙淤积不厚,洲滩出露零星分散,有冲也有淤,洲滩扩展不明显。
(三)西洞庭洲滩发育区
西洞庭洲滩区包括目平湖、七里湖及沅江洪道、松澧洪道、松虎洪道等区域。七里湖因泥沙严重淤积,除狭窄的行洪道外,大部分均为高位洲滩分布,洲滩的继续扩展发育受到抑制。目平湖占三湖总面积的13%,枯水期洲滩面积可达275 km 以上,占该湖盆面积的87%,占三湖洲滩总面积的13%左右。北有松澧三角洲向南扩展,南有沅江三角洲向东及东北方向扩展,在枯水期,湖水干枯,南北洲滩连成一片,目平湖已成为一个季节性湖泊。
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与目平湖三湖来看,洲土面积枯水期可达1600~2200 km ,平水期1100~1500 km ,丰水期不到500 km ,当城陵矶水位在32 m以上时,几乎所有洲土均被淹没。区域分布为:东洞庭湖占 52%,南洞庭湖占35%,目平湖占13%。
东洞庭湖以藕池河东支三角洲泥沙淤积最突出、洲土扩展最快。1976~1994年的18年间,河口共延伸13 km,平均延伸速度为722 m/a,洲土面积共扩展37.75 km ,平均扩展速度为2.1 km /a;1989~1998年,河道向南延伸7 km,平均每年延伸777 m。南洞庭湖的洲土以北部最为发育。目平湖北有松澧三角洲,南有沅江三角洲,枯水期湖水干枯,南北洲土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季节性湖泊。七里湖因泥沙严重淤塞,湖泊已基本消亡,除狭窄的行洪道外,大部分均为高洲分布,一般洪水不能淹没。
12.3.3 湖泊面积及水位面积关系
洞庭湖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七里湖等四个湖泊及联系其间的澧水洪道、草尾河等二个洪道。TM图像量算全湖2684.3 km ,其中四个湖泊2579.3 km (东洞庭湖1288.9 km ,南洞庭湖 907.2 km ,目平湖 314.5 km ,七里湖 68.7 km ),两个洪道105.0 km (澧水洪道61.8 km ,草尾河43.2 km )。选择不同水位时相的TM图像量算湖水面积,获得水位面积关系数据,以此建立水位面积关系方程如表12-2。
表12-2 洞庭湖水位(H)面积(A)关系方程
12.3.4 湖泊容积及水位容积关系
湖容计算分三个水位区段:枯水位湖容(V )根据 TM图像结合湖底地形图计算,枯水位至漫滩水位的湖容(V )及漫滩水位至历史最高水位的湖容(V )可通过前述水位面积回归方程按相应水位区间积分求得。总湖容(V)见表12-3(遥感数据已反映了水力坡度)。
表12-3 洞庭湖湖容计算成果表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以城陵矶33.5 m水位计算湖容: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七里湖、澧水洪道和草尾河的容积引用长委会水文局1995年数据分别为2.09亿m 、2.75亿m 、2.73亿m ,这样,在城陵矶水位33.5 m时,4个天然湖泊的湖容为163.72亿m ,两个洪道容积为5.48亿m ,全湖合计为169.20亿m 。
对各湖泊的水位面积回归方程,按TM图像各时相对应的水位逐个进行积分,计算相应水位的湖容,得出系列水位容积关系数据,以此建立的水位容积关系方程为: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式中:V为湖容,H为水位。
城陵矶32 m以上水位时,水位容积呈线性相关,三湖水位容积关系满足方程: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12.3.5 泥沙淤积对蓄洪调节功能的影响
泥沙淤积对蓄洪调节功能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河湖床淤高,湖泊面积和容积减少,导致水位抬高、调蓄能力降低,水患危机加剧。
遥感调查表明,1978~1995年的17年间,三湖淤积总量为10.1 亿m ,年均0.594亿m ,湖底平均淤高0.4m,年均淤高2.37 cm。同期泥沙资料表明,全湖(四湖二洪道)总淤积量为11.36亿m ,年均淤积0.668亿m ,湖底平均淤高0.42 m,年均淤高2.49 cm,两者基本吻合。可见,20世纪70年代以来,泥沙淤积使湖容以年均0.6~0.7亿m 的速率减少,湖底年均淤高2.4 cm左右,在同等蓄洪量的情况下,90年代的水位要比70年代平均抬高0.4~0.5 m。
从1956~1995年泥沙资料来看,40年内全湖淤积总量为35.22亿m ,年均0.88亿m ,淤积减少的湖容相当于南洞庭现有漫滩湖容。40年内湖底平均淤高1.31 m,年均淤高3.28 cm,即在同等蓄洪量的情况下,现在的水位要比50年代平均抬高1.3 m左右。实测资料表明,相同水量时,现在东洞庭湖和湘、资尾闾比1949年水位抬高1.0~1.4 m,南洞庭湖和沅水尾闾抬高1.8~2.2 m,西洞庭湖的松澧水系抬高2.7~3.67 m,泥沙淤积是上述水情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1524~1860年,洞庭湖全盛时期面积为6270 km ,容积400亿m 。那时,水位漫滩后,每上涨1 m,可增加蓄量62亿m ;每增加10亿m 的蓄洪量,水位平均上涨0.16 m。
1949年,洞庭湖面积4350 km ,容积293 m 。这时,水位漫滩后,每上涨1 m,可增加蓄量43亿m ;每增加10亿m 的蓄洪量,水位平均上涨0.23 m。
现在,洞庭湖面积2684.3 km ,湖容170亿m ,水位漫滩后,每上涨1 m,可增加蓄量26亿m ;每增加10亿m 的蓄洪量,水位平均上涨0.37 m。可见现在洞庭湖的面积、容积及调蓄效能等都只及解放初期的60%左右,只及全盛时的43%左右。假如在现有湖泊范围要达到1949年的293亿m 的正常湖容,则全湖水位在历史最高水位以上还要抬高2.4 m。
设起始湖容为V (m ),面积为A (m ),泥沙年淤积量为S (m ),淤积为正,冲刷为负)并在全湖均匀分布,湖泊面积年变化量为A (m ,减少为正,增加为负),则n年后:
湖泊面积:
湖底高程平均变化量:
湖容: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水位漫滩后,增加相等的蓄洪量W(m ),水位将平均抬高或降低: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城陵矶在警戒水位32 m以下任意区间(H ,H ),三湖湖水体积U可用下式计算: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这可作为洞庭湖在城陵矶警戒水位以下的调蓄能力评估模型。
城陵矶警戒水位以下的湖容,在大汛来临之前已被注满,失去蓄洪调节意义。洞庭湖的调洪价值主要体现在城陵矶32 m水位以上的湖容,在该水位以上每上涨1 m,全湖(四湖二洪道)可增加湖容: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城陵矶警戒水位以上,湖泊面积: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设入湖流量为Q 入 (m /s),出湖流量为Q 出 (m /s),时间为T(h),全湖水位平均变化量为ΔH(米,升正降负),则: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警戒水位以上的湖容,基本靠人工用堤坝围成,对堤垸构成威胁,且这一湖容在运用时,长江也必然同时处于高危水位状态。据计算,当1954年洪水重现时,城陵矶地区分蓄洪量将达到529亿m ,显然单靠洞庭湖对江水调节远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