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 产业 进口新机会! 平台 政策叠加成功 通道 联动开展 (进口贸易示范区)
央视网信息: 海关总署11月12日再次出台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树立15条重点动作,关键聚焦继续优化跨境班列全体运转效率;扩展铁海联运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范畴等,允许打造内陆开明综合枢纽,进一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品质开展。
前10月通道进进口1.15万亿元 同比增8.8%
2024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布局》印发五周年。2024年1至10月,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进口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
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红利,西部陆海新通道树立继续提质增效。目前,通道物流组织形式包含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中老、中越班列)和中越、中老、中缅三向跨境公路运输,辐射125个国度和地域的542个港口。运输货物从汽车、摩托车、发起机等工业品到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品类多达1160余种。
政策叠加助力经贸产业联动开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域承当着开明平台的配置。海关等部门经过“通道+平台”的政策叠加,成功“经贸+产业”联动开展,助力沿线中央充沛附丽开明平台,承接产业转移。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陈宗旺引见,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对外开明口岸达111个,综合保税区达48个。2024年1至10月,沿线综合保税区成功进进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同期沿线省(区、市)外贸进进口总值的43.8%。其中,四川、重庆和陕西三地综合保税区进进口值在全省(区、市)外贸占比已延续多年超越50%。
西部地域地域辽阔,领有丰盛的特征农业资源。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下,长处特征农产品进口迎来新机会。2024年前10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进口农产品268.8亿元,同比增长12.3%。举例来看,重庆潼南的柠檬进口占据全国50%,经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口到西北亚期间可缩短10天。
除了高效的保送作用,还有很多西部特产应用这个通道成功了初次跨出国门。如重庆铜梁的萝卜,还有青海高原冷凉蔬菜,四川巴中海鲜菇、内江沃柑,甘肃九叶绞股蓝、武威葡萄酒等特征产品经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初次进口。沿线中央踊跃应用西部陆海新通道长处,放慢培养外贸新动能,助力特征优质农食产品扩展进进口。
智能化赋能口岸物流 汇聚化促成对外开明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如今,附丽智能化手腕,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效率大幅优化。“通道+口岸+保税”物流资源汇聚效应愈发凸显,物流长处逐渐转化为高品质开展动能。
近日,重庆港水运口岸(果园港区)正式实施“船边放行、智能分流”作业形式,即在江面锚地划设电子围网,船舶进港触网时,海关接纳港口发送的信息。船舶靠港理货时,海关对已提早申报且理货反常的货物反应查验、放行作业指令。这也是我国际河港口初次运用这种作业形式,可大幅提高疏港效率30%以上。
重庆港海关副关长田格引见,成功船舶靠港、海关作业并联运转,成功趁势无感监管的同时,大幅优化口岸物流的作业效率,为优化重庆水运口岸营商环境,树立长江抢先航运核心提供新的动能。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中欧班列始发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位于园区内的重庆铁路口岸,则是我国际陆首个对外开明的一类口岸。近年来,该口岸建成整车、跨境电商等多条临铁产业链。如今,它成为了我国际陆首个智慧铁路口岸。
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资源汇聚效应也愈发凸显。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口岸及毗邻的勾搭村核心站、陆海新通道无水港,构成了“通道+口岸+保税”的对外开明格式。其中,陆海新通道无水港有效助力通道陆运体系向海运网络加长。
什么是平台式创新?
