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非遗传承人张绍景:创新不息,织就千年绸华|丝绸|染整|织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起香云纱,许多介绍是这样写的——它是一种国宝级丝绸面料,被誉为“软黄金”,因其轻薄透气、产量少,曾经是古代朱门大户人家才能享有的面料,主要产自佛山。
“其实香云纱也并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只要大家喜欢就可以,所以就靠我们去多开发创新产品,大家喜欢它、认同它,希望香云纱走进千家万户。”如今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传承人张绍景正在将它“拉下神坛”,推向大众。
1965年出生的张绍景,已经与香云纱这一“软黄金”打了一辈子交道,谈起香云纱的传承与创新,他依然怀有年轻时的一腔热忱。
△香云纱非遗传承人张绍景向小朋友展示香云纱织造技艺
1、 香云纱世家:传承与情怀
张绍景出生于一个织造世家,家族从清代开始就从事香云纱的织造,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我从小就在家里,父母不让我去外面玩,因为外面太危险了。”他笑着说道,作为家族的第三代织造传人,从小就在织台边耳濡目染,打下了一定的织造基础。
香云纱曾是佛山的骄傲,被誉为“软黄金”,但随着人造丝的兴起,香云纱逐渐没落,被市场所遗忘,也就没有商家生产了。
直到有一天,张绍景一家决心恢复这一技艺。“我们这一代,包括我母亲,一直有一个情怀在,觉得如果我们都不去做,再过二三十年,我们都走了,这个很可惜的,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都丢失掉了。”张绍景如此回忆当时的心情。
于是2010年,张绍景的母亲带着张家四兄弟,凭借记忆开始复原香云纱的织造技艺。
复原香云纱技艺并非易事,张家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初步成功。
在当时,复原这一技艺的关键在于织布机,香云纱织机与其他布料的织机不同,当时,张绍景的哥哥首先复原了一台织机,但经母亲辨认,这台并非用于香云纱,而是用于绸缎的织造。
在复原香云纱织造技艺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许多周边村民的支持。张绍景对此充满感激,一再强调并非全是他们兄弟的功劳,“他们发动自己周围的人,有的卖零部件给我们,有的帮我们去找零部件,大家都在支持我们复原,非常感动。”
香云纱通风透气的核心在于绞综,张老师介绍道:“就像我们现在的电子产品的芯片一样,它是香云纱制作中的关键。”
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零部件是缺失的。最后他们在一个村民漏雨的破房子里,找到了它,被油纸包裹着,藏在一床被子里。
张家兄弟找到零部件后,又花了半年时间,复原了香云纱织机,这便是现在陈列在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博物馆里的那一台香云纱织机,如今它的作用更多的是用来向博物馆的游客展示香云纱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
△复原后的香云纱织机
2、香云纱何以成为“软黄金”
对香云纱有了解的人或许知道,顺德和南海是佛山香云纱制作的两大主要地区,并且有着各自不同的香云纱非遗技艺代表。
这当中的区别在于,两地各自承担着香云纱面料制作中不同的工序。
张绍景解释道,南海负责织造工序,经线以绞纱织成带有几何行小提花的白坯纱,织造过程就包括解经、拔经、整经、浆经(游经)、打纬、织造等六个主要工序,这是香云纱的核心工艺,是让香云纱轻薄透气的关键。
另一边的顺德,则主要负责染整工序,采用广东特有的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蚕丝织物,然后用南番顺特有的河泥来固色,经日晒加工而成。
“我们两个地方分工合作,共同打造出香云纱这一国宝级丝绸面料。”张绍景如此解释两地的分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佛山香云纱的品质和独特性,如今香云纱染整技艺和织造技艺都已经成为非遗技艺代表。
香云纱的制作工序繁琐而精细,时间,是香云纱制作中不可绕开的一个因素。
