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AI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空降领头人 战略 深度解析讯飞 (医科大学a)
今日,科大讯飞官方宣布引入智慧医疗领域顶级人才陶晓东博士,加入讯飞高管团队,担任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一职,进一步开拓 AI +医疗市场。
陶晓东的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曾服务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从事医学影像研究,并在飞利浦医疗放射解决方案担任首席架构师。
2017 年,陶博士正式加入科大讯飞,负责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落地及市场推广等工作。
目前科大讯飞的智慧医疗产品线战略已定型,其中包括:语音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智能影像辅助诊断、辅助诊疗系统三大业务。
此次人事任命,可以看做是讯飞把医疗业务当做重头戏的一大信号。从去年开始,科大讯飞在医疗领域高调展开了一系列动作。
科大讯飞为何在医疗业务上开始加码?
科大讯飞与全球最大语音识别公司 Nuance 的技术与业务路径有些相似,而后者将近一半的收入来自医疗,尽管目前还未进军中国医疗市场。
反观科大讯飞,作为政府背景深厚的企业,其与医院合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这种天时地利的环境下,科大讯飞在医疗上的表现似乎并不出众。
业内人士称,这与早期国内医院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较差,在相关技术上的投入力度较小有关系。与此同时,再加上东软、卫宁、东华、天健等老牌的传统医疗信息化厂商驻守,留给科大讯飞的市场其实并不大。
根据 2015 年的数据显示,国内整个医疗信息化的市场约 230 亿,主要分为硬件、软件和服务。除去硬件,剩下的软件和服务市场大约为 73 亿。
不过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的透露,医疗卫生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已纳入“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将实现重点突破。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持续增长,国内目前三级医院 1400 家,二级医院 8000 家,一级医院接近 1.4 万家,未来理想状态下 10 年后,三级医院每年至少拿出收入的 3% 用于信息化建设,二级和一级医院拿出 1.5% 进行信息化建设,届时化医疗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800 亿元, 到 2021 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超过 870 亿元,软件部分将有望达到 300 亿元,需求增长速度远超过往。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为智能医疗创造了新的突破点。
这就可以理解科大讯飞为何在近期开始重兵布局医疗。
其实科大讯飞很早之前就已开始试水医疗,但更多是与语音转文字技术相关。 2014 年 8 月,公司针对语音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开展了研究,并在部分医院进行了试点,其产品是把语音记录自动转换为文字,生成电子病历,但一直未大规模使用。
2015 年,科大讯飞开展三大医疗业务战略:语音医疗解决方案;类人答题机器人讯飞超脑;穿戴式医疗设备。
在经过一系列试水后,除了语音生成电子病历项目拓展较为稳定外,其他两项在公共场合露出较少。直到 2016 年年中,科大讯飞与安徽省立医院共建的医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昭示着医疗战略已正式成型,并在以下五方面进行探索:
从科大讯飞官方资料中可以看出,之前提到的穿戴式设备战略开始被边缘化。与此同时,科大讯飞开始涉足基于图像技术的医学影像辅助判断研究,并且被提到重要位置。
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科大讯飞的医疗战略带有较为深刻的时代特征,2015 年智能硬件火热之时,他们开始进军可穿戴医疗设备。而在 2016 年人工智能爆发之际,语音、图像、大数据、认知计算、机器人系统被部署在更高的战略层面。
研究战略方向确定后,下一步就是具体产品的落地规划。
根据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副总经理鹿晓亮介绍: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团队已有近百人,共规划了三大产品方向,分别是智能语音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智能影像辅助诊断、辅助诊疗系统。
智能语音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在这部分产品线上,科大讯飞的初衷是通过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对医院临床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减轻医生文书压力,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2016 年,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业务的“云医声”手机应用在安徽省立等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云医声不仅能够收集病人的资料,方便医生随时查阅,还能将医生说用自然语言说出的医嘱直接记录整理成电子文档,同时还可给医生精准推送医疗文献等数据。