问题一:什么是式创新?各行各业自行发展,彼此交集不多,像一个个孤立的烟筒,与垂直行业不能够合作创新 问题二:到底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是让企业更好的利用外部资源,采用好的机制或模式合作,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带来更高的效益。 在开放式创新中,我国做的最大的是海尔开放创新平台,平台于2013年正式上线运营,并且面向全球所有的创新者和企业。 问题三:高新技术企业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是指什么1、对内开放:打造内部众创空间,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发起项目,团队自由组合并形成项目团队,推动项目进程。 企业可以通过众创空间,激活内部的创新创业能力。 2、对外收购:大型组织不断通过对业务相关领域、技术的前沿以及先进的商业模式进行跟踪,对能够对本行业进行颠覆性影响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早期产品进行深度了解、密切接触,当项目已经显现出改变行业的潜力时,通过腾讯众创空间资本的方式收购并整合到自己的商业生态圈,利用资本的手段避免被颠覆。 3、将内部的产业资源与外部的智慧资源进行对接,打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 大企业往往拥有核心的资源优势,这是大企业过去成长成功的关键。 大企业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开放,与外部的创业团队对接,通过对接快速的形成一系列项目。 一方面创业团队找到了更好的生态圈、更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解决大企业内部活力、创造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平台,在大企业边缘地带,创造了一个失控的特区,加速企业的成长。 问题四:开放式创新与开放创新有什么区别?开放创新是让个体更好地参与到各项创新工作中,让创新需求者能够有意识的,便捷的获取到这一体系的支持。 以海尔为例,海尔开放创新平台于2013年正式上线运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开放创新平台,面向全球所有的创新者和企业。 海尔在全球拥有十大研发中心,通过内部2000名接口人,紧密对接30万多家一流资源,组成一流资源的创新生态圈,组成一流资源的创新生态圈。 这样,每个研发中心都是一个连接器和放大器,可以和当地的创新伙伴合作,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网络。 问题五:互联网+创新是什么意思?“互联网+”创业创新。 1 目的,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2 国发〔2015〕40号要求,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 强化创业创新支撑。 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 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条件,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集聚创业创新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 ; 积极发展众创空间。 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商贸企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 ; 发展开放式创新。 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 推动各类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为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加快发展创业服务业,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引导建立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 也可以去看看16年6月16日,腾 讯在北京召开互联网+峰会,或许会让你得到更多的互联网知识。 问题六:企业创新平台有哪些? 5分 论推进 *** 投融资制度创新 (中国现代集团 丁伯康) 一、金融制度创新 1、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发展资本市场是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的基本保障。 要逐步解决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的力度,要更大范围鼓励地方 *** 融资平台和市政公用企业发行债券融资;要加快市政债券的发行试点;要鼓励地方优质公用事业上市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融资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再投资建设;要鼓励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对于城市基建设施而言,所需资金额度较大,而不少地方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往往无法满足。 这是与它们的资本实力、科技水平、机构布局以及资本充足率、单一客户贷款比例等监管指标有关。 如果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占用了中小银行的大部分贷款资金,将不仅影响银行的风险管控,也会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 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压力较大,竞争弱势明显,缺乏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后劲和空间,无法为该地区的城市建设融资工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因此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可以发挥其在撬动社会资金中的杠杆作用。 相关省份省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以省级大型企业集团为基础,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通过介入和做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等,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大投融资功能。 适当时机,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改制重组上市,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等,发挥这些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强大融资功能,推动和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建设。 3、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 应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结合地区实际,进行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同样对于规制可以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通过放松规制来激励创新并在创新中改善和强化规制。 