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亚洲经济体都面临特朗普关税要挟 高盛正告 不只仅是中国 (亚洲经济的)
[文/观察者网 赖家琪]随着特朗普在往年美国大选中再次入选总统,不少人担心美国对华关税将进一步更新。但是,美国高盛个人示意,中国或者并不是惟逐一个面临特朗普“关税大棒”的亚洲经济体。
据美国生产者资讯与商业频道(CNBC)11月11日报道,高盛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安德鲁·蒂尔顿(Andrew Tilton)最近在一份报告中示意,自特朗普上一任期以来,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有所降低,但与其余亚洲国度和地域的逆差已大幅回升。未来假设特朗普继续采取相似的关税政策,这些亚洲国度和地域也或者会成为特朗普关税要挟的指标。
关税是特朗普经济方案的外围局部,他曾称关税是“字典里最漂亮的词”。特朗普以为关税可以降低美国与其余国度的贸易逆差、包全务工、参与税收和促成经济增长。竞选时期,他要挟将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并对一切美国出口商品征收10%至20%的关税。
在往年竞选时期,特朗普就要挟要对自中国出口的商品征收60%的关税。 路透社
特朗普宣称这些税收“不会成为你的老本,而是另一个国度的老本”,但经济学家们广泛不批准这一观念。关税是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税,理想上,关税不禁出口货物的本国公司支付,而是由出口货物的国际公司承当。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从这个意义过去说,这是美国公司向美国政府交纳的税款。
“特朗普和他任命的一些政府成员专一于增加双边贸易赤字,这种“打地鼠”式解决贸易疑问的模式或者带来一种风险——美国与其余亚洲经济体始终扩展的贸易赤字或者促使美国对这些亚洲经济体征收关税。”蒂尔顿说道。
他观察到,仰仗着在半导体供应链中的“主导位置”,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域对美国的出口近期都创下了新高。去年,韩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到达了创纪录的444亿美元,美国也成为韩国贸易顺差的最大起源国。往年10月,特朗普要挟要敞开给台积电、三星等本国公司的联邦政府补贴,转而对他们征收出口关税。
蒂尔顿指出,受益于贸易重定向,越南往年1月至9月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到达900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度、日本等对美国有贸易顺差的亚洲国度也或者成为特朗普新任期内被加征关税的对象。
一辆中国集装箱船驶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港。 彭博社
CNBC报道称,印度尼西亚前贸易部部长冯慧兰示意,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施加关税后,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量有所增加,贸易流向了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第三方国度和地域。“但假设你看一下供应链,大局部组件仍来自中国”,冯慧兰预测,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他或者会留意到贸易仍源自中国,或者会更新贸易包全政策,“不只对中国,而且对与美国有贸易赤字的国度”。
据外媒报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他与越南相关良好,之后随着特朗普对与美国有着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度越来越感到绝望,两国相关在2019年前后好转。过后越南与美国的贸易顺差约为540亿美元,特朗普称“越南在贸易上比中国更顽劣”。任期最后几个月,特朗普政府以涉嫌货币操纵为由,制裁越南。
“贸易政策或者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亚洲新兴经济体影响最大的畛域。”英国巴克莱银行剖析师11月8日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特朗普关税给该地域开明水平更高的经济体或者带来“更大的痛苦”。报告预测,泰国和马来西亚遭到的打击或者处于两边位置,相较之下,泰国受特朗普关税的影响或者更大。
展望未来,蒂尔顿估量,这些亚洲经济体应该会千方百计地去降低贸易顺差并经过各种模式“转移留意力”,比如将出口移至美国。无论关税如何,这些亚洲经济体都将面临继续的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此前对BBC示意,目前还无法评价特朗普贸易政策的详细细节,但假设产生十分严重的脱钩和大规模关税,最终或者会造成世界GDP损失近7%,这一规模相当于法国和德国的经济总和。
中国的股灾是那一年,有什么引起的?
