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钱都留不住他|家庭
一周可赚到一百万美元。
所有的房子都能看到很好的风景,或可俯瞰太平洋,或可俯瞰整个城市。
“我其实算人生赢家了对吧”
“某种程度上讲,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之一”
从外界角度来看,马修·派瑞(MatthewPerry)已经是成功人士里的成功人士了。
成了大把人眼里的理想型之后,
什么想象不到的有钱人的生活,
都有了,“我什么都有了”。
偏偏他生前过得非常痛苦。
在去年出的自传《Friends,Lovers,andtheBigTerribleThing》里,
很大篇幅是在直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有时候,他会很奇怪自己为什么还活着。
很多次,他会问自己活着的理由。
虽然他拥有的已经足够多了,想追寻美好的话,无论人的情感还是物质,选择空间都很大,可,多年来,耗费大把钱大把时间,却怎么做也没能做到克服酒精和药物成瘾。
或许对于人来说,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看他回溯自己的成长,我会觉得,不管现在原生家庭的相关讨论有多少是被认为在甩锅,事实上,也真的不能够否认它就是一些悲剧的源头。
如果没做好承担父母责任的准备,就让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
那结果,不幸的家庭带来的各种缺失障碍,会很容易让孩子终生受困。
马修·派瑞正是如此。
出生之后的第二个月,因为哭声吵闹,被父母带去医院,医生给开了镇定剂。
“我一哭,他们就给我喂药,我开始昏睡,我爸就会高兴了”(因为觉得用药控制小孩挺好玩)……
第九个月的时候,他爸以追梦为由离开了,抛弃了他和他才21岁的还无法一人养育孩子的妈妈。
三岁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要做家里的男主人,手指夹断了,还要忍痛安抚哭泣的妈妈的情绪。
五岁的时候,一个人坐飞机,过程遇到颠簸,他的恐惧没得到及时的抒解,自此留下了飞行阴影。
八岁的时候,
因为经常要搬家,连保姆也被他归类为随时会抛弃他的人。
九岁的时候,妈妈再婚再育,他有了新的家庭,同时进一步失去了归属感和安全感,总觉得自己在新家是一个外人。
十四岁,他第一次喝酒,发现醉了后,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过去的创伤和未来的焦虑都不打扰自己了,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就这么埋下了成瘾种子……
可以说,在他的成长记忆里,相比被爸爸抛弃,和妈妈争吵(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其他一切可能带来愉悦的经历都显得微不足道。
哪怕是被他视为唯一的快乐源泉的网球,也没能治愈他。
每一年生日,他许下的愿望都是希望父母重归于好,或自己的生活能稳定一点……
到后来,他开始祈愿发誓,
只要成名得利,可以承担其他不好的事情……
可能是想用成就感来化解一切。
钱有了,地位也有了,不代表就可以重塑性格以及重启人生。
被抛弃、缺爱的经历既让他到中年仍会害怕一个人独处,又让他在经营恋爱关系时,数次因猜疑会被甩下而先行告别。
明明很渴望家庭,很需要陪伴,曾说希望自己四十岁能和老婆孩子坐在沙发上看老年版《老友记》,“安静地享受生活”……
甚至早几年被问《老友记》重启话题,他都回答不愿意,理由是自己经常做噩梦,梦到剧集回归却不再受到观众欢迎。
是担心被观众抛弃啊。
很多人喜欢他在《老友记》里演的钱德勒,
可惜他不是,他没能得到圆满。
现实比戏剧残酷得多,
始终他都没能从消极状态里真的挣扎出来。
名和利到底不是能对抗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解药。
所以自传里,他又说愿意用得到的一切来换正常的人生。
什么算是正常的人生?
但我想,首先就是有靠谱的父母吧。
若可以选择,没有人会愿意从小活在不安和孤单中。
在去年出的自传《Friends,Lovers,andtheBigTerribleThing》里,
很大篇幅是在直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因为经常要搬家,连保姆也被他归类为随时会抛弃他的人。
现实比戏剧残酷得多,
始终他都没能从消极状态里真的挣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