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盛世危机 (高通盛融最新消息)
雷锋网按:高通刚刚交出了最新一季的财报。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下跌89.7%。这篇文章详细地分析了高通净利润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以及在目前环境下,高通所拥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危机。(
以下为正文内容: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巨头,高通最近处境有点不妙。
北京时间11月2日凌晨,高通刚刚交出了最新一季的财报。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下跌89.7%,高通解释主要原因是苹果及其供应商没有支付专利授权费。
在过去一众中国手机厂商对高通发起抵制之后,近期苹果跟高通的关系又开始剑拔弩张起来,双方在全球各地你来我往发起诉讼。双方的核心分歧在于,苹果认为高通的收费方式太贵太不合理(因为高通要根据整机售价进行抽成),高通则认为用我的产品就必须接受我的定价方式。
诉讼短期难有结果,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表示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另一方面,业界传言苹果也在加抓紧寻找替代高通的方案,比如从上一代iPhONE 7开始,苹果就已经引入了英特尔的基带芯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所向披靡。联发科等厂商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找份额,而老牌巨头英特尔在移动端一直处于追赶状态,难以威胁高通地位。
但是,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高通并没有败在联发科、英特尔这些竞争者的手里,它最大的失误,在于站到了自己客户的对立面。
再过一天,苹果iPhone X就在要中国上市了。
看起来高通对iPhone发起的禁售并没有奏效。高通曾在9月29日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和禁止令,申请苹果在中国禁止生产和销售iPhone。
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家手机芯片领域的巨头跟它的客户之一苹果,最近在全球范围内掐了起来。
从今年1月开始,苹果在美国、英国、中国相继对高通发起诉讼,从7月份开始,高通又在美国、德国、中国等地反诉苹果,甚至要求中国停止生产和销售iPhone。
和其他手机厂商在高端机中完全采用高通的芯片方案不同,在苹果iPhone X中,A11处理器的CPU、GPU、ISP、视频编码器等模块,均为苹果自主设计。早些年,iPhone、iPhone 3G、iPhone 3Gs的处理器均来自三星,直到iPhone 4,苹果第一次采用了自主处理器A4,并交给台积电代工。而今年这款近乎无敌的A11,同样出自台积电。
手机处理器芯片完全自己研发,但是其中与通信相关的基带芯片苹果还是必须依赖高通。因为高通垄断了大部分CDMA制式的专利,而且在技术上确实有领先优势。
不过,双方的合作关系正在一步步恶化。
为了摆脱高通的钳制,苹果已经从上一代产品iPhone 7开始引入英特尔方案。另一方面,苹果着手对高通提起诉讼,并发动供应商一起在诉讼出结果前拒绝缴纳专利费。
对高通怀有戒心的不只是苹果。
华为很早就开始自研手机芯片了。华为海思芯片在2004年成立后便将应用场景放到了行业用芯片上,最初并没有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五年后,华为推出了K3处理器试水智能手机,收效甚微。直到2013年华为发布第一款四核手机D1,海思芯片才逐渐被人所熟知。
D1采用的海思K3V2在当时号称是全球最小的四核A9架构处理器,性能上与当时主流的处理器(例如三星Exynos4412)相当。虽然这款处理器存在发热和GPU兼容等一系列问题,但对当时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代表着手机芯片的一次技术性突破。
而在2009年华为推出K3处理器的同期,三星为了打造一款最强的Android手机,推出了名为“蜂鸟”的处理器。在当时,它有着极为先进的45nm制程、高达1.2GHz的频率、相当于竞争对手200%还多的3D游戏性能、甚至可以硬解码1080P视频。
与此同时,搭载这款处理器的Galaxy S也创造了销量神话,奠定了三星在Android设备阵营的领军地位。
进入4G时代后,中低端智能手机的井喷成为阻碍厂商利润增长的最大原因,因此一小部分手机厂商开始发力自家处理器的研发,希望能将主动权一直握在自己手中。
三星便在2015年发布的旗舰机Galaxy S6中弃用了高通处理器,采用了自家的Exynos,以应对市场份额下降提升利润率的压力。
华为同样如此,自2014年至今的旗舰机型(Mate 7、P8、P9等)均搭载了自主研发处理器。这侧面证明了中国芯片的重要性,也刺激了其他国产手机厂商自研的决心。
小米便是其中之一。
当雷军带着首颗自研松果澎湃S1处理器在发布会舞台上亮相的时候,就意味着世界上能够自主研发处理器的手机厂商增加到了四家,它们分别是苹果、三星、华为和小米。
早在2014年就传出小米要自研处理器,而之所以有这个决定,是因为当时小米全年售出了6112万台手机,实现了雷军此前的预期(6000万台)。彼时的小米正走在一条成长的高速路上。不过,无论是旗舰机型还是红米系列都还不能给小米带来巨额的持续利润营收。
而在一次采访时雷军曾明确表示:“造芯的意义不止于芯片本身。这跟手机行业的下半场有关,进入淘汰赛阶段,都要关注核心科技。”
也就是说,小米自研背后的意图无非在于增强自身在供应链的话语权,降低产品的成本。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2014至2016年,小米手机系列的出货开始呈逐渐衰减,而同期华为开始逐步回温,麒麟芯片在当中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末小米在印度曾因专利案遭禁售,这一系列的影响迫使小米不得不抓紧对自研芯片的布局。