有两年,分别是1996年和2001年,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1、引起的原因: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2、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 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 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3、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扩展资料:
股灾(The Stock Market Crash)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 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参考资料:股灾-
股市崩盘原因有哪些
过去一周,虽然A股的抱团股在暴跌之后开始有止跌企稳反弹的迹象,然而大洋彼岸的中概股却遭到了血洗。
根据一些媒体统计,美股市值前20的中概股在过去一周累计蒸发了187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都12万亿元。
单纯看数据我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腾讯音乐的走势。
网络的走势。
爱奇艺的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些热门中概股上周的走势普遍特点就是,前期一直涨,但连着3天暴跌,有的甚至3天直接腰斩跌了一半。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这些中概股的走势,跟A股抱团股春节前后的走势很相似。
春节前一直涨,春节后就连续暴跌大半个月。
区别是A股因为有10%的涨跌幅限制,所以是大半个月持续下跌,普遍跌了超过30%,也有跌了一半的极端走势。
而美股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碰到这种崩盘式走法,直接3天就跌去一半,是一步到位。
我之前在分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以及A股抱团股下跌的时候,曾经跟大家分析过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这是双方这种金融战攻势所造成的结果。
也就是A股抱团股如此极端下跌,是美国这些外资,勾连场内一些内资,来对我们金融市场进行攻击。
这本来也只是某种可能性的猜测,并不一定如此。 。
不过在A股抱团股崩盘式走完后没多久,大洋彼岸的美股里的中概股也出现这样的极端崩盘式走法,那这还是巧合吗?
虽然媒体今天报道披露,本次中概股雪崩走势里,损失最大的是一个韩国人管理的基金。
但这只是公开数据披露的明面上的损失里能找到的最大单一实体,究竟谁才是本次中概股雪崩的砸盘元凶,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虽然不知道具体谁是资金面的砸盘元凶,但毫无疑问美国才是主导这次中概股雪崩的真正凶手,因为导致这一波中概股大幅度下跌的,就是美国近期出台的一个法案。
3月24日美国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
而就是在这一天,腾讯音乐大跌27%、唯品会跌21%,爱奇艺跌20%,小鹏 汽车 跌15%,理想 汽车 跌13%,迅雷跌12%……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中概股开启连续3天大跌的走势。
所以,我们即使先不考虑是谁在集中砸盘的情况下,基本也可以推导出一个明面上合理的一个脉络。
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发中概股抛售潮,导致市场资金出现集中踩踏。
在踩踏过程中,一些基金出现高杠杆运行的风险放大现象,进一步加剧踩踏。
最终一位韩国人管理的明星基金在周五出现爆仓,导致市场出现天量砸盘,创下罕见的成交量,进而让中概股里出现一批短短3天就跌去一半的走势。
并且再这位韩国人管理的基金爆仓后,中概股在上周五才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出现一波反弹。
在不做进一步猜测的情况下,基本上这就是整个事情的明面脉络。
即使是公开的事情,毫无疑问美国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这场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在去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事情轰动美国资本市场后,当时特朗普政府是迅速提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去年5月份,美国参议院是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且特朗普是在去年12月18日签署了该法案。
之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修正案在今年3月24日才被美国SEC正式通过。
所以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仍然是特朗普遗留下来的中美关系的负面资产之一,就是奔着破坏关系来的。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之所以威力这么大,因为里面内容规定,若美国PCAOB(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3年无法对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进行审计核查,公司也无法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可能被要求退市。
这个法案的惩罚力度,就是可以按照其认定的标准,让特定企业强制从美股市场里退市。
可能有的人认为,既然要在美股上市,那么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也很正常吧,特别是瑞幸咖啡造假的事情出来后,这样的声音也挺多的。
然而问题在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要接受哪家会计公司审计本来应该是企业自身的自由,美国现在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本就是比较霸道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这跟我国的法律是有冲突的,涉及到执法权的问题。