建立良好的友好型、优势型的市场化筹融资环境,不断创新融资手段。 为使城市建设能够融到足够的建设资金,融到低成本的建设资金,应积极推进信托、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搭建城市建设市场化筹融资平台。 二、信用制度创新 1、加强 *** 的示范与推动 在信用主体结构中, *** 信用是最大的信用,市场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及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 *** 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 因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首先以树立 *** 信用为重点,充分发挥 *** 信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无可替代的示范激励作用。 为此, *** 职能的基本定位要迅速“权力 *** ”转变为“责任 *** ”,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创建 *** 信用;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解决好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的问题;要将信用环境的建设列入地 *** 政绩考核目标,促使地方 *** 大力推动和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和维护全社会的信用平台。 2、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在美国,已经生效的金融市场信用管理法律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实施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十多项。 这些法案构成了美国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针对地方 *** 信用的专项法律来规范地方 *** 的行为(如《 *** 信用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以突出 *** 必须守信利民的执政观念,并有效遏制和惩戒 *** 信用缺失行为。 我国作为一个信用建设的后发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才刚刚起步,漏洞明显,法律的严密性欠缺。 地方 *** 可以从我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信用机构的设置,信用管理体制的模式,信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 、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主体在......>> 问题七:什么是颠覆式创新的真正含义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这本书中对“颠覆性”进行了详细定义。 简而言之,颠覆性产品,能够开辟一片新的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新市场颠覆(new-market disruption);或者能给现有产品,提供一个更简单、低价或更方便的替代品――也就是低端颠覆性(low-end disruption)。 市场上现有的老牌企业,往往会发现难以对破坏性产品作出回应。 “新市场颠覆”找到了机遇――不少客户并没有得到服务,而这往往是因为服务他们,在现有的商业模型之中是无利可图的。 而低端颠覆性中,这些客户没有被现有模型选择,往往是因为这样的选择缺乏利润,而大的公司往往很乐于失去这部分用户。 因此,创新者走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 老牌企业往往会忽视这些新产品,因为作出回应往往无利可图。 不过很多时候,他们的停滞不前,可能相当于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并导致最终的轰然垮台。 问题八:项目创新平台怎么填 20分 这个应该是写的项目开展的价值与意义,以及预期成果吧,下面一段看能否适用: 项目利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新方法(核心技术)等,开创了国内####研究、信息查询服务以及###创新多层次研究开发服务新模式。 通过平台为核心构造区域性的###研发成果共享机制,减少重复性建设近亿元,降低###开发成本及风险,提高开发效率。 问题九:开放式创新与开放创新现在有什么成功的案例吗?有啊,海尔的天樽空调、免清洗洗衣机、净水洗热水器、海尔魔镜、干湿分离冰箱都是海尔开放创新平台上的成功案例,尤其是天樽空调,有超过67万的用户参与其中,最终研发出来。 问题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开放式创新?请参考下文,摘自海尔开放创新平台
2023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圆满闭幕
6月24日,2023(第二十七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以下简称“车展”)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
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以下简称“汽车贸促会”)、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汽车经销商商会、深圳工业总会主办,深圳市联合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车展吸引了来自全球超200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技术服务、学术研发等品牌企业及组织的参与(其中整车品牌102家),展期举办各品牌发布会52场,发布新车65款,展示车型1000余款。 作为国内新能源必争市场,此次参展的新能源车型占比达65%。 为期9天的展期中,观展人数累计约70.2万人次,预定成交车辆合计台,成交总金额逾95亿元。
汽车贸促会加持全面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面向未来再迭代!
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国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正逐渐加速推动全球产业重构,来自中国的产品技术亮相于世界舞台,备受瞩目。