考虑到放射科、牙科医生、手术操作医师在工作或手术中无法用手来书写病情,科大讯飞还为医生特制了一款麦克风应对嘈杂的环境和远场识别:利用麦克风阵列的空域滤波特性——在目标说话人方向形成拾音波束,抑制波束之外的噪声和反射声。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算法会自动过滤掉无用的信息,将有用的医疗语音数据自动转换成文字。
除此之外,基于 NLP 技术,讯飞还将转换成的文字进行结构化处理,输出结构化电子病历。病例中包含有患者的病史、检查史、各项检查结果、身体指标,医生只需对电子病历内容进行简单修改确认,即可完成电子档保存。据悉,目前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转录系统的准确率在 97%。
智能影像辅助诊断
智能影像辅助诊断能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辅助医生阅片,提高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阅片的漏诊率。
科大讯飞的医疗影像辅助诊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影像医生阅片,识别出病变区域,减少医生因技术欠缺等其他因素造成的误诊、漏诊等问题。据悉,科大讯飞的影像系统现在已经完成识别 3mm 以下的病变区域。
智能影像辅助诊断背后应用到的技术多为图像识别,作为一家以语音发家的公司,这似乎与其技术基因并不匹配。
确实,外界对科大讯飞在图像技术上的认知并不多。其实早在 2015 年科大讯飞就对外透露,他们拥有人脸识别等相关的图像识别技术,并且与该领域顶级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团队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同时在 OCR 扫描中也达到了全球领先。
当然,医学影像与其他图像识别有一定的差异。
DeepCare CTO 丁鹏向雷锋网透露:自然世界里的图像与人体内的图像有着天然的巨大差异,因此针对于不同问题我们使用的算法也是不一样的,绝对不可能一刀切。我之前做过一种医学影像,它的病变的位置(做的是分割问题)有从十几个像素到几千个像素,为了检测小的病变点,如果 downsampling 次数太多,可能无法 deconvelotion 回来。
丁鹏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在图像识别上有三个最基本问题:分类,检测和分割。医学影像分析在处理问题时也采用这三种方法,在病理上主要是做细胞层面上的,比如分类,细胞的分割,在细胞病理学上的检测工作等。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医学影像团队将在成像方法、充分利用临床信息指导成像和辅助阅片等方面进行研发。目前,科大讯飞的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是从肺部 CT 影像检测细分方向切入,接下来还会进入乳腺的 X 光图像、MRI 图像检测方向,预计在 2017 年底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科大讯飞可以看做是类似于 Watson 的 AI 辅助诊断系统。但两款产品在定位上有所不同,Watson 主要针对癌症患者,而科大讯飞的辅助诊疗系统主要是针对基层医生,通过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深度切入医生工作流程,在医生诊断治疗过程中给予人工智能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提升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
决定上述智慧医疗三大产品线正常推进的前提,就是医疗数据得充足。
科大讯飞为了获得数据,也与行业伙伴一同进行拓展。近些年先后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院等多家医院以及万方数据等机构深度合作,推进速度非常快。
决定智慧医疗事业部的两大影响因子
熟悉了科大讯飞医疗战略后,我们再回到陶晓东担任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一事。
“AI+医疗”决定性的三个因素即数据、专家、算法。除此之外,政府、医院、医生与病人的切实需求是也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这几方面,讯飞无疑有着一定的优势。
当然,管理团队也是极其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子。
雷锋网了解到,陶晓东此前研究和从事的方向为医学影像。
除了陶晓东之外,智慧医疗事业部还有悍将鹿晓亮。鹿晓亮现为智慧医疗事业部副总经理,此前曾负责科大讯飞平台与嵌入式事业部算法与引擎研发部,从事语音识别系统的研发工作,主导了科大讯飞各代语音识别引擎的设计及研发。随后又带领团队进行深度学习平台的研发,在算法的先进性及训练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其经历与智能语音紧密相关。
从这里能够看出,二人所擅长的方向在智慧医疗事业部既重要,又互补。陶晓东对应的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是讯飞未来新的核心突破点,而鹿晓亮对应的智能语音医疗产品则是讯飞医疗的根基。
至于二者在接下来能否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