此外,最关键是在去年7月13日,特朗普政府计划单方面终止我们和PCAOB签署的执法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进一步打击美国信披规定下的中概股。
除此之外,这份法案最险恶的地方,就是要求在美股上市的企业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并且这也给美国这种“主观认定”的空间,也就是美国可以单方面认定某个企业是外国政府控制的,就不允许其在美股上市。 这给了美国很大这种主观恶意发挥的空间。
所以这个法案首先最直接打击的就是在美股上市的国企,而对其他中概股的影响本来照理说应该也没那么大。
然而,从过去几天中概股的崩盘走势看,市场的解读似乎要显得更加悲观。
市场这种崩盘式走法,完全就是把这些中概股都当作潜在退市对象,才会走得如此极端。
虽然明面上消息没有表明,中概股可能出现大面积退市的现象。
然而,场内大资金总是先知先觉的,总有一些“聪明资金”是消息比较灵通的。
所以当前中概股这种崩盘式走法,确实已经是某种“金融战”的表现形式结果。
(2)进一步猜测
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猜测。
如果我们把当前中概股的崩盘式走法,只是市场资金自发因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个利空而出现的踩踏式崩盘下跌。
但这样一种说法,解释不了几个疑点。
1、《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去年5月份就提出的,并且再去年12月就被特朗普签署的,其内容早就被人们广泛所知。 照理说,这样一个大家早有预期的事情,应该产生不了这么大的效果。
去年12月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被特朗普签署的时候,也没看到有中概股出现这样崩盘式下跌,反而出现大幅度上涨。
2、基金踩踏,出现多杀多走势,只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也就是只有股价连续大幅度下跌后,才会出现基金爆仓而出现踩踏式崩盘。 这属于火上浇油,但不能把股价一开始大跌的原因,归结于基金踩踏,或者场内大户爆仓。
3、找不到最早集中砸盘的神秘资金元凶。
按照美股以往经常出现的一些操作套路来说,通常都是场内资金会利用一些消息面的信息,来对股市做人为操控,属于资金和消息面的配合。
所以,中概股这次惨遭血洗,除了消息面上的诱因之外,也必然是有场内大资金集中砸盘,才能出现这样极端走势的结果。
那么究竟是谁砸盘呢?
(3)谁在砸盘
下面这个报道,有提到一些关于谁在砸盘的信息。
这篇报道引用彭博和金融时报的一些报道称,在周五美股开盘之前,市场就有传言称一股庞大的抛售资金集中攻击美国的中概股,这些神秘抛售的资金总额高达190亿美元,上千亿人民币。
其中仅仅高盛一家,就卖了105亿美元。
当然,不能这样就说是高盛在砸盘,因为高盛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据说是因为周三和周四两天中概股普遍跌了30%后,有大量这种基金出现大面积爆仓,需要被强平,所以周五中概股才创下一个成交天量。
也就是被强平的这些基金,很多是通过高盛来进行抛售的。
但不管是谁在砸盘,既然是在美国市场,那肯定是美国大资本是最早集中砸盘的,这个想都不用想。
A股的抱团股崩盘式下跌,因为外资还能勾连一些内资,有这些金融木马当掩护,所以一说起外资在砸盘抱团股,还比较有争议,很多人不信。
但在美股市场里,中概股这样崩盘式下跌,砸盘的肯定是美国大资本,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次暴跌之前,中概股在过去一年里,普遍都出现大幅度上涨,有的甚至涨了好几倍,本来就有庞大的获利筹码,所以一些大资本砸盘起来,丝毫不手软。
这种恶意大幅度拉涨形成泡沫化资产,然后借助利空消息来集中砸盘收割韭菜。
这样的收割手法,其实跟A股里的抱团股是一模一样的。
(3)受害者
本次中概股遭血洗,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一直持有的股东和投资者们。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市值最大的前20家中概股,过去一周就蒸发了12万亿元的财富,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上市公司的股东们。
在暴跌前把股票卖掉,或者暴跌第一天就参与集中砸盘的资金,才能把过去这一年暴涨的利润给赚走。
大大小小的受害者很多,不过今天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时一名韩国人。
这名韩国人叫做Bill Hwang,他也是一名比较有名的基金经理,他以前是老虎证券的亚洲基金创始人。
2010年,Bill Hwang就曾经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禁止在港股交易。
后来Bill Hwang就在2012年转战美股,并以2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创立自己的基金,随后只用了8年的时间,Bill Hwang就将其规模扩大到了150亿美元。
Bill Hwang是一个激进的杠杆爱好者,一般都是用五倍杠杆在常态化操作,也就是他管理的150亿美元的基金,影响着75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已经算是体量比较大的一家基金。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
Bill Hwang靠杠杆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却也因为杠杆而一夜爆仓,血本无归。
本来Bill Hwang在这次中概股暴跌之前,今年因为高杠杆运作,已经有了200%的收益率。
但他并没有选择落袋为安来获利了结,而是选择继续高杠杆运行。
然而他重仓的股包括网络、唯品会、腾讯音乐,都是本次暴跌的个股。
除此之外,他还重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
而由于Bill Hwang爆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的纯美股,也在最近这3天出现跟中概股一致的暴跌走势。
Bill Hwang也因为150亿美元的资金被一夜强平爆仓,被人们称为史上单一个体单日亏损最多的人。
不过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天亏了150亿美元,是3天亏了150亿美元,当然,这也是相当多了。
然而,今天报道Bill Hwang的很多外媒,我觉得有点问题。
那就是他们居然把本次中概股砸盘的元凶,把这个黑锅扣在了Bill Hwang身上。
我觉得这是比较滑稽的甩锅。
你们见过哪个收割韭菜的大资金,砸盘把自己给砸死的?