汽车贸促会首次加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主办单位之一,为车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全面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行业权威性的国际一流车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王侠会长在出席本届车展开幕式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有深厚的基础,在叠加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势能之后,其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 汽车贸促会将以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为平台,全力助推深圳和大湾区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红波致词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是诸多汽车品牌在粤港澳大湾区展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首选平台。 在座的各位院士和企业家都十分的关心和支持深圳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深圳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发展底层逻辑和价值重心变革持续提速且深化。 本届车展,携新能源车型参展的整车品牌接近100%,展示车型新能源占比约65%,65款新车型中大多数也是新能源车型,充分体现了深圳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独特地位。 此外,几乎全部参展车型均具备智能化系统或功能,参展品牌100%智能化。 其中具备L2及以上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参展车型占比35%以上,再次凸显“智能化”下半场的竞争主线。 可以说,本届车展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正式确立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和“创新之都”深圳的特色标签。
“智电”新趋势持续卷动产品迭代,
“科技车展”秀出“创新高地”
智能电动车赛道持续火热,不断有新品牌加入鏖战,本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参展整车品牌均携智能化新能源的全新车型参展,人头攒动的展台背后,也是各品牌产品及技术的相互角力。
车展上比亚迪仰望U8、U9,保时捷911 GT3 RS、领克08;小鹏G6、宝马iX1、极氪X纯电版、银河L7等新车倍受瞩目;猛士、昊铂、smart、睿蓝等十余个新品牌也完成了大湾区车展的官方首秀;岚图i-Cozy、本田e:N SUV、大众、一汽丰田bZ运动跨界等诸多概念车纷纷亮相。
今年除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十年专馆,星耀鹏城”之外,比亚迪集团也首次以专馆形式整体参展,不仅旗下品牌悉数登场,更带来诸多引领行业且独具竞争力的创新科技和产品,进一步夯实了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科技车展”标签。
引领新变革,
“同步先行”探讨未来汽车出行趋势
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1500万,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次走在了前面,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仅2023年1-5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出口45.7万辆,同比实现1.6倍增长,电动化+智能化双轨发展即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突破的重要机会点。
以“CoEVO同步先行”为主题的“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也于车展开幕当天成功举办。 丁荣军、孙逢春、李克强、于非组成的院士“天团”,对谈智库专家董扬;段建军、余承东、张晓春、管鸣宇、宣奇武等多位汽车行业企业家领袖分享深刻洞察和睿见卓识;由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深圳市智能网联及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2023)》在现场发布,一批重大智能网联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深圳;针对行业重点关注的智能网联商业化创新、智能座舱发展趋势、动力电池以及产业发展与投资等领域开设的专业平行论坛,国投招商、宁德时代、欣旺达、贝特瑞、君联智行、斑马智行、壁虎科技、长城汽车、元戎启行等企业代表,将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最热门的行业趋势集中交流展示,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深圳奉上一场“营养丰富”的“思想盛宴”。
港澳联动,湾区共融,
“先行示范”促“港/澳车北上”政策落地
2023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不仅作为汽车行业“风向标”,更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 毗邻港澳是深圳的独特地理优势,本届车展进一步深化与港澳联动,为迎接即将施行的“港车北上”政策,不少香港车主通过特殊申报的方式自驾来到本届车展“先行示范”。 不少澳门车主也通过已实施的“澳车北上”政策自驾来到本届车展,汇聚亮相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的“港/澳车北上-先行展示区”,呈现“粤港澳一体,大湾区共融One Bay, Greater Bay”的活动主题。 汽车文化沙龙还探讨港人在深购买新能源车等话题,共同打造湾区国际汽车展会。
本届车展在传统的现场静态展示形式之外,还以展馆为中心,多层次向城市扩展,将展会融入城市,动静结合、内外联动,打造圈层式、互动式展会。 本届车展的“未来出行合作伙伴”元戎启行自动驾驶车队,在指定区域和路线开展自动驾驶试乘体验服务,面向广大消费者集中展示推广了Robotaxi的真实应用场景。 捷豹路虎、一汽奥迪等车企及专业媒体,也在展馆外围特别设置试乘试驾区,为车展观众提供一站式的试车体验及自驾乐趣。
领潮而立,
热力趋势还看此处
科技创新,年轻活力是深圳的城市基因,作为国内制造尤其是新能源制造重镇,深圳首倡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2000亿的目标,连续成功举办二十七届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汽车产业价值重心转移,叠加权威行业组织赋能的背景下,已然成为重要的行业事件。
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26.1%,超过了新技术扩散曲线中15%的临界点,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扩张将继续提速,用户群体也会从尝鲜者向主流消费人群转变,即用户需求也将从价格导向进入到价值导向的转变。 凭借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新能源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选手”进入,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卷”氛围已经蔓延。
由“智能+电动“化掀起的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行业重构趋势逐渐明朗,2023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秉持“科技、创新、面向未来”初心,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精心指导下,深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持续发挥深圳城市“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产业及市场变革大潮,以强大的号召力全面升级、加速迭代。
新时代变革序幕已经拉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仍将一如既往为行业打造高质量发展会展平台,领潮而立,先行向未来!
