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市场 印象团队 推出独立产品 印象笔记发力TO
8月20日,印象笔记成立八周年之际,印象笔记董事长兼CEO唐毅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印象笔记将深耕垂直领域和业务场景,拓展B端市场,并透露目前印象笔记正在进行a股市场IPO的新一轮融资。
沟通会上,唐毅详细介绍了印象笔记当前的业务布局:管理个人信息的智能助手 ——“印象笔记”、针对企业级提高协作效率的团队工具 ——“印象团队” App、富集高价值信息的内容平台——“印象识堂”。
印象笔记最早源自美国多功能笔记类应用——Evernote,2012年 Evernote 进入中国市场后,使用了谐音“印象笔记”作为全新的品牌名称,2018年正式独立出Evernote,重组为中美合资独立运营实体。
印象笔记8周年,也是其独立运营后重新起航的第二年。
今年8月,为了满足企业用户的场景需求,印象笔记推出了独立的印象团队App。通过业界领先的公有云SaaS模式,提供丰富的多端(包括Windows,Mac,iOS,iPad,android)客户体验。在全面兼容「印象笔记」知识管理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为企业团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的团队信息云端管理”、“模块化编辑器协作体验”、“完善的安全及权限管理”等服务。至此,印象笔记完成了B端和C端布局的完整生态。
如今的印象笔记,已经不仅仅是一款「笔记工具」,而发展成为涵盖个人、企业团队、内容平台、智能硬件的综合性知识管理服务平台。
印象笔记发力TO B市场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印象笔记就推出了面向企业和团队的SaaS服务及产品——印象笔记企业版。彼时,国内 SaaS 协作办公赛道的竞争尚未达到刀光剑影的程度,在服务市场的5年时间里,印象笔记企业版为两万逾家企业的数十万用户提供了服务,印象笔记自身对企业和团队 SaaS 服务的理解也随之不断加深。
但近几年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兴起,协同办公、在线文档逐渐成为刚需,各类新老玩家纷纷入局,开始抢食这块TO B的大蛋糕。
印象笔记意识到,仅依靠在C端的印象笔记上添加团队功能,已经无法满足迅猛发展的团队信息管理和协作需求,而且TO B和TO C其实是两套逻辑,C端用户大多要求便捷易用,而B端用户会考虑成本、身份安全等问题,在C端的产品上开发B端的功能,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在完成了充分地内部探讨和企业/团队用户调研之后,印象笔记决定推出独立的「印象团队」App,更专注地为知识驱动型团队赋能,同时也明确了「印象团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建立和完善企业和团队成员与信息之间的连结。
据介绍,「印象团队」上线之初即推出了100+项功能,覆盖了20+通用的办公及协作场景,用户通过使用「印象团队」可以快速满足包括“纸质资料电子化/上云化”“团队协作线上办公”“团队云端资料库搭建”等核心需求类 ;利用丰富的场景化模板库,可以一键搭建“HR/销售/客服/运营”等职务类,以及“教育/律所/金融投资机构”等行业类的多种在线办公空间。此外,「印象团队」还集成了印象笔记最新研发的「超级笔记」编辑器,助力团队效率提升。
唐毅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印象团队的客户群包括16-25岁的青年群体,客户群体标签的内容涵盖了工作、育儿、健身等等。他还表示,「印象团队」的诞生是业务自然推进的结果,在研发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中国乃至全球对标任何一个产品,未来也不会开发会议和文档类产品。印象笔记的初心是做一款笔记类多模态协作的知识产品,并立志成为国人“第二大脑”。
印象笔记董事长兼CEO唐毅
目前,「印象团队」采用基础版免费、增值点付费的运营模式。「印象团队」推出后,曾经的企业版客户将逐步转移到「印象团队」客户端。 未来,B 端和C端将成为两个不同的品类,个人用「印象笔记」版,企业用「印象团队」版。
此外,印象笔记产品副总裁刘璨和印象笔记研究院负责人常诚分享了印象笔记的产品布局以及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如“数据视图驱动编辑技术升级”、“语义分析助力团队智能决策”、“自然语言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形成知识图谱”,“分布式一致性架构支持多人实时协作” 等。
据介绍,印象笔记于今年先后推出的“速读摘要”和“超级笔记”编辑器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印象笔记的全线产品中,为用户带来更智能的使用体验。在印象笔记的“超级笔记”中,笔记的最小粒度变成模块,支持文本、图片、表格、链接、视频、音频、代码块、日历等多种类型。同时在使用交互上,模块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可拖拽功能,使笔记可以自由组合,任意排列的内容聚合体。
沟通会上,印象笔记同时推出了全新的品牌视频,并正式升级印象笔记的品牌宣言—— “记录就用印象笔记”。未来,印象笔记将在加速优化C端产品和体验的同时,持续深耕企业和团队SaaS服务。
在美国有一个说法,“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永远不会忘记事情)。对于印象笔记这头“大象”来说,一路向前积蓄力量,终于在八周年的节点迎来了新的旅程。
我们也期待一个B端和C端“并举”、内容和硬件“齐飞”的印象笔记,未来将会走得更远。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