Bill Hwang是属于被收割掉的超级大韭菜,属于被砸死的对象。
至于谁砸死他的,其实才是真正导致这波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回到本文开头的结论,虽然我们基于信息的不对等,没办法知道在3月24日集中砸盘的这个华尔街大资金究竟都有谁。
但毫无疑问,主导推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出来的美国政府才是真正血洗中概股的幕后元凶。
而且发生在美股市场上的事情,多多少少基本都会扯到那些华尔街大资本身上,随便砸个石头下去,没有一个资本的屁股是干净的。
这就是美国有组织、有预谋、有目标的一次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劫掠行为,将其引申出来,我们春节后的A股抱团股闪崩走势,这些华尔街之狼的嫌疑毫无疑问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把视野和格局再放到更高的位置,从当前中美两国的博弈里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过去一周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实际上只是中美两国过去一周激烈博弈交锋中的一环。
也是我们上周五在阿拉斯加跟美国摊牌式会谈之后,双方更加激烈针锋相对的其中一个战场。
所以我是一直说,在当前这个多事之秋,我们一定不要贸然去在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上随便晃悠,不然是很容易变成炮灰的。
美股的这些中概股,其实是有很多国内的散户购买,并且有一些这种追踪美股的国内基金也是因此损失惨重。
这都是这场宏观战场上,被当成炮灰给收割走的。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财富安全,为我们自己的钱包负责,我还是建议大家近期做这种投资决策的时候,还是能够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炮灰,才有机会成为守株待兔的猎手。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你是如何看待2015年7月27日中国股市的暴跌的?
股市崩盘原因有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或者由于低成本的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催生了经济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或者是由于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崩盘也称为卖盘大量涌现,是指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出现大量抛售证券的现象,导致证券市场大量金融产品价格大幅度持续下跌的情况。
2015年以前我炒股都是很赚钱的,因为那个时候一直都是高抛低吸,那一年记得很清楚买的中国联通,和交通银行。 特别是中国联通,当初拿了几年,在低位买了不少,后面遇到牛市,这个股票还是赚了点钱的。 大家知道我基金可以拿几年甚至十年以上,其实股票也是的。
但是自从2015年生孩子,高龄生子身体上还是有点吃不消,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压根没有精力去看,其实炒股还是有点牵扯精力的,因为要盯盘。
正是我回家待产的一个月,股票开始了狂跌。 天天跌停,会严重影响心情的。 对于孕妇还是不看为妙。 那个时候买了另外两个股票,盐田港和宁波建工,一开始也是赚钱的并且赚的比例还不少,所以开始大跌的时候我也没有管,想着利润在手,没事。 这期间就去医院生孩子了,更没有时间看手机了,月子里看手机更是很少,而且大概也知道股票在大跌也不想看,有点刻意逃避吧。
当我在看股票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赚的利润没有了,本金也亏损了一大半。 那一年庆幸的是基金很早止盈了,事后也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看账户,早点看在前面有利润的时候会早点出来的。 后面做了个决定到现在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亏损了将近一半的本金,以我的性格不可能割肉出来,结果就硬着头皮慢慢补仓,就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慢慢的补,因为那两个股票不是废品股,所以补仓也是唯一出路。 那时这两个股票最后算是解套还赚了点,但是如果把这个资金投入在基金里面收益更多。 可是不往股票里面投入资金解套那是无望了。 也许现在还套的不能动。 不补仓现在这个两个股票还会亏损。 后面更失败的就是2016年,瞎买了一个股票,也就是昨天涨停的那个股票,这才真的是让我肠子悔青了,基本上就是这么多年投入,目前来说虽然已经解套但是还没有跑赢通货膨胀。 所目前还持有。