“组团出海”背后,这些地方有多拼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不少地方正在将重心转移到“拼经济”上来。 近日,多个地方政府行动起来,纷纷启动“组团出海”招商引资行动。 12月9日凌晨,江苏省苏州市提供包机服务,组织招商团队赴欧洲开展招商工作。 据悉,这是2020年疫情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层面首次组织的赴法国、德国经贸合作包机服务。 在此之前,11月17日,苏州已组织首批赴日经贸包机,百名招商人员及外贸企业负责人在日本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到超过10亿元的订单。 与此同时,浙江和四川两省近日也启动跨国招商引资行动。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上述两省出动的首批省级层面组织的出境招商引资商务团。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被称为“新十条”,在风险区域划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十个方面做了进一步优化。 分析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拼经济”正在成为多地的一致行动。 广州自贸区港口的集装箱多地“组团出海”连日来,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已经紧急行动起来。 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至少已成功组织20个经贸团出海。 11月17日~23日,江苏省苏州市商务局组织开展了赴日包机服务工作,百名招商人员及外贸企业负责人赴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为2020年疫情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层面组织的首次大型经贸团组包机服务。 据了解,苏州下辖各区市的“招商小分队”,共拜访62家企业和有关机构,举办3场交流推介会,达成投资意向项目32个,意向投资额18.6亿美元;外贸企业积极拓市场抢订单,共拜访日本客户200余家,争取订单金额超10亿元。 12月9日~18日,苏州市商务局组织开展的赴法国、德国包机服务再次启程。 当地媒体报道,此次包机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中国首个赴法国、德国经贸团组包机。 据介绍,这次包机服务,由苏州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带队,总人数超200人,其中,苏州下属的张家港、昆山、常熟、太仓等县级市和区还派出30个“招商小分队”,人数超100人。 同时,还有外贸企业高管约100人赴欧洲,维护客户和争取订单。 不仅苏州,江苏省会南京,此前也打造“国际商务班机”通道,商务、财政、公安出入境等部门一起发力,为本地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关政策显示,南京市外贸企业赴境外进行参展、洽谈等商务活动,产生的交通费用和入境隔离费用,按照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补贴,出入境机票最高可补8000元。 与江苏同为外贸大省的浙江,近日也正式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 12月4日,一支由浙江省商务厅等省级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队伍,开始为期6天的欧洲行。 这次欧洲行是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的首站,该行动由省商务厅牵头、政府带头联动企业赴境外参展、开展商务洽谈,联动企业赴境外参展、开展商务洽谈,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在当地政府看来,此举将进一步释放开拓市场的积极信号,鼓舞外经贸企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预期。 据称,浙江后续还将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 宁波商务包机赴欧“抢单”图源:宁波晚报事实上,早在7月份,浙江嘉兴市商务局就开始谋划包机出境,抢订单、抢客商。 尽管经过各种宣传和鼓动,先后有80多人报名,但很快就有近一半的企业打了“退堂鼓”,原因是企业担心受防疫政策影响,出去了回不来。 转折点出现在11月底至12月初,随着防控措施的优化,浙江省商务厅等省级部门将此前规划已久的境外商务团付诸实践,组织外贸企业日本行、欧洲行。 12月4日,浙江嘉兴日本东京亚洲纺织成衣展参展团也乘包机出发赶赴日本东京,包机团里共有参展企业50家近百人。 紧接着,宁波“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首发团,也于12月6日飞赴阿联酋。 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也悄然抢先“出海抢单”。 10月底,广州市商务局就组织40多家外贸企业以包机的方式,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开展经商贸易活动,助力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11月份至今,在防疫优化放松之后,深圳、佛山等地加入了奔赴海外抢订单的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除江苏、浙江、广东这样的沿海外贸大省之外,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也积极行动。 12月5日,四川食品、医药、汽车、家具、农产品等行业31家外贸企业40人乘坐商务包机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为期9天的经贸促进活动。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四川首次组织商务包机活动。 据称,为促成活动顺利成行,当地政府仅用了15个工作日为企业申办护照,节约了一半时间。 除前述省份之外,福建、海南等地政府相关部门也都陆陆续续推出了带队出国的行动。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此次“组团出海”一个共同特点是:均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为主体“组团出海”进行招商引资活动。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广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各省市的商务部门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与企业建立有效的联络机制,第一时间响应企业的需求,第一时间解决企业的困难,体现了地方政府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把时间和机会抢回来”积极招商引资、维护客户、争取订单,“把失去的时间和机会抢回来”,是各地包机“组团出海”的共同目标。 2020年至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各地外贸企业与国外客户的交流洽谈持续受阻。 订单减少,业务萎缩所导致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难,让外贸企业走出国门、争抢订单的意愿越发强烈。 这是多地政府“组团出海”的重要背景。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地方政府努力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支持,一方面释放强力支持、拉动出口贸易、支持出口企业海外发展的信号;另一方面也释放了地方政府“拼经济”的决心。 