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市场 伸手 收割一个云的时代 (政务市场都有哪些单位)
从0.01元低价中标厦门市政务云到5000万重庆市政务云项目被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紫光云4家瓜分,这种行业“偏好”的变化只用了短短2年时间。
2019年9月底,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发布政务云平台采购公告,预算金额为5000万元,以上4家入选。
5000万的单子,相比数字政府、城市大脑动辄数亿的采购,其实不大,但是却吸引了头部云厂商的竞逐。
有关政务云赛道秩序的重新建立,一夜之间成为了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
重庆政务云模式的启示:竞争化、PaaS化
从采购情况来看,重庆的这次订单拟将新增政务云平台服务商,引入竞争机制。
资料显示,此前的重庆政务云平台只由浪潮一家提供,此次分流,则是基于“保障政务云平台资源安全可靠供给”的说法。合同期是5年。
重庆市政务云平台规划思路
根据总体架构,政务云平台由多家云服务商提供的共享云平台组成,集合N个(少量)分布式云平台组成,总体形成“1+N”的“大云牵小云”体系为各级委办局及相关单位提供服务。
技术架构上,构建了“三横两纵”逻辑架构进行建设:由“三横”即设施资源层(IaaS)、中间平台层(PaaS)、业务应用层(SaaS)组成,在“两纵”即政务云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下,通过各类用户终端,为政府内部提供统一信息化支撑,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服务。
此外,在这个项目里,只重点采购IaaS和PaaS层服务,运行全市统建及各级部门自建的各类应用系统(SaaS)不在本期招标范围内。
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政务云的多云架构,绝对会成为未来政务云采购的一种主流模式。
而在广东,以腾讯云为主要力量的数字广东也在全省打造了统一的政务云平台。
由独家占有到多家共享,从利益链的角度来看,政务云赛道的激烈程度正稳步提升,而从政务安全的角度分析,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也符合当下政府基于安全思维的逻辑。
赛道玩家的思维:缓慢的“贪吃蛇”
在前几年,政务云市场的“头号玩家”绝对是华为云、浪潮云、新华三以及运营商等,而随着互联网基因的云厂商在近几年越做越大,收割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批客户,且在技术、人才、渠道上投资加大,其服务政府客户的能力被看在眼里。
一些大项目上长出来的小项目也被一批规模较小的云厂商分食——所有人都知道,一家独大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个贪吃蛇,尽量多吃多赢。
有一批厂商打上了“中立”的标签,比如金山云(有北京政务云案例)和UCloud(有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案例);有的许下了“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的诺言,比如华为;有些厂商则从地方做起,向全国复制,比如阿里在浙江的实践。
模式众多,都有肉可吃。
重庆这个政务云的项目之所以如此分散,很大一步分原因也是利益的考量。雷锋网注意到,在重庆,阿里、腾讯相继建设区域总部,落实了诸多围绕智能制造、数字政府、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政府也遵循“筑巢引凤”的逻辑,给了大厂优惠的条件。
紫光云是2018年最高调的云厂商——紫光集团宣布在那一年砸下去120亿进军公有云市场,紫光云也成为紫光集团“芯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为云自不必说,从ICT业务上积累的服务政府客户的基因非常重。浪潮云也一样。在众多政务云排行榜上,这二者是不相伯仲的存在。
从政务云的展现形式上看,互联网云厂商习惯的是先做自己的应用(比如支付宝、QQ/微信),再搭基础设施资源来适配,而浪潮和华为这种传统做政务渠道的则是先做好基础设施的搭建,再来做上层的应用服务。
运营商阵营的玩家思维可能不太一样。
很多低价中标的案例里面,以互联网公司居多,而不见运营商的身影——运营商从不会做亏本买卖,对资金回流要求特别高,周期太长的项目则不再其考虑范围之内。
从国内最大的两朵政务云看真正需求和困境
上政务云,之所以在这几年从上到下(国家到地方)一以贯之,主要在于现在政治的大背景是简政放权和互联网+、数字经济,而地方上也在强调梳理权力清单,让数据多跑路,服务透明化。
但是,政务上云绝对是非常难以推进的一件事,一直到今天,很多地方政府还深陷利益的缠斗与纠结。
像浙江、广东、重庆、海南这种一把手直接拍板和推进的,上起政务云就相对比较快。