所以很多人问我现在炒股和基金更喜欢哪个,我经历了2015股票崩盘年现在首选是基金。 基金不用天天盯盘,有基金经理的去管理,那些基金经理都是学霸,不管怎么样比普通人强的很多。
2015年以前股票还不错,2015年以后基金那是强过股票很多倍 ,不过我唯一感到安慰的就是即便当初经历股市崩盘,亏损的本金一半没有了,这么多年过去本金回来了最后还小赚点也是比较值得庆幸的。 不管股票再怎么差最后还是跑赢通货 ,当然和基金的回报值那是没法比的。
不过这么多年的股票买卖,让我在基金定投上遇到亏损该如何手动加仓或是增加定投金额还是有点启发的。
特朗普宣布对钢铝征税的前些天白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力量悬殊的对决,再加上偏心的裁判,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不战而胜”。
当地时间2月26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特朗普的总统专用办公桌“坚毅桌”边摆放了5把椅子,坐在这些椅子上的5个人正在进行有关“自由贸易”和“反自由贸易”的最后一场辩论。
这5个人中有“不持有或发表观点”的白宫幕僚长凯利(John Kelly),参加辩论的“正方”为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征收关税的“全球主义者”、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即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Gary Cohn),“反方”为主张征收关税的“国家主义者”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这场“一对三”的辩论,排兵布阵的方式为:科恩在坚毅桌的左边发表观点,纳瓦罗、罗斯和莱特希泽在坚毅桌的右边发表攻击观点。 在坚毅桌的后面抱臂观看整场辩论的是总统特朗普。
椭圆形办公室当天所进行的这场辩论被认为是一场力量悬殊和不均的“秘密对决”,因为支持科恩“反关税”观点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和财政部长姆努钦并没有被邀请到屋内一起参加辩论。
在关税和贸易问题上,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与特朗普意见相左。
对决结果在3月6日尘埃落定。 当天,美国白宫宣布科恩决定辞职,敏感的市场嗅到了战端将起的硝烟味。
科恩此前被市场视为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稳定器,他的离任将加大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
措手不及
在辩论中,科恩不停地用数据强调,这些关税会毁掉特朗普政府创下的破历史纪录的股市涨幅,并且会抹掉税法改革所带来的收益。
特朗普在这个时候向科恩表明了自己立场:“显然你是一个全球主义者,而我则是一个国家主义者。”
科恩听到这里离开座位,走到椭圆形办公室中间的沙发坐定后并没有回应特朗普的话,而是转向纳瓦罗和罗斯问道,“我的事实都说完了,你们的事实在哪里?”
值得指出的一个事实是,从白宫的架构看,科恩其实是纳瓦罗的顶头上司,纳瓦罗发给白宫的每一封信都要抄送科恩,无一例外。
纳瓦罗听到科恩的诘问后表示,特朗普总统需要保护美国国内的工业,促进就业并要向世界表明美国在贸易上的强硬态度,而征关税正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科恩反辩道,他这样说是没有考虑到征关税会伤害到那些使用铝和铁的美国制造业,也没有考虑到美国消费者的利益,(高关税)还会对全球市场造成震荡,破坏同美国盟友的关系以及招致报复行动。
特朗普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两方你来我往的争辩,偶尔会插上一两句,比如“我要照顾我的基本盘”,“一个国家不能没有钢铁”,还有“我要履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竞选诺言”等。
最终,特朗普宣布,在对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关税的问题上,他需要更多的经济数据。