随后,小米旗下的松果科技正式以1.03亿的价格得到了联芯科技开发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半年后,小米和联芯的“结晶”问世。
这款搭载联芯LC1860C处理器且售价499元的红米2A在上市三个月的时间内,销量超过了500万。在此之后,小米使用联芯核心技术的“自主”处理器研发就得以提速。
高通可以说是一家“躺着数钱”的公司。
它的主营业务分为QCT、QTL和QSI三大部分。依靠高通常年积累的专利,QTL业务线(技术授权部门,主要负责对高通历年积累和收购的技术专利进行授权)在2013、2014和2015财年分别为其贡献了30%、29%和31%的业务营收,相当于每年80亿左右的美金。赚来的钱高通每年也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
不过,高通的收费方式比较特殊。它除了向厂商收取卖芯片的费用,还需要按手机整机售价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这个抽成比例不透明,但业界称一般在整机价格的4%左右。
可以说,高通利用独创的专利授权模式赚的盆满钵满,继而用收入投入研发更领先的芯片,继续统领市场。
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利优势,此前高通与中国企业签订协议时,采取了“专利反授权”的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说手机厂商在使用高通芯片之前,必须与高通签署专利授权协议,将手机厂商本身的专利免费反授权给高通,且规定不得利用这些专利起诉高通的其他客户。
由此高通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圈,并让小厂商们心甘情愿地为并不合理的高昂“高通税”买单。因为这让缺乏专利的中小厂商们减少了被同行起诉的风险。包括小米、OPPO、酷派等公司都因为专利缺失的问题在海外市场的步伐变得异常缓慢,而在国内却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由于高通“专利反授权”的影响,拥有1247件专利的国内厂商几乎不能为此盈利。而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取消“高通税”,会让高通每年在中国市场的专利授权费用至少减少2至3亿美元。
但高通大赚的同时,下游手机厂商们的不满也在累积。在众多下游厂商们的呼吁下,中国国家发改委关注到了高通专利的问题并启动调查。
2015年2月,发改委对高通开出了一张高达60.88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单。并对高通提出了整改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大变化是:1、对销往中国境内的手机,按照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2、不强制我国手机厂商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
这样,高通依靠专利建立起的生态圈被部分瓦解。一些国产厂商也开始拒绝向高通缴纳专利费,比如魅族。
但是,强势的高通在沟通无果后向魅族提起诉讼。2016年6月23日,高通就魅族侵犯高通3G,4G专利问题索赔5.2亿元。高通表示,此前与魅族进行了谈判,希望根据高通2015年提交给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改正计划签订专利授权协议。但经过多方交涉,双方未达成共识,魅族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
两家的恩怨由来已久。
早在魅族立项手机业务时,黄章就曾在魅族论坛表达了对高通的不满,称CDMA需要缴纳高额专利费,魅族不开发CDMA手机。随后魅族开发了多款手机,但是在2015年前始终没有开发CDMA制式的手机。
而在阿里巴巴投资魅族后,后者在手机市场有了质的飞跃,合作第一年的销量就达到了2000万,高通意识到“收网的时刻到了”。
为什么魅族迟迟不愿意给高通交专利费?多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的答复很一致:“原因在于太贵,贵到难以想象。”而事实上,高通和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问题并非魅族个案,大部分手机厂商都不愿意交专利费。
但在智能手机的热销期,由于厂商卖的多,高通的专利费虽然价格极高,但是只要早点拿到处理器,专利费依旧可以负担。不过2015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开始出现放缓甚至是下滑,高通选择继续收取高额专利费,就严重影响了厂商的利润。
一名手机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高通根本不只是卖处理器,而是买整套的解决方案,如果你的手机采用高通的CPU,必须同时使用高通的基带、电源管理、信号放大、无线模块等等一系列整套解决方案,芯片采购成本相当高。而如果不采用高通的CPU,除CPU成本降低外,其余的各种芯片供应商都有更多选择,可以综合考虑性能和价格因素选择,这样整体的手机制造成本就会低很多。”
在与魅族争吵的背后,显示出高通正逐渐失去对国内手机厂商的威慑力。同样在2015年,高端的骁龙810发热严重,中低端的处理器性能弱于竞争对手MTK,为高通敲响了警钟。
在澎湃S1芯片发布后,小米成为第四家拥有自主芯片的智能手机公司。虽然在性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松果处理器大大提升了小米的品牌效果。
而华为近两年也靠着搭载麒麟处理器的手机抢占市场份额,甚至不断的向苹果和三星发起挑战。处理器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至此,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苹果、三星、华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芯片,新秀小米也紧紧跟上。
