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走向精细化和国际化 (创客教育走向变化)
(本文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报告2017》的约稿)
文 | 张路
雷锋网从2013年发起创客马拉松活动,2014年开始成立硬创邦推广创客教育,2015年成立少年创学院。在长达五年的实践中,探索了横纵两条线的创客教育之路。
从横向学科方面,包括:
1、FABlab形态的原生创客教育课程,强调“动手非难事、万物皆可造”的理念,从3D打印、激光切割、电子制造入手,侧重于小学初中阶段,将FABLAB的工作坊简化为适合6-15岁学生可参加的工作坊课程,并将课程系列化,教学采取PBL项目式学习方式,深受孩子和老师欢迎。这方面可以往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发展。
2、编程体系课程。从Scratch、S4A、Mixly、Arduino,到AVR、Processing、APP inventor,直至Python、JavaScript、C、RobotC,我们经过大量实践,摸索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可以延续到高中阶段的编程体系课程。这方面可以为国家培养大量的算法人才,为人工智能的兴起服务。
3、机器人体系课程。我们选取了全球普及面最大的乐高EV3、VEX两种机器人,并加以工程+编程课程和PBL项目式学习方式的改造,可以直接对接包括卡耐基梅隆大学的ROBOTC等国际课程体系。通过广泛参与国际机器人活动和赛事,加强中国和世界的STEAM教育交流,培养国际人才。
从纵向服务方面,我们探索了三种校内校外教育结合的形态:
1、深入校内做服务。包括送课进校、校内课外项目服务(北京的“330”:3点半课外项目)、校本定制研发课程,以及参与或承办学校科技节等活动。
2、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包括北京初中的开放科学实践活动。通过此活动,少年创学院利用自建的校区,服务了更广泛的学生。仅2016年下学期就服务北京初一初二阶段的学生近1万人。
3、校外活动和培训方式。参与各类校外科技活动,包括各类科技展会(如全国科技周、科普日、软件嘉年华),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创客工作坊。和戴尔等国际大公司合作,推广普及编程教育。自制“作死创客”视频节目。利用自建的校区,开展周末的兴趣教学。并且举办了多场少年创客马拉松活动(如中关村双创周的“K12少年创客马拉松之火星探索”)。
我们认为,创客教育吸收了创客运动的文化(包括开源软件+开源硬件运动),面向人工智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具有广泛的先进性和包容性,适合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应用在教育方面,也呈现了丰富的形态。
然而就教育的“教、学、测、评、练”等环节来说,“测、评”环节略显不足,造成了课程研发的无序、缺乏客观评价手段等问题,难以有效发现、选拔人才,也不利于持续培养人才。
为此,在人民邮电出版社《无线电》杂志发起下,我们和业内创客教育专家一起,包括吴俊杰、程晨、谢作如、管雪沨等老师,在商讨一个青少年(Scratch)编程技能等级的方案,以及相应的全国青少年编程挑战赛的建议,如果有相应的等级考试体系和竞赛体系出台,并得到教育系统和学校的支持,那么由于“测、评”环节的建设,会推动“教、学”环节的需求,也会更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此外,创客教育在国际教育体系中,有STEAM理工科专业背景提升的实际需求,比如在IB学校中,因为和国外STEAM教育呼应,开始受到认可。我们也会在推进创客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结合方面,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