辩论结束后,科恩向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成员表示,他认为纳瓦罗和罗斯“向总统说了谎,特别是在对钢铁征收关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上,他们没有做出合理的经济数据分析”。
这次辩论之后,白宫立即出现了多项人事变动。 特别是2月28日,特朗普长期信任的幕僚,也是特朗普内阁任职时间最长的助手,担任白宫通讯联络办公室主任霍普·希克斯宣布辞职,这对特朗普的打击几乎前所未有。
当天,特朗普把怒气一股脑发在司法部长塞申斯的身上,指责在一项有关监视滥用的调查上,塞申斯不使用司法部律师的做法“可耻”。
在总统和司法部长公开互怼矛盾空前激化后,白宫又爆出一大冷门: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的安全级别被白宫幕僚长凯利降级,以后不再能够阅读机密材料,而这恐怕会带来“不是库什纳离开白宫就是凯利离开白宫”的另外一场前所未有的人事变动风波,或者说,是人事变动风暴。
白宫多位官员透露,在那几天里特朗普非常暴躁易怒,在对白宫幕僚表示“我真的受够了”的态度后,特朗普将罗斯和纳瓦罗召集到椭圆形办公室,在没有通知科恩的情况下要求罗斯和纳瓦罗,“立刻把他几个月以来要求的关税计划拿出来”。 随后,特朗普在当地时间3月1日做出了计划对钢铝征收关税的声明。
当天决定的过程是如此仓促,以至于宣布的关税计划实际上并不存在。
科恩输在了起跑线上
同以往的白宫经济计划不同,这项关税计划既没有相关细节也没有经过法律程序审查,拿特朗普总统自己的话说,“关税是非征不可,但细节目前仍处在撰写阶段”。
所以,在特朗普3月1日突然宣布关税计划的当天,美国多个相关政府部门事先毫不知情,白宫甚至没有通知这些政府部门的高层,美国国务院事先都没有准备好如何向外国使领馆解释白宫这个突发决定。 国会山的高层更是完全没有任何准备,连预料特朗普白宫会搞突然袭击的国会立法助手们都感到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向受到影响的选区做出解释。
白宫“反关税”和“挺关税”辩论已经进行了数月,熟悉进程的白宫幕僚向媒体透露,科恩和其他几位内阁成员的经济理论和事实证据都非常充足,相比之下纳瓦罗和罗斯则在多个环节都显得薄弱很多。
但是,决定这场辩论的人仍然是总统特朗普,而他的立场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他在竞选期间向美国选民承诺会征关税,在数月的时间里,他也一直在要求白宫的幕僚们“为征关税做准备”。
所以,对科恩等白宫里的“反关税”力量来说,他们实际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白宫官员透露,科恩和几位其他反关税的内阁成员在多轮的尝试中曾使用过独特的方法试图说服总统特朗普,这个方法就是不使用经济数据,原因在于特朗普曾表示,他“大体上不相信经济学家的研究”。 因此,科恩等白宫里的“反关税”官员为特朗普提供的参考证据是:关税声明之后来自金融市场的震荡,以及来自国会共和党高层的强烈反对。
然而,自本周一开始,特朗普似乎“铁定了心”,不顾来自科恩和共和党高层的多方反对声音,多次宣布他的立场不会改变也不会让步,“关税非征不可”。
在3月6日同瑞典首相勒文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再次重申了这个观点。 科恩则在几个小时后宣布辞职。
白宫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过去数周科恩一直在与总统特朗普商讨离任一事。 科恩将于未来几周内正式卸任,但具体时间未定。 白宫目前尚未确定科恩的接替人选。
与财政部长姆努钦(中)一样,科恩也一度是特朗普倚重的“高盛帮”智囊。
“国家主义者”的巨大胜利
在特朗普总统上周宣布对铝铁征关税的计划后,“挺关税”一派的代表纳瓦罗和罗斯立刻接受了美国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采访,在电视节目中兴奋地宣布和庆祝他们的胜利,并反驳这项关税法案可能引发贸易战的推断。
以科恩为代表的“反关税主义者们”也没闲着,在他们看来,希望一直还在。
他们的希望在于,在特朗普白宫内部所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有的时候,说服总统特朗普改变主意的最好办法是:请白宫外头的人来劝。
在科恩等人先后邀请过国会共和党高层、共和党捐款金主和游说人士等政治圈内人“没能”说服总统特朗普之后,他们决定邀请美国商界的领袖到白宫同特朗普总统举行会面,这些商界领袖都来自那些将受到对钢铝征关税影响的行业。 白宫官员透露,出席这次会议的可能主要来自汽车制造业和饮料行业。
虽然科恩等白宫官员对特朗普能否“回心转意”并不抱很大的期望,因为在类似的“高调议题”上,特朗普通常不会改变主意,以免让外界觉得他“软弱退让”。 然而,科恩等高层幕僚的希望是,在白宫的法律顾问和政策助手们对这项关税计划的成型版本的语言进行最后定夺的时候,能够使用更加谨慎的措辞和态度,同时能考量到这项计划对美国经济和对美国贸易盟友关系的影响。