张绍景介绍道,一个成熟的香云纱制作师傅,光是织造这个工艺就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来入门,“我们常常说易学难精,需要多研究多学习。”
另一方面,香云纱从面料到制作成服装,最少需要半年时间,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香云纱的制作对天气要求极高,完全“靠天吃饭”,无论是织造还是染整,都需要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
秋天干燥的时候,地上要浇水,不能太干燥,否则桑蚕丝容易断。雨水多的时候,布料又会变得黏湿不好操作。一年中能够制作香云纱的时间一般集中在4月中旬到10月中旬,这段时间阳光猛烈,最适合晒制香云纱。
手工制作,工期长,产量低,受天气因素影响大,这些都使得香云纱成为极为独特的丝绸瑰宝,“香云纱不说世界唯一,也是世界少有的纯环保丝绸面料,现在的人对健康的要求也高,它轻薄、透气、防菌、防臭,功能很多,”说起香云纱的独特价值,张绍景的骄傲满溢。
3、守正创新:将香云纱推向千家万户
尽管香云纱顶着非遗的名头,但一开始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如何把香云纱的产品卖出去成为了张绍景心中最大的挑战。
他用卖面包来形容香云纱的推广,“一个面包师傅,你叫他做面包很容易,他懂得材料用什么,工具用什么,但是卖面包是最难的。”
为了推广香云纱,没有服装设计基础的张绍景,开始动手设计香云纱服饰,办香云纱服装走秀,还利用开发香云纱的边角料开发文创产品。
香云纱产品的类目越来越多,包括口罩、内衣裤、围巾、手提包等实用产品,香云纱渐渐被更多人看到,如今它已经成为国潮、新中式的宠儿。
提起设计口罩的创意,张绍景很是自豪,“我们做口罩的时候很早,是2018年,那时候还没有疫情,当时考虑的就是怎么利用香云纱的优点去做产品,就把优点列出来,防菌,防臭,轻薄透气,拿来做口罩是最好的。囗罩底面用香云纱,中间夹层用美国杜邦医用熔喷布,得到了检测部门的认可,推出后很快卖空了。”
张绍景对香云纱的创新开发不仅体现在品类上,更有面料花纹的革新。传统的香云纱,消费者对它已经极为熟悉,不免有些审美疲劳,张绍景和团队一起研发了桃园结义、五子登科、孔雀纹、祥云纹、锦鲤纹等新的纹路,打开了市场。
除此之外,张绍景还将贵州的扎染工艺与香云纱结合,传统的贵州扎染采用板蓝根染色,而香云纱主要采用广东特有的薯莨液进行染色,二者结合,就制作出了采用薯莨液扎染出图案的香云纱,以适应现代人对美感的追求,他生产的香云纱及其产品曾获得中国流行面料铜奖。
△香云纱制作的旗袍
被问到如今对哪个香云纱产品最为满意时,张绍景没有犹豫:“做出来的时候都很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的就都不满意了,一直要不断地创新,去研发。”
作为一名非遗传人,张绍景为香云纱的传承和创新奔走十多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香云纱的织造技艺感兴趣,他很欣慰能看到许多年轻人加入这门古老的行业。
张绍景还有一个西樵香云纱丝绸博物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来到这里,了解香云纱的历史和工艺,从2016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这个博物馆目前已经接待了十多万人。
△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博物馆
如今,张绍景家族里的第五代传承人,尽管仍是十多岁的小朋友们,都已经能够在博物馆向大家熟练展示香云纱织造技艺,“小孩子们现在都挺喜爱的,长大了会让他们加入团队,共同传承推广香云纱。”
关于匠人精神,张绍景表示,“匠人必定拥有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不厌其烦的内心,去掌握一项精湛的技艺,去推广这门珍贵的事业。”
在他看来,传承香云纱不仅是技艺的延续,而更应该是让香云纱这一古老而珍贵的丝绸面料焕发出新的活力,守正而后创新,让香云纱走入千家万户。
网易上流X非遗匠人内容共创栏目
让我们一起保护·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欢迎留言哦~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9-01 13: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