有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手机公司强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处理器之所以要抱着“再穷也要上”的心态自研,至少包含四个原因。
首先是控制成本,处理器作为手机元器件中的一个大件,其价格占总成本中较大的比重,如果能自主研发处理器自然能够降低成本。
其次是拥有话语权,自主研发的处理器,产品路线规划基本是可控的,生产链能为此提前做好准备,大大减少各种外因给产品带来的不确定性。
第三是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好比谈到苹果和三星,就想到了A系列芯片和Exynos系列处理器,企业的竞争需要差异化。
最后是获得利润空间,手机厂商做芯片想要获得利润,都要经历一段步履维艰的时期,等待成熟之后,便是收获。
不过,虽然华为和小米已推出自研处理器,但这对国内其他手机厂商来说依旧是一种奢望。一名行业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处理器的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综合成本投入,还需要对项目保持一贯的信心,这对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在目前的环境下,高通芯片依然有不小的技术优势。在旗舰机的选择上,无论是小米、一加还是SONY、三星,大家依旧在高通面前争得“你死我活”。
近几年,联发科在高通的“夹缝下生存”,这家中国台湾的企业将产品战略转移到了千元智能机上,由此获得了“白菜机之父”的称号。
vivo、TCL、金立、魅族、魅蓝等品牌都先后发布过搭载联发科处理器的机型,不过由于并没有投入经历做深度的打磨,这些手机在性能和体验上并没有在消费市场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高通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三季度实现营收53.7亿美元,环比上升7%,同比下降11%。三季度营收受到了与苹果公司诉讼的不良影响,高通预测,第四财季公司专利授权部门的营收将下滑至10亿美元,同比下降47%左右。
高通今天发布了2017年第四财季的财报,报告显示高通本季度营收为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62亿美元下降5%;净利润为2亿美元,同比下滑89%。
在智能手机市场逐渐接近天花板的今天,高通作为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赢家之一,显然也开始受到市场增长乏力的影响。
根据Gartner的智能手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为15亿部,下滑1.6%。这与几年前的PC市场何其相似。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智能手机的使用寿命也将逐渐增加,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并接近饱和。
不过,高通却似乎并不担心。
高通董事会执行主席保罗E·雅各布(Paul E. Jacobs)表示,未来5年智能手机还将会卖出80亿部,并将有超万亿台连网设备。他的理由是,未来手机可以通过整合更多功能实现创新,而且,在万物互联时代,高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困扰高通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高通的营收增长和净收入的增长随着诉讼和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可能存在的波动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一直存在。另一方面,种种迹象表明,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2016年10月27日,高通以110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恩智浦已发行的全部股票,总价值约470亿美元,全部以现金支付。)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结果难以预料,开拓新市场就更加毋须多言了。
任何以上一点外部因素,都将会对高通的业务和营收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诉讼的影响,高通在2017年第一季度损失了将近20%的收入,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
也就是说,同时面对这两大难点,高通需要在未来推出更多、更新、更先进的产品,来证明自己、说服消费者,同时刺激市场。
不过就像前面提到的,对高通来说联发科的追赶以及英特尔的紧逼并不致命,手机巨头的“集体叛变”才是釜底抽薪。而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竞争对手们同样也虎视眈眈。
联发科副总经理游人杰曾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联发科已拿下智能音箱市场80%的份额,未来会在物联网市场“超车”;而苹果、华为、三星也正在处理器的人工智能领域上深耕,继A11、麒麟970后,三星也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自家智能手机中搭载人工智能芯片。
自1985年创立,到今天刚刚迈过“三十而立”门槛的高通,几乎主导了整个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进入2017年以来,巨头的“叛变”和在专利费上的纠缠正逐渐让这家公司迷失方向。
这家依旧能够“躺着数钱”的公司现在正犹豫地站在十字路口。它将如何协调自己与客户们的关系?是继续高高在上地号令所有人,还是改变策略,合作共赢?
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