然而,科恩决定辞职的消息,被认为是纳瓦罗等白宫内部的“国家主义者”的巨大胜利。
“纳瓦罗在过去的9个月中一直蛰伏。 ”美国媒体CNBC引用一位白宫官员的话说,“他一直保持低调,就像那种模范犯人一样,在关押期间表现良好。 ”但是,当他的机会到来的时候,他立即抓住并取得了胜利,科恩的放弃也代表纳瓦罗赢得了这场白宫内部的贸易战。 这位白宫官员表示。
科恩离职的消息引发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美元应声急跌。 美元走弱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金价,潜在全球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也是一大驱动因素。 截至北京时间3月7日下午,美元指数依然在90下方。
短期内美股也并不容乐观。 星期二美股指数期货盘后大跌。 与此同时,避险货币日元兑美元汇价应声升值,导致7日日本东京股市收低。
英国为什么脱欧?英国脱欧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影响?
距离英国脱欧公投的时间越来越近,倒计时的钟声已经响起。 公投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3日14时至24日5时,预计公投结果将在24日14时左右宣布。
英国“脱欧”前世今生:实际上,欧洲一体化进程一开始就有英国的身影。 早在1946年,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就曾提出“欧罗巴合众国”的概念,并于1948年与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共同防御协定—《布鲁塞尔条约》。 但当欧洲一体化进程实质上启动之后,英国的身影却并未出现。 1951年的“欧洲煤炭钢铁共同体”和1957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英国都没有加入。 英国政府当时认为,与欧洲大陆的亲密关系与英联邦自身经济和政治目标相悖。
此次公投的议题是英国是否脱离欧盟。 “脱欧”阵营辩称现在的欧盟和1973年英国加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不是一回事情,其领域已经覆盖到文化,司法及其他领域,不再是最初的经济共同市场。
另一方面,“留欧”阵营则声称英国作为欧盟的关键成员国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安全性及全球影响力。 这是6月23日的公投的两方观点。
脱欧的影响:
如果大多数人投票选择脱离欧盟的话,英国及欧盟官员将就贸易协议、移民、金融交易等关键议题进行重新谈判。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具数据,去年英国向欧盟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占比达44%,对英国GDP的贡献为12%。
英镑走势反映了投资者对于脱欧公投所作出的选择。 今年早些时候因预期英国和欧盟可能关系破裂,英镑兑美元一度跌破1.39,触及7年低位。
在一系列调查表明英国公众可能倾向于留在欧盟,英镑兑美元反弹到1.47以上。 但是如同上面所提到的,现在双方正营势均力敌。
脱欧还将打破欧盟的内部平衡。 英国的退出只会加强欧洲剩下两大力量--法德的影响力。 在欧盟内部,这可能意味着德国领导的防务一体化行动加速进行,而英国对这项行动往往抱怀疑态度。 德国在欧洲事实上的领导地位将有所扩大。 这本身对英国不再构成主要问题,但可能加剧欧元区内部的矛盾。 柏林和巴黎在外交方面将更有发言权,因为两国将对这个有5亿人口的集团扩大影响力。
从中期到长期,这甚至可能把欧盟的政策推向莫斯科。 北约无疑是欧洲首要的军事集团,但欧盟的制裁一直是欧洲针对俄罗斯使用的最重要工具。 法德在经济上与俄罗斯的相互联系强于英国。 法国参议员上周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要取决对俄罗斯的制裁,德国对制裁也有抱怨之声。 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将得益于北约在东边所做的重要新部署,但缺少英国的声音将让那些与俄罗斯交界的国家感到忧虑。
支持者称,脱欧是一个机会,可以让英国摆脱老朽的欧洲,拥抱世界的新生力量。 风险在于,脱欧后的英国力量削弱,注意力分散,而在欧洲面临的风险并不比留在欧盟内部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