盘和林认为,政府层面主动出击,可以增强外经贸企业的发展信心。 他说,对于外经贸企业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政府支持行动,既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也能为企业找到更多的出口订单,消化库存。 在刘广钦看来,“组团出海”体现了企业“走出去”的迫切需求。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企业层面看,商务交流受阻带来的外贸订单的持续流失,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巨大压力,迫使企业主动“走出去”;从政府层面看,外向型经济在这些省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贸受阻对稳增长、稳就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域内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压力;国外招商引资活动受限,外资项目储备不足,”刘广钦说,“这是上述省份反应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 ”每年的四季度是外贸传统“旺季”,是外贸企业年末冲刺抢抓订单的良机。 但受前述原因的影响,不少企业产品订货量减少,生产活动放缓,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1月生产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 中国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出口降幅同比从10月的0.3%扩大至8.7%;进口降幅同比也从10月份的0.7%扩大至10.6%。 其中,出口降幅是2020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进口则是2020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日前表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外需走弱、成本上升、风险加大等多重挑战,订单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进入四季度,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承压。 “我们希望通过政府部门带头走出去,向企业释放更积极的信号,让他们更有信心、有意愿主动走出去,在新一年获得更多与国际同行竞争合作的机会。 ”浙江赴欧拓市场经贸代表团秘书长李琳表示。 疫情这三年里,一些项目搁置了,虽然投促人员线上从未松懈与日资企业沟通,但进度着实快不起来。 赴日本招商的浙江省平湖市招商服务中心主任盛斌说,“这几年和正在洽谈的日资企业都只能线上见面,这次我们主动来日本,对方感受到了诚意,非常重视,总部高层专门赶来新工厂和我们见面。 ”不仅外贸受严重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三年来,我国国内消费市场也持续低迷。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消费增速维持在8%;但到了2020年,大幅下跌到-3.9%;2021年虽有所反弹,但到今年前三季度依然仅为0.7%的增速,上半年甚至只有-0.7%。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有分析指出,随着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各地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拼经济”上来,尤其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能适时“组团出海”难能可贵。 地方政府开始“拼经济”在盘和林看来,前述多个地方政府积极组织“组团出海”的启示在于,地方政府开始“拼经济”了。 他说,在如何为企业打开出海商机方面,政府派团对接商贸订单,主动出击寻求商贸合作,的确是打开出海商机的重要手段。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落在3.2%左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表示,根据近期数据估计全年增长率也在3.1%左右,是40年来除2020年外的最低。 屈宏斌表示,多数海外机构的经济学家预测明年我国GDP增长4%~5%。 但他认为,中国仍然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只要政策搭配得当,无须大水漫灌就完全有可能在2023年促进经济重回6%~7%的合理增长区间。 “考虑到低基数效应,明年实现经济实质性恢复的合理增长区间应为6%~7%。 面临疫情反复,全球需求收缩以及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这个适宜的增长区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到达的。 ”屈宏斌发文称。 彭博经济研究认为,随着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冲击继续回荡,世界经济正面临着30年里最糟糕的年份之一,明年全球经济惨淡,欧美将先后衰退,但相比之下,中国可能取得超过5%的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失衡十分严重,症结主要在于需求端消费增长缓慢,生产端服务业恢复较差,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这两个拖累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疫情管控措施,当然也有长期未解决的结构性难题在作祟。 ”他说。 在他看来,未来五年中国的潜在增速可以保持在5%以上。 “当然关键因素是市场化改革、制度型开放能否推进,放松管制、公平竞争能否推进,这对中国潜在增速的影响很大。 ”他认为,明年乃至后年,经济政策应牢牢抓住两个重点:需求端的消费和生产端的服务业。 有分析指出,前述外贸大省、大城纷纷出动,奔赴海外拼抢订单,必然会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复苏。 而这些主动出击的省份和城市,也有机会率先实现经济复苏。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盘和林认为,未来地方政府要主动转型,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利用地方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积极拉动本地区域经济。 他说,“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际贸易,政府都应主动呵护企业,发展经济,以产业、企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从而改善就业、居民收入等。 ”在刘广钦看来,无论是否是外贸强省,其他省都应当借鉴学习这些省份快速响应政策、高效服务企业、一心发展经济的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态度。 他说,“组团出海”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各地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应更加重视投资和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有效的对企服务机制,大力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