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地平线 都分别看中了对方什么 (上海 地平线)
20241209235728_70166.jpg" loading="lazy">
2月20日,上海方面宣布,上海市政府已与地平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地平线的车载AI芯片全球研发总部以及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全球总部将落户上海,开展AI芯片生态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底层核心技术突破和底层计算平台建设。
两日后,再有消息传出,上海汽车集团下属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已于2月10日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汽车、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未来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可量产落地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此外,早在2017年3月,地平线就已经在上海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
如此看来,地平线似乎正逐渐与上海深度绑定。
上海为何看中地平线?
在上海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规划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攻关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是其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而AI芯片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上海挑中地平线这只AI独角兽也无可非议。
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主要专注于研发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及解决方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了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量产前装的企业。
在长安 UNI-T 、奇瑞蚂蚁两款车型上实现量产上车的地平线征程2芯片,截至2020年11月,其出货量已超10万。
据了解,该款可实现L2+级自动驾驶的芯片,在性能以及针对中国路况所给出的方案上,甚至要优于Mobileye EyeQ4的辅助驾驶芯片。
此外,地平线还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面向L3/L4级自动驾驶的征程5芯片。该款芯片具备高达96 TOPS的人工智能算力,同时支持16路摄像头感知计算,能够打造满足汽车行业最高安全级别ASIL D要求的车载中央计算平台和系统。
当下,地平线已经形成了覆盖从L2到L3级别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芯片方案的完整布局,在车载AI芯片方面的实力不俗。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车载芯片市场的广阔前景也许也是上海看重的地方。
随着汽车行业逐渐转向电动化、智能化,相比传统燃油车,智能电动汽车需要搭载更多的高性能芯片。将来,汽车对芯片的需求口径只会越来越大,车规级芯片的市场规模不容小觑。
IDC预测, 2024年全球汽车领域的半导体市场收入将达到428亿美元左右。而到了2030年,每辆汽车的车载AI芯片平均售价将达1000美元,整个车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美元,有望成为半导体行业里最大的单一市场。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估计,未来三年将是争夺智能汽车芯片关键的时间窗口。
而这个窗口期,不仅对芯片相关的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正谋求打造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的上海,也同样关键。
地平线为什么要来上海?
2020年12月11日,临港新片区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规划(2020-2025)》,其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多维度、多领域产业链体系。
具体来说,未来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立汽车电子、感知计算、车联网通信、线控技术、智慧交通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与此同时,还要形成3家左右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具国内领先水平的整车企业,各关键技术领域有2家以上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零部件头部企业,智能网联整车产量超过100万辆。
上海在智能汽车产业方面的野心可见一斑。因而,作为车载AI芯片这一关键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先企业,地平线在当地能够获得的政策支持绝不会少。
眼下,正向智能网联汽车不断发力的上海已凭借其开放、领先的产业政策,吸引了特斯拉、蔚来、威马等新造车势力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超强的交际能力,特斯拉已经在上海超级工厂周围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汽车产业聚集区,落地半年就吸引了数十家供应商在上海临港产业区落户,涵盖了动力电池、车规级半导体以及内外饰件等零部件企业。
围绕特斯拉、上汽等整机企业形成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将对地平线芯片和计算平台的研发有所助益。
AI芯片生产方面。2020年上海临港新区围绕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超前发展智能芯片、模拟及功率器件等相关产业。目前,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内有近50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
车用芯片市场方面,上海现已聚集了各路汽车势力:智能电动汽车的开创者特斯拉、上海本土传统汽车巨头上汽、国内新造车四小龙之二蔚来和威马,更有科技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结合的衍生品牌智己汽车、从地产跨界到汽车的华人运通……这些车企都有望成为地平线的潜在客户。
乐观点看,未来,地平线的车载AI芯片在上海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就地一条龙可能都不成问题。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