浙江是今天的数字经济明星,这源于省级官员的大力改革,比如当年如火如荼的“全省一朵云”战略。在2018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讲过一句话:
分量不可谓不重,此后也是这么做的——1个月后,浙江省组建了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和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全面开启数字政府相关工作。
资料显示,浙江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全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将省级部门800多个信息系统整合到一朵云,建设了覆盖全省、统一利用的公共数据平台,归集治理3066类190多亿条数据。
成果很明显,所以今天很多政府其他项目都在给数字之城、创新之城的建设“让道”。
广东省的全省政务系统上云,也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据说,2016 年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对全国网上电子政务能力评估,当时广东拿了第九名,这个事情对广东省刺激特别大,毕竟当时广东的省内GDP排名全国第一。
后来,广东省的领导去调研以后发现,每个厅局里面有 1000 多个系统,数据都是孤岛,烟囱林立,无法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信息共享。2017 年,广东下决心做好数字政府改革,采取了 “政企合作,管运分离” 的战略,在政府侧,裁撤了省信息中心,包括各个厅级信息中心,成立了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在企业端,成立了数字广东公司,由腾讯、华为和三大运营商共同参与成立。
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两朵政务云,其特点也都是一把手直接推动。从实际来看,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往核心数据纵深领域延展。比如引入政务中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全面支撑各部门的业务和数据创新。
究竟,中台是如何在政务领域运转?
玄难(阿里巴巴中台事业群副总裁墙辉)曾说过,政务中台包括一套复杂生态系统建设理念,还有与之匹配的系统架构产品体系。其中,业务中台支持所有业务相互连接,实现业务流程串联;数据中台实现数据的融合,把数据算法能力植入业务流程。两个中台双向打通,高效协同,一起对上层业务提供支撑。
在诸如此类的逻辑之上,浙江的浙里办、浙政钉,广东的粤省事、政务微信,深圳的 i 深圳,重庆的渝快办纷纷问世。
政务云背后的智慧城市大棋
从云厂商这边来看,政务云涉及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需要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和安全设备;从政府委办局角度来看,技术上够用就OK,但需要云厂商有优质案例背书,有数据安全保障的强大能力,有服务政务系统的强大基因,最好是有政府背景。
新华三、紫光云的官方背景足够牛,浪潮是国产服务器巨头的“亲生儿子”,在“自主可用的国产云”的造势下,阿里云的民族色彩更重了,与腾讯云都成了走向国际舞台的重点期望对象;华为自不必说,良好的ICT服务经验加上美国打压的这个事实,政企采购华为云几乎等于政治正确。
政务云市场面临的复杂格局,不止于此。
一位大厂的员工表示,自从他们拿下了某个政府的政务云项目,他就需要天天在委办局办公,梳理政府的上云清单,解决碎片化的问题(比如医疗、教育、金融、农业、交通、公安等各种复杂系统),做各种技术支持——这几乎是当前做政务云市场的某个缩影。
另外,政务云的采购都有着较长的回报周期,一般合同是5年,前1-2年是云厂商纯投入的,后面才会回本。
尽管很难做,很吃力,但大厂还是要扑上去,因为智慧城市才是终极大盘子。智慧城市不仅涉及政务云,还有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及外围应用,这里面的生态和蓝图远比政务市场深厚。
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金志鹏透露了浙江在政府数据开放程度上居于国内前列的“秘诀”。
城市之眼、城市大脑、城市操作系统、城市底座,云厂商纷纷祭出大招,未来城市的中台之争必将异常热闹。
总体来看,IDC在2017年曾预感到的趋势正变为现实: 政务云市场的基础架构建设即将结束 ,即将进行服务化重构、 混合云主导、PaaS层加速建设 、大数据应用创新等新的部署阶段。
最后,政务云市场到底多大?
在数字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恐怕各类报告里的几百亿数值都将失效,政务生意的价值将走向无穷大。
PS:欢迎与雷锋网勾兑各类政务上云的案例,可联